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水声学探测的香溪河鱼类资源时空分布特征评估

2015-03-03连玉喜黄耿MagorzataGodlewska李翀赵修江叶少文李钟杰

水生生物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渔获溪河鱼类

连玉喜黄 耿Małgorzata Godlewska李 翀赵修江叶少文李钟杰

(1.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武汉 430072;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3. 波兰科学院国际研究所生态水文学欧洲区研究中心, 罗兹 90364, 波兰; 4.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科技环保部, 北京 100038)

基于水声学探测的香溪河鱼类资源时空分布特征评估

连玉喜1,2黄 耿1,2Małgorzata Godlewska3李 翀4赵修江4叶少文1李钟杰1

(1.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武汉 430072;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3. 波兰科学院国际研究所生态水文学欧洲区研究中心, 罗兹 90364, 波兰; 4.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科技环保部, 北京 100038)

为了掌握三峡水库香溪河鱼类资源时空分布特征, 2013年5月和11月运用Simrad EY60型分裂波束回声探测仪在香溪河进行了水声学探测, 辅以常规渔获物分析方法。渔获物调查共发现鱼类7科41种, 其中似鳊、贝氏、、银和蛇等小型鱼类在数量上占据优势地位。水声学探测结果表明, 香溪河春季鱼类密度显著高于秋季, 采用加权平均法求得 2013年 5月和 11月探测的鱼类密度分别为 53.4和 15.4 ind./ 1000 m3。鱼类资源在空间上不均匀分布, 从高岚河至香溪河口鱼类密度逐渐降低; 在垂直方向上, 春季和秋季水声学探测的鱼类密度显示出相同的趋势, 即表层>中层>底层。在运用鱼类生物操纵改善水质途径方面, 建议通过壮大肉食性鱼类种群来控制小型鱼类资源量, 同时通过增殖放流鲢、鳙以加强对浮游植物的滤食作用。

香溪河; 渔业水声学; 鱼类资源量评估; 鱼类空间分布

水利工程的建设和运行是人类对河流最为显著的影响之一, 不仅改变了流域的无机环境, 还会对生物群落带来一系列影响[1]。三峡大坝的建设和运行, 改变了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 包括水文环境、鱼类群落等。支流是三峡水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评估三峡大坝对库区鱼类群落带来的影响, 必须涉及支流。香溪河是三峡库区一级支流中距离三峡大坝最近的河流, 因此研究香溪河鱼类群落对于评估三峡大坝的生态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此外, 在三峡大坝竣工蓄水后, 香溪河流速降低, 稀释降解污染物的能力被削弱, 以及淹没区营养物质的释放等, 使得营养负荷急剧升高, 局部水域暴发水华, 水环境的恶化直接威胁到香溪河沿岸乃至长江中下游居民的用水卫生安全[2—4]。运用生物操纵的手段, 通过鱼类来控制浮游植物的大量增殖被认为是治理水华的理想手段之一[5], 但其前提是明确水体中的鱼类资源状况。目前有关香溪河鱼类资源的研究较少, 并且主要着眼于鱼类群落的种类组成[6,7], 缺乏对鱼类资源及其分布状况的了解,因此, 有必要展开这方面的研究。

运用水声学探测法调查鱼类资源具有高效快捷,不损伤调查对象的优点, 在国内外鱼类大水面资源调查中得到广泛的应用[8—11]。在三峡的一些重要支流的鱼类资源评估中也进行过成功尝试[12,13]。本研究拟采用水声学探测和渔获物调查相结合的手段,评估香溪河鱼类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 以期为评估三峡大坝的生态影响, 以及为香溪河改善水质, 采取合理的生物操纵途径提供科学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地点

香溪河发源于神农架山脉南麓, 自然落差1540 m,为峡谷型河流。拥有九冲河、古夫河、高岚河三条主要支流, 由北向南贯穿兴山县全境, 于秭归县香溪镇汇入长江, 干流全长94 km, 流域面积3099 km2[14]。

1.2 水声学探测方法

仪器设备 水声学探测设备为 Simrad EY60型分裂波束回声探测仪, 换能器频率为 120 kHz,–3dB波束宽为7°。调查时功率设定为100 w, 脉冲宽度选择 128 μs, 以最快的频率发射脉冲(约为10 pings/S)。

GPS导航仪为Garmin GPSmap 60CSx型, 数据采集采用配套软件ER60, ER60软件实时采集GPS导航仪中的地理坐标数据, 与回声探测仪数据一起储存。

调查船只为铁质渔船, 全长13 m, 宽2.1 m, 功率14.7 kw, 水声学探测时航速为8—10 km/h。

探测区域及路线 探测区域为高岚河汇入香溪河前的河段, 长度约为2 km, 以及香溪河从峡口镇大桥至香溪河口的河段(N 30.960745°—N 31.122706°, E 110.746355°— E 110.800157°)(图1)。两次探测时间分别为2013年5月22日19:40—23:00, 2013年11月15日20:20—24:00。由于探测水域河面狭长, 并且有过往的航运船只, 为安全起见, 探测时采用“之”字形航线, 每次的探测航程约为25 km。超声波换能器固定于船体右侧, 距离船首约1/3船长, 位于水面以下约 0.5 m, 调整角度使声波主轴垂直向下。探测前对设备进行校正[15], ER60数据采集程序的环境水温通过YSI 6600V2测得。

1.3 水环境因子测量

环境因子数据通过YSI 6600V2测得, 测量指标包括水温、pH、溶氧、电导率、浊度、叶绿素等。测量深度范围为0—60 m, 测量频率2 S/次。测量在水声学探测期间进行, 每隔 6 km设置一个样点, 5个样点(S1—S5)分布如图1所示。

1.4 渔获物调查

2013年5月21—22日和2013年11月14—15日, 沿香溪河两岸调查渔民的渔获物情况, 调查地点主要为高阳镇、峡口镇、屈原乡和香溪镇的渔船码头(图1)。香溪河渔民使用网具主要为三层刺网(网目有1.5、4.0、6.0、8.0、10.0和12.0 cm六种规格)和虾笼(网目为1.5 cm, 长度为20 m)。以渔船为单位对渔获物进行统计, 分别统计各捕捞种类的数量和总重量。种类鉴定参照《中国动物志》[16,17]与《四川鱼类志》[18]。

图1 香溪河水声学探测区域及路线Fig. 1 The detection area and routes of hrdroacoustic survey in the Xiangxi River

1.5 数据处理及分析

使用 Echoview软件处理ER60程序采集的水声学原始数据, 提取换能器前方 1 m至水底的数据。根据声学映像中信号目标强度(Target Strength, TS, 单位dB)的分布将背景噪声阈值设置为–70 dB。鉴于回声映像中鱼体信号分散和噪声较多的特点,经测试后采用分裂波束单体目标判别方法 2对鱼体信号进行轨迹追踪和判别, 根据轨迹追踪计数和探测水体计算鱼类密度。各参数设置如下(表1、表2)。

鱼类TS值和鱼体全长(Total Length, TL)的换算公式采用Foote 1987年建立的有鳔鱼类TS-TL的换算公式[19]:

TS=20lgTL–71.9 (1)

鱼体全长和重量之间的换算, 采用鲢 W-TL经验公式[20]:

W=0.0052×TL3.162(2)

根据河流汇入情况和距离河口的远近将香溪河调查区域划分为高岚河、上游、中游、下游和河口五个区域, 参照唐启升等[21]对北太平洋狭鳕(Theragra chalcogramma Pallas)资源量的估算方法及凌建忠等[22]对东海头足类资源量的估算方法, 计算各水域内鱼类的平均密度。

通过(3)式计算生物量, 其中 B为生物量, 单位为kg/1000 m³, ρ为鱼类密度, 单位为ind./1000 m3,为鱼类个体的平均重量, 由(2)式求得。

鱼类密度水平分布图的获取, 以轨迹追踪计数法分别估算每个长度为200 m的探测单元的鱼体密度, 取各探测单元中心的 GPS位点信息, 基于反距离插值法运用ARCGIS绘制香溪河鱼类密度水平分布图。

为了找出香溪河鱼类在垂直方向的分布规律,在提取数据时首先根据水深将水体平均划分为表层、中层和底层三个水层, 分别计算各水层鱼类密度。然后对各水层鱼类密度进行log(x+1)变换, 使之具有方差齐性, 再进行one-way ANOVA检验。

2 结果

2.1 鱼类种类组成及比例

渔获物调查共统计渔获物42船次。根据渔获物调查的结果, 共鉴别鱼类41种, 隶属5目7科(表3)。其中, 鲤科种类最多, 31种, 占总种数的75.6%; 其次是鲿科, 3种, 占总种数的7.3%; 鲇科和?科各2种, 占总种数的 4.9%; 银鱼科、合鳃科和吻虾虎鱼科各1种, 占总种数的2.4%。

表1 分裂波束单体目标判别方法2参数设置Tab. 1 Parameters used in single target detection split beam method 2

表2 轨迹追踪参数设置Tab. 2 Parameters for fish tracking

表3 香溪河鱼类种类组成及生态类型Tab. 3 The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ecotypes in the Xiangxi River

香溪河的主要经济鱼类为鲢、鳙、鲤、翘嘴鲌 、达氏 鲌、瓦氏黄颡鱼、光泽黄颡鱼、鲇和大眼鳜, 占渔获数量比例的21.2%; 贝氏和似鳊为优势种, 二者在渔获物中的数量比例分别为25.3%和34.0% (表3), 贝氏全长范围为 56—135 mm, 似鳊全长范围为74—136 mm; 瓦氏黄颡鱼、光泽黄颡鱼、蛇、银、达氏 鲌和翘嘴 鲌为亚优势种, 在渔获物中总的数量比例达到了30.0%, 全长范围为45—296 mm; 青鱼、黄鳝、宽鳍鱲 、马口鱼、黄颡鱼为偶见种, 在渔获物中的数量比例低于0.1%; 其余种类皆为常见种。

2.2 香溪河鱼类水平分布与季节变化

鱼类密度 2013年5月和11月水声学探测香溪河鱼类密度(–68 dB≤TS≤–30 dB)水平分布特征(图2、图3)。

从水平方向上看, 香溪河不同水域鱼类密度呈不均匀分布。2013年 5月探测的鱼体密度范围为44.6—391.2 ind./1000 m³; 2013年11月探测鱼体平均密度范围为7.3—82.0 ind./1000 m³。两次探测结果都显示出相同的趋势: 支流鱼类密度要高于干流鱼类的密度(高岚河>香溪河上游/中游/下游/河口);在香溪河干流中, 从上游到河口, 鱼类密度逐渐降低(上游>中游>下游>河口)。

图2 香溪河鱼类水平分布及季节变化特征Fig. 2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and seasonal variation of fish in xiangxi River

图3 香溪河鱼类密度水平分布Fig. 3 The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of fish in the Xiangxi River

运用加权平均法计算香溪河鱼类的总体密度,结果表明香溪河春季鱼类平均密度(53.4 ind./1000 m³)要高于秋季(15.4 ind./1000 m³); 此外, 从各水域鱼类分布的情况来看, 春季各水域的鱼类密度也要高于秋季(图2、图3), 运用成对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检验结果表明春季和秋季香溪河各水域鱼类密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df=4, P=0.039)。

鱼类个体组成 2013年5月和11月水声学探测香溪河鱼类目标强度(–68 dB≤TS≤–30 dB)分布特征(图 4)。水声学探测的鱼类个体大小通过 TS来表示, 一般来讲, 鱼类个体越大对应的目标强度越大, 反之亦然。运用卡方检验比较春季和秋季鱼类TS分布的差异, 检验结果表明春季和秋季水声学探测的鱼类个体组成存在显著性差异(df=18, P<0.001)。从图4也可以看出, 秋季鱼类个体普遍较春季大, 春季鱼类的TS峰值为–61— –59 dB, 个体在–68— –59 dB鱼类所占的比例达到了 60.8%; 秋季鱼类TS峰值为–53— –51 dB, 个体在–68— –59 dB鱼类所占的比例仅为28.5%。

2.3 香溪河鱼类垂直分布与季节变化

2013年5月和11月水声学探测香溪河鱼类密度(–68 dB≤TS≤–30 dB)垂直分布特征(图5)。在鱼类的垂直分布上, 各水层鱼类密度的one-way ANOVA检验结果显示: 2013年5月探测结果三个水层鱼类密度存在显著性差异(F=146.204, df=2, 110, P<0.001), LSD 比较显示表层、中层和底层两两之间鱼类密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 2013年11月探测结果三个水层鱼类密度存在显著性差异(F=28.520, df=2, 80, P<0.001), LSD 比较显示表层、中层和底层两两之间鱼类密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

季节之间, 春季各水层的鱼类密度均要高于秋季(图5), 进一步运用卡方检验对春季和秋季各水层鱼类密度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春季和秋季各水层鱼类密度存在显著性差异(df=2, P<0.001)。

2.4 鱼类资源量估算

运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香溪河鱼类的平均密度,春季为53.4 ind./1000 m³, 秋季为15.4 ind./1000 m³。鱼类的平均目标强度, 春季为–54.2 dB, 秋季为–52.4 dB, 鱼类个体的平均重量由公式(3)和(4)求得, 分别为春季3.9 g, 秋季7.5 g。

图5 不同水层鱼类密度Fig. 5 The fish density in different layers

香溪河探测河段的长度约为 20 km, 河面平均宽度 400 m, 春季和秋季探测时的平均水深分别为28和47 m, 由此估算出春季和秋季探测水域的水体体积, 结合鱼类密度和鱼类个体的平均体重, 估算出春季香溪河探测水域的鱼类资源现存量约为46208 kg, 秋季约为43281 kg。

2.5 鱼类分布与环境的关系

五个采样点间水温、溶氧和 pH等指标差异不大(表4), 存在差异的指标主要是电导率和叶绿素浓度, 从高岚河到香溪河口, 电导率和叶绿素浓度基本呈逐渐降低的趋势。

将香溪河各河段的平均鱼类密度、叶绿素浓度以及平均水深进行线性拟合, 香溪河各水域鱼类密度与叶绿素浓度基本呈正相关的关系, 叶绿素浓度越高, 鱼类密度越大(图 6a), 并且二者有较高的吻合度; 而平均水深与鱼类密度基本呈负相关的关系,水深越大, 鱼类密度越低(图 6b)。这也部分解释了从高岚河到香溪河口, 鱼类密度逐渐降低的现象。

表4 香溪河水质理化因子状况Tab. 4 Physicochemical parameters of the water quality in the Xiangxi River

图6 鱼类密度和叶绿素(a)、平均水深(b)的关系(2013年11月)Fig. 6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ish density and chlorophylla, or average depth (November, 2013)

3 讨论

3.1 鱼类空间分布与季节变化

在水平方向上, 香溪河支流高岚河的鱼类密度高于干流, 从上游峡口镇附近的河段到香溪河口,随着水深增加鱼类密度呈逐渐降低的趋势, 这和Power[23]论述的鱼类密度和水深呈负相关的观点一致。香溪河鱼类呈此种分布格局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捕食压力, 香溪河肉食性鱼类中鳡、翘嘴鲌、达氏鲌和蒙古鲌等都是追击捕食型鱼类, 从峡口镇附近的河段到香溪河口, 水深增大, 水面加宽, 小型鱼类面临着更高的被捕食风险; 其次是饵料资源, 香溪河上游河段靠近峡口镇和高阳镇, 城镇排放生活污水会直接带来饵料资源, 另一方面使水体营养水平升高, 间接使浮游生物的生物量水平升高[13], 香溪河口的饵料资源则相对贫乏; 再就是靠近香溪河口航运更为繁忙, 鱼类可能会受到更多的干扰, 而远离河口的上游河段则相对安静, 适宜鱼类栖息,尤其是支流高岚河。

在垂直分布上, 香溪河鱼类密度从表层到底层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影响鱼类垂直分布的首先是鱼类自身的习性, 香溪河中、上层生活习性的鱼类所占的比例达到了68.6%, 而中、下层生活习性鱼类所占的比例仅为5.8%。除了鱼类自身习性, 通常影响鱼类垂直分布的因素主要有水温、溶氧和饵料等[24,25]。但两次调查香溪河不同水层水温都在 20℃以上, 且不存在温跃层, 各水层的溶氧也都超过了 7.3 mg/L (图7), 因此水温和溶氧都不是决定香溪河鱼类垂直分布格局的关键因素。当水温在 20℃以上时, 大多数鱼类有索饵需求, 而根据研究, 香溪河表层水域浮游植物的生物量水平最高, 随着水深增加, 浮游植物生物量迅速降低[26]。香溪河中滤食性鱼类和杂食性鱼类在渔获物中的比例达到 78.0%, 浮游生物是滤食性鱼类鲢、鳙的饵料资源, 同时也是杂食性鱼类饵料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 浮游动物还是一些碎屑食性、草食性和肉食性鱼类仔稚鱼饵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浮游生物的垂直分布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鱼类的垂直分布。

图7 实测的香溪河水温和溶解氧垂直变化Fig. 7 The dissolved oxygen and temperature in different layers in the Xiangxi River

春季水声学探测的鱼类密度要高于秋季, 春季和夏季是大多数鱼类的繁殖时期, 通过增殖, 水体中的鱼类密度会大大增加, 在夏季初期鱼类密度会达到高峰。之后经过夏季和秋季的渔业捕捞, 以及仔稚鱼的低成活率, 鱼类的密度会逐渐下降。此外,春季鱼类结束越冬, 开始繁殖, 活动增强, 更容易被探测; 秋季则相反, 随水温降低鱼类逐步进入越冬场, 如深水区的石堆, 或者水下洞穴等水声学探测的盲区, 不利于水声学探测。秋季探测的鱼类个体整体水平要大于春季, 原因是鱼类在春季繁殖产生了大量的仔稚鱼, 经过夏季和秋季的生长, 个体增大。

3.2 水声学评估的可靠性

鱼类资源声学评估法高效快捷, 能反映调查水体鱼类资源的绝对密度, 但获得可靠的评估结果必须依赖于规范的调查方法。其中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调查时间的选择, 对于大多数鱼类来说, 白昼较夜晚具有更强的集群性, 且多栖息于水声学探测的盲区, 如水底的石块或草丛间, 夜晚则倾向于向表层的温暖水域迁移, 个体分布也更为离散[27,28]。在夜间进行水声学探测可能更有利于获得可靠的评估结果[28—31], 因此, 本研究的调查时间都选择夜晚。影响水声学评估可靠性的另一个问题是目前尚不能对鱼体进行种类鉴定, 阻碍了鱼类生物量评估, 因此有必要将水声学探测和其它调查手段结合起来, 本研究主要通过调查渔民渔获物的手段来了解香溪河鱼类的种类组成和比例。2013年春季和秋季鱼类目标强度集中在–68— –50 dB, 春季该信号区间鱼类所占比例为 95.3%, 秋季该信号区间鱼类所占比例为 86.5%, 根据公式 TS=20 lgTL–71.9, 该目标强度范围内的鱼体全长为16—124 mm。在渔获物调查中,贝氏、似鳊、光泽黄颡鱼、蛇和银的全长范围为 45—157 mm, 在渔获物中总的数量比例为83.5%, 此外瓦氏黄颡鱼、达氏 鲌 和翘嘴 鲌也有部分全长在16—124 mm之内。由此可见, 水声学探测和渔获物调查的结果较为一致, 水声学探测到的鱼体信号基本都是渔民捕捞到的种类。此次资源评估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鱼类 W-TL回归公式的选择,目前尚缺乏香溪河鱼类群落综合的W-TL经验公式,经选择采用优势鱼类鲢的 W-TL回归公式, 尽管鲢在渔获物中所占的重量比例较高, 但其数量比例较低, 可能导致评估结果存在一定误差。

本研究在春、秋两个季节进行, 表明香溪河鱼类密度呈现出从表层到底层逐渐降低的趋势, 陶江平等[32]于 2007年春季的研究也表明鱼类资源量和水深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的关系。而王珂[12]、任玉芹等[13]在大宁河和澎溪河的研究则表明, 冬季鱼类密度从表层到底层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因此, 要做到对三峡水库鱼类资源和时空分布状况的准确评估, 在不同季节进行重复探测很有必要。其次, 由于换能器的波束夹角很小, 因此靠近换能器的鱼体被探测到的机率要低于远离换能器的鱼体, 船速过快时, 鱼体回波过少, 甚至不会被探测到。参考北美渔业声学标准中的探测速度[33], 再结合香溪河的水深和水面情况, 6—10 km/h的探测速度比较合适。

3.3 水质生物操纵治理建议

水华是由浮游植物的大量增殖引起的, 运用生物操纵的手段来控制浮游植物大量增殖通常有两个主要途径, 首先是经典的的生物操纵途径, 即通过减少浮游动物食性鱼类的比例间接实现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控制。小型鱼类在香溪河有着很高的生物量, 仅、似鳊和贝氏三种鱼类在渔获物中的数量比例就达到了 61.7%。这些小型鱼类大多是水体中、上层的杂食性鱼类, 浮游动物是其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量过多会对浮游动物种群产生很大的捕食压力, 这对控制藻类增殖是不利的。目前香溪河中、上层肉食性鱼类鳡、翘嘴鲌、达氏鲌和蒙古鲌在渔获物中的数量比例为 5.0%, 因此, 可以通过壮大这些肉食性鱼类的种群来控制小型鱼类的种群规模, 这样一方面可以减轻小型鱼类摄食给浮游动物带来的压力, 浮游动物进而可以加强对浮游植物的抑制作用, 另一方面可以将低经济价值的小型鱼类转化为高经济价值的肉食性鱼类。其次是非经典的生物操纵途径, 通过滤食性鱼类的摄食直接控制浮游植物的大量增殖。香溪河中的主要滤食性鱼类是鲢、鳙, 目前仅占渔获物数量比例的 2.4%。因此, 可以调整鱼类群落结构, 通过增殖放流鲢、鳙以加强对浮游植物的滤食作用, 防止其大量增殖形成水华。

[1] Allan J D, Fledcker A S.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in running waters: identifying the major factors that affect destruction of riverine species and ecosystems [J]. BioScience, 1993, 43(1993): 32—43

[2] Kuang Q J, Bi Y H, Zhou G J, et al. Study on the phytoplankton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before and after sluice and the protection of water quality [J]. Acta Hydrobiologica Sinca, 2005, 29(4): 354—358 [况琪军, 毕永红, 周广杰, 等. 三峡水库蓄水前后浮游植物调查及水环境初步分析. 水生生物学报, 2005, 29(4): 354—358]

[3] Li F Q, Ye L, Liu R Q, et al. Investigation on aquatic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Xiangxi river watershed [J]. Acta Ecological Science, 2007, 26(3): 199—207 [李凤清, 叶麟,刘瑞秋, 等. 香溪河流域水体环境因子研究. 生态科学, 2007, 26(3): 199—207]

[4] Li F Q, Ye L, Liu R Q, et al. Dynamics of the main nutrients input to Xiangxi Bay of Three Gorges Reservoir [J].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08, 28(5): 2073—2079 [李凤清, 叶麟,刘瑞秋, 等. 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主要营养盐的入库动态.生态学报, 2008, 28(5): 2073—2079]

[5] Liu J K, Xie P. Direct control of microcystis bloom through the use of Planktivorous carp-closure experiments and lake fishery practice [J]. Ecologic Science, 2003, 22(3): 193—196 [刘建康, 谢平. 用鲢鳙直接控制微囊藻水化的围格实验和湖泊实践. 生态科学, 2003, 22(3): 193—196]

[6] He C C.Investigating on Xiangxi River fishery resource [J]. Hubei Fishery, 1990, (3): 84—85 [何长才. 香溪河鱼类资源调查. 湖北渔业, 1990, (3): 84—85]

[7] Shao X Y, Li D F, Cai Q H. The composition of the fish community in Xiangxi Bay and resources evaluation [J]. Acta Hydrobiologica Sinca, 2006, 30(1): 70—74 [邵晓阳,黎道丰, 蔡庆华. 香溪河鱼类群落组成及资源评价. 水生生物学报, 2006, 30(1): 70—74]

[8] Xie S G, Cui Y B, Li Z J. Studies on resource utility patterns of lake fish communities: progress and methods [J]. Acta Hydrobiologica Sinca, 2003, 27(1): 78—84 [谢松光, 崔奕波, 李钟杰. 湖泊鱼类群落资源利用格局研究进展与方法.水生生物学报, 2003, 27(1): 78—84]

[9] MacLennan D N, Simmonds E J. Fisheries Acoustics: Theory and Practice [M]. Oxford: Blackwell Science. 2005, 1—5

[10] Misund O A. Underwater acoustics in marine fisheries and fisheries research [J]. Reviews in Fish Biology and Fisheries, 1997, 7(1): 1—34

[11] Tan X C, Tao J P, Li X H, et al. Preliminary applications of echosounder in the inland water fish resource investigation [J]. Fishery Modernization, 2009, 36(3): 59—64 [谭细畅,陶江平, 李新辉, 等. 回声探测仪在我国内陆水体鱼类资源调查中的初步应用. 渔业现代化, 2009, 36(3): 59—64]

[12] Wang K, Duan X B, Liu S P, et al. Survey on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fish in the Daning River [J]. Acta Hydrobiologica Sinca, 2009, 33(3): 516—521 [王珂, 段辛斌, 刘绍平, 等. 三峡库区大宁河鱼类的时空分布特征.水生生物学报, 2009, 33(3): 516—521]

[13] Ren Y Q, Chen D Q, Liu S P, et al.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fish in the Pengxi River arm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J].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12, 32(6): 1734—1744 [任玉芹, 陈大庆, 刘绍平, 等. 三峡库区澎溪河鱼类时空分布特征的水声学研究. 生态学报, 2012, 32(6): 1734—1744]

[14] Ji D B, Liu D F, Yang Z J, et al. Hyd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Xiangxi Bay in Three Gorges Reservoir [J]. Science China Express, 2010, 40(1): 101—112 [纪道斌, 刘德富, 杨正建, 等. 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水动力特性分析.中国科学, 2010, 40(1): 101—112]

[15] Simrad. Simrad EK60 Reference Manual [M]. www. kongsberg.com, 2012, 38—49

[16] Chen Y Y. Fauna Sinica, Osteichthyes, CypriniformesⅡ [M]. Beijing: Science Press. 1998, 41—448 [陈宜瑜. 中国动物志硬骨鱼纲鲤形目(中卷).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8, 41—448]

[17] Yue P Q. Fauna Sinica, Osteichthyes, Cypriniformes Ⅲ [M]. Beijing: Science Press. 2000, 410—431[乐佩琦. 中国动物志硬骨鱼纲鲤形目(下卷).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0, 410—431]

[18] Ding R H. The Fish of Sichuan [M]. Chengdu: Sichuan Publishing Hous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994, 117—522 [丁瑞华. 四川鱼类志. 成都: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 117—522]

[19] Foote, K G. Fish target strengths for use in echo integrator surveys [J]. The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1987, 82(3): 981—987

[20] Ye S W, Li Z J, Feng G P, et al. Length-weight relationships for thirty fish species in Lake Niushan [J]. Asian Fisheries Science, 2007, 20: 217—226

[21] Tang Q S, Wang W X, Chen Y Z, et al. Stock assessment of walleye pollock in the North Pacific Ocean by acoustic survey [J]. Journal of Fisheries of China, 1995, 19(1): 8—20 [唐启升, 王为祥, 陈毓桢, 等. 北太平洋狭鳕资源声学评估调查研究. 水产学报, 1995, 19(1): 8—20]

[22] Lin J Z, Yan L P, Li J S. Application of resources density/area method to estimate Cephalopod stock of the East China Sea [J]. Marine Fisheries, 2008, 30(1): 56—61 [凌建忠, 严利平, 李建生. 应用资源密度面积法估算东海区头足类资源量. 海洋渔业, 2008, 30(1): 56—61]

[23] Power M E. Predator Avoidance by Grazing Stream Fishes in Temperate and Tropical Streams: Importance of Stream Depth and Prey Size. Predation: Direct and Indirect Impacts in Aquatic Communities [M]. Hanover: University Press of New England. 1987, 333—351

[24] Brandt S B, Gerken M, Hartman K J, et al. Effects of hypoxia on food consumption and growth of juvenile striped bass (Morone saxatilis) [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arine Biology and Ecology, 2009, 381(12): 143—149

[25] Brosse S, Lek S, Dauba F, et al. Predicting fish distribution in a mesotrophic lake by hydroacoustic survey and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J]. Limnology and Oceanography, 1999, 44(5): 1293—1303

[26] Zeng Y, Song L R, Yu Z G, et al. Distribution of phytoplankton in the Three-Gorge Reservoir during rainy and dry seasons [J].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06, 367(2): 999—1009

[27] Frank R K, Harald S. Benefits from horizontal beaming during acoustic survey [J]. Fisheries Research, 2002, 56(2): 205—211

[28] Kubecka J, Duncan A. Diurnal changes of fish behaviour in a lowland river monitored by a dual-beam echosounder [J]. Fisheries Research, 1998, 35(1): 55—63

[29] Duncan A, Kubecka J. Hydroacoustic Methods of Fish Surveys [M]. Bristol: National Rivers Authority. 1993, 196

[30] Lyons J. A hydroacoustic assessment of fish stocks in the River Trent, England [J]. Fisheries Research, 1998, 35(1): 83—90

[31] Ye S W, Lian Y X, Godlewska M, et al. Day-night differences in hydroacoustic estimates of fish abundance and distribution in Lake Laojianghe, China [J]. Journal of Applied Ichthyology, 2013, 29(6): 1423—1429

[32] Tao J P, Chen Y B, Qiao Y, et al. Hydroacoustic surveys on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fishes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first impoundment [J]. Journal of Hydroecology, 2008, 1(1): 25—33 [陶江平, 陈永柏, 乔晔. 三峡水库成库期间鱼类空间分布的水声学研究. 水生态学杂志, 2008, 1(1): 25—33]

[33] Parker-Stetter S L, Rudstam L G, Sullivan P J, et al.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 for fisheries acoustic surveys in the Great Lakes [S]. Ann Arbor: Special Publication. 2009, 42—43

HYDROACOUSTIC ASSESSMENT OF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AND ABUNDANCE OF FISH RESOURCES IN THE XIANGXI RIVER

LIAN Yu-Xi1,2, HUANG Geng1,2, GODLEWSKA Małgorzata3, LI Chong4, ZHAO Xiu-Jiang4, YE Shao-wen1and LI Zhong-Jie1
(1. Institute of Hydrobi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Wuhan 430072, China; 2.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China; 3.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Polish Academy of Sciences, European Regional Centre for Ecohydrology Under the Auspices of UNESCO, ul. Tylna 3. Łódź 90364, Poland; 4. Department of S & T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China Three Gorges Corporation, Beijing 100038, China)

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spatial-temporal distribution and the biomass of fish in the Xiangxi River, we applied hydroacoustic analysis with Simrad EY60 split-beam echo sounder and investigated the fish grounds in the Xiangxi River in May and November of 2013. We found 41 fish species in the survey, and the dominant species included Pseudobrama simoni, Hemiculter bleekeri, Hemiculter leucisculus, Squalidus argentatus, and Saurogobio dabryi. The fish density was higher in spring than autume, with the typical values of 53.4 ind./1000 m3in May and 15.4 ind./1000 m3in November.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fish in the Xiangxi River showed an uneven pattern. Horizontally the fish density decreased from the Gaolan River to the estuary of the Xiangxi River. Vertically the fish abundance followed the order: the surface layer > the middle layer > the bottom layer, and the distribution was the same in both spring and autumn. Here we suggested two biomanipulation methods to improve the water quality in the Xiangxi River: (1) to suppress the small fishes by increasing the population of piscivorous fishes, (2) to suppress the phytoplankton by raising planktivorous silver carp and bighead carp.

Xiangxi River; Fisheries acoustics; Assessment of fish resources; Fish spatial distribution

S932.4

A

1000-3207(2015)05-0920-10

10.7541/2015.121

2015-02-05;

2015-04-24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201303056-1);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科研项目(CT-12-08-01); 农业部淡水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实验室课题(LFBC0806)资助

连玉喜(1986—), 湖北随州人; 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渔业生态学。E-mail: lianyx177@163.com

叶少文, E-mail: yeshw@ihb.ac.cn

猜你喜欢

渔获溪河鱼类
基于MFCC和ResNet的鱼类行为识别
鱼类运动会
首批国家级海洋捕捞渔获物定点上岸渔港广西唯一入选名额落户南渔港
东海北部桁杆拖虾渔获组成分析
南海北部深海区灯光罩网渔获物组成及渔获率的时空分布
渔获
鱼类是怎样保护自己的
美丽的泗溪河
香溪河沉积物中磷形态的垂向分布特征与相关分析
探秘神农架 第一集 香溪河上见“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