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加坡高中课程国际化的主要特点与实现方式

2015-03-02杨茂庆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5年10期
关键词:高中课程国际化新加坡

杨茂庆 王 远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外国教育

新加坡高中课程国际化的主要特点与实现方式

杨茂庆 王 远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新加坡是最早将国际化概念引入教育领域的国家之一。新加坡高中教育及时融入全球化、信息化元素,努力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全面发展的高中毕业生。新加坡高中课程国际化表征为:融合多元文化,开放教育视野;设置灵活评价机制,提供多样升学阶梯;紧扣时代脉络,革新课程观念;设置跨文化课程,发展学生综合能力;注重学生国民教育,融入教育国际化。多语言的习得、综合素养的培养、广泛的课程选择、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多领域的支持是新加坡高中课程国际化的实现方式。

新加坡;高中课程国际化;跨文化课程;实现方式

新加坡是最早将国际化概念引入教育领域的国家之一。新加坡教育配合政府的精英治国理念,在当代国际社会融合的新背景下,从原有的一体化国家目标转向了“缔造国家的未来”的战略举措,从各个层面兼顾了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才培养的新特点,在发展西方化教育制度的基础上,重新调整教育观念,立足于地缘经济和国际社会发展现状,实践国际化教育的目标。在多元历史文化背景下,新加坡高中教育融入当代全球化、信息化元素,努力培养接受能力强、具有国际化视野、善于合作、善于学习、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毕业生。

一、新加坡高中课程国际化的蕴涵

国际化是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吸收各国优秀民族文化并推广本民族优秀文化到世界的相互认知、认同的过程。课程国际化指课程内容具有国际化取向,在国际视野与多元文化交融的背景下,培养国内外学生的专业性与社会性。[1]它不等同于课程同化,而是在基于民族、种族文化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凸显课程的全球观。“只有超越了主体自身经验和文化的局限,只有坚守主体的社会性与自主性,只有在全球范围内消除文化霸权,倡导多元文化共荣,才可以研制真正意义上的全球课程。”[2]

新加坡高中课程国际化主要是培养高中生全球化的多元价值观和态度,包括跨文化意识、竞争优势和全球公民意识,以满足新加坡人力资源需求的多元化课程。[3]新加坡教育部在阐述“什么是理想的教育成果”时提到,在现有教育体制下学习者必须具备敏锐的自我意识,拥有健全的道德体系,具备必需的技能和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对自己的家庭、社区、国家负责,赞赏世界之美,拥有健康的身心和对生活的热爱。[4]教育国际化愿景在新加坡高中课程国际化的实践中得到了积极回应。

二、新加坡高中课程国际化的主要特点

新加坡高中课程国际化呈现出诸多不同的特点,具体表现为:

1.融合多元文化,开放教育视野

国际化是引进和输出的双向过程,既是敞开视野、对世界优秀文化的吸收,也是立足本土、在本民族文化基础上实现多元文化融合,具有兼容性和开放性特征。吉姆利卡(Will Kymlicka)认为,多元文化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在西方社会中具有强大的力量,使之达成公众认可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适应。公民价值观、宪法准则的限度、平等及个人自由共同支撑于人权革命,特别是处在民族和种族矛盾多发的历史时代,所有因素都推向多元文化的向度。[5]新加坡是一个移民国家,是多民族的共同体,多种文化在此汇聚。华人、马来人、泰米尔人占新加坡居民人数的绝大多数,尤其是华人占76%,东方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在此繁荣延续。近代以来,英国长期殖民新加坡,也将西方思想、价值观和制度根植于此。文化融合提高了新加坡的文化兼容性,开放式的视野、宽容的民族理解,对于吸收借鉴外来文化有着重要作用。新加坡高中课程国际化深受其多元文化的影响,“英语加母语”的双语政策便是其具体表现。英语作为通用语,便于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在语言上达成同一性。多语言习得极大增进了国际文化交流,在教育领域,不仅使学习者突破原有单一语言的束缚、学习者的学习能力获得极大提升,而且有利于与英语国家以及非英语国家展开教育文化交流与合作。

2.设置灵活评价机制,提供多样升学阶梯

新加坡推出的直通车计划(Integrated Programmes)将基础教育与高中教育整合在一起,允许参与其中的中学生跳过新加坡剑桥O水准考试直接进入高中学习阶段。参与直通车计划的学校也会从剑桥O水准考试的升学压力中解放出来,致力于优化拓展学术和非学术课程的内涵,秉持全人教育理念,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在学生学业评价上,参与直通车计划的学校则采用灵活多样的校本评价的方式。目前共有18所学校参与直通车计划,大多数直通车计划高中和初级学院提供剑桥A水准考试课程以便新加坡高中学生在毕业时参加考试,依据成绩申请进入新加坡国内大学或是承认该考试的其他国家的高校。在参与直通车计划的学校中有三所学校,英华中学(Anglo Chinese School)、美以美女子中学(Methodist Girls’ School)、圣约瑟夫书院(St Joseph’s Institution)提供国际预科证书课程(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Diploma Program,简称IB课程),新加坡高中生可以依据自己IB课程成绩申请国内外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附属数理中学(NUS High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Science)为学生发放高中文凭,该文凭为许多国内外知名大学所认可,包括英国和美国的一流大学。

3.紧扣时代脉络,革新课程观念

新加坡高中打破传统现代主义封闭课程体系,呈现出具有丰富性、循环型、关联性、严密性的开放课程体系。新加坡高中开展丰富多样的课程辅助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天赋。例如,安德逊初级学院(Anderson Junior College)认为安德逊人的创造性和天赋为学校增添活力,而这正是安德逊初级学院的特点。学院提供的课程辅助活动,致力于让学生在高中生涯中在学术抑或非学术领域实现自己的追求。[6]新加坡高中课程观念不断顺应国际潮流,从注重知识技能习得向关注人的全面发展转变。例如,新加坡体育已经由传统的注重技能习得向关注健康、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培养体育精神、培养积极人格方向转变。通过学校体育,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形成终身锻炼的观念和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为学生提供一个通过运动和体育活动来表达自我的途径。[7]新加坡课程结构从知识本位转向内容本位与能力本位的多样化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设置跨文化课程,发展学生综合能力

新加坡高中鼓励学生直面国际环境,课程内容包括国际社会政治、文化、经济、历史等,及时把国外科学文化知识和科技成果补充到各个学科教学内容之中,实现全方位的国际化教育。同时,新加坡高中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其主流的剑桥A水准考试课程结构由三个环形部分组成:内环围绕生活技能确保学生获得正确的价值观和扎实的技能,帮助他们成为有担当的成年人和积极的公民,它包括非学术课程;中环囊括的知识技能着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交际能力,使学生学会分析和利用信息,并能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它包括技能型课程;外环覆盖了主体学科,例如,语言学科、人文与艺术、记忆数学与科学。它确保学生在不同的领域都具备良好的学科基础。[8]同心圆结构的课程由内而外形成一种包含关系,课程目标多样,综合发展学生能力,具有实用性和高效性。现代社会的教育,是自主化、个性化、信息化的统一,是向国际开放的、知识共享的过程。现代社会的人才培养,不仅是要让受教育者掌握基本的学科知识,更应当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意识和创造性思维,吸收前沿科技成果,广泛地了解与探索世界。

5.注重学生国民教育,融入教育国际化

新加坡不断融入国际社会,提升国际化水平,特别重视培养国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国际化教育应当建立在民族性基础上,自我认同感缺失的民族,必然是缺失自信的弱者。新加坡的国民教育目的在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培养学生的民族忧患意识,对国家未来充满希望,培养国民的自我归属感和对祖国的热爱。新加坡高中都设置与国民教育相关的课程,以英华初级学院(Anglo-Chinese Junior College)为例,英华初级学院的国民教育课程教学是以公民身份意识从微观层面到宏观层面展开的。课程大纲规定教学内容从第一年级到第二年逐渐由“我的学校”、“我的社区”、“我的新加坡”到最后“我的世界”,学生有大量的机会参与国民教育的相关活动。学生领袖可参与校内的国民教育委员会(National Education Council),并参与和主导校际范围的活动。[9]由民族本土教育走向国际化教育是教育活动发展的趋向,而国际化教育在形成的过程中不是要消除民族教育特色,相反,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新加坡高中教育在汲取其他民族的教育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本民族教育特色,融入教育国际化进程。

三、新加坡高中课程国际化的实现方式

新加坡要实现高中课程国际化,需要开设多种语言课程,培养高中生综合素养,设置广泛的课程选择,增强高中生运用信息化能力,政府、非政府组织以及高校的共同积极支持。

1.多种语言的习得

新加坡推行“英语加母语”的双语政策。英语不仅是新加坡的官方语言,而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几乎所有科目都以英语作为语言媒介。新加坡高中与英文相关的课程相当丰富,例如英国文学课程、英文理解与写作课程。新加坡各行各业都注重英文运用能力,英语成为一种必备能力。新加坡是一个多民族的移民国家,不同种族、民族各有其语言背景,统一的语言有助于文化交流与融合。从世界的角度而言,英文是国际通用语言,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具备英文能力是融入国际社会的基本保证。例如,新加坡剑桥高级文凭考试,绝大部分考试科目采用英文,并且该证书具有广泛的国际认可度。除了英语外,母语也在新加坡高中课程中有一席之地,除非母语成绩非常优秀,否则不允许免修母语。新加坡学生多语言习得为国际文化与教育交流提供强大的支撑,新加坡学生的多语言能力为与国际上不同文化、不同语言国家的优秀学校交流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综合素养的培养

综合素养培养是新加坡教育的基本内容。前新加坡教育部高级政务部长陈敏良曾发表讲话,“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应当为每个人提供一个均衡全面的教育,使每个人都能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开发”[10]。新加坡高中秉承综合素质培养的精英人才战略,充分挖掘学生潜力。例如,华侨中学在2013年启动天才教育计划,学生拥有课程自主选择权,极大增强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新加坡高中强调能力培养和国民教育,强调学生的领导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等;开设国民教育课程,要求学生要有公民意识与民族自豪感。要求学生具有充分的道德勇气主持正义,能够在逆境中坚忍不拔,能够跨文化合作并承担社会责任,创新进取,具备批判性思维和沟通说服能力,追求卓越,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具备民族自豪感和理解新加坡与世界的关系。[4]

3.广泛的课程选择

新加坡高中生在课程选择上具有较大的自主性。除了主流的剑桥A水准考试课程外,新加坡高中也为学生提供更为灵活、针对学生需求优化的课程,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广泛的学习。新加坡部分直通车计划学校为新加坡高中学生提供可选择的国际课程和考试方式,IB课程是新加坡高中及初级学院提供的主要国际课程。以英华中学为例,英华中学2005年被授权成为IB国际学校,并开始向学生开放IB课程。每一名参与IB课程的学生需要至少从六组学科课程的前五组学科课程中选择六门课程:(1)语言与文学类课程,在宽广的文学背景下,为学生提供语言与文学学习课程,培养学生对文学的认知、口头语及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让学生对文学产生终身的兴趣和对语言的优雅体验;(2)语言习得课程,包括汉语、英语、马来语、泰米尔语、印地语、西班牙语和法语,学生可在其中语言中任选两种;(3)个体与社会课程,包括工商管理、经济学、地理、历史;(4)实验科学课程,包括生物、化学、物理、计算机科学、环境系统与社会;(5)数学课程;(6)艺术课程包括视觉艺术和音乐。除了第六组学科课程,学生还可以从前四组中选择一科作为额外的选修课程。在评价方式上,IB课程评价在世界范围内具有一致的标准,学生评价按照既定的标准和准则逐年开展评价,广泛的课程选择为新加坡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4.信息化手段的运用

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新加坡传统课堂授课形式已不能满足学生获得知识的需求,有限的学科设定也无法满足学生获得多元化知识的需求。信息技术运用到教育领域对学生的教育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信息化使教育教学突破教室的空间限制,也突破信息获得的单一性,使学生能够自由获得全球多元化信息。教育教学过程中信息化手段的运用不仅实现了全球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而且促进了教育文化交流。新加坡高中已经实现了网络全覆盖,例如,国家初级学院(National Junior College)是新加坡第一所初级学院,提供两年制的高中课程。该校实现网络全覆盖,学生可在学校任何网络端口或是学校无线网络进入世界各国网络。无线网络与所有演讲厅连通,学生可以随时与公开课在线互动。[11]甚至与全球教师和同龄人互动,包括本国学生访问各国数据库,获取自己所需的数据信息,主动了解最新的前沿领域,清晰定位,随时进行知识更新,不断适应国际社会的实际需要。

5.多领域的支持

教育是关乎国计民生的事业,高中课程国际化是高等教育课程国际化在基础教育的延伸,在新加坡教育框架内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新加坡高中课程国际化的不断演进发展,除了先进理念的指导,更离不开诸多领域的支持。第一,新加坡政府不遗余力地支持和推行高中课程国际化。根据2013年新加坡教育预算,对小学、特殊教育学校、自主学校、初级学院和高级中学投入达56亿新元。[12]相比较2011年50.4亿新元和2012年53亿新元的财政预算又有了增加,为推进课程国际化提供资金保障。新加坡教育部为新加坡高中生提供财政援助和助学金计划,为就读于政府学校和政府资助学校的贫困学生提供财政援助,使所有人都能获得最佳的教育。[13]第二,新加坡高中有系统、全面、成熟的奖学金体系。除了政府和学校提供的教助学金之外,还有社会力量赞助的奖助学金,有力保障高中生不断探究,深入前沿领域,融入国际环境,参与国际教育交流与对话。第三,国内外高校还为新加坡高中课程国际化提供智力支持,最大限度地拓展高中教师的教育国际化视野。例如,2012年纽约州斯卡斯代尔(Scarsdale)学区的哥伦比亚大学与华侨中学共同举办了首届“全球学联·新加坡峰会”,哥伦比亚大学还与华侨中学开展教育合作,共同探讨教育是否存在统一的国际基准。[14]

[1] Marijk van der Wende. Internationalizing the curriculum in higher education: report on a OECD/CERI study [J].Tertiary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1996,2(2): 86-195.

[2] Bates R.Can we live together? Towards a global curriculum [J].Arts and Humanities in Higher Education,2005,4(1): 95-109.

[3] Teofilo C Daquila. Internationalizing higher education in singapore government policies and the NUS experience[J].Journal of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2013,(17)5:629-647.

[4] Desired Outcomes of Education[EB/OL].[2015-05-15].http://www.moe.gov.sg/education/ desired-outcomes/.2015-03-15.

[5] Multiculturalism: Success, Failure, and the Future[EB/OL].[2015-05-15].http://www.Miguel carbonell.com/artman/uploads/1/kymlicka.pdf/.2015-04-10.

[6] Nurturing Interests and Aspirations[EB/OL].[2015-05-15].http://www.ajc.edu.sg/aj_experienc e/nurturing_interests/nurturing_interests_ccas.html/.2015-04-10.

[7] Physical Education Syllabus(Primary, Secondary, Pre-University Levels) 2006[EB/OL].[2015-05-15].http://www.ibe.unesco.org/curricula/singapore/si_al_pe_2006_eng.pdf/. 2015-04-18.

[8] GCE ‘A’ Level Curriculum[EB/OL].[2015-05-15].http://www.moe.gov.sg/education/pre-u/curr- iculum/.2014-12-15.

[9] Outstanding Development Award for National Education[EB/OL].[2015-05-15].http://www. acjc.edu.sg/section/134/.2015-04-23.

[10] Ability-Driven Education in Post-Secondary Institutions[EB/OL].[2015-05-15].http://www. moe.gov.sg/media/speeches/2000/sp06072000.htm/.2015-04-12.

[11] Facilities & Services[EB/OL].[2015-05-15]. http://www.njc.edu.sg/about_facilities.htm#it/.201 5-04-21.

[12] Expenditure Overview[EB/OL].[2015-05-15]. http://www.mof.gov.sg/budget_2013/expe nditure_overview/moe.html/.2015-04-28.

[13] Financial Assistance and Bursary Schemes[EB/OL].[2015-05-15].http://www.moe.gov.sg/initi atives/financial-assistance/.2015-04-28.

[14] Tie-Up with Columbia University[EB/OL].[2015-05-15].http://www.hci.edu.sg/advantage/a- global-academy/tie-up-with-columbia/.2015-04-28.

[责任编辑:江桂珍]

10.16165/j.cnki.22-1096/g4.2015.10.029

2015-05-17

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2013JD207)。

杨茂庆(1982-),男,江苏溧阳人,博士,副教授;王远(1990-),男,河南洛阳人,硕士研究生。

G510

A

1002-1477(2015)10-0104-04

猜你喜欢

高中课程国际化新加坡
基于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单元教学实践研究
聚焦港口国际化
新加坡
五彩斑斓的新加坡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在新加坡乘公交车
构建高中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模式的研究
酷炫的新加坡航展
人民币国际化回顾与新常态初期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