淋巴细胞注射治疗复发性流产且封闭抗体为阴性的50例患者的临床分析
2015-03-07徐珊珊
徐珊珊
淋巴细胞注射治疗复发性流产且封闭抗体为阴性的50例患者的临床分析
徐珊珊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注射治疗对于复发性流产且封闭抗体为阴性的患者的影响。方法确诊为因缺乏封闭抗体而引发的复发性流产的患者50例, 随机分成观察组25例(淋巴细胞注射治疗)和对照组25例(中西医结合对症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妊娠情况、产生封闭抗体的阳性率、免疫后妊娠的封闭抗体的性质方面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淋巴细胞注射治疗复发性流产且封闭抗体呈阴性的患者效果明显, 风险程度降低。
淋巴细胞注射治疗;复发性流产;封闭抗体
复发性流产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妇产科类疾病, 其主要表现为发生2次以上的自然流产。近代的临床医学研究已经证实引发本病的因素除了染色体异常、内分泌紊乱、病毒感染等, 免疫异常也可能诱发复发性流产。而除了母体自身抗体外, 母体与胎儿的免疫不相适应, 也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临床上针对本病的治疗, 通常采用淋巴细胞主动免疫疗法, 治疗机理是刺激封闭抗体(APLA)从而有效阻止胚胎遭受母体免疫攻击, 避免发生流产[1]。本文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确诊为因缺乏封闭抗体而引发的复发性流产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成两组, 分别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 效果差异显著, 具体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计50例, 均为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确诊为因缺乏封闭抗体而引发的复发性流产的患者, 年龄25~37岁, 平均年龄(28.4±3.1)岁, 孕周9~12周, 平均孕周(11.2±0.3)周, 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25例(淋巴细胞注射治疗)和对照组25例(中西医结合对症治疗), 两组患者在年龄、孕周、孕次等方面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①病例选择:本组研究所有病例均经过既往病史排查, 妇科检查, 并经B超、内分泌系统、染色体、TORCH感染检测、全身抗体检测、封闭抗体检测等。经过以上系统的检测, 将因生殖道畸形、内分泌紊乱、病毒感染等因素引起的复发性流产排除在外。选择封闭性抗体检测呈阴性的免疫性复发性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②其中封闭抗体的检测在本组研究中较为重要, 严格按照以下检测方法:抽取患者外周血2 ml, 分离出血清后用酶联免疫吸咐实验(ELISA)测定。③随机筛选出50例患者后, 将其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观察组接受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具体按照以下方法:取患者丈夫外周血30 ml, 加适量肝素做抗凝处理后分离出淋巴细胞。生理盐水冲洗3次, 并调整淋巴细胞浓度在(2~4)×107ml, 取该溶液3 ml, 于患者左臂或右臂建立静脉通道进行皮内注射, 每半月1次, 每4次为1个疗程, 治疗过程中注意做好避孕措施[2]。治疗结束半月后门诊复查。复查结果为阴性者, 重复以上治疗, 直至复查APLA转为阳性, 转为阳性后, 建议患者在半年内积极受孕, 如怀孕成功则应立即接受1个疗程的巩固治疗, 直至孕周达12周左右。同时应保持充分的休息和避免过度频繁的性生活[3]。妊娠早期加强对患者生理反应的观察, 一旦出现不适或异常情况应及早入院就诊。
1.3 疗效评价标准 治疗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对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有无不良反应;尤其是对于合并妊娠者, 应加强对患者孕期生理变化的监测, 严密观察自身生理反应, 如果胎儿孕周超过12周并成功存活, 则表明治疗成功。反之若出现自然流产或胚胎停止发育则表明治疗失败。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妊娠结局比较 观察组25例患者中,妊娠18例(72%), 产生封闭抗体21例, 阳性率为84%;对照组25例患者中, 妊娠11例(44%), 产生封闭抗体14例, 其阳性率为56%, 两组患者在妊娠情况以及产生封闭抗体的阳性率方面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妊娠结局比较[n(%)]
2.2 封闭抗体阳性与阴性患者妊娠情况比较 经过免疫治疗后妊娠的患者中, 封闭抗体呈阳性并妊娠成功者19例(76%), 封闭抗体呈阴性并妊娠成功者6例(24%),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根据现代医学理论研究表明, 人类胚胎的形成实际上属于同种半移植的过程, 胎儿基因有一半来自父体, 而这一半基因对于母体而言属于外来异物, 因而会受到母体的排斥[4]。胚胎正常发育过程中, 母体会产生封闭抗体, 从而避免这种排斥, 保持胚胎存活;而如果封闭抗体分泌不足或分泌异常,胚胎就会受到排斥反应而发生流产。而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的原理就在于:通过提取到丈夫淋巴细胞并注射给妻子后,诱导妻子免疫系统工作并产生封闭抗体[5]。当妻子再次怀孕时, 这些封闭抗体就会发生作用, 识别来自丈夫的抗原, 从而与之结合并发生封闭作用, 避免遭到母体免疫排斥, 从而使胚胎存活并正常发育[6]。本组研究表明, 在接受免疫治疗后, 封闭抗体阳性率明显提高。并且对于封闭抗体阳性的患者, 其再次妊娠成功率也明显高于封闭抗体阴性的患者。这表明免疫治疗是积极有效的, 通过促进母体封闭抗体的产生能够有效降低母体免疫系统对胚胎的排斥反应, 从而提高胎儿的存活率和妊娠的成功率。本研究提示免疫治疗后再次妊娠的患者, 再次发生流产率为24%, 表明尽管接受免疫治疗后, 仍然存在较高的流产风险。但相对于复发流产的高风险,其流产率已经有所下降。因而本疗法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1]张劲丰, 苏荣, 庄健海, 等.封闭抗体在不同孕育状态妇女中的分布规律.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298-300.
[2]张运丽, 郭婧婧, 金燕. 反复自然流产患者封闭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实用预防医学,2009,16(6):1917-1918.
[3]彭婀娜, 姚若进.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主动免疫治疗前后封闭抗体的变化及其意义.实用妇产科杂志,2010,26(10):773-775.
[4]梁宝珠, 谭忠伟, 黎彩鹏, 等.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研究.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5):3561-3562.
[5]曾琼连, 姚美玉, 吴效科, 等. 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封闭抗体的检测与临床应用.中国优生与遗传,2011,19(4):115-117.
[6]龙燕, 边旭明, 田秦杰.免疫因素所致复发性流产的临床治疗进展.生殖医学杂志,2008,17(3):236-237.
Clinical analysis of lymphocyte injection treatment for50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 patients with negative blocking antibody
XU Shan-shan. Guangdong Dongguan Renkang Hospital, Dongguan523952, 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lymphocyte injection treatment on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 patients with negative blocking antibody.MethodsA total of50 diagnos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 patients due to lack of blocking recurrent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with25 cases (lymphocyte injection treatment) and control group with25 cases (symptomatic treatment by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s). Treatment condi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gestation situation, positive rate of blocking antibody, and quality of gestational blocking antibody after immuniz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ConclusionThe effect of lymphocyte injection treatment is precise for treating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 patients with negative blocking antibody, and this method can reduce degree of risk.
Lymphocyte injection treatment;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 Blocking antibody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2.010
2014-11-04]
523952 广东东莞仁康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