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新兵集训期心理特点动态研究*
2015-03-05辛阔林王云贵
辛阔林,王云贵,侯 霞
(1.第三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院 400038;2.济南军区总医院医学心理科 250031)
军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军人具有特殊的身份与使命[1-3]。新兵是这一群体的新生力量,正处于由社会青年向军人士兵这一角色转变时期[4-5]。与外界接触少,沟通面积小,再加上每天严格的训练,单调的生活均会使新兵在集训时期的心理状态发生不同的变化,只有有效地监测才能制定出合理的对策加以预防与改善。新兵的身心健康日益受到军队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6-8],这关系到军队战斗力的提高,关系到国家与人民的安全稳定。本文即针对新兵集训期的心理特点的变化进行动态监测,为新兵心理素质的提高及心理卫生服务工作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三个建制旅所有入伍新兵2 532人,有效样本为2 118人。由于新兵中因值勤、出公差、生病等原因无法全部完成4次测试的将其剔除有效样本,不作为后期处理数据。本研究的调查对象全部为男性新兵,年龄17~25 岁,平均(18.79±1.59)岁;文化程度:初中212名(10.01%),高 中1 334 名(62.98%),大 专402 名(18.90%),本科170名(8.03%);独生子女889名(41.97%),非独生子女1 229名(58.03%);汉族1 821名(85.98%)为,少数民族297名(14.02%)。
表1 集训不同阶段新兵SCL-90各因子比较(n=2 118,±s,分)
表1 集训不同阶段新兵SCL-90各因子比较(n=2 118,±s,分)
a:P<0.05,b:P<0.01,与集训前期比较;c:P<0.05,d:P<0.01,与集训中期比较;e:P<0.05,f:P<0.01,与集训末期比较。
项目 集训前期(M1) 集训中期(M2) 集训末期(M3) 新兵下连后两周(M4) F 排序躯体 1.49±0.47 1.58±0.55b 1.51±0.49d 1.56±0.53bcf 14.33 M2>M4>M3>M1强迫 1.68±0.58 1.63±0.55b 1.58±0.62bd 1.62±0.60be 10.36 M1>M2,M4>M3人际 1.70±0.64 1.66±0.60a 1.63±0.58bd 1.69±0.65df 5.54 M1>M4>M2>M3抑郁 1.55±0.49 1.52±0.43a 1.47±0.41bd 1.52±0.44af 11.85 M1>M2,M4>M3焦虑 1.53±0.49 1.48±0.45b 1.41±0.37bd 1.46±0.42bcf 27.65 M1>M2>M4>M3敌对 1.41±0.37 1.37±0.35b 1.31±0.29bd 1.35±0.31bcf 33.40 M1>M2>M4>M3恐怖 1.31±0.29 1.25±0.22b 1.20±0.19bd 1.18±0.17bdf 144.42 M1>M2>M3>M4偏执 1.53±0.49 1.48±0.45b 1.41±0.40bd 1.38±0.37bdf 52.70 M1>M2>M3>M4精神 1.48±0.42 1.45±0.43a 1.39±0.36bd 1.40±0.37bd 24.29 M1>M2>M4,M3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及调查内容 症状自评问卷(SCL-90)[9]评定近一个月新兵的心理症状,采用1~5的五级评分方法。艾森克个性问卷(EPQ)[10]评定受试者的个性特征。简易应付方式问卷(SCSQ)[11]研究新兵的应付行为特征以及这些特征的变化与其他心理因素的关系。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9]评定新兵领悟到的来自各种社会支持源如家庭、朋友和其他人的支持程度,同时以总分反映新兵感受的社会支持总程度。
1.2.2 团体无记名调查 每次调查前均说明调查目的和意义,要求新兵按指导语逐一填写。采用追踪调查,新兵集训期维持3个月,每个月为一个阶段,调查分为4次进行,首次调查在第0周,第2次调查在第4周末,第3次调查在第8周末,第4次调查在下连队2周后。首次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及4个量表;第2次调查排除一般情况、EPQ;第3次、第4次调查排除一般情况。排除4次调查中任一次失访的样本(包括确诊或疑有心理问题的43名),4次调查中可用于前后自身对照的有效样本为2 118名(83.65%),失访样本414名(16.35%)。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集训不同阶段的心理健康水平 对4次调查SCL-90各因子作方差分析表明,总体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兵集训前的情绪问题(抑郁与焦虑)、人际和集训中期的躯体症状较其他阶段明显,且在下连队两周后较集训末期有所升高。见表1。
2.2 不同阶段个性特征变化 内外向得分变化不大。随着集训时间的推移,新兵神经质、掩饰性评分显著降低,精神质评分呈整体升高趋势。见表2。
2.3 集训不同阶段应付方式 新兵在集训中期较多运用“自责”、“退避”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开始采用“解决问题”的应付方式。而集训末期运用“合理化”、“解决问题”方式较多,这对心理状态影响较大。新兵下连后“幻想”、“求助”方式较多。见表3。
2.4 集训不同阶段的社会支持情况 集训中期整体社会支持状况为最低阶段,与集训期间采取全封闭训练有关。随着集训结束与下连队后与各方面联系增加,社会支持也随之提高。见表4。
表2 集训前、末期,下连后EPQ 各维度标准分 比较(n=2 118,±s,分)
表2 集训前、末期,下连后EPQ 各维度标准分 比较(n=2 118,±s,分)
a:P<0.05,b:P<0.01,与集训前期比较;c:P<0.01,与集训末期比较。
因子 集训前期 集训末期 新兵下连后两周F P精神质 42.84±9.27 51.87±8.41b 54.94±8.38bc 1 107.96 0.00内外向 43.14±9.83 42.56±9.71a 42.63±9.52 2.26 0.10神经质 56.08±8.80 54.28±9.31b 52.18±8.98bc 98.91 0.00掩饰性 41.99±8.86 39.33±8.32b 37.19±8.56bc 166.26 0.00
表3 集训不同阶段应付方式比较(n=2 118,±s,分)
表3 集训不同阶段应付方式比较(n=2 118,±s,分)
b:P<0.01,与集训前期比较;c:P<0.05,d:P<0.01,与集训中期比较;e:P<0.05,f:P<0.01,与集训末期比较。
项目 集训前期(M1) 集训中期(M2) 集训末期(M3) 新兵下连后两周(M4) F 排序解决问题 0.79±0.32 0.71±0.22b 0.80±0.32d 0.82±0.27bde 60.62 M4>M3>M1>M2自责 0.35±0.31 0.46±0.29b 0.30±0.26bd 0.45±0.26bf 162.96 M2,M4>M1>M3求助 0.50±0.23 0.49±0.28 0.51±0.23c 0.58±0.32bdf 49.27 M4>M3>M1,M2幻想 0.39±0.21 0.59±0.24b 0.43±0.26bd 0.56±0.23bdf 361.90 M2>M4>M3>M1退避 0.45±0.19 0.56±0.25b 0.42±0.23bd 0.43±0.22bd 176.59 M2>M1>M4,M3合理化 0.49±0.25 0.48±0.21 0.58±0.23bd 0.57±0.27bd 99.64 M3,M4>M1,M2
表4 集训不同阶段的社会支持情况(n=2 118,±s,分)
表4 集训不同阶段的社会支持情况(n=2 118,±s,分)
a:P<0.05,b:P<0.01,与集训前期比较;c:P<0.05,d:P<0.01,与集训中期比较;e:P<0.05,f:P<0.01,与集训末期比较。
项目 集训前期(M1) 集训中期(M2) 集训末期(M3) 新兵下连后两周(M4)F P感知社会支持总得分 3.41±0.60 3.15±0.53b 3.24±0.57bd 3.35±0.56bdf 88.46 M1>M4>M3>M2家庭支持 3.32±0.81 3.08±0.77b 3.19±0.75bd 3.29±0.76df 41.84 M1,M4>M3>M2朋友支持 3.20±0.70 3.02±0.68b 3.18±0.73d 3.23±0.69de 38.12 M1,M4>M3>M2其他支持 3.57±0.61 3.27±0.59b 3.35±0.67bd 3.61±0.58adf 154.57 M4>M1>M3>M2
3 讨 论
3.1 新兵集训前的情绪问题(抑郁与焦虑)、人际关系突出,集训中期躯体症状明显,这与新兵入伍时的思想准备不足有关,因此,当入伍后面临突然的艰苦训练时,就容易产生畏难、抑郁情绪。而且入伍后,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等都发生巨大的改变,势必使一些新兵难以适应[12-13]。新兵在集训期与外界接触少,加之严格的训练,单调的生活极易使战士们产生孤独感、无助感、抑郁感。如果这些心理问题未能得到舒解,进而表现出焦虑,烦躁,怀疑,造成人际关系紧张等,同时也会造成躯体症状严重,这也是集训中期战士躯体化严重的原因。新兵在下连队后的两周心理状态又有所浮动,主要是因为经过集训期,战士们已经基本适应部队的生活,而且战友之间也产生了感情,建立了友谊,集训使新兵的身心状况有很大的提高。战士下连队面临刚刚建立的友谊及支持系统又发生变化,下连队之后会进入真正的军队生活,面临各种人际关系,此时新兵的情绪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可能会出现反弹,这时是心理工作者及连队领导应该关注的重要时期,合理引导会使新兵成功地度过这一心理问题多发期。此研究针对新兵集训期间进行了4次测试,与相关研究[14-15]新兵集训期心理状态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的研究有所不同,是进行整个集训期间新兵的心理动态研究,分析期间的动态变化,更加精确地找出哪些阶段是最需要关注的,为以后的心理预防及防治工作做好理论基础。
3.2 新兵的内外向在整个过程中没有显著性变化,神经质、掩饰性随着集训的开展逐渐降低,精神质评分呈整体升高趋势,这说明人的个性相对稳定性,以及随着集训的进行,新兵逐渐适应了军人的角色,同时,随着社会化程度的增高,对战友及周围环境的信任提高了,降低了对心理测量内容的顾虑。精神质评分呈整体升高趋势,可能与新兵随着集训的结束,对自己的去向、未来军旅生涯的担忧等有关。
3.3 随着集训的进行,新兵的应对方式逐渐的由消极的“自责”、“退避”转向积极的应对方式,趋向“合理化”、“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这说明新兵在集训期间逐渐掌握了有效的应对方式。新兵下连后趋向积极与消极(求助、幻想)两种应对方式,这就需要心理工作者及军队领导重点培养积极的应对方式、避免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新兵的整体社会支持在集训中期呈现最低的情况,可能原因是在集训期间,采取全封闭的训练形式,新兵与家庭、以往的朋友联系几乎中断,所有的支持几乎来自于战友、军队领导。此时如果与战友互动沟通少,就会出现整体支持系统严重匮乏,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新兵集训期的心理状态是个动态的变化期,在集训期新兵出现两个明显的波动期,我们应该及时地进行心理干预,提高新兵的心理健康素质。
[1] 赵霞,刘继文,郑红.部队新兵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0,33(8):995-997.
[2] 周小东,卢佩旭,林晓霞,等.中国军人心理健康研究方法的进展[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1,23(1):67-69.
[3] 丁艳玲,李君,王兰.主要发达国家军事心理学的现状及其对中国军事心理学发展的启示[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 志,2011,20(9):26-28.
[4] 贾伟,刘昊,杜建民,等.某部新兵心理健康教育调查分析[J].心理医生杂志,2012,218(6):10.
[5] 余海,王俊,李津强,等.新兵新训期间心理健康教育要点[J].西南国防医药,2010,20(9):1025-1026.
[6] 胡光涛,贺英.2009年新兵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相关性调查[J].重庆医学,2011,40(7):686-688.
[7] 王真真,樊雯萍,汪粲,等.新兵心理、个性及应对方式的动态研究[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1,25(4):335-337.
[8] 赵静,吕伟波,王寿东,等.基层部队新兵集训期间健康状况及短期干预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9B):1-4.
[9]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
[10] 龚耀先.修订的艾森克个性问卷及手册[M].长沙:湖南医学出版社,1983:22-31.
[11] 王真真,胡玲,刘戎,等.飞行员人格特征和应对方式与睡眠质量的关系[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9,23(1):57-58.
[12] 钟伟丽,梅川,杨璇,等.1 330名新兵心理状况和压力源研究[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2,26(5):470-473.
[13] 李红政,李雪荣.国外对集训新兵的心理状况研究[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3,30(2):101-103.
[14] 单墨水,牛晟,陈国良,等.新兵集训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4,32(1):31-34.
[15] 赵彬,王焕林,高志勤,等.2013年某部集训新兵心理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的调查分析[J].精神医学杂志,2014,27(1):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