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研究

2015-03-04西安科技大学李安娟

财经界(学术版) 2015年14期
关键词:科目会计核算资产

西安科技大学 李安娟

一、引言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逐步扩大,高校固定资产购置频繁发生,固定资产种类和数量空前增长,加大了固定资产管理难度,怎样科学合理配置、使用和管理固定资产,最大限度发挥其功效,增强高校竞争力,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资产管理现状及问题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分为以下两种方式:设置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首先建立一级实物总账、资产卡片,对高校所有固定资产实行统一管理,再设立二级或三级管理单位,一般是使用单位来进行固定资产的具体管理;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管理:专设设备管理部门只负责教学、科研、行政等部门固定资产的管理,资产后勤处负责高校房屋,餐厅设备,家具等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图书和资料由图书馆负责管理。

高校会计核算执行的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固定资产的核算不同于企业,主要是由实验管理处或资产后勤处等部门出具设备(家具)验收单、再凭购买发票、设备(家具)调拨单等原始凭证进行固定资产总账和明细账登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固定资产的增加或减少的会计核算账务处理。

(一)管理人员业务知识欠缺,管理意识淡薄

由于部分高校会计核算和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专业知识欠缺,不熟悉固定资产相关管理政策和会计核算方法,管理意识淡薄,对固定资产增减变动不及时登记入账,导致固定资产账账不符、账实不符的现象时有发生;此外,日常工作中,重现金轻实物的传统管理理念导致资产配置不科学、不合理,不能有效发挥固定资产使用效率,造成资源浪费。

(二)制度不科学,手续不规范

一些高校由于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造成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无章可循,固定资产采购、验收、资金审批等过程中没有严格的审批程序,随意性大;资产报废手续或制度可操作性差,一些资产早已超过有效使用年限,因为报废手续没有及时办理完成,致使资产报废多年却仍旧挂在账上;一些报废的固定资产没有及时处理仍旧存放在原使用单位;有些设备使用单位已经发生了变化,但相关固定资产转移手续不及时办理,仍停留在原使用单位,造成固定资产核查时出现账实不符的现象。

(三)管理缺乏时效性

高校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虽然已经实现了计算机管理,但还仅仅只是进行简单的登记注册,停留在统计固定资产金额及数量变化的表面管理上,不能对现有资产进行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不能及时反馈资源分布情况,更不能实现资源共享和高效利用;导致一方面高校教育经费投入紧张,一方面高校现有资源不能充分利用甚至浪费的局面,例如一些专用科研设备或仪器,在该科研项目结题后没有及时处理掉,又不进行有效管理和保养,大大缩短了该资产使用寿命,致使该资产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使用价值。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高校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缺乏时效性,导致资源浪费,管理效率低下。

(四)产权归属不清,难以实现资产保值增值

财政拨款和收取学费是高校经费的主要来源,因此,高校只有固定资产的使用权,而没有资产所有权,高校资产归国家所有,高校仅仅是无偿使用,没有资产使用效益考核,导致高校固定资产产权隶属关系不清晰,管理方面没有经济指标考核,不能有效实现固定资产保值,资产增值更是无从谈起。

(五)监管不力,账实不符

现行财务制度明确规定,对于已经完工达到可使用状态的在建工程,会计部门应按照暂估价值记入固定资产科目,待工程决算验收完工后再按照实际价值调整期其账面价值。随着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大多数高校短时间内投资兴建了多幢教学楼、学生宿舍楼等建筑物,并进行了配套设备的投入,资金动辄上亿元,建成完工已经投入使用,但是,众所周知,大资金工程完工决算审计程序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工程,一些高些以此为借口,扯皮推诿,对这些已经投入使用的建筑物和设备不按暂估价值记入固定资产账中,长期挂账在建工程科目中,导致高校固定资产实物价值与账面价值严重不符。

(六)核算制度缺陷

高校普遍采用收付实现制会计制度,这种核算制度缺陷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影响分为两方面:

一方面,一些已经办理了验收手续的外购固定资产,资产管理部门进行了实物登记,建立了固定资产卡片,但是财务部门由于资金紧张而未予及时报销付款,收付实现制下,财务系统对此不做挂账处理,在实际付款时才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因此在财务系统不显示此类固定资产的增加,导致会计账面固定资产价值与资产管理部门账面价值不符。

另一方面,由于会计核算制度缺陷,高校对于固定资产的核算,只是在当初购入时同时增加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在后期使用过程中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不进行固定资产价值抵减,不反映固定资产价值的减少,在固定资产报废前账面价值一致保持原价值不变,但随着固定资产使用磨损和同类新产品的出现,固定资产实际价值逐年下降,不再维持其原值不变,但由于会计核算制度缺陷,致使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严重背离,虚增了高校资产价值,导致会计核算信息失真,不利于高校进行绩效考核管理。

三、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对策

(一)成立专门固定资产管理机构

要解决目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首先应建立一个从制定管理制度、落实管理措施到责任承担的有效管理体系。具体布局如下:首先设立资产管理处,全面负责固定资产管理,其次,下设二级资产管理职能部门,对全校固定资产进行统一归口管理,并实施从资产购置、使用、调拨、报废全过程监督和管理;最后,将资产的所有权、使用权、处置权等在专设资产管理部门与资产使用单位之间建立委托管理关系,同时对所委托资产的使用效果进行考核与监督。本位构建了一个理想化的固定资产管理图如上图所示。

(二)培养专业的固定资产管理队伍

固定资产管理队伍建设是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高校应从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专业技能的学习和培训入手,提高业务水平和专业素质,资产管理相关部门必须重视这一点,给资产管理人员提供多渠道、多方面学习机会,可以邀请一些这方面专家来讲座,也可以与兄弟院校交流学习,或者组织一些专业知识培训班。充分调动从业人员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提高资产管理人员思想认识和思维方式,转变传统管理理念,牢固树立节约意识和效益理念,既要重视固定资产构建的管理与监督,更要重视资产使用保管过程中保值和增值及服务效益的提高。

(三)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高校应以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和规定为依据,结合高校自身特点,制定出固定资产购置申请、报批、采购、验收、使用、维保、处置等过程的一系列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规范资产管理,落实责任。同时,高校固定资产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分布面广,资产归口管理单位应建立健全使用单位固定资产台帐,增加或减少固定资产及时报财务部门进行相应账务处理,并由专人定期进行核对,使实物管理和价值管理相统一,形成一套规范的操作流程并使之制度化。

(四)引入信息化管理

为了科学管理高校固定资产,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成效,避免资产利用率低,重复购置等现象,必须建立起切实可行的固定资产网络管理系统,按照学校所设资产管理职能部门权限实行分级管理,专设资产管理部门为一级用户,拥有高级用户权限,可以查阅全校固定资产分布及使用等情况,各归口管理部门为二级用户,拥有相对查阅等权限,具体使用单位为三级用户,享有资产所有权、维保权等。对固定资产实行动态管理,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产利用率。

(五)实行流程管理

构建固定资产前应进行充分调研,考查是否有购置必要,从源头上杜绝资源浪费;按照资产类别建立供应商档案,实行货比三家,选取质优价廉的供应商,严防购置质次价高的资产,为高校节约采购资金;对于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应做到按时盘点,随时抽查,保证账实相符,账账相符,发现问题,及时查清原因,落实责任。此外,要加强固定资产日常维护和保养,以免造成资产毁损和浪费,对于一些技术上已经淘汰没有任何使用价值的固定资产应按相关规定及时申请报废处理,以免虚增高校资产账面价值,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六)适当引入权责发生制

一直以来高校采用收付实现制进行会计核算,不能准确反映高校固定资产实际价值和价值变动情况,为此,应适当引入权责发生制,参照企业对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核算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价值转移情况,从而正确反映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实际操作中增设“累计折旧”科目,作为固定资产科目的备抵科目,反映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价值转移情况,形成固定资产重置的货币准备资金;账务处理时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借记“教育事业支出”、“科研事业支出”等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把资产使用过程中的折旧(损耗)合理分摊到具体使用单位或科研等项目中,从而真实反映出高校学生培养成本和高校科研等项目的实际费用。“固定资产”与“累计折旧”科目的差额即为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实际价值)。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为高校实行绩效管理,提高社会竞争力,提供更优质可靠的会计信息。

四、结束语

随着高等学校多元化发展,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成效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如何管理高校固定资产,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成效,使之最大限度的服务于高校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等工作必将成为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

[1]高蕾.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N].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5月

[2]张惠芳.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对策探讨[J].会计之友2011年第11期下

猜你喜欢

科目会计核算资产
2024年拟在河北招生的普通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发布
论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核算及税务处理
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的难点与重点
高校开设专业的首选科目和再选科目要求浅析—以法学(类)专业为例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若干问题探讨
“营改增”后运费的会计核算解析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探讨
把维护作为一种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