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IM技术研究与应用现状

2015-03-02郑华海刘李元齐

结构工程师 2015年4期
关键词:工程应用研究现状BIM技术

郑华海刘 匀 李元齐

(同济大学建筑工程系,上海200092)

BIM技术研究与应用现状

(同济大学建筑工程系,上海200092)

摘 要目前,在世界各地掀起了一股研究与应用BIM技术的热潮。从BIM技术产生的原因出发,详细阐述了BIM的内涵;分别从BIM基础理论、数据交换标准IFC的扩展研究、BIM软件开发的理论基础、BIM软件开发以及BIM技术在国内外工程应用等方面综述了BIM技术的国内外研究与应用现状;通过对研究与应用现状的分析,指出了BIM技术研究与应用中存在的不足,并对今后的研究给出了建议。

关键词BIM技术,BIM标准,IFC标准,研究现状,工程应用

A Review on Research and App lication of the BIM Technology

Abstract The BIM technology introduces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a revolution in the world.It is regarded as the core technology of BLM(Building Lifecycle Management)of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to change the traditional operation mode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making it a fundamental solution to planning,design,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to realize the effective utilization and management of information in project lifecycle.At present,an upsurge of the BIM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is booming in the world.This paper begins with the origin of the BIM.It then explains the connotation of BIM.Many key issues were reviewed in the paper,including the basic theory of the BIM,data exchange standard IFC,basic theory of the BIM software,BIM software development an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of the BIM technology at home and abroad,the BIM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Based on the above analysis,key problems of the BIM technology were pointed out and suggestions were provided for future reference.

Keywords BIM technology,BIM standard,IFC standard,state of the art,engineering application

1 引 言

建筑业是专门从事土木工程房屋建设和设备安装以及工程勘察设计工作的生产部门,肩负着创造固定物质财富的任务,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上海中心、迪拜塔、纽约帝国大厦,到慕尼黑体育场、鸟巢体育场、悉尼歌剧院,再到三峡大坝、杭州湾跨海大桥、英法海底隧道,建筑业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这些成就是建立在巨大的消耗和浪费之上。一方面,建筑业消耗着世界40%的能源和原材料;另一方面,与其他行业相比,建筑业的效率十分低下[1]。据美国劳工部的统计数字显示,1964—2003年间,工业与服务业的生产效率提高了230%,而建筑业的劳动生产效率反而下降了19.2%。另据美国建设科技研究院的统计,建筑业存在着57%的浪费,而制造业的浪费为26%,两者相差高达31%[2]。

造成建筑业当前困局的根本原因是建筑业割裂的行业结构、信息流失严重、注重建造成本而忽视其生命周期的价值[1]。要改变建筑业当前低下的效率和严重的浪费现象就必须从问题的根源入手,采用先进的理念指导建设生产。近年来,建筑业从制造业、航空航天业等先进行业引进和吸收先进的理念和技术——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构建建筑业的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理论——建筑生命周期管理BLM(Building Lifecycle Management),而建筑信息模型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作为实现BLM理念的核心技术而受到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与研究。

2 BIM概述

BIM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集成建设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同时又是一种应用于设计、建造、管理的数字化技术。国际标准组织设施信息委员会(Facilities Information Council)给出比较准确的定义:BIM是在开放的工业标准下对设施的物理和功能特性及其相关的项目全寿命周期信息的可计算、可运算的形式表现,从而为决策提供支持,以更好地实现项目的价值。

BIM技术是继CAD技术之后建筑业的又一项新技术,它的应用也必将给建筑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和CAD技术相比较,BIM技术具有以下特点:

(1)BIM是一个由计算机三维模型形成的数据库,该数据库储存了建筑物从设计、施工到建成后运营的全过程信息;

(2)建筑物全过程的信息之间相互关联,对三维模型数据库中信息的任何更改,都会引起与该信息相关联的其他信息的更改;

(3)BIM支持协同工作。

BIM技术基于开放的数据标准——IFC标准,有效地支持建筑行业各个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建筑物全过程的数据管理。

3 BIM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2002年,Autodesk公司推出Revit软件并在世界范围推广BIM理念,BIM技术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并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应用。图1为作者通过中国知网统计的2003—2012年间与BIM相关的国内文章的数量。虽然该统计不完整,但是从中可以看出BIM技术受到了国内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并且关注的程度呈级数增长。虽然只统计了国内的情况,但BIM技术发源于国外,国外的研究比国内完整且深入。

图1 与BIM技术相关的国内文章的数量Fig.1 Numbers of BIM article in domestic

对于很多人来说,BIM还是新事物,BIM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多数人尚未能够准确理解其内涵。图2所示的关系概括了BIM[2]:建筑行业由于业务的需求而引发对新技术的研究,BIM技术因此而产生;而BIM技术的应用需要BIM标准的指导与BIM工具的帮助;利用BIM工具进行建筑建造活动创建BIM建筑模型;BIM建筑模型反过来支持建筑行业的业务需求。这4个主体首尾相连,形成一个环形价值链,促进BIM不断地向前发展。

图2 BIM现状Fig.2 Current situation of BIM

总的来说,国内外研究人员对BIM的研究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

(1)BIM软件解决方案理论研究探讨以及BIM软件的开发,该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为BIM软件系统。

(2)BIM基础理论的研究。表现为对BIM相关标准并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公开发表研究成果。

(3)BIM在实际工程的应用研究。表现为如何将已有的BIM软件应用于实际工程,以及解决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

本文的以下内容将对BIM这3个方面的研究现状作详细的论述。

3.1 BIM基础理论

如上文所述,研究人员对BIM基础理论的研究主要表现为对BIM相关标准与BIM软件解决方案理论等方面的研究探讨。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软件遵循众多开放标准[3],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指导与实施标准,如NBIMS、CBIMS、IDM和IFD;另一类是数据交换标准,如IFC、gbXML、CIS/2、PCSC、COBie。指导与实施标准为建设人员利用BIM技术进行设计施工管理提供具体的指导,数据交换标准规定了数据交换的格式以及数据模型的描述方法。

3.1.1 指导与实施标准

如表1所示,世界上已有多个国家颁布了自己的BIM指导标准。美国作为BIM技术的发源地,其在指导与实施标准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其国家标准NBIMS(National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Standard)已经发布了两个版本。除国家标准以外,还有一些地方政府发布的标准。中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落后于世界,甚至落后于亚洲地区的韩国和新加坡。但目前中国香港地区的房屋署已经颁布了该地区的BIM指导标准,并且大陆地区在2009年和2012年启动了两项BIM相关标准的研究。

表1 世界各国已颁布的BIM指导与实施标准[4-5]Table 1 BIM guidance and standards

3.1.2 数据交换标准IFC

IFC是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工业基础类的缩写,由IAI组织所制定。IFC标准是ISO认证的为建筑AEC/FM等阶段的各种应用软件提供中立的数据格式进行信息交换的数据标准,即只要按照IFC标准规定的规则描述表达工程信息,就可以实现不同软件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

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应用,研究者发现IFC标准不足之处:其一,IFC标准并没有涵盖建筑工程的所有领域,例如2x版本以前,IFC标准的重点是在工程设计领域,缺少用于工程管理领域的实体与关系类型;其二,IFC标准在某些领域上没有适合某个国家或者地区的数据描述。近年来国内外的高校及研究机构,如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以及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德累斯顿技术大学南洋理工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等,建立了基于IFC标准的结构分析信息模型、结构耐久性信息模型、建筑节能信息模型、施工信息模型、建筑成本信息模型、建筑物业管理信息模型等[6-16]。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工程设计与分析、工程施工与项目管理、设施管理等领域。

由于建设领域涉及面广、专业多、工程数据量大、关系复杂,将建设领域的各种对象都纳入IFC标准,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目前对IFC标准扩展的研究,其一,在纵向主要集中在建筑工程领域,且又集中在建筑工程领域的建筑结构设计与分析、工程施工方面,缺少规划、管理以及运营方面的扩展;在横向,除桥梁工程外基本没有对建筑工程领域以外的扩展,如铁路工程、道路工程、隧道及地下工程、特种工程结构、给水和排水工程、城市供热供燃气工程、港口工程、水利工程等领域的扩展。其二,已有研究在建筑工程领域的建筑结构设计与分析、工程施工方面扩展了IFC标准,且多数仅在理论上进行扩展,研究成果的合理性、全面性、适用性有待实践验证。

3.1.3 BIM软件基础理论

软件基础理论的研究表现为对软件进行顶层设计,通过引进BIM的理念思想对建筑领域需要管理大量而复杂信息领域的传统工作与交流方式进行改造,讨论了基于BIM理念的BIM软件如何在具体的实践中运用。该方面的研究仅进行了理论的探讨,可行性有待考证。

刘艺[17]提出了运用BIM技术实现住户参与设计SI住宅的理念,并对该理念的相关理论和住户参与设计的流程进行了理论研究,认为可通过利用BIM技术为住户与建筑师提供一个交流平台,从而实现住户参与SI住宅前期建设与后期改造设计过程。

田飞[18]提出将BLM理念和BIM技术用于房屋设施数据的组织和管理的理念:通过建立基于BIM技术的房屋设施数据分析、基于BLM理念的房屋设施数据管理、房屋设施数据库建设的房屋信息精细化管理平台,从而实现房屋设施从设计、安装、维修直到拆除的全过程管理。

赵景学[19]提出利用BIM技术记录文物建筑生命周期信息对文物进行保护的方法:建立文物的三维建筑信息模型,实现历史人文信息、设计与建造信息、灾害与维修信息的记录与查询、文物建筑周边环境分析、虚拟文物建筑研究、增强文物建筑保护的可视化、灾害应急模拟。

李天华[20]提出将BIM与RFID技术相结合运用到装配式建筑管理的想法:通过利用RFID收集建筑构件的相关信息,对建筑构件进行跟踪,关联BIM数据库来实现对其管理。

陆宁[3]将信息资源利用划分为信息资源提取、加工、管理和利用四个阶段,提出了基于BIM技术的信息资源利用新方法:定期从企业信息系统中提取信息资源并以标准化的形式进行统一存储与管理;开发了基于面向对象数据库的施工企业信息资源利用系统Info Reuse。

3.2 软件开发

任何技术和理念的实现都需要借助一定的工具,BIM软件是保证BIM技术在建设领域应用而不可缺少的工具。文献[21]总结了现有的基于BIM的软件,并将其分为两大类:创建BIM模型的软件和利用BIM模型的软件,如表2所示。BIM软件主要以国外开发的软件为主,国产的BIM软件相当匮乏。虽然国外的BIM软件在国内得到一定的应用,但是国外的BIM软件往往不符合我国的国情和规范要求。从国外引进的BIM软件往往只能应用于建筑生命周期的某个阶段,甚至不适用。近几年,一些高校、研究机构以及大型软件开发商已经开展了适合我国的BIM软件的研究开发工作,并以取得相当研究成果。如“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建筑业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子课题“基于BIM技术的下一代建筑工程应用软件研究”开始了我国的BIM软件研究与开发。

表2 现有的BIM软件Table 2 Existing BIM softwares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软件的原型系统开发和对已有BIM软件的二次开发,拓展已有软件的功能。

3.2.1 软件原型系统开发

对软件原型系统开发方面,国内的研究集中在工程设计与管理上(AEC阶段),而国外的研究则侧重于FM阶段和建筑的生命周期管理。

赵毅立[22]通过分析基于BIM建筑节能设计软件的基本需求,建立基于BIM建筑节能设计软件的总体框架模型,该总体框架包括BIM数据管理平台和建筑节能设计功能两个模块;通过详细的分析与设计,开发了BIM数据管理平台原型系统,该原型系统既支持软件用户访问BIM数据,又支持软件开发者在其上进行BIM应用软件的开发。在赵毅立的研究基础之上,冯研[10]对其建筑节能设计功能模块进行了修改和调整,并对BIM数据管理平台的原型系统进行了改造;建立了基于IFC标准的建筑节能设计信息模型和基于IDF数据格式的建筑节能设计信息模型;以调整后的功能模型为基础,对系统进行了详细设计与开发。

季俊等[23]对AutoCAD进行二次开发,开发了高层钢结构BIM软件;软件可以读入相关有限元软件的计算模型,实现了高层钢结构的有限元计算、规范校核、三维实体的数字拼装、一致性关联的施工图和加工图出图、结构材料信息的数据管理等功能。另外还开发了轻钢厂房结构BIM软件[24],该软件能够直接读入SAP和ANSYS等软件的结构模型,实现钢结构节点的全自动交互式设计、编辑及复核,设计结果的图形与文本查询等功能;直接生成构件翻样图、材料表以及结构体系造价等信息、与ERP软件的集成。

娄?[13]通过分析基于BIM的建筑成本预算软件的需求,设计了基于BIM的建筑成本预算软件以及其它建筑专业软件共同进行成本预算的工作流程,建立了基于BIM的建筑成本预算软件的系统模型,并进行了详细的功能设计。张修德[14]基于娄?和赵毅立的研究成果,对系统的基本需求、系统模型加以调整和改进,对系统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和原型系统的开发。

张洋[25]提出了基于BIM的工程信息管理体系与架构,实现了基于BIM的三维几何建模及模型转换、面向BIM子模型的信息提取与集成、BIM数据存储与访问等关键技术,并基于以上基础开发了BIM信息集成平台(BIMIIP)。

德国的Nour[26]开发了基于IFC标准的动态建筑信息模型数据库,设计人员通过数据库可以与建筑材料供应商进行沟通,获得材料清单,并对特殊材料进行订购。Charlie Fu[27]提出将IFC标准应用于项目的生命周期成本评估的建议,并基于ADT平台开发了项目生命周期成本评估的原型系统,该原型系统能够从基于IFC标准的建筑设计结果中提取与成本预测相关的数据并传递给其他的项目生命周期成本评估系统。Bazjanacz[28]将BIM模型所包含的几何属性、空间关系、地理信息、工程量数据、成本信息、建筑元素信息、材料详细清单信息以及项目进度信息等运用到项目全过程管理中,在全过程达到信息共享与协同工作。

3.2.2 软件数据交换及插件开发

对已有BIM软件二次开发的研究侧重于实现已有的非BIM软件与BIM软件之间的数据交换,以及开发BIM软件插件来实现软件功能的扩展。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9]基于EDM平台开发了建筑工程信息共享IFC模型平台CabrIFC软件,初步实现了IFC标准与PKPM的企业标准SpasCAD之间的几何信息、材料信息的交换和共享。刘照球[30]在文献[29]的基础上,开发了IFC建筑模型与PKPM结构模型信息集成系统,该系统可以实现IFC建筑模型和PKPM结构模型之间的几何信息、材料信息、关系属性信息的集成。

Dimyadi[31]开发了ifcSTEP-FDS数据接口,使得FDS(Fire Dynamics Simulator)软件能够直接输入从IFC模型中提取的用于火灾分析的数据软件,从而简化火灾分析模型的建模过程。Schein[32]采用EXPRESS-G开发了建筑自动化系统(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信息模型,建筑自动化领域的应用软件可以通过该信息模型在设计、运行及维护等阶段实现标准化的信息交换与共享。

张坤[33]提出了基于IFC标准的玻璃幕墙集成设计平台解决方案,并对该集成平台的系统架构和主要的功能模块进行了设计,实现了基于IFC标准的IFC SPF文件和IFC XML文件之间的相互转换。徐迪等[34]通过分析PKPM软件生成的建筑结构平面简图的工程对象类型和描述方式特征,提出基于BIM技术的三维模型重建方法,并讨论了从PKPM模型到Revit模型的转换策略。

软件开发方面,已有的研究主要针对设计、项目管理、设施管理、生命周期管理、数据交换共享等方面的软件框架理论与软件系统实现。这些研究涵盖建设项目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但很多研究只开发了软件原型系统,实现了某个阶段的某方面的局部功能,而实现的功能又仅限于处理简单的情况,且缺少对软件功能大量的测试。软件开发需要合理科学的软件体系与架构设计支持,以此保证所开发的软件的科学性、实用性,避免重复开发。虽然有大量的对软件的技术实现方面的研究,但软件架构设计不够合理。支持软件开发的理论研究显得单薄。

3.3 应用现状

3.3.1 国家制定政策促进BIM应用

美国是首批应用BIM的国家之一,早在2003年美国总务管理局(GSA)公布国家3D、4D、BIM计划,目前GSA正在研究将BIM技术应用到整个项目的生命周期中。2010年,新加坡建筑建设局制定了BIM推广5年计划,强制地于2015年执行电子化递交建筑、结构、设备的审批图。2010年,韩国政府供应局和韩国国土海洋部分别在建筑和土木两个领域上制定了BIM应用指南,计划2016年前全部公共工程实现BIM技术。英国内阁办公室于2011年发布《政府建设战略》文件,强制于2016年实现全面协同的3D-BIM。

在国内,香港房屋署于2006年率先研究使用BIM。2010年10月建设部发布了关于做好《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推广应用的通知》,提出要推广使用BIM技术辅助施工管理。2011年5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布了《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把BIM作为支撑建筑行业产业升级的核心技术重点发展。2012年1月,住建部印发了“关于2012年工程建设行业标准规范制定修订计划的通知”,标志着中国BIM标准制定工作的正式启动,并邀请了业内相关软件厂商、设计、施工等多家单位参与研究,称之为“千人千标准”模式。

2013年1月,上海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印发《上海市建设工程三维审批规划管理试行意见》,指出2013年3月1日起,对于《建设工程设计方案三维审批规划管理试点区域范围》确定的受理区域内的建设工程设计方案,试行三维审批规划管理。上海市的“建设工程三维审批规划管理试行意见”拉开了地方政府制定BIM政策的序幕。

政府制定政策促进BIM在实际工程的应用的出发点是正确的,并且十分必要。因为建筑传统的建造思想根深蒂固,BIM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打破传统建筑业的利益关系;另一方面,应用新技术对企业意味着更大的投入,如培训员工、购买设备、增加岗位等,对于个人则意味着需要改变原来的工作方式,既要工作又需要参加培训学习,并且这种学习在短时间内很难见到成效,因此积极性不高。

但政府在制定政策促进BIM应用的同时,也应该在高校开设相关专业。而实际上,如今在国内仅有几所大学开设此专业,如华中科技大学和广州大学。在BIM技术的教育与培训方面,政府教育部门的重视程度显然不足,导致国内BIM人才数量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这种现象不仅不利于BIM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工程的应用,并且使得政府所制定的促进BIM技术应用的一些列政策成为无水之源。

3.3.2 工程应用

BIM理念的诞生至今已将近40年,第一款基于BIM理念的工程软件的问世也过去了26年。BIM技术在国内外的工程项目得到了应用,特别是发达国家,其已被应用于建设工程的生命周期。BIM技术在建设工程领域的应用,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美国斯坦福大学整合设施工程中心(CIFE)根据32个项目总结了使用BIM技术的效果:消除40%预算外变更;造价估算耗费时间缩短80%;通过发现和解决冲突,合同价格降低10%;项目工期缩短7%,及早实现投资回报。

在国外,据Erabuild基金组织2008年的调查:北欧四国约20%工程的建筑设计以及约10%工程的施工应用了BIM技术。英国AEC行业实际使用BIM的百分比已经从2010年的仅仅13%增长到39%;在同一时期里,没有听说过BIM的从43%降到仅仅6%。表3给出了国外具有代表性国家的BIM应用程度。具有代表性的工程案例有伦敦奥运主体育场、纽约自有塔等。美国bSa(building SMART alliance)对BIM在美国AEC领域的应用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总结了目前BIM 的25种不同应用[35],涉及规划、设计、施工以及运营4个阶段。由此可见BIM技术在国外发达国家的AEC阶段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甚至延伸至FM阶段。

表3 国外BIM应用程度Table 3 The app lication of BIM in foreign countries

在国内,BIM的研究与应用处于起步阶段,很多人甚至没有听说过BIM。据《中国建设行业BIM应用研究报告2011》调查:87%的受访者听说过BIM,39%的受访者使用过BIM。尽管国内的BIM应用状况很不理想,但发达地区的很多项目应用了BIM技术,如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天津港国际油轮码头、上海中心大厦、南京火车南站都应用了BIM技术。BIM技术主要应用于复杂造型建筑的建筑设计,以提高设计效率;碰撞检查,减少图纸错误;出构件加工图,保证构件加工精确;建立建筑三维模型,指导施工。总的来说,BIM技术在国内的应用主要是实现复杂造型建筑的设计、不同专业模型碰撞检查等,应用集中在设计阶段,施工中的应用较少,且仅用于建筑生命周期的某个阶段,远远没有实现在生命周期应用。应用模式为设计方驱动模式,而不是业主方驱动模式。应用处于初级阶段。

4 展望与结语

4.1 展望

BIM技术作为实现建设工程项目生命周期管理BLM的核心技术,正引发建筑行业一次史无前例的彻底变革。BIM技术通过利用数字模型将贯穿于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各种建筑信息组织成一个整体,对项目的设计、建造和运营进行管理。BIM技术将改变建筑业的传统思维模式及作业方式,建立设计、建造和运营过程的新组织方式和行业规则,从根本上解决工程项目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各阶段的信息丢失问题,实现工程信息在生命周期的有效利用与管理,显著提高工程质量和作业效率,为建筑业带来巨大的效益。

4.2 结语

国内外建设工程界已经意识到BIM技术将对建设领域带来的变革性作用,业内的研究人员对BIM技术开展了广泛且深入的研究,并已取得大量的研究成果。BIM的理念不应该仅服务于土木工程项目的设计与建造,BIM更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作者认为以下几方面有必要开展研究:

(1)BIM与工业化建筑。工业化建筑是指采用工业化的预制装配式技术,将建筑的构件(部品)在工厂加工制作后运到现场进行组装而成的建筑。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以及劳动力数量的下降,建筑业面临着极其严峻的成本上升问题,建筑业必然走上工业化道路。BIM的理念来源于制造业、航空航天业等行业的先进理念PLM,工业化建筑的建造方式具有制造业的特点,BIM与建筑的工业化特点不谋而合,将其应用于工业化建筑必将会促进建筑的工业化进程。

(2)BIM与物联网。物联网是指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气体感应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将基于BIM的虚拟建筑模型与物联网结合,建立FM阶段的运维系统,将有效解决当前运维管理靠人为简单操控的、落后的、效率低下的现状。通过物联网将建筑物相关联,再运用BIM技术实现三维可视化,管理者完全可以在BIM提供的三维环境中实现高效的运营管理。

(3)BIM与数字城市。数字城市是指利用空间信息构筑虚拟平台,将包括城市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基础设施、人文、经济等有关的城市信息,以数字形式获取并加载上去,从而为政府和社会各方面提供广泛的服务。传统意义的数字城市只包含城市基础设施的外观及其地理位置信息,无法提供更进一步的详细信息。根据建筑师提供的建筑BIM模型,土木工程师提供的交通和市政基础设施的BIM模型,测绘工程师提供的地理信息数据等,政府部门通过整合这些信息,建立区别于传统意义的,含有大量真实详细信息的数字城市,为政府部门对城市进行规划、改造与管理提供有力帮助。

参考文献

[1] 丁士昭.建设工程信息化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Ding Shizhao.Introduction to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projects[M].Beijing:China Structure and Industry Press,2005.(in Chinese)

[2] 何关培,王轶群,应宇垦.BIM总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He Guanpei,Wang Yiqun,Ying Yuken.BIM Pandect [M].Beijing:Chinese Building Industry Press,2005.(in Chinese)

[3] 陆宁.基于BIM技术的施工企业信息资源利用系统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10.Lu Ning.Study on the information resources reuse sys-tem in construction firms based on BIM technology [D].Beijing:Tsinghua University,2010.(in Chi-nese)

[4] 杜书波.BIM技术标准研究——以BIM芬兰标准为例[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2,33(1):67-70.Du Shubo.A study on requirement of BIM technologi-cal standard——Focused on the analysis of Finland BIM guidelines[J].Journal of Qingdao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2012,33(1):67-70.(in Chinese)

[5] http://www.chinabim.com/bbs/forum.php?mod=forumdisplay&fid=7

[6] 刘照球,李云贵,吕西林,等.基于IFC标准的结构动力分析信息扩展框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10,38(7):122-127.Liu Zhaoqiu,Li Yungui,Lu Xilin,Zhang Hanyi.IFC-based extension framework for structural dynamic a-nalysis information[J].Journal of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10,38(7):122-127.(in Chi-nese)

[7] Lipman P.Details of the mapping between the CIS/2 and IFC product data models for structural steel[J].Electronic 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Con-struction,2009(14):1-13.

[8] 刘文鹏,叶英华,刁波.基于IFC标准的结构耐久信息模型[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0,2(2):22-27.Liu Wenpeng,Ye Yingha,Diao Bo.IFC-based struc-tural durability information model[J].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2010,2(2):22-27.(in Chinese)

[9] Weise M,Katranuschkov P,Liebich T,et al.Structural analysis extension of the IFC modeling framework[J].ITcon,2003,8:181-199.

[10] 冯研.基于BIM技术的建筑节能设计软件系统研制[D].北京:清华大学,2010.Feng Yan.Development of building energy-efficient design software based on BIM technology[D].Bei-jing:Tsinghua University,2010.(in Chinese)

[11] Wan C,Han P C,Tiong L K.Assessment of IFCS for structural analysis domain[J].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Construction,2004,9:75-95.

[12] 满庆鹏,孙成双.基于IFC标准的建筑施工信息模型[J].土木工程学报,2011,44(增刊):239-243.Man Qingpeng,Sun Chengshuang.Construction infor-mation model based on IFC[J].China Civil Engineer-ing Journal,2011,44(S):239-243.(in Chinese)

[13] 娄?.基于BIM技术的建筑成本预算软件系统模型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09.Modeling of Cost Estimation software for buildings based on BIM techniques[D].Beijing:Tsinghua Uni-versity,2009.(in Chinese)

[14] 张修德.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预算软件研制[D].北京:清华大学,2011.Zhang Xiude.Development of BIM-based construction cost estimating software[D].Beijing:Tsinghua Uni-versity,2011.(in Chinese)

[15] Yu K,Froese T,Grobler rancois.A development framework for data models for computer integrated fa-cilities management[J].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2000,9(2):145-167.

[16] 张建平,郭杰,王盛卫,等.基于IFC标准和建筑设备集成的智能物业管理系统[J].清华大学学报,2008,48(6):940-942. Zhang Jianping,Guo Jie,Wang Shengwei,et al.Intel-ligent facilities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IFC standard and building equipment integration[J].Jour-nal of Tsinghua University,2008,48(6):940-942.(in Chinese)

[17] 刘艺.基于BIM技术的SI住宅住户参与设计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2.Liu Yi.The research of user participation design for SI house based on BIM[D].Beijing: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2012.(in Chinese)

[18] 田飞,刘兴万,危双丰.BLM在房屋设施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2,4 (4):83-86.Tian Fei,Liu Xingwan,Wei Shuangfeng.Application of building lifecycle management in housing facility informatization[J].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2012,4(4):83-86.(in Chinese)

[19] 赵景学,姜立,王会一.BIM技术在文物建筑保护中的应用可能性研究[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2,4(1):43-46.Zhao Jingxue,Jiang li,Wang Huiyi.The possibilities research of BIM technology application on heritage building conservation[J].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2012,4(1):43-46.(in Chinese)

[20] 李天华.装配式建筑寿命周期管理中BIM与RFID应用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1.Li Tianhua.BIM-and-RFID-assisted life cycle man-agement of the prefabricated building[D].Dalian: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11.(in Chinese)

[21] 何关培.BIM和BIM相关软件[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0,2(4):110-117.He Guanpei.BIM and BIM software[J].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2010,2(4):110-117.(in Chinese)

[22] 赵毅立.下一代建筑节能设计系统建模及BIM数据管理平台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08.Zhao Yili.Modeling of next generation energy-efficient design software for buildings and implementation of management platform of BIM data[D].Beijing:Tsing-hua University,2008.(in Chinese)

[23] 季俊,张其林,杨晖柱,等.高层钢结构BIM软件研发及在上海中心工程中的应用[J].东南大学学报增刊(II),2009,39:205-211.Ji Jun,Zhang Qilin,Yang Huizhu,et al.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high-rise steel structural BIM softwar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Shanghai Center project[J].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S),2009,39:205-211.(in Chinese)

[24] 季俊,张其林.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轻钢厂房结构软件[J].计算机辅助工程,2009,18(3):59-61.Ji Jun,Zhang Qilin.Structural software of light steel mill building based on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J].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2009,18(3):59-61.(in Chinese)

[25] 张洋.基于BIM的建筑工程信息集成与管理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09.Zhang Yang.Research on BIM-based building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and management[D].Beijing:Ts-inghua University,2009.(in Chinese)

[26] Nour M.A dynamic open access construction product data platform[J].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2010,19(4):407-418.

[27] Fu C,Aouad G,Marshall A,et al.IFC implementation in lifecycle costing[J].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04,11(4):437-441.

[28] Bazjanac.Apply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to buildings [J].Virtual Building Environments,2006,10:185-192.

[29] 张剑涛,刁波,唐春风,等.IFC标准在PKPM结构软件中的实现[J].建筑科学,2006,22(4):103-106.Zhang Jiantao,Diao Bo,Tang Chunfeng,et al.The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between IFC and PKPM[J].Building Science,2006,22(4):103-106.(in Chi-nese)

[30] 刘照球,李云贵,吕西林,等.建筑结构信息集成的程序实现[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09,25(3):467-473.Liu Zhaoqiu,Li Yungui,Lu Xilin,et al.Program reali-zation for integrated information in architectural and structural design field[J].Journal of Shenyang Jianzhu University,2009,25(3):467-473.(in Chi-nese)

[31] Dimyadi,Spearpoint M J,Amor R.Generating fire dy-namics simulator geometrical input using an IFC-based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J].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Construction,2007,12:443-457.

[32] Schein J.An information model for 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s[J].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2007,16 (2):125-139.

[33] 张坤.基于IFC标准的玻璃幕墙集成设计平台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8.Zhang Kun.Research for integration platform based on IFC standard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glass curtain wall design[D].Wuhan: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8.(in Chinese)

[34] 徐迪,潘东婴,谢步瀛.基于BIM的结构平面简图三维重建[J].结构工程师,2011,27(5):17-21.Xu Di,Pan Dongying,Xie Buying.Three-D recon-struction of structural planimetric diagrams based on BIM[J].Structural Engineers,2011,27(5):17-21.(in Chinese)

[35] Building SMART Alliance of National Institute of Building Sciences[J].BIM Project Execution Plan-ning Guide Version 1.0.

【结构工程师】201年度征订单(全年6期)

注:此单为发行凭证,请与邮局汇款凭证一并寄回,也可填写完整后传真、电邮(附上邮局汇款凭证)或qq传至编辑部。发票抬头是否与订购单位一致,如不一致可在订单上留言。

【结构工程师】201年度征订单(全年6期)

注:此单为发行凭证,请与邮局汇款凭证一并寄回,也可填写完整后传真、电邮(附上邮局汇款凭证)或qq传至编辑部。发票抬头是否与订购单位一致,如不一致可在订单上留言。

下期预告

沉桩对邻近既有桩内力变形的影响分析 姚建平,刘振兴,李镜培,等山西某公寓楼基础隔震设计与研究 杜宇,施卫星山谷地形桥梁横向地震反应特性分析 张少为,叶爱君多塔斜拉桥在主震-余震序列波下地震位移研究 王征南,杨浩林,庞于涛,等新型叠层橡胶隔震支座的承载特性研究 裴萌,陆飞,张富有某风电塔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分析 戴靠山,易立达,刘瑶,等梁柱端板连接节点柱翼缘、柱腹板加强方法有限元分析 杨建林,葛金明K形、V形偏心支撑钢框架抗震性能对比研究 齐永胜,赵风华,李卫青摩擦摆隔震结构振动台模型设计方法研究 周颖,胡程程,周广新,等某楼板薄弱连接的塔楼结构设计 刘文燕基于等效斜压杆理论的RC框架填充墙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高润东,蒋利学,王春江,等现浇混凝土板早期顺筋裂缝研究 屈文俊,秦怡惟,朱鹏,等恒压钻入法检测火后受损混凝土损伤程度的可行性研究 商兴艳,余江滔,瓮文芳,等大型振动台试验模型场地土的配制方法 燕晓,袁聚云,袁勇,禹海涛灌浆套管加固有初弯曲钢构件的研究 蒋首超,何飞,文见,等基于能力谱方法的超大型冷却塔抗震性能研究 李晓波,管仲国考虑基础刚度的某步行天桥结构抗震分析 杨必峰,顾励,张玉不同植筋胶的粘结性能比较试验研究 张建荣,李小敏,艾永江,等台后填土与主梁的相互作用对梁桥纵向地震反应的影响 王翼,李建中拆模工序对沈阳文化艺术中心音乐厅缓粘结预应力结构内力变形的影响王强,马癑,王占飞,等正交异性钢桥面板顶板焊接顺序优化分析 周尚猛高强箍筋约束高强混凝土短柱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潘翔混凝土置换法在某短肢剪力墙高层住宅加固中的应用 胡克旭,赵志鹏大跨度系杆拱桥合理抗震体系研究 方圆,席进一种新型可展结构的探索 宋依洁,熊海贝,卿紫菲,等早龄期混凝土徐变性能和损伤发展研究 杨铖,童乐为,F.GRONDIN TMD减振系统在楼盖结构中的应用 严俊,王洪涛,施卫星基于“损坏标识”的受爆结构安全性评估方法 林峰,唐海,王立漂移雪荷载的各国规范比较及减灾设计初探 李恺轩,马啸晨,李兴基于多尺度结构整体模型的钢管混凝土节点抗震性能分析 来少平,吴晓涵,朱立刚一种新型连接的光伏板集成剪力墙低周反复试验研究 师振华,章红梅

基金项目: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J16B05)联系作者,Email:zhenghuahai2008@163.com

收稿日期:2013-12-10

猜你喜欢

工程应用研究现状BIM技术
联梁型钢大跨度悬挑脚手架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
基于EDA平台支撑的轨道交通信控专业电子技术课程教学
BIM技术在配套服务用房项目的深化设计及应用研究
BIM技术在钢结构工程设计制造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项目信息管理模式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
一种适用于输电线路跨线牵引无人机的飞行方案设计
浅析电力系统谐波及其研究现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材料专业工程应用式毕业设计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