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7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健康体适能特征及增龄变化研究

2015-03-07王红雨

中国体育科技 2015年1期
关键词:肌力高龄显著性

王红雨,张 林



7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健康体适能特征及增龄变化研究

王红雨1,2,张 林1

目的:分析我国高龄老年人健康体适能的特征及增龄变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筛选352名7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78.8±5.9)岁,按年龄分为70~74岁组、75~79岁组、80~84岁组和85岁以上组,采用Rikli制定的功能性体适能测试指标和我国国民体质测试老年组部分测试指标进行健康体适能测试。结果:女性BMI均值高于男性,柔韧适能好于男性,男性肌力适能、心肺适能、平衡能力好于女性;不同年龄组高龄老人BMI值差异不具有显著性,且没有随年龄增长表现出规律性变化,其余指标均随年龄增长出现下降趋势,其中,75~79岁组与80~84岁组比较,柔韧适能、肌力适能、心肺适能变化率最大,80~84岁组和85岁以上组比较,平衡能力变化率最大,除70~74岁与75~79岁组外,其余各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70岁以上高龄老人健康体适能水平随年龄增长呈现下降趋势,尤其是80~84岁组的高龄老人下降速度最快,采用美国功能性体适能常模标准进行评价,我国同龄老人健康体适能水平低于常模推荐量。

老年人;体适能;肌力;平衡

世界卫生组织对体适能(Physical Fitness,PF)的定义是指在应付日常工作之余,身体又不会感到过度疲劳,还有余力去享受休闲及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12],主要包括与健康相关(health-related)和技能相关(skill-related)的体适能。健康相关体适能是体质研究的重要内容,包括心肺适能(Cardiorespiratory Fitness,CF)、身体成分(Body Composition)、肌肉适能(Musculoskeletal Fitness)和柔韧性(Flexibility)[1]。随着老龄化的加剧,高龄老人的总量和增长速度不断加快,我国高龄老人每年平均增长率为4.4%,等于65岁及以上所有老年人口年平均增长率的2倍[15],随着年龄增长,该群体的心肺机能、运动能力逐渐衰退,体脂百分比增高,严重威胁了他们的生活质量。但是,目前我国国民体质对老年群体监测的年龄为60~69岁,缺少70岁以上体质监测的指标和评价标准,致使针对该群体的体质研究较少。为此,本研究选取70岁及以上高龄群体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为构建高龄老年人体质健康监测体系提供参考数据,同时为高龄老年人制定健身处方,进行科学锻炼提高生活质量发挥一定作用。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式,于2013年6~8月在蚌埠市区内选取8个街道,每个街道选取3个社区,随机抽调≥70岁的老年人共500名,经初步分析只有352名老年人符合测试要求,男、女各176名,年龄为70~94(78.8±5.9)岁,按照我国国民体质测试老年人部分年龄的划分标准和美国功能性体适能测试老年人年龄划分标准,以5岁为划分依据,把调查对象分为70~74岁组、75~79岁组、80~84岁组和85岁以上组,各年龄组所占的人数比例为31.8%、20.5%、29.5%和18.2%。

纳入标准:年龄≥70岁的老年人,调查对象不受疾病限制,无自主行动障碍,能够独立完成健康体适能测量的各项指标,有一定的认识能力,能够回答调查员的提问,填写调查者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存在认知障碍,不能有效回答调查员的提问,存在任何一项不能完成测试指标的身体障碍,身体状况明显虚弱。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

采取面对面的方法由经过统一培训合格的医学生进行调查,包括个人一般情况、常见疾病、规律运动情况、ADL、IADL、SF-36生活质量量表等内容。

1.2.2 实验

测试指标:鉴于目前我国缺少70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体适能测试的统一指标体系,本研究在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7-9,21,22]、借鉴我国国民体质测试老年部分的测量指标基础上,初拟了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德尔菲法的特点,向15名预防医学、老年医学、人体运动科学、康复治疗学等方面的专家(副高以上职称)从指标的敏感性、代表性、特异性、可获得性方面进行两轮函询,最终形成身体成分、肌力与肌耐力、心肺耐力、柔韧素质和平衡能力等5项1级指标和15项2级指标,考虑到高龄老人的特点,保证测试的安全和方便,确定6 min快步走(简称MW)距离为心肺功能指标;肺活量指数为肺机能指标;不需任何帮助从椅子上(42 cm 高)反复站立坐下5次所用时间为下肢肌耐力指标;有利手握力指数,为肌肉力量指标;坐在椅子(42 cm高)前缘双腿伸直双手伸向脚尖(简称SR),测量手指尖距脚尖的距离,为柔软素质指标;抓背实验为上肢柔软素质指标;身体指数(简称BMI)作为体成分指标;闭目单足站立的时间(简称OLB)为身体平衡功能指标。

测试方法:参见Rikli[21]和国民体质测试老年部分测试方法[3]。

1.2.3 统计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

本次研究共调查70岁及以上老年人352人,男、女各176名,年龄为(78.8±5.9)岁,体重为(64.2±10.1)kg,身高为(160.7±10.3)cm,具有规律运动习惯的为270人(76.7%),具有常见慢性病的为264人(75%),其中,高血压的比重最多,为200人(56.8%),心血管疾病为94人(26.7%),糖尿病为60人(17%),其他慢性病为108人(30.1%),ADL得分为93.3±3.6分,IADL得分为84.6±4.6分。以上调查表明,尽管调查对象存在慢性病的比例较高,甚至有的患有多种慢性疾病,但自理生活能力较好,而且大部分能够进行规律的体育锻炼,没有严重的功能障碍,能够完成本次测试。

2.2 高龄老人健康体适能性别、年龄的交互作用

本研究的自变量有两个:高龄老人的性别、年龄分组,性别为2分变量(男、女),年龄分组为4分变量(70~74岁组、75~79岁组、80~84岁组、85岁以上组);因变量有8个,分别为BMI、抓背测验、坐位体前屈、握力指数、5次坐站测验、肺活量指数、6 min快走、闭目单脚站立,均属连续变量,因此需采用双因素多变量方差分析。经分析得知,性别主效应明显(Wilks' Lambda=44.33,P<0.01),年龄主效应明显(Wilks' Lambda=25.17,P<0.01),性别与年龄交互作用明显(Wilks' Lambda=5.143,P<0.01),因此,需采用单纯主要效果的方差分析进行进一步检验。

2.3 不同年龄组男性高龄老人健康体适能的特征及增龄变化

由表1分析得知,不同年龄组男性高龄老人之间BMI均值变化幅度不大,且差异不存在显著性;柔韧适能方面,70~74岁组与75~79岁组高龄老人在抓背测验指标差异不存在显著性,但与80~84岁组和85岁以上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在坐位体前屈指标中,不同年龄组之间差异均存有显著性(P<0.05);肌力与肌耐力适能方面,70~74岁组与75~79岁组高龄老人在握力指数和5次坐站测验方面差异不存在显著性,但与80~84岁组和85岁以上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80~84岁组和85岁以上组比较,在5次坐站测验指标上差异存有显著性(P<0.05);心肺适能方面,70~74岁组与75~79岁组高龄老人在6 min快走测验方面差异不存在显著性,但与80~84岁组和85岁以上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70~74岁组与75~79岁组在肺活量指数方面差异不存在显著性,但与85岁以上组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平衡能力方面,70~74岁组与75~79岁组高龄老人之间差异不存在显著性,但与80~84岁组和85岁以上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表 1 本研究不同年龄组男性高龄老人健康体适能比较一览表

注:与70~74岁组比较有差异用*表示,与75~79岁组比较有差异用○表示,与80~84岁组比较有差异用△表示,与85岁以上组比较有差异用◇表示,下同。

表 2 本研究不同年龄组男性高龄老人健康体适能的变化情况一览表

注:a代表70~74岁组,b代表75~79岁组,c代表80~84岁组,d代表85岁以上组,下同。

由表2分析可知,不同年龄组男性高龄老人BMI值变化幅度较小,在-3.40%~7.57%之间,而且没有随年龄增长表现出规律性的变化,其中,75~79岁组与80~84岁组比较,变化率最大;柔韧适能方面,抓背测验和坐位体前屈的测量均值随着年龄增长表现出下降趋势,而且变化幅度较大,抓背测验的变化范围在-35.63%~-56.51%之间,坐位体前屈测验的变化范围在-35%~-125.50%之间,其中,70~74岁组与75~79岁组比较,变化率最大;肌力与肌耐力适能方面,随着年龄增长表现出下降趋势,其中,75~79岁组与80~84岁组比较,变化率最大;心肺适能方面,随着年龄增长表现出下降趋势,但变化幅度较小,肺活量指数的变化范围在-3.37%~-18.59%之间,6 min快走变化范围在-3.10%~-8.41%,其中,75~79岁组与80~84岁组比较,变化率最大;平衡能力方面,随着年龄增长表现出下降趋势,其中,80~84岁组和85岁以上组比较变化率最大。

2.4 不同年龄组女性高龄老人健康体适能的特征及增龄变化

由表3分析得知,不同年龄组女性高龄老人之间BMI均值变化程度不大,差异不存在显著性;柔韧适能方面,70~74岁组和75~79岁组高龄老人之间差异不存在显著性,但与80~84岁组和85岁以上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80~84岁组与85岁以上组比较差异存有显著性(P<0.05);肌力与肌耐力适能方面,70~74岁组与75~79岁组高龄老人差异不存在显著性,但与80~84岁组和85岁以上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80~84岁组和85岁以上组比较,差异存有显著性;心肺适能方面,70~74岁组与75~79岁组高龄老人在6 min快走测验方面差异不存在显著性,但与80~84岁组和85岁以上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70~74岁组与75~79岁组在肺活量指数方面差异不存在显著性,但与85岁以上组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80~84岁组和85岁以上组在肺活量指数和6 min快走测验方面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平衡能力方面,70~74岁组与75~79岁组高龄老人之间差异不存在显著性,但与80~84岁组和85岁以上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表 3 本研究不同年龄组女性高龄老人健康体适能比较一览表

表 4 本研究不同年龄组女性高龄老人健康体适能变化状况一览表

由表4分析可知,不同年龄组女性高龄老人之间BMI变化幅度较小,在-2.19%~5.17%之间,而且没有随年龄增长表现出规律性的变化,其中,75~79岁组与80~84岁组比较,变化率最大;柔韧适能方面,抓背测验和坐位体前屈的测量均值随着年龄增长表现出下降趋势,而且变化幅度较大,抓背测验的变化范围在-48.55%~-61.90%之间,坐位体前屈测验的变化范围在-56.81%~-130.52%之间,其中,70~74岁组与75~79岁组比较,变化率最大;肌力与肌耐力适能方面,随着年龄增长表现出下降趋势,其中,75~79岁组与80~84岁组比较,变化率最大;心肺适能方面,随着年龄增长表现出下降趋势,但变化幅度较小,6 min快走变化范围在-4.53%~-8.80%,其中,75~79岁组与80~84岁组比较,变化率最大;平衡能力方面,随着年龄增长表现出下降趋势,其中,80~84岁组和85岁以上组比较变化率最大。

3 讨论

3.1 BMI测试状况分析

BMI指数(Body Mass Index)[体重(kg)/身高(m)2]也称为体重指数或体质指数,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评价成年人胖瘦程度的指标之一,反映了人体体重与身高的关系,且与体脂含量密切相关,也是体现人体充实度的一项重要指标[6]。

目前,分类标准主要有WHO标准、亚洲标准、中国参考标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定下的标准,亚洲人的BMI若高于22.9便属于过重,但亚洲人和欧美人属于不同人种,WHO的标准不是非常适合中国人的情况,为此制定了中国参考标准。按照我国卫生行业标准成人体重判定标准(WS/T),得分<18.8为偏瘦,18.5~23.9为正常,24~27.9为超重,≥28为肥胖[10]。参照WS/T,本研究证实,高龄老人的BMI均值处于超重水平,提示高龄老人应该加强锻炼降低体重。不同年龄组高龄老人比较,BMI均值变化幅度不大,男性高龄老人的变化率在-3.40%~7.57%之间,女性高龄老人的变化率在-2.19%~5.17%之间,女性BMI值高于男性(表1、表3)。以上分析表明高龄老人身体成分并没有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出现规律性变化。

3.2 柔韧适能分析

柔韧性是指人体关节活动幅度以及关节韧带、肌腱、肌肉、皮肤和其他组织的弹性和伸展能力,即关节和关节系统的活动范围,它对促进关节活动范围和功能、提升肌肉表现、预防和治疗肌肉骨骼的伤害等方面有重要益处。进入老年阶段,随着老化的发生,胶原蛋白的溶解性会降低,造成柔韧适能下降,甚至出现活动功能障碍。陈晓霞等[2]研究认为,城市高龄老人的柔韧性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并且在70岁高龄之后呈现下降的趋势。参照美国老年人功能性体适能常模[21,22],本研究发现,我国高龄老人的柔韧性较低,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下降趋势,尤其是进入80~84岁组以后变化幅度最大(表2、表4)。不同年龄组比较,除70~74岁组与75~79岁组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外,其余各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从性别角度来看,女性由于解剖结构和生理机能的原因,柔韧性要好于男性;从测试结果来看,80岁以前的老年人表现为女性好于男性(表1、表3),但85岁以上组的测试结果是男性好于女性,分析其原因可能与选择的测试样本有关。目前,我国女性的普遍寿命要高于男性,但其带病生存的情况高于男性,尤其是能够达到85岁以上的高龄人群。3.3 肌力与肌耐力适能分析

肌力是指肌肉收缩的力量,是人的机体或机体的某一部分肌肉工作(收缩或舒展)时克服内、外阻力的能力,肌力包括肌肉的张力、动力和耐力。肌力测试的方法有很多,主要包括体现测试精度的实验室测量和体现简便性的现场测量。在国民体质监测标准中,考虑到测试简单方便和安全的因素,老年力量素质的测试只有握力,Rantanen等[20]研究认为,握力不仅是反映上肢肌力的重要指标,而且与其他部位肌肉也有着较高的相关关系,因此,在进行有关体质的流行病学研究时常作为重要测试指标。Rikli等[21]采用“连续坐椅”测验来测评老年人的下肢肌力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Shinsuke等研究指出,5次连续坐椅是测量下肢肌力的简便、有效的方法。本研究采用握力和5次坐椅实验进行高龄老人肌力适能评估,证实随着年龄的增长,高龄老人肌力逐渐下降,而且变化幅度较大,尤其是进入80~84岁组以后,下降速度明显(表2、表4),与张建国等[11]研究得出的我国城市老年男子在80岁以后会出现一个肌力显著下降的过程一致。不同年龄组比较,除70~74岁组与75~79岁组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外,其余各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不同性别高龄老人之间比较发现,男性肌力高于女性(表1、表3)。分析其原因可能:首先,进入老年后,由于肌纤维萎缩、丧失,出现肌纤维坏死,肌纤维群化,并增加肌肉内部非肌肉(即脂肪和结缔)组织引起与年龄相关的骨骼肌肌量减少,特别是H型肌纤维数目减少,导致老年人肌肉运动单位减少,是造成与年龄相关的肌肉力量和爆发力下降的直接原因;其次,随年龄增长肌纤维大小和肌纤维数量明显减少导致肌肉力量的丢失,尤其是H型肌纤维的大小和数量明显减少致使整个肌肉收缩速率下降,由于钙的释放和受体拮抗剂随年龄都下降导致肌肉兴奋-收缩偶联功能降低,因此引起能量产生的下降,导致力量滑坡;再次,肌肉卫星细胞能力的降低可能会引起无法修补破坏的肌纤维的敏感性和随之而来的肌纤维坏死导致肌肉力量的损失;最后,肌肉限制因子和肿瘤坏死因子a(TNFa)也是最近广泛关注的原因。

3.4 心肺适能分析

心肺适能,也称为心肺耐力,是指个人的肺脏与心脏,从空气中携带氧气,并将氧气输送到组织细胞加以使用的能力[14]。目前,对心肺适能的评价主要通过台阶实验和完成一定距离的走、跑时间等有氧运动实现。20世纪60年代,Balke等[17]首先应用在单位时间内行走距离的方法对心肺疾患患者进行运动耐力评价,最初是计算12 min内患者的行走距离,后来发现,12 min行走对某些患者难以耐受。20世纪80年代,Butland 比较了呼吸系统疾病患者,6 min和12 min行走测定的结果,发现6 min行走试验所得结果客观且患者耐受性好,故将6MWT渐用于临床。2002年,美国胸科学会制定6MWT指南,使其测定标准化。目前认为,6MWT是一项便于操作、易于耐受、能较好反映患者日常运动状况的运动耐力试验。考虑到高龄老人的身体特点以及完成测试的安全性,我们选用6 min快走测试心肺功能,同时进行肺活量测试检测肺部功能。ACLS以3 429名女性和1 689名男性(20~96岁)为研究对象,经过历时32年的追踪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肺耐力呈非线性下降,在45岁以后这种下降速度加快[16]。本研究证实,随着年龄的增长,高龄老人心肺适能同样有下降趋势,尤其是进入80~84岁组以后,下降速度更为明显(表2、表4)。不同年龄组比较,除70~74岁组与75~79岁组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外,其余各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美国6 min快走常模比较,我国高龄老人心肺适能处于较低水平。不同性别高龄老人之间比较发现,男性心肺适能、肺活量指数高于女性(表1、表3)。

3.5 平衡能力分析

平衡能力是指身体对来自前庭器官、躯体感觉以及视觉等各方面刺激的协调能力。主要分为静态的平衡能力和动态的平衡能力[4]。其机理普遍认为,人体平衡能力主要依赖于中枢系统对来自视觉系统、本体感觉系统和前庭觉系统信息的整合和对肌肉系统的调控[5]。目前,对平衡能力的测试方法主要有传统法、平衡量表法和平衡测试仪等。为研究的简便和安全,本研究采用闭目单足站立时间测量高龄老人的静态平衡能力。老年人的平衡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下降的趋势,它们间具有相关性,但非线性相关,可能是更加复杂的曲线关系[13]。老年人平衡能力下降的形态学依据是在光镜下,Rosenhall发现,40岁以后前庭末梢器官毛细胞开始退变,到70岁囊斑毛细胞减少20%,壶腹崎毛细胞减少40%[19]。King[18]等也发现,平衡能力急剧下降的拐点在60岁,60岁以前平衡能力恒定且较强,60岁以后每10年平衡能力下降16%或更多,80岁以后平衡能力下降更快。本研究证实,随着年龄增长,平衡能力呈现下降趋势,而且下降幅度逐渐变大(表2、表4),与前述研究一致,其中,除70~74岁组与75~79岁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外,其余各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不同性别高龄老人比较,男性平衡能力好于女性(表1、表3)。

4 结论

70岁以上高龄老人健康体适能各指标水平随着年龄增长均出现下降趋势,尤其是80~84岁年龄组下降趋势更为明显,采用美国老年人功能性体适能常模进行评价,我国同龄老人健康体适能测试水平偏低,其中,除柔韧适能外,男性健康体适能各指标水平高于女性,但该常模是否能够有效反映我国高龄老人健康体适能的状况,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提示我们需要探索符合我国高龄老人特点的评价标准。

[1]谌晓安,王人卫.体力活动、体适能与健康促进研究进展[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2,31(4):363-369.

[2]陈晓霞,张建国,刘波,等.城市高龄老人肌力、柔韧、平衡能力的分析-以南京市城区老龄人口为例[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36(1):80-82.

[3]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课题组.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的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

[4]金冬梅,燕铁斌.平衡功能临床评定研究进展[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2,24(3):187-189.

[5]刘汉良,尤春景,黄晓琳,等.正常人动态平衡能力测试的信度及效度分析[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4,26(3):152-155.

[6]刘建强.BMI 指数与大学生身体机能、运动素质指标关系的实证研究-以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为例[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10(3):7-9.

[7]王宏正.世界健康城市老年人健康体适能之研究-以台湾花莲为例[D].苏州:苏州大学,2011.

[8]王玉华.中日老年男性功能性体适能的比较研究[J].职业与健康,2011,27(13):1503-1504.

[9]王玉华,许放,王凡,等.中日老年女性身体指标和功能性体适能比较[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7,15(5):427-428.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成人体重判定(WS/T428-2013)[M].北京:中国质检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2013.

[11]张建国,谭明义,周学荣,等.城市老年人的肌力变化及其对ADL的影响[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33(6):94-97.

[12]张建平.体适能概念辨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2,(6):33-34.

[13]张 蕲,陈俊宁,杨佩君,等.人体平衡能力定绩测评[J].中国康复,1998,13(2):49-52.

[14]翟水保,许崇高.大学生健康体适能心肺耐力测试指标效度的比较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45(1):87-90.

[15]曾毅,萧振禹.中国1998 年健康长寿调查及高龄老人生活自理期望寿命[J].中国人口科学,2001,(3):9-16.

[16]ACLS ANDREW S JACKSON,XUEMEI SUI,JAMES R HE BERT,etal.Role of life style and aging on the longitudinal change in cardiorespiratory fitness[J].Arch Int Ern Med,2009,169(19):1781- 1787.

[17]BALKE B.A simple field test for the assessment of physical fitness[A].CARI Report[R].1963.

[18]LORD S R.The effects of a community exercise factors in older women[C].Ostcoporos Int,1996.

[19]MAKI B E.Aging and Postural control[J].J AM Geriatr Soc,1990,38(1):1-9.

[20]RANTANEN T,ERA P,HEIKKINEN E.Maxima lisometric strength and mobility among 75-year-old men and women[J].Aging,1994,23(2):132-137.

[21]RIKLI R E,JONES C J.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functional fitness test for community-residing older adults[J].J Aging Phys Acti,1999,(7):129-161.

[22]RIKLI R E,JONES C J.Measuring functional fitness of older adults[J].J Active Aging,2002,(3):25-30.

A Study of Health Fitness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Changes with the Age for the Eldly People over 70 Years

WANG Hong-yu1,2,ZHANG Lin1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physical fitness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changes with the age of the elderly people.Methods:Questionnaires were used to screen 352 eldly people(78.8±5.9) over 70 years.They we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according to their ages to test physical fitness,including 70~74 years old group,75~79 years old group,80~84 years old and over 85 years old group.Rikli physical fitness index and China national physique testing standards for senior citizens are applied in the physical fitness test.Results:female excelled male In BMI index and flexibility.male surpassed female in muscle strength,cardiopulmonary and balance ability indexes.BMI index of the elderly people not only differ insignificantly in different age groups,but they also showed no regular change with the age.Besides,the flexibility,strength,cardiopulmonary,balance ability have a declining trend along with the age increase.Comparing to the 80~84 age group,75~79 age group showed maximam change in flexibility,strength and cardiopulmonary.Comparing to the >85 age group,80~84 age group showed maximam change in balance ability.Except the 70~74 and 75~79 age groups,the rest of the groups have a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variation (P<0.05).Conclusion:The overall fitness level showed a declining trend with age,and the elderly health fitness levels fell sharply at the age of 80~84 years.The comparisons with the functional fitness normal of the United States suggests that the health fitness of the elderly in China is on a low level.

elderlypeople;physicalfitness;musclestrength;balance

1002-9826(2015)01-0121-05

2014-02-24;

2014-12-06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资助项目(13YJA890035);江苏省研究生创新计划工程(CXZZ12-0788)。

王红雨(1981-),男,山东淄博人,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国民体质测量与评价,Tel:(0552)3173003,E-mail:wanghongyu81920@163.com;张林(1956-),男,山东济南人,教授,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运动生理学与健康体适能。

1.苏州大学 体育学院,江苏 苏州 215021;2.蚌埠医学院 体育艺术部,安徽 蚌埠 233030 1.Suzhou University,Suzhou 215021,China;2.Bengbu Medical College,Bengbu 233030,China.

G804.49

A

猜你喜欢

肌力高龄显著性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一种结合多尺度特征融合与像素损失加权的显著性目标检测方法
视频序列中视觉显著性图像区域自动提取仿真
高龄孕妇妊娠中期产前诊断中唐氏筛查的应用
石台行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欧盟法院判决明确欧盟商标通过使用获得显著性的地域认定标准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