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显微观察法检验中性笔笔画与印章印文形成时序的研究

2015-03-04秦玉红

中国刑警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印泥中性笔色料

秦玉红

(山东警察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14)

显微观察法检验中性笔笔画与印章印文形成时序的研究

秦玉红

(山东警察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14)

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黑色中性笔笔画与印油、印泥印文交叉部位的特征,并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中性笔与印章印文形成时序的检验方法。结果表明,先朱后墨时,中性笔笔画与印油、印泥交叉处出现了笔画中空、墨迹中断、印油印泥拖带痕迹、笔画变细或变粗的现象。先墨后朱时,笔画厚实、完整,无中空、中断、变细现象,有的交叉部位可以观察到印文与字迹的立体层次,或出现印油中断、印油收缩的现象。

中性笔 印章印文 朱墨时序

在我国加盖印文的文书具有法律效力是普遍的认知,文件形成的正常时序应当是先签字后盖章,而在司法实践中经常出现先在空白纸上偷盖印文,然后添加文字形成了先盖章后签字的“反序”文件。对于此类文件的真伪鉴别就是要鉴别签字笔画与印文的形成时序。中性笔又称签字笔,由于其便于携带、书写流畅润滑、价格低廉,颇受人们的喜爱,是目前使用最多的一类书写工具,尤其是黑色中性笔由于其色料成分稳定、墨迹牢固、常作为正式文件的标准用笔,使用率非常高。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常常需要对文件物证上的黑色中性笔笔画与印章印文的形成时序进行检验,以确定文件的真伪。本研究选用黑色中性笔与常用的印油、印泥作为实验材料,制作了大量的先墨后朱和先朱后墨的实验样本,通过莱卡显微镜观察中性笔笔画与印文交叉部位的特征,并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梳理先书写后盖章文件与先盖章后书写文件的特征差异,研究中性笔与印章印文朱墨时序的检验方法。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样本

本研究随机选取了15支不同牌型号的黑色中性笔与6种常用的印泥、印油,见表1、表2。利用表1、表2中性笔和印文色料进行交叉组合,分别制作先朱后墨和先墨后朱的实验样本,共制作实验样本180份,其中中性笔笔画与印油交叉的实验样本有120份(先朱后墨实验样本60份,先墨后朱实验样本60份),中性笔笔画与印泥交叉的实验样本60份(先朱后墨实验样本30份,先墨后朱实验样本30份)。

1.2 实验仪器

莱卡EZ4HD显微镜。

1.3 实验方法

将实验样本放在显微镜下,对朱墨交叉部位进行观察,发现不同交叉时序文件的表观特征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为便于统计分析,对特征的出现率进行赋值,特征未出现记为0,出现的特征根据出现率的高低分为1-5级,特征出现率越高数值越大。

2 实验结果

2.1 先朱后墨交叉部位特征

通过显微镜观察先朱后墨交叉部位的特征并记录。为了简化数据,本研究统计分析了15支中性笔笔画与不同的印泥印油交叉部位特征值的平均值和标准差,结果如表3所示。

表1 印油、印泥类型统计表

表2 中性笔类型统计表

表3 先朱后墨交叉部位特征值统计

由表3可以总结先朱后墨交叉部位特征如下:

(1)中性笔笔画与印油、印泥交叉处出现了笔画中空现象,即笔画中间墨迹的变浅或空白,笔画两边墨迹相连(见图1),[1]但有的笔画中空现象明显,有的笔画中空现象不明显。

图1 先朱后墨笔画中空现象

(2)中性笔笔画与印油、印泥交叉处个别的出现笔画墨迹中断的现象(见图2)。

图2 先朱后墨笔画墨迹中断现象

(3)中性笔笔画与印泥、油性印油交叉处出现笔画变细的现象,即朱墨交叉处的笔画明显细于周围其他笔画(见图3)。

图3 先朱后墨笔画变细现象

(4)中性笔经过印油、印泥后,顺着笔画的运行方向上出现印油、印泥拖带痕迹(见图4)。

图4 先朱后墨印泥拖带痕迹

(5)中性笔笔画与水性印油交叉部位个别的出现笔画因洇散而变粗的现象,即朱墨交叉部位的笔画粗于周围其他笔画(见图5)。

图5 先朱后墨笔画变粗

2.2 先墨后朱交叉部位特征

通过显微镜观察了15支中性笔与不同印泥、印油先墨后朱交叉部位的特征并记录特征值。为了简化数据,本研究统计分析了先墨后朱交叉部位特征值的平均值和标准差,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先墨后朱交叉部位特征值统计

由表4可以总结先墨后朱交叉部位特征如下。

(1)中性笔笔画与印油、印泥交叉部位的黑色笔画显得厚实、完整,无中空、中断、变细现象,无印油、印泥拖带痕迹,交叉部位与非交叉部位的书写字迹笔画显得和谐一致,无特殊现象。

(2)在有的中性笔笔画与印油、印泥交叉部位,可以看出印文与字迹的立体层次(见图6)。印泥与中性笔的交叉部位这一特征较为明显,印油与中性笔的交叉部位这一特征不明显,因为印油在纸张上形成的印迹较薄,而且黑色字迹颜色深、有厚实感,所以立体层次不明显。

图6 先墨后朱印泥浮于笔画上

(3)在中性笔笔画与印油、印泥交叉部位,有的印文出现印油收缩现象(见图7),但此特征不易观察,因为印文与笔画重叠,黑色中性笔色料遮盖力强而看不出印油的边缘。

图7 先墨后朱印油收缩现象

(4)有的印章印文在经过中性笔笔画沟痕时,会出现印油中断的现象(见图8),划痕越重该特征越明显,这一变化主要体现在印油印文上。

图8 先墨后朱印油中断现象

3 讨论

3.1 先朱后墨交叉部位特征讨论

(1)笔画中空现象在中性笔笔画与印油、印泥的交叉时序特征中较为普遍,其原因是由于印油、印泥与中性笔油墨互相排斥,在印文上书写困难,再加上笔尖小球珠的滚动作用,使中性笔在通过印油、印泥时,油墨往笔画两侧流动,形成笔画中空的现象。实验统计分析表明,与印泥、油性印油交叉的中性笔字迹笔画中空现象最明显,与水性印油、原子印油和光敏印油交叉的笔画中空现象较明显,与原子印油交叉的笔画中空现象最不明显。

(2)个别的中性笔笔画与各种印油、印泥交叉处出现墨迹中断的现象。墨迹中断现象只在部分中性笔笔画中出现,可见该特征与中性笔有关,如中性笔下水的流畅性。

(3)中性笔笔画与印泥、油性印油交叉部位的笔画细于周围其他笔画,原因可能是中性笔油墨是水溶性色料,而油性印油、印泥印文是油溶性物质。油水的不相溶性,在中性笔笔画与印泥印文的交界处得以显著的体现。该特征的明显程度跟中性笔和印油、印泥的性质都有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原子印章笔画变细现象最明显,有的中性笔笔画变细明显,有的不出现笔画变细现象。

(4)中性笔经过印泥、印油后顺着笔画的运行方向上出现印油、印泥拖带痕迹。这是由于印油、印泥盖印后会在纸张上形成色料层,尤其是印泥色料会具有一定的厚度,当笔尖经过印文色料时,会将少部分的印泥或印油粘在笔尖上,笔尖接触到没有印泥、印油的空白处就形成了拖带痕迹。这一特征在书写压力大时更为明显。

(5)中性笔笔画与水性印油交叉处个别的出现笔画因洇散而变粗的现象,即交汇处的笔画粗于周围其他笔画。原因是水性印油大多属于水溶性色料,容易渗透到纸张纤维中,而使纸张变湿润,盖印后立刻书写,会使中性笔油墨洇散而出现笔画变粗的现象。该特征的明显程度朱墨间隔时间有关,朱墨间隔时间越长,该特征越不明显;另外,也跟中性笔有关,中性笔下水越流畅,特征越明显。

3.2 先墨后朱交叉部位特征讨论

(1)在先书写后盖印的情况下,由于中性笔油墨属于水溶性色料,书写流畅顺滑,很容易附着在纸张上,并均匀地散开,因此中性笔笔画显得厚实、完整,交叉部位与非交叉部位的书写字迹笔画显得和谐一致,无特殊现象。

(2)在中性笔笔画与印泥印文的交叉部位,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出笔画与印文的立体层次,这是因为印泥的粘稠性较强,盖印时容易形成一层立体的印泥层,先墨后朱时印泥的立体感强,先朱后墨时印泥的立体感会减低。但是该特征不容易把握,通过此种特征鉴定时,还应结合其他特征综合判断。

(3)有的印章印文在交叉处出现印油收缩现象,一般出现在中性笔色料与印文色料性质不同的情况下,当中性笔为水性色料,而印文色料为油性色料时,由于油水相排斥的原因,先书写的文字色料会对后盖印的印文色料产生影响,而出现印油收缩现象,但此现象不易观察。

(4)有的印章印文在经过笔画沟痕时出现印油中断的现象,由于中性笔书写时,尤其是书写压力较大时,会形成较深的笔画沟痕,盖印时印油不可能正好嵌入笔画沟痕中,致使印油不能附着于纸张上,形成印油中断的现象。

3.3 影响朱墨交叉部位特征明显程度的因素

实验过程中发现,朱墨交叉部位特征的明显程度有差异,所以本研究进一步考察了影响朱墨交叉部位特征明显程度的因素,结果表明朱墨交叉部位特征的明显程度与中性笔的机构及其色料性质、间隔时间、朱墨交叉部位的多少、印文色料性质及其浓淡程度、书写人运动习惯等均有关系。

(1)中性笔结构特征及其色料性质。不同中性笔在朱墨交叉部位出现的特征不同,有的出现笔画中空现象,有的出现笔画间断或变细现象,明显程度也有差异,这与中性笔结构及其色料性质有关。中性笔笔芯头部的球珠与球座、储墨管的结构都会影响中性笔下水的流畅性及其笔痕特征,也会影响朱墨朱墨交叉部位出现的特征及其明显程度。中性笔色料的成分包括染料、溶剂、增稠剂、分散剂、润滑剂、添加剂等。常见的中性笔墨水有水性墨水和胶状墨水。水性墨水容易渗透到纸张上,书写顺滑,胶状墨水定型快速,但比水性墨水流动性差,书写时容易出现断断续续的现象。[2]不同生产厂家的中性笔墨水配方不同,色料成分有差异。[3]

(2)间隔时间。间隔时间一是指形成朱墨的两种色料形成色痕时的时间间隔。在研究过程中,对朱墨时序间隔7天的实验样本与盖印后立即书写的实验样本进行了比较研究,以考察朱墨时序特征的稳定性。相对于盖印后立即书写的实验样本,朱墨时序间隔7天的实验样本具有如下特点:①水性印油盖印的实验样本笔画中空现象减轻,笔画变粗现象不明显;②油性印油、原子印油盖印的实验样本笔画中空、变细现象依然明显,印油拖带痕迹不明显;③光敏印油盖印的实验样本笔画变细现象明显,笔画中空、印油拖带痕迹现象不明显。④印泥盖印的实验样本印泥拖带痕迹不明显,笔画中空现象减轻,但笔画变细现象依然明显。所以,笔画书写与盖印的间隔时间越短,交叉部位特征越明显,采用显微观察法观察到的特征越明显;反之,越不明显。间隔时间二是指文件形成后与鉴定时的时间间隔。原则上说,由于色料的洇散、扩散、褪色、互溶等因素的影响,时间越久越不利于检验,但本研究的实验结果表明观察法检验朱墨时序受这一时间间隔的影响较小。

(3)朱墨交叉部位的多少及印文色料浓淡程度。实验过程中发现,在笔画与印文交叉部位有的特征比较明显,而有的特征相对不明显。朱墨交叉部位笔画中断、笔画中空或笔画变细、变粗等现象的特征出现率也不同,有时出现率高,有的出现率低。这与朱墨交叉部位的多少有关。朱墨交叉部位越多,特征出现率越高,反之,越低。另外,也与与印文色料的浓淡程度有关。印文色料越浓,对后写的笔画影响越大,特征越明显,反之,越不明显。

(4)印文色料性质。实验过程中发现,不同的印文与中性笔笔画交叉部位出现的特征不同,有的出现笔画变粗现象,有的出现笔画变细现象,特征的明显程度也不同,这与印文的色料性质有关。水性印油属于水溶性的色料,容易渗透到纸张纤维中,在纸张上形成的印文色料层比较薄。而原子印油、印泥、光敏印油、油性印油属于油溶性的色料,与水溶性色料比较不易渗透到纸张纤维中,形成的印文色料层较厚。[4]除此以外,不同厂家生产印泥、印油时使用配方不同,色料成分有差异。

(5)书写人运动习惯。本研究考察了不同人书写运动习惯对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书写人运动习惯对特征的明显程度也有影响(见图9、图10),如在先朱后墨的实验样本中,实验者甲书写时朱墨交叉部位笔画中空现象不明显,但实验者乙书写时笔画中空现象明显。不同人书写时执笔的姿势、书写压力大小、作用力方向、运笔习惯不同,形成的特征就会有差异。

图9 先朱后墨甲书写时中空现象不明显图

10先朱后墨乙书写时中空现象明显

3.4 观察朱墨交叉部位特征应注意的问题

(1)要注意区分先朱后墨形成的笔画特征和正常的笔痕特征,如笔画中空现象要与笔痕特征中的白线区别,笔画墨迹中断现象要与笔痕中的白点区别,观察时可与无印文的空白处比较来看,仔细区分。

(2)笔画变细或变粗要与笔画粗细的自然变化区分,观察时选择粗细均匀的笔画观察。另外,还要与视觉差区分,黑色有视觉收缩的效果,有时在红色的衬托下黑色笔画也有显得较细的视觉效果。观察时要注意区分,看是否有明显变细的特点再下结论。

(3)印泥、印油拖带现象不易观察,尤其是原子印章在盖印压力过大时会出现糊版现象而导致印油拖带痕迹不易观察。另外,印泥本身在空白处有弥散的疵点,在观察时要注意区分。

(4)在检验鉴定时要注意结合案情,了解双方当事人对文件的争议。另外,也要尽量多的收集样本,必要时可以让送检单位提供涉案印章,以便制作实验样本。

[1]庄琳.谈一起签名字迹与印文时序的鉴定[J].森林公安,2011,(2):14-15.

[2]徐心磊.立体显微镜在朱墨时序检验中的应用研究[J].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2):25-27.

[3]黄娟娟.傅立叶变换显微红外光谱法无损鉴别黑色中性笔色痕[J].现代科学仪器,2009,(3):96-101.

[4]秦玉红.钢笔与印章印文形成时序的研究[J].科技视界,2014,(8):17-18.

(责任编辑:于 萍)

D F 794.2

A

2095-7939(2015)04-0064-05

2015-06-09

秦玉红(1979-),女,山东莱芜人,山东警察学院刑事科学技术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文件检验学研究。

猜你喜欢

印泥中性笔色料
近红外反射陶瓷色料的研究进展*
常州龙泉印泥:昔日贡品 今日精粹
一种陶瓷喷墨打印用金黄色色料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陶瓷色料及其应用
基于有限元分析的中性笔匹配方法
印泥使用五注意
一种利用钴锰废料制备黑色陶瓷色料的方法及黑色陶瓷色料
中性笔与蘸水笔、钢笔相比较有什么不同
普通中性笔不宜青少年学生使用
追溯硬笔的发展历史 重新认识中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