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的桥
2015-03-07撰文陈琳汾
撰文/陈琳汾
“我曾伫立桥头
在棕褐色的夜里。
歌声从远方漂来:
像点点滴滴的金光
流过颤栗的水面。
游艇,灯火,音乐,醉了醉了,
一同流入暮色沉沉......
我的灵魂是一张琴,
被看不见的手指弹拨,
因缤纷的极乐而颤抖,
悄悄地把船歌轻吟。
有谁倾听?”
这是尼采写的诗歌《威尼斯》,轻轻浅浅的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威尼斯的景色。威尼斯素有“水城”的美称,城市建筑在水面之上,不大的面积被纵横交错的水道分割围绕。身处其中,俨然满眼波光水影。
千年浮沉威尼斯
相传威尼斯的历史始于公元453年。当时生活在附近的人们总受到游牧民族的骚扰。为了过上安定宁静的生活,这些人们来到亚德里亚海上的这个小岛。凭借肥沃的冲积土质,加上人们可以就地取材的石块,当时的人们在水上建立起了威尼斯并生活下来。之后,威尼斯因其港口贸易活动而发展繁荣,这段繁荣时期始于10世纪,于14世纪前后进入鼎盛。那时的威尼斯已是意大利最繁忙的港口城市,被誉为地中海地区最著名的集商业贸易旅游于一身的水上都市;14~15世纪处于全盛时期的威尼斯,是意大利最为强大和富有的海上“共和国”、地中海贸易中心之一。然而进入16世纪,随着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以及新航路的开通,欧洲的商业中心逐渐移到大西洋沿岸,威尼斯便日渐衰落。1797年,拿破仑的铁骑踏破威尼斯,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威尼斯共和国从此灭亡。在迄今为止1500多年的历史中,威尼斯先后历经拜占庭控制、独立的威尼斯国家、奥匈帝国统治、与土耳其的战事和周边国家的入侵。在1849年,威尼斯取得反奥地利独立战争的胜利,但是直到1866年,才重新合并于意大利王国。
水城桥影
威尼斯其实是一个半岛,不到8平方千米的面积,却拥有180余条运河,并建有446座各式各样的桥梁。这些桥中315座是石桥,81座是铁桥,50座是木桥。威尼斯通过一个长堤与意大利的大陆半岛相连接。从意大利大陆进入威尼斯要经过第一座桥叫做“自由桥”,它是一座公路铁路两用桥。经由这座桥,便能进入威尼斯桥与水的世界了。
漫步于威尼斯,纵横交错的运河水巷,上面静静屹立着风格样式各异的桥。这些桥跨越运河,连接水巷两边的街市房屋,不但方便了交通,更是人们眼中别样的景致。“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在这看与被看之间,你欣赏桥是风景,你与桥也一同成为别人眼中的风景。
如此多的桥,其结构却并不复杂。从受力结构来看,这些桥多为简支梁结构或拱结构。但是能工巧匠通过不同的设计和装饰,为我们呈现出姿态繁复的精美桥梁。即使大部分的桥都是用石材砌筑而成,但我们却可以在不同的桥上看到不同时代的风格特征——拜占庭风格、文艺复兴风格、哥特风格、巴洛克风格皆有所体现。人们称赞威尼斯是西方建筑艺术的博物馆,除了著名的圣马可广场、圣马可教堂、黄金宫等建筑之外,威尼斯的桥也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在这些大大小小的桥之中,最著名的,当然非叹息桥莫属了。据史料记载,这座桥建于公元1603年。叹息桥属于早期巴洛克风格,桥呈房屋状,造型别致。上部覆盖穹隆,封闭严实,房屋状的桥梁只有面向运河一侧开有两个小窗。窗子用厚厚的大理石建造,窗棂雕刻精致,由八瓣菊图案组合而成。桥高高的矗立在水面上,与周围的建筑相连,下部形成门廊状的通行空间,容往来的小船“贡多拉”穿行。叹息桥两端连结着的建筑分别是威尼斯共和国总督府(都卡雷宫)和威尼斯监狱,因此这座桥是古代由法院向监狱押送死囚的必经之路。金碧辉煌的总督府和黑漆漆的监狱形成鲜明的对比。叹息桥的名字是由19世纪著名的英国诗人、“浪漫主义文学泰斗”拜伦勋爵所取。当犯人在总督府接受完审判,被遣返回监狱时途经这座密不透风的桥,只能透过小窗看看头顶温柔的蓝天和脚下荡漾的河水。这些受刑之人想到再向前走就要永别世间的一切,便不由自主地发出叹息之声。
关于叹息桥还有这样一个故事:相传有个男人被判刑后,在押往监牢路过这座桥时,狱卒悲悯,让他透过小窗再看一眼外面的世界。那个男人停在窗前,攀着窗棂俯视运河。这时他看到一条窄窄长长的“贡多拉”经过,一对男女正在热烈拥吻。再一看,那女子竟是他的爱人。这个男人疯了似的撞向花窗,花窗坚固丝毫无损,留下的只是窗上的一片血迹,和窗边倒下的悲愤的尸体。后来,浪漫的意大利人赋予叹息桥另一个美丽的传说,即在夕阳西下时分乘船经过桥下时深深拥吻,恋人们的爱情就可以地久天长。我想,这算是人们对穿越叹息桥就会得到另一种永恒的美好诠释吧。
威尼斯另外一座享有盛名的桥叫里阿尔托桥(意大利语:Ponte di Rialto,又译“利亚托桥”),是用大理石砌成的单孔拱桥,它的建造历史大约比叹息桥稍早一些。资料记载,第一座跨越大运河的桥梁是由Nicolò Barattieri于1181年设计的一座浮桥。这座桥被称为钱币桥,大概是因为造币厂位在东面入口附近。
位于东岸的里阿尔托市场后来逐渐发展,该市场地位的上升也让浮桥的交通流量增加。因此,浮桥在1255年被改建成木桥。这座桥拥有两段倾斜的桥面,并在桥中央的相连结,这个设计可以让桥中央的部分进行移动,便于高大的船只通过。也是因为里阿尔托市场的缘故,这座桥梁的名称终于被改。在1310年,Bajamonte Tiepolo领导的革命曾烧毁这座桥的一部分。在1444年,因为人群挤到桥上欣赏船支游行,使这座桥不幸倒塌。1524年,该桥再次倒塌。因为木桥对维护工作的要求非常高,所以以石桥来重建的想法在1503年首次被提出来。在接下来的数十年中,人们曾先后提出几个不同计划。意大利政府也在1551年要求设计师提出里阿尔托桥的重建计划。目前横跨大运河的单拱石桥里阿尔托桥是由安东尼·庞特(Antonio da Ponte)所设计的,完工于1591年。
里阿尔托桥作为威尼斯3座横跨大运河的桥梁之一,也是其中最古老的一座。它属于文艺复兴风格,整座桥体全部由白色的大理石筑成,也被称为“白色巨象”。里阿尔托桥又称作商业桥,顾名思义,它连接着威尼斯最繁华的两条沿河街道。一边通往享有“欧洲最美客厅”美誉的圣马可广场,一边通往充斥着大小码头和各类餐馆的热闹之地。里阿尔托桥整座桥长48米,跨度22米,离水面高7米。桥的两头用12000根插入水中的木桩支撑,桥的中部建有一座浮亭,浮亭两侧均是琳琅满目的首饰商店和纪念品小摊。除了商业气息,这座桥还有不浅的文学渊源。莎士比亚的名剧《威尼斯商人》就是以这里为背景的。
威尼斯另外比较著名的桥还有学院桥、赤足桥(Ponte degli Scalzi)、宪法桥(Ponte della Costituzione)等。每一座桥都有它自己的历史,自己的故事,体现着自身独有的别致之处,供穿行其中的人们亲身体会。
亚得里亚海珍珠的命运
威尼斯不似苏州的温婉贤淑,它更加奔放热情。如果说水是威尼斯的灵魂,那么桥就是威尼斯五彩的裙裾。作为一个文化名城,威尼斯全市共有历史名胜450多处,其中教堂、钟楼各120座,修道院64所,还有许多宫殿、博物馆、艺术馆和剧院等,每一处建筑都彰显着其缤纷的建筑艺术。它不仅有形态各异的桥,还有穆拉诺色彩斑斓的玻璃器皿,布拉诺五彩缤纷的房屋,一年一度热烈盛大的狂欢节……每一样都让威尼斯更加丰富多彩,更显包容开放。就像西方人所说的,上帝是极其眷顾威尼斯的,它为威尼斯而不舍流泪,于是有了这亚得里亚海中的这颗璀璨珍珠。
然而事情并不总是尽如人意。当代工业的发展,人口的巨大增长,以环境的消耗和破坏为代价。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糟糕的问题:温室效应造成的海平面上升,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的地面下沉,洪水的频繁侵袭,这都使威尼斯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有关专家预测,到2100年,威尼斯将全部沉入水下,成为一座真正的“水中之城”。为了解决这种困境,各界人士都在积极行动。毕竟这样一座瑰宝级城市的消失,对于全世界来说,都是极大的损失。无论怎样,让这颗珍珠继续闪耀下去,而不是泯灭消磨为一颗沙砾,想必是所有人共同的心愿。
(责编:金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