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薄弱初中“阶梯式快乐导学课堂”的构建

2015-03-02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5年10期
关键词:阶梯式阶梯导学

林 志 文

(连云港市灌南县堆沟港中学,江苏 连云港 222500)

课堂教学

薄弱初中“阶梯式快乐导学课堂”的构建

林 志 文

(连云港市灌南县堆沟港中学,江苏 连云港 222500)

根据农村薄弱学校的校情,制定了三个阶梯目标,将班级学生确定为基础级、发展级和提升级,构建了“阶梯式快乐导学课堂”。在“阶梯式快乐导学课堂”中,因材施教,使不同阶梯学生每节课完成不同的目标,构建关注每个孩子发展的课堂;构建关注激发快乐情感的课堂;构建关注学习方法养成的课堂。从而发挥学生潜能,张扬学生个性,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薄弱初中;快乐导学;阶梯式教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1]从2012年起,在参考先进课改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校农村薄弱初中的校情,构建“阶梯式快乐导学课堂”,探索让不同基础的孩子都能享受成功喜悦的课堂的路径,探索让学生从课堂走向远方的路径。

“教改不只是为了推出一种模式,而是为了一种方向、愿景和可能,教改只是一种诱发和促进。”[2]基于此,我们提出的“阶梯式快乐导学课堂”,虽有一定的模式,但我们要求教师不拘泥于模式的框架,如何推进“阶梯式”、如何“快乐导学”,各位教师应结合自身教学风格,让不同阶梯的学生能学、会学、学好,让每个孩子在学习中感悟快乐。

一、“阶梯式”:构建关注每个孩子发展的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创造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3]我们在承认学生间差异的同时,必须清楚:我们的课堂应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不同的智力领域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过程并使用不同的符号系统。教师的教学不只是为了部分优生,每个孩子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才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归宿。

据美国1993年的一项调查中显示,86%的公立中学实施分层教学[4]。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引进了分层教学的概念,国内许多学者对分层教学有专题研究,如著名教育专家程鸿勋教授的《生命发展阶梯——阶梯式学习法》、刘树仁的《试论分层递进教学模式》等。

基于此,本文提出了“阶梯式”课堂的理念,制定了三个阶梯目标,将班级学生确定为基础级、发展级、提升级三个阶梯,因材施教,实施阶梯式分层教学,不同阶梯学生每节课完成不同的目标。同时我们强调,不同学生、不同课时,学生的阶梯目标可以变化,不把任何一个学生框在第一、二阶梯里,教学过程中我们不断鼓励学生挑战自我,勇上阶梯。

第一阶梯:基础级,识记知识阶段。目的是引导学生读透课本,构建知识树。确定基础级学生应掌握的学习内容。配套练习应为书本上例题或根据知识点归类的题目等。此阶梯要求第一层次的学生必须掌握。

第二阶梯:发展级,运用知识阶段。目的是发展学生扩散思维。根据所学知识内容,触类旁通,解决问题。配套练习要求在课本例题或知识点的基础上举一反三。作业完成后教师在及时批改的同时公布参考答案(有必要时,要有详细的解答过程,让学生参考模仿)。通过关注发展级学生,达到提高合格率的目标。

第三阶梯:提升级,拓展知识阶段。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配套练习应有深度、广度。通过关注升华级学生,达到提高优秀率的目标。

选用教辅用书或者布置课内外作业时,三个阶梯学生应有所区分。教师根据三个阶梯学生要求划定选做题目,让学生作业高效,不做无用功,达到关注每一名学生的目标。

二、“快乐”:构建关注激发快乐情感的课堂

教育,是可以用幸福来丈量的。快乐是幸福的源泉,这个幸福就是教师教的快乐、学生学的快乐。

教育家孔子很早就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提出“快乐教育”的思想,他说“记住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是最有效的。”[5]他认为学习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即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根据他的理论创造的各种课堂快乐教学法,在英国教育界普遍得到师生的欢迎。美国学者艾丽斯·乌德瓦里-索尔纳在《快乐教学——如何让学生积极与你互动》一书将全纳式教育理念与课堂实际操作结合在一起,使用众多实例和精心指导,“帮助教师创造了一个积极活跃的课堂环境,让不同能力的学生都尽可能地融入教学活动当中”[6]。

基于快乐教育、人本心理学、建构主义等理论,我们认为课改是为了学生的持续健康成长,成长的快乐必须贯串教育的整个过程。学生在课堂中自由地伸展梦想,放飞快乐的情感,快乐地学习,让课堂生机盎然,让学生学习兴致勃勃。在课改中笔者在“快乐”教学方面作了如下尝试。

1.竞争的课堂是快乐的

激发每名学生的潜能和拼搏的斗志,课堂上通过小组竞赛、个体抢答等方式(如模仿江苏卫视“一站到底”节目模式答题竞赛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让他们在竞争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2.鼓励的课堂是快乐的

鼓励让孩子充满信心,课堂上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一句赞扬、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等等,都会让学生心灵快乐。我们在全校推行“阶梯式快乐导学课堂”积分卡制度,对课堂表现好的学生或小组发放积发卡,学生手中积分卡累计达到规定张数可以被评为“学习达人”“高效课堂之星”等,发放奖状、奖品。

3.幽默的课堂是快乐的

幽默让课堂更轻松,幽默可用夸张的肢体语言、智慧的有声语言、丰厚的知识底蕴等实现。教师上课前可以准备一些快乐的“包袱”,必要时组织课堂,让课堂快乐,让学生充满兴趣。

4.激情的课堂是快乐的

教师上课要充满激情,声音洪亮,通过抑扬顿挫的语言、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让课堂充满生机,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传递快乐。

5.合作的课堂是快乐的

小组合作能够开阔学生思维,集思广益,使课堂充满活力,真正使课堂变成学堂,促进教学相长、和谐奋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大胆交流的学习习惯,让他们个性得到发展,潜能得到挖掘。

6.探究的课堂是快乐的

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学生自主地学习个性发展所需要的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健康的社会情感,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课堂上,教师要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让他们在自主探究中建构知识,感受学习的快乐。

三、“导学”:构建关注学习方法养成的课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要变“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养成,打造师生共同发展的生态性课堂。传统教育“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课改中我们更提倡教师是用自己的一桶水引导学生自己挖井、开河、通江、达海,引得百川活水来。

如何导学?“学案导学的终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使他们成为批判性的、创造性的学习者。”[7]因此,课改中我们侧重于关注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及习惯的养成。我们的导学主要分为目标导学、合作促学和达标测学三个环节。以独立思考、生生互动、小组交流、师生互动、释疑点拨等方式实现课时目标。

1.目标导学

本环节关注学生自学。自学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一种内在技能的形成过程。在高效课堂打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达到“三自”目标,即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交流。目标导学包括课前自主学习和课堂自主学习两个阶段。

(1) 课前自主学习,即自主预习。学生围绕学习提纲或预习作业,阅读相关学习素材进行自主学习,熟悉相关学习素材,把握知识的内涵,弄清知识点和尝试理解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2) 课堂自主学习。学生在本课学习目标的指引下,针对本课的重难点,尝试知识建构,提出自主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初步解决能做和会做的问题,反思标记出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自学由学生面对文本(课本、学案、工具书等)独立进行。

2.合作促学

对学生自学情况进行反馈,师生、生生互动,师生间释疑解难,教师重点难点点拨。

(1) 小组交流学习。学生分小组活动,可根据学习需要在自然组、学习组、问题组中开展不同层面的展示交流学习,学生个人学习感悟、见解在小组内交流,寻求验证或获取更多帮助、指导,即所谓的兵教兵。小组交流时,要求组员做到“三动”,即动脑、动口、动手。

(2) 集中展示学习。借助展示本、黑板、多媒体等,灵活进行回答、演讲、辩论、实物投影展示等来呈现各自学习成果。充分借助白板、实物投影等现代媒体化手段,拓宽展示空间,让交流展示更深入、更生动、更丰富。本阶段的目标是让学生实现“三会”,即“学会、会学、会用”。

(3) 师生互动学习。针对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教师把握好切入点,讲在当讲处,讲在点子上,导在引发时。教师释疑时间严格控制,侧重一个“导”字,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纠偏、点评、总结、释难。

3.达标测学

教学达标程度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依据,是考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的依据,更是评价课堂是否高效的依据。我们的达标测学包括同桌反馈、组内反馈和当堂反馈三个环节。

(1) 同桌反馈,同桌之间检查自学完成情况,检查知识点掌握情况,相互督促检查过关情况。

(2) 组内反馈,小组组长或成员检查组员课堂达标情况。

(3) 当堂反馈,班级层面组织当堂达标检测,检查学生当堂达标情况。

李嘉诚先生有一句富含哲理的话:“鸡蛋,从外面打破是食物,从里面打破就是生命。人生,从外部打破是压力,从内部打破是成长。”“阶梯式快乐导学课堂”追求的目标就是抓住生命和成长的内在联系、规律,让学生的潜能得以发挥,个性得到张扬,让他们能够真正地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的灵魂与畅想在课堂上实现自由飞翔,让他们从课堂走向远方,走向成功的彼岸。

[1] 钟启泉,朱慕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1.

[2] 熊纪涛.教师“不会上课”原因何在[N].中国教育报,2014-03-19(7).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1.

[4]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23.

[5] 赫伯特·斯宾塞.斯宾塞的快乐教育[M].颜真,译.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10:186.

[6] 艾丽斯·乌德瓦里-索尔纳,保拉·克卢兹.快乐教学——如何让学生积极与你互动[M].李玥,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8.

[7] 魏现州.莫让“模式”成“模具”——“学案导学”的脉络、问题与对策分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11):20.

[责任编辑:黄晓娜]

10.16165/j.cnki.22-1096/g4.2015.10.009

2014-07-21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E-c/2013/023))。

林志文(1977-),男,江苏灌南人,中学高级教师,连云港市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连云港市骨干校长。

G424.21

A

1002-1477(2015)10-0032-03

猜你喜欢

阶梯式阶梯导学
探讨个体化阶梯式疼痛管理模式在肿瘤晚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谈阶梯式朗读教学——以《天上的街市》为例
函数知识快乐导学
良师·阶梯·加油站
时光阶梯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艺术创意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