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彩电产业战略演化的生态学解读与启示
2015-03-05天津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冯嘉玲何强
天津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 冯嘉玲 何强
步长制药有限公司 赵涛
1 引言
彩电产业是我国实行开放产业政策、进行完全市场竞争的典型产业,它的时间跨度大,关注度高,具有研究空间。随着近年来LCD彩电加入市场竞争,从2005年起,CRT彩电的发展势头逐渐减弱。截至目前,传统的CRT彩电产业已基本走过完整的产业演化周期。在生态学理论中,随着生态学的发展,整个生态系统的协同演化现象愈发明显。一个生物的种群对另一个种群的作用将会产生一种选择压力,在这种压力下,会形成一系列的适应[1]。植物、食草动物、食肉动物这三个营养层构成完整的生物链,它们的关系正如物种的相互依赖关系,其中包括:共生关系(例如,物种互助)、共栖关系(例如,某一物种比其它物种具有优势)和竞争关系(例如,争夺资源)(Eisenhardt and Galunic,2000)[2]。正如当今市场,企业间竞争博弈、互利共存,共同构成一张互相影响、纵横交错的物种协同演化、协同适应的发展图。
2 彩电产业战略演化分析
我国CRT传统彩电产业是一个典型的、充分市场竞争的、关注度高的产业,在日新月异的时代里,彩电产业凭着自身的产业特点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包括上游的显像管供应端、中间的整机生产环节和下游的零售端三大主体。
2.1 彩色显像管生产企业与彩色电视生产商的产业分析
根据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国家信息中心、嘉肯市场咨询等数据整理,对彩管和彩电的生产量进行比较,制作出表1关于1995~2004年彩色显像管产量和彩电产量,以及从彩色显像管的生产和整机出货的节奏来看,根据表1的数据计算其增长率,制作1995~2004年彩色显像管产量增长率和彩电产量增长率图1。
图1显示出,1995~2004年我国彩色显像管和彩电产量增长率表现出了一种互相作用与反作用的状态。其中1996年,彩电产业爆发第一次大规模价格战,直接导致彩色显像管的市场疲软;1997年彩色显像管产量有所增长,而彩电被囤积,产量下降,但销量猛增,出现供小于求的局面;1998年彩管缺货,价格上扬,而作为国内数一数二的彩电生厂商四川长虹垄断了国内彩管;1999年彩管供求趋向平衡,在彩电业里价格战不断;到了2000年,整个彩电产业首次负增长,全产业出现亏损。 我国的彩色电视生产除了依靠国内的彩管,还有一部分是采用进口的彩管,在国内彩电业的价格战打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国外已经在抓紧脚步进行创新,面对新技术的挑战,我国的彩管趋向于廉价的产品,而彩电的市场份额也逐步被国外品牌瓜分。
在生存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彩管制造业和彩电制造业之间存在着互相的压力和选择力,跌宕起伏,既表现出共同发展又表现出制约发展,这对于我国彩电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1)调整国内彩电业的竞争格局,逐步淘汰效益低下的企业;(2)带动了彩电产业技术的升级;(3)扩大国内品牌的市场份额。彩管制造业和彩电制造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有着显著的因果关系,并且共生共栖同时既互助又竞争。
?
2.2 家用电器零售商的产业分析
诚然,彩色电视厂商彼此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但随着经济发展,彩电厂家与家电零售商之间的厂商博弈也尤其突出。根据《中经网统计数据库》和《中国连锁经营年鉴》的数据整理出图2,描述出我国彩色显像管生产企业、彩色电视生产厂家和家用电器零售商的数量趋势图。
1982年彩管生产企业只有一家,1990年有4家,1996年有10家,2005年达到12家,由于平板电脑的突然来袭,2007年深圳赛格日立宣布全面停产,接着上海永新倒闭。2008年湖南LG曙光面临技术危机,全面停产,2009年北京松下也难逃厄运。次年,华飞大部分厂家陆续转型,退出彩管生产,寻求招商合作。2010年至今有8家彩管生产企业占有全国大部分的彩色显像管的生产。我国彩管生产厂家的轨迹是从无到有,从增长到趋于平缓。而彩电生产厂家在1996年有96家,2000年有76家,到了2004年减少到68家,规模较大的彩电生产厂家面对这种形式,不断需求技术的更新和战略的调整,而小型的制造商逐步退出人们的视野,到了2006年彩电制造商仅剩30余家。它的轨迹则是一个下降渐平缓的过程。而家用电器零售商的轨迹则是在不断扩张的过程,在2002年,家电龙头国美电器的销售额只有108.9亿元,64个店面,但仅仅4年间其销售额高达869.3亿元,店铺数也增加到820个,销售额增长约7倍,店铺数增加近11倍。虽然全球的彩电销售走向负增长,但是对于我国的家电零售商来说仍然保持乐观。
3 基于生态学角度的彩电产业上中下游分析与解读
食草动物同植物之间的营养关系类似于捕食动物同猎物之间的关系,而由这些参与者共同形成的生物链条,及生物圈系统的动态协同演化模型,将逐级进行扩展。
3.1 基于植物与食草动物协同演化的彩电产业分析与表达
基于生物学家G.Caughley在1976年对植物、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三个营养级的协同演化模型分析,何强[3]将行为生态学的理论引入企业战略发展的研究。可通过种群密度和各资源的增长速率建立起植物种群和食草动物种群的增长模型。
图3是上述两个方程(植物和食草动物)的相互作用情况,最终两个种群都将趋于稳定,达到各自的平衡密度。
图3所描述的食草动物种群及其植物生物量的动态模型和上文2.1彩电厂家的产业分析中的图1所显示的1995~2004年我国彩色显像管产量和彩电产量增长率趋势相比较,基本上能代表产业链条中上游企业的角色与状态。在这个竞争共生状态中,我们可以总结以下几点规律。
(1)彩电产业的动态性,在动态竞争环境下,彩管制造商和彩电生产商是动态发展的,厂商的竞争优势体现方式有很多,并不唯一体现在最终市场的产品或服务上,其中还有重要的一方面是异质性资源。在彩电产业发展初期,哪家彩电生产商掌握着电子元件的资源,谁就能在市场中占有优势。
(2)环境适应性,在当今的市场环境,适者生存,生态学中讲究的是进化,而产业中讲究的是创新。企业通过吐故纳新对产品进行调整,而市场同理也对企业进行筛选。不能适应环境的企业或产品最终会被淘汰。目前,国内彩电企业积极向平板电视产业链上游转移,以寻找产品的增长空间。
(3)产业战略调整,彩管制造商和彩电生产商是互相制约的,1999年上半年,我国最大的八家彩色显像管生产企业的停产,告示彩电产业链需要整合,彩电生产商一方面是采取产业集群,另一方面与彩管制造商竞争合作。
3.2 基于完整生物链模型下的彩电产业战略演化分析与生态学解读
把捕食动物猎杀食草动物引入上述模型,得出含有三个营养级的完整生物链模型,图4是引入食肉动物以后的种群动态模型。
图4系统协演化的过程,在描述了生态种群间的动态演化同时,也是我国彩电产业发展的形象写照。
产业的演化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
(1)渠道的多样性,彩电的零售商从一开始的在百货和超市(大卖场)里销售,以及家电连锁商、家电专卖店逐渐占有市场大部分份额,如今网络销售正逐渐取代传统销售。
(2)变异,产业链中的企业在演化的过程中不断地适应的过程。
(3)市场环境选择,市场环境对企业变异做出选择,由此形成优胜劣汰。
(4)保留与传衍,在产业链横向发展中,市场环境保留与环境适应的企业,或者是通过合并继续发展。
(5)生存竞争,不管是纵向看产业链的上中下游,还是横向看同类企业的竞争合作关系,在面临竞争压力时,适应度高的企业往往能够在竞争中占有优势,从而发展壮大[4~5]。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彩电产业战略发展演化模型验证了生态学所描述的协同演化模型;同时,来自于生态学的协同演化模型也解释了彩电产业的发展轨迹。
(1)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市场竞争,彩电产业链上游的显像管供应端、中间的整机生产环节与下游的零售端实现合作博弈,虽然在某一段时期会出现跌宕起伏的现状,但是发展末端,核心主体不断占据主要市场,小型企业慢慢淡出市场舞台,发展逐渐趋向平缓轨迹。彩电产业的发展演化模型与生态学描述的协同演化模型相比较,通过生态解读,验证了彩电产业战略演化与生态协同演化的理论相吻合。因此本文认为彩电产业战略的发展路径是有迹可循的,同时,用生态学协同演化理论对该产业的解读分析也具备一定的科学性。
(2)彩电产业作为一个典型的代表,在市场竞争中风起云涌,上中下游三方的发展演化路径归根到底也是市场环境的选择。环境的适应性揭示了如果不能适应环境则被淘汰,因此,不管对于彩管厂家而言,还是整个彩管产业而言,其衰退是必然的。生态学中进化是迎合大自然,而彩电企业的进化则是迎合市场需求,产业战略调整迎合了市场的需求,其发展也是必然的。
(3)通过模型分析,本文认为我国彩电产业的发展存在共同演化的趋势,同时产业中企业的进入、退出、集群、差异化、技术改革等,与生态学中的生长、灭绝、变异等具有可类比性。从生态学角度的分析可以为各个产业建立和谐共生的成员间关系提供有益的借鉴。
(4)彩电产业链的上中下游三种业态共同制约。彩电制造业的发展可以拉动彩管的生产,同时彩电的销售体现了供需的互相关系。按照生态学协同演化的发展趋势,CRT彩电产业如果不采取必要的措施,那么就会面临灭绝的可能。所以说,以前厂家和商家存在隔阂的状态一定要改变,同时要营造一种共生共栖的做事氛围,树立新的市场模式。
4.2 建议
面对国内需求和国外冲击等重重危机,郎咸平教授基于产业链的思考在《产业链阴谋》一书中提出,“中国制造”在面对当前的问题和挑战时,需要从ISC( Integrated Supply Chain,整合供应链)和IPD(Integrated Product Management,整合生产研发)这两方面着手,以及通过这两大工具剖析产业链[6]。同样基于产业链的生态演化分析,本文认为,产业链的优化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1)产业链不同业态之间既要互相渗透,也要保持差异性。
(2)完善产业链,形成一体化的战略布局,使得本土品牌拥有外资品牌无法比拟的综合优势:如稳定的关键零部件供货、低廉的采购成本(属关联采购)、有竞争力的“紧密”供应链体系。
(3)在竞争中达到合作互惠,优势互补,成立研发中心,共同突破技术瓶颈。
(4)加强与国外企业的全方位合作,力争在合作中掌握主动权。
[1] Caughley,G.,Sinclair,R.G.,and Scott-Kemmis,D.(1976).Experiments in aerial survey.Journal of Wildlife Management.
[2] Eisenhardt,K.M.and Galunic,D.C. (2000),Coevolving:at last, a way to make synergieswork,Harvard Business Review.
[3] 何强.《基于行为生态学的企业战略演化研究》[D].天津大学,2011.
[4] 贾根良.进化经济学:开创新的研究程序[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9(3).
[5] BARNETT,W P,BURGELMAN A.Evolutionary perspectives on strategy[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6(17).
[6] 郎咸平.产业链阴谋I——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