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继学弘传统培真育爱酿幸福
2015-03-02徐永寿
徐永寿
远远的望见一张润心的笑脸,映在一袭鹅黄的外衣上,像盛开的向日葵花盘,使整个房间变得温暖。等她平和静澈的目光递过来向我问好时,我才理解为什么大多数教师都当面亲切地叫她“红姐”,甚至年纪稍长一些的教师会喊她“小红”。一头短发的她,显得干练时尚,充满活力,初次见面的人绝想不到她是一位已经拥有28年教龄的资深教师。
她就是泸西县中枢小学现任校长胡红。
1988年从昆明师范学院毕业后,胡红被分配到圭山煤矿子弟学校担任语文科目的教学工作。1997年9月,她离开工作了近10年的圭山煤矿子弟学校,被调入泸西县胜利小学从事毕业班的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1998年后,她先后担任胜利小学教导副主任、副校长,开始参与学校的日常校务及教学管理工作。2004年红河州推行校长公选,胡红被公选为胜利小学校长。此后她一直担任胜利小学校长,直到2012年被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调入泸西县中枢小学担任校长。
从一名普通的科任教师、班主任,到教导副主任、副校长、校长,近30年的教师生涯,10余年的校级领导工作经验,不同学校的任职经历,使胡红“依托传统文化,培真育爱,造就师生幸福人生”的教育理念日趋形成。
到中枢小学后,胡红了解到:泸西县中枢小学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染的学校。其前身是创办于1904年的“黉学”,校舍即为今天的泸西县文庙。
“可以想见,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对泸西当地文化有着不可低估的深远影响。”
“泸西县中枢小学这样的办学历史和传统,更加坚定了我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办幸福教育的想法。”
办学思路已经明确,如何将这一教育理念落实到日常的学校管理和教学细节中,便成了胡红和她领导的中枢小学师生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校师生经过近两年的调查研究和反复论证,学校最终确立了 “人本、高效、和谐、幸福”的办学宗旨 “仁、礼、智、信”“亲、静、勤、文明行”的校训、校风。
“我们认为教育的本质是让人获得一个幸福的人生。无论是学生、教师还是作为管理者的校长,都应在教育过程中体验到幸福。所以我们拟定的办学宗旨、校风、校训都紧紧围绕‘幸福教育这一核心。至于这些理念的内涵和内容,则是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努力实现学生幸福的学、教师幸福的教、校长幸福的管理过程中一一落实,并不断深化和完善的。” 胡红这样阐述道。
学生的幸福之源
“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只是教育的一部分,学会做人,才是教育的根本,而学会做人,又是人生获得幸福的根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修身立志的内容,这些内容放在今天的教育环境下,依然有其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
为此胡红和中枢小学的教师们,将传统文化中提倡的仁、义、礼、智、信等具有丰富内涵与德育价值的内容和小学德育工作相结合,提出要引导学生过道德的幸福生活。
在抓好德育工作的同时,胡红认为学会求知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幸福体验的重要途径。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乐趣,让他们主动学习。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才能由衷地感受到学习所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从而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潜能。这便是胡红倡导的“要引导学生过智慧的幸福生活”。
此外,胡红还提出了引导学生过自立、健康的幸福生活的理念。所谓自立,简单来讲就是让学生在学校学会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现在的孩子因为大多是独生子女的缘故,普遍依赖性较强,很多孩子在吃饭、穿衣、卫生、人身安全、个人健康、集体劳动等方面,或有不良的行为习惯或缺乏基本的自理能力。基于这一点的考虑,胡红接任中枢小学校长的新学期,便提出了要让学生在学校习得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劳动能力。
健康的身心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保障,而在胡红接任中枢小学校长之初,学校却没有专职的音体美教师。于是胡红提出要让学生过健康的幸福生活。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学校不仅聘请专职的音体美教师完整开设了相关课程,还积极开展各类课外活动,组建了学校足球队、篮球队、乒乓球队、魔术队等兴趣组,并于去年底申请了“云南省乡村少年宫”,迄今学校已开设了20多个兴趣班。这些活动的开展,在丰富校园文化的同时,保证了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投入到学习生活中。
教师的幸福之基
胡红认为,以人为本是幸福的灵魂。教师以学生为本,学校以教师为本。学校要为教师的职业成长,自我发展创设条件,不断提高教学效益,和谐人际关系,使教师真正享受到教育的幸福。
“我也是从一名普通教师一步步走过来的,深知职业幸福感对一名教师来说,不啻于一把解决教育问题的万能钥匙,只有得到这把钥匙,才能坚定地面对教育中遇到的一切困难,找到解决方法。”因此,胡红总是利用各种途径引导教师获得职业幸福感,学会享受教育带来的快乐。她总是不厌其烦地对身边的教师说:我们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善于发现其中的乐趣,比如我们在和学生互动的时候,学生不经意间对我们的一个问候、一次搂抱、一句道歉,都是我们教育成果的体现,是我们的点滴幸福。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发现,这些点滴的幸福在我们的心田汇集,自然会让我们体验到作为一名教师的幸福。
有了职业幸福感,教师们钻研业务,提升教学水平就有了无穷的内在动力。在胡红看来,一所学校教研教学水平的提高,不但是一所学校的立校之基,也是教师体验教育幸福的重要根基。“只有具备了较强的业务能力,教师才会由内而外地散发出自信,由此获得的优异的教学成绩和社会效益,反过来又会激励教师更进一步地提升能力。”因此,胡红总是身先士卒,不遗余力地为教师专业成长搭设舞台,并积极参与其中,引领教师开展各类教学研究。
胡红认为,在大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上,为教师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也是教师感受职业幸福的重要手段。为此,她总是鼓励学校教师积极参与到各类技能竞赛中去,并主动与教育主管部门联系沟通,获得支持,提供经费,为教师展示自我提供最大的便利。“3年间,我们有11位老师外出参赛,在县、州、省以及国家级的竞赛中都有所收获。”胡红欣慰地介绍道。
此外,对教师进行创造性的培训,要求教师创造性地处理好老师角色的我和具有独特个性的我,进行个性化的教学,也是胡红让教师体验职业幸福感的一项重要举措。
“教师不应该是一个只会传授课本知识的人,而应该有他独特的个性,有他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让教师自由地释放他的激情,他的内心就会更加鲜活,他的教学就会更加活泼。当他把一些个性化的理念传递给学生,学生因此取得的成绩就是他个人智慧的体现,那么他对教师职业幸福的体验也就会更加真切。”胡红这样解释为什么要大力提倡个性化教学。
“我姓胡,我很幸福”
在日常的学校管理中,胡红始终围绕“幸福教育”践行着“用服务式管理取代约束式管理”的理念,因为在她看来,服务是高尚的,也是幸福的。“为师生创造一个宽松愉快的环境,让他们追求生命价值,探求真理奥妙,感悟爱的真谛的能量,在这个环境下得到完全的释放,是我最大的心愿,也是我的幸福所在。”胡红这样定义她作为一校之长的重要职责和幸福观。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中枢小学一切规章制度制定的出发点,不再是单纯地去约束老师和学生的言行,而是以促进教师幸福的教,学生幸福的学为主要目的。努力营造温馨的教学环境,多渠道、多方位为师生的发展拓展空间,是作为校长的胡红为全校师生提供的最重要的服务项目。
在谈及大多数教师亲切地叫她“红姐”时,胡红动情地说道:“人与人相处、沟通,最重要的就是真诚和爱,师生之间,校长和教师之间也是如此。我常说,学校是一个大家庭,我只是一个暂时的家长。我和大家的关系,是一个暂时的家长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亲人的关系,维系我们的是一种亲情,而不仅仅是一种工作的关系,因为我们之间有爱这样一种特殊的情感存在。”
爱是点点滴滴的,是具体的,是在校园中遇见男教师时的一个微笑、一句问候,遇见年轻女教师时“你今天真漂亮”的一句夸赞;是耐心倾听教师的不开心,热情分享他们的快乐;是有老师生病时一次殷切的探望,他们遇上工作或生活的困难时一次竭尽所能的帮助。这点点滴滴的爱,一点点拉近了胡红和她身边教师的距离,凝结成了一句亲切的“红姐”。
胡红身边的老师都知道这样一个故事:她带班时有一个叫王永平的学生,因家庭冲突在毕业前夕离家出走20多天。当家长找到他,把他带到胡红办公室时,胡红做的第一件事是掀起他的裤脚查看他有没有受伤。他妈妈责问他:“你跑出去这么多天,难道就不想家里人吗?!”他说:“我只想胡老师,我想和她在一起。”因为还剩40多天就要小升初考试了,而他的父母又没办法管教他,便把他托付给了胡红。在考试前的40多天里,胡红每天送他上学,放学后便带他回家,在自己家吃晚饭,辅导他的作业,周末还带他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出去玩。最终王永平在胡红倾心尽力的帮助下,顺利升入了初中。事后他的父母感激地对胡红说:“没有你,我这孩子就没希望了。”王永平在升入初中的第一个月就给胡红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说道:“老师,我早就想叫你妈妈了,就怕你不接受我,所以我一直不敢叫。从现在起,我把信寄出来后,我就是你的干儿子了。我以后见到你,就叫你妈妈……”王永平后来在街上见到胡红就喊她“亲妈”,后来连他的哥哥弟弟以及他身边的朋友一见到胡红就“亲妈,亲妈”地叫个不停。“他现在在缅甸那边做事,去年还带着妻子和孩子来看我,我特别感动。”
付出自己的真心和爱,不但自己会收到爱的回馈,也在他人心里播下了爱的种子,这种子会让这份爱延续、扩散,惠及更多的人。
“我常常开玩笑说,我姓胡,所以我很幸福。可能是我比较有福气,在别人看来很复杂的人和事,一到我这里就变得很顺。我遇到的每个人都很支持我,帮助我,所以我也常常在心里对自己说:我一定要好好做事,要对得起大家对我的信任, 把我的福气带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