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位抗战老兵与“中国保尔”的军工情怀

2015-03-04王慧崎

中国军转民 2015年10期
关键词:江麓保尔奖章

■ 王慧崎

一位抗战老兵与“中国保尔”的军工情怀

■ 王慧崎

为了缅怀过去,7月30日,一个骄阳似火的上午,江麓集团宣传部领导、记者一行来到了抗战老兵朱运寿家属家中进行慰问采访。朱运寿老人已经于2013年1月离世,但他87岁高龄的妻子张菊英依然矍铄健朗,她向我们讲述了丈夫在那烽火连天岁月里的抗战故事。

朱运寿,江麓机电集团公司一位已故的离休老干部。他曾经是一名普通的抗战老兵,但因为和被誉为“中国保尔”的吴运铎有着一段人生交集和艰难岁月,而让他的故事更加精彩动人。2015年,已经迎来抗日战争胜利的70周年。为了缅怀过去,7月30日,一个骄阳似火的上午,江麓集团宣传部领导、记者一行来到了抗战老兵朱运寿家属家中进行慰问采访。朱运寿老人已经于2013年1月离世,但他87岁高龄的妻子张菊英依然矍铄健朗,她向我们讲述了丈夫在那烽火连天岁月里的抗战故事。

吴运铎是我们的“红娘”

“吴运铎和我们家离得很近,就隔着几所房子。他家里当时很困难,14岁那年,他跟着我爸爸去湖北大冶的煤矿上挖煤,给我爸爸当学徒。我到现在还记得,他经常管我爸爸叫‘哥哥’。”张菊英老人满头银发,一个褐色的发箍将发髻笼起,白皙的皮肤被紫红色绸衣映衬得更加分明。她口齿清晰,说话有条有理,还讲着一口地道的武汉话,端坐在沙发上,左手拄着一根棕褐色的拐杖,向我们娓娓道来。

谈起自己一家与吴运铎的渊源时,她还说出一件让大家极为意外的事:“我和老头子还是吴运铎做的媒呢。那时候我18岁,我爸爸约见了老头子的父母,两家人都挺满意的。之后,我们就结婚了。一直到解放后,我们与吴运铎一家还保持着联系。”据如今在江麓集团工作的朱益群(朱运寿的小儿子)说,1979年,吴运铎的家人还来看望过他们一家。之后,1982年、1983年也来过家里。不同于妻子张菊英与吴运铎的从小结识,朱运寿与吴运铎这对生死兄弟却是因为抗战而结缘。

48名战士打鬼子只有4人生还

1938年,日本鬼子侵占了朱运寿的家乡——江苏泰兴县,那年他刚好10岁。疯狂残暴的日本鬼子烧、杀、抢、掠,许多人被迫背井离乡,四处流浪,甚至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日本鬼子的滔天罪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抗,抗日的烽火燃遍了中华大地。朱运寿家乡的地方政府广泛动员群众抗日,他也毅然加入抗战队伍。“那次,他出远门的时候,脚上还只穿着一双草鞋呢。”张菊英老人强调着。刚当兵那会,朱运寿还未成年,他只是负责做些简单的工作,如搬运子弹、手榴弹、炮弹等。1944年农历7月,17岁的朱运寿正式参加新四军。“在江苏宝应县,他们一共有1000多名新兵接受了短时间的集训,我丈夫当时被分到新四军第一师侦察连武装排。有一次,他们48个人出去侦查,遇上了一大帮日本兵,战斗非常惨烈。最终加上我老头子,只有4个人回来了。”张菊英老人庆幸地说道。原来,朱运寿4人为了迷惑敌人,将战友的尸体盖在自己身上,躺倒在地,佯装牺牲才骗过了敌人。等敌人走过后,他们悄悄拾起地上散落的武器,从后面向敌人猛烈射击,打死了几个日本兵并成功回到了部队。因他们杀敌有功,部队授予他们每人一枚银制奖章。可惜的是,由于转战南北,东奔西走,这枚宝贵的奖章已经踪迹难寻。在张菊英老人家中,我们只看到两枚依旧被珍藏的奖章,一枚是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刻着“1945-2005”字样的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的奖章;另一枚是国防科工委颁发的“献身国防科技事业”奖章。

给吴运铎当警卫员

1945年5月,朱运寿被调到了新四军华中第一厂警务连,从此他与兵工厂结下不解之缘,也将自己美好的青春奉献给了军工事业。当时生产条件异常艰苦,没有厂房,没有原材料,缺乏技术,但工人们在困难面前毫不畏惧,他们主动腾出自己的住房当厂房,到敌人的铁路线上撬道轨做制造子弹的钢材,土法制作硝酸钾,为生产单双基火药奠定了基础。据朱益群说,当时建造兵工厂需要保密,厂里的人不允许与外界接触联系,一般都是建造在山沟沟里。张菊英老人补充说:“其实,解决生产中的难题还不算什么,最危险的是每次实验一项新产品,工人们都会付出极大的代价。1946年,老头子当了吴运铎的警卫员。有一回,吴运铎要试验自制的炸药,他让我丈夫等人远远地避开到安全区,自己却要在近处观察。结果炸药爆炸了,他也被埋了。当时已经是黑夜,我丈夫不顾寒冷彻夜在大山里找他,最后才将他背了回来。”她痛惜地说,吴运铎为了研制枪弹,手脚几乎没有一处好地方。这个被誉为“中国保尔”的英雄,为了我国枪弹炮事业的发展曾几度伤残,却依然怀抱着“只要我活着一天,便要为党为人民工作一天”的信念,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如果说每一个人的历史都需要被见证的话,朱运寿无疑将成为吴运铎最好的见证者。

吴运铎病中讲枪炮故事

1949年组织安排吴运铎去苏联疗养,朱运寿转业回到地方,这一别就是30多年。据张菊英老人回忆,1985年,吴运铎病重住在北京卫戍区的一家医院,丈夫接到他家里的信后急急忙忙赶了过去。他已经不大认识人,但当听到丈夫带有江苏口音的熟悉的“吴厂长”声音时,便又从昏睡中慢慢睁开了眼睛,叫了一声“小朱,是你啊!”此时,吴运铎已从一个身高1米8的大汉,被病痛折磨得只剩七十斤,虚弱不堪。在他清醒的时候,两人就开始聊以前在兵工厂时候的一些人和事,讲得最多的还是枪炮的制造。20多天后,朱运寿决定离开,没想到这就是两人的最后一面。1991年5月吴运铎去逝,2013年1月朱运寿老人也辞世。这个追随照顾了吴运铎达三年之久的警卫员,上过战场,杀过鬼子,扛过枪,造过炮,最终也为自己的人生画上圆满的句号。

[后记]张菊英告诉我们,她和朱运寿养育了6个儿女,其中4个儿女在江麓这家军工厂工作,续写着老一辈兵工人的故事。在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再回忆起这位抗战老兵,他的故事虽不是那么惊心动魄,却依然深深感动你我。这些用鲜血和生命换取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的老兵都将永远是人民的英雄!

(作者单位:江麓机电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

猜你喜欢

江麓保尔奖章
漂亮的奖章
黄科院多人次获“河南青年五四奖章”
奖章引路:《“红领巾奖章”实施办法》工作初探
做好“三融进” 进行红领巾奖章探索实践
替别人着想的奈保尔
救朱赫来
江麓集团VN18外贸两栖战车被央视及多家媒体争相报道
江麓集团与重庆材料研究院达成战略合作
奈保尔
江麓集团以优异成绩喜迎党的十九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