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先修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为何?何为?①
2015-03-02王玉国
王玉国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88)
大学先修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为何?何为?①
王玉国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88)
我国大学先修课程的实践探索与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政策、实践紧密相连,是实现高中“选择性”教育重要一环。学生发展指导工作是现代学校教育的基本职能也是高中教育功能发挥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推进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需要进一步转变高中育人观念,强化政府责任,厘清与学生发展指导相关的根本性问题,强化理论研究与创新指导模式,推进普通高中学校的实践、试点。
大学先修课程;学生发展指导;多样化;普通高中
一、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的背景
AP课程(the Advanced Placement Courses)是在高中阶段开设、达到大学学术标准与学业水平的课程。1951年,福特基金会支持的一项教育研究,来自美国三所私立高中的教师与来自哈佛大学等三所大学的教授研讨高中与大学课程衔接问题,认为高中与大学需要通力合作,保证教育的衔接,衔接的主要方式便是在高中开设大学水平的课程计划,这便是AP课程雏形。AP课程最初在布朗克斯科学高中(the Bronx High School of Science)等7所高中试点,意图为高中生提供卓越的教育,到1955年,美国大学理事会应邀接管AP项目,使AP规模不断扩大,半个世纪后已经风靡全球。在美国,AP课程不仅广受学生欢迎,而且被视为高中教育质量提升与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障。截止到2011年,全球1.8万所高中的197万名高中生参加了345万门次的AP考试,包括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我国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在内的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所大学认可AP考试学分。
在我国,大学先修课的引进与探索则是近十年的事情。最初,一些重点高中的国际班引进AP课程,目的是为了学生出国留学。后来,AP课程不再限于国际班学生,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也可以选修AP课程,目的也并非为了出国留学。本土化大学先修课程则是2003年左右出现的,最初由华东师大二附中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开设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四门大学先修课程,学有余力的高三学生可以选修,提前感受与适应大学生活。这是单一的高中与单一的大学的对口合作,上海交通大学承认先修课程的学分,进入大学后也可以免修这四门课程。而我国较密集的本土化大学先修课程的探索则是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前后。如2009年,北京大学开设中学生选修课,利用暑假,面向北京市高一、高二学生开设7门选修课程。2011年,北京
十一学校开设了普通物理学、普通化学、微积分三门大学先修课程,以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求,避免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重复学习。2012年,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则开设了《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微积分》、《英语基础写作》等十门大学先修课程。2012年,浙江省出台了《浙江省高等学校面向普通高中学生开设大学先修课程的指导意见》,鼓励学校开发更多优质的选修课程,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培养更多全面有个性的多样化人才。[1]2013年,北京大学与40多所重点高中开设中国大学先修课程,学生选修课成绩将作为大学自主选拔录取时综合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且会逐步实现减免相应的大学课程学分,免修相应课程等。然而,一些高中校长与学者却认为,上述本土化大学先修课程的探索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大学先修课程,原因有二:一是受益学生范围小,仅是部分高中与对口的大学的极少数学生受益,有学者认为这是大学的“掐尖”行为,也有学者认为,AP课程是为了培养精英,而本土化大学先修课程则是更多的面向精英,仅满足了学有余力的少部分精英学子,其公平性受到质疑;二是AP课程的具体组织操作由独立于高校、高中与政府的第三方机构大学理事会(college board)负责,而我国目前大学先修课程的操作大部分是高校或高中单一的行为,政府与第三方组织介入方面还处于尝试摸索阶段,无论是授课方式还是考试组织、分数认定等重要制度与组织架构问题都未提上日程。一言以蔽之,我国本土化大学先修课程仅是高中与大学进一步衔接的尝试,虽具备了大学先修课程的某些特质,但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大学先修课程。
关于我国本土化大学先修课程的实践探索是否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学先修课程,我们暂且搁置不议,但这种大规模的探索所处的时代特征以及背后新时期普通高中教育的性质、功能定位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却有着密切的联系。无论是AP课程还是本土化大学先修课程,作为普通高中选修课程的一种,都是高中教育功能实现以及育人目标达成的具体承载与反映,有什么样的课程,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进而会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2010年,《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并指出,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与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
从政策角度而言,《教育规划纲要》指出了普通高中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多样化发展。如何实现多样化发展,《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促进办学体制多样化,扩大优质资源。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中根据需要适当增加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探索综合高中发展模式。从实践角度而言,高中教育的改革与探索都是密切围绕多样化发展这一目标而推进的。我国普通高中教育正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普及化转型,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表明,面向学生发展实际、基于学生兴趣、爱好与未来出路的“选择性”教育,才是高中教育的出路。大学先修课程作为普通高中重要的选修课程,亦是跨越高中与大学鸿沟的“桥梁课程”,不仅具有联接与纽带的作用,而且具有拔高与提升的特殊价值,它面向全体学生开放,无论对于一般学生,还是对于资质优异的学生都具有重要的价值,也是构建高中“选择性”教育的有益尝试与努力。可以说,大学先修课程的引入,对于学生独立个性、思维方式之养成、自主、独立批判精神之形成以及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非常必要也有重要的价值。大学先修课程作为“舶来品”,在我国还处于尝试阶段,是一个新鲜事物,内外的体制机制尚不健全。从高中外部环境来看,尚缺乏与之相配套的社会支持系统(如招生选拔体制的限制,缺乏类似美国大学理事会的第三方管理机构等);从内部环境来看,“选择性”教育也需要完备的学生发展指导体系与之相配合,需要系统指导学生如何从长远的职业生涯的定位中找寻与发展自己的兴趣点,选修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与社团活动……只有“内外兼修”,大学先修课程其应有的价值与重要性才可以发挥,否则可能又被应试教育所绑架,加重学生负担,成为新型的学科竞赛。对于高中教育而言,面向的是15-18岁的心智未成熟的青少年,“寻求共同性与多样性的平衡”是高中教育的必然,与此相呼应,“选择”与“指导”亦相辅相成。那么,我国大学先修课程是在一种什么样的“选择性”教育改革背景下展开的,此种改革对于高中学校内部而言,需要什么样的学生发展指导体系,如何认识与
构建这一指导体系,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与研究。
二、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的内涵
认识与理解我国大学先修课程密集开设的高中教育背景,可以通过内、外两个视角加以审视。从外部而言,2010年《教育规划纲要》关于“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政策要求,构成了最为重要的政策事件,上文已有提及,不再赘述。
从内部而言,高中教育改革所涉及到的构建多样化、可选择的学校课程体系,选课走班的教学组织形式,开辟面向不同发展方向的组织管理架构,实行导师制与注重过程性、个性化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都与“选择性”教育这一核心改革目标息息相关,这势必需要我们重新认识“指导”。
(一)指导:一种古老的教育方式
指导作为一种古老的教育方式,自古有之。班级授课制出现之前,个别化的指导是主要的教育方式,无论孔子还是苏格拉底其教育方式就是个别化的情境指导。这种教育方式体现在共同体的联合行动中,成年人通过训练以及言传身教式的指导,使年轻一代逐渐习得群体的知识、技能、志趣、抱负、价值观、宗教信仰以及生活习俗。[2]班级授课制之后,集体性的教学成为最主要的教育方式。指导虽“退居二线”,逐渐式微,但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依然发挥着重要价值。如英国的导师制,强调师生一对一的个别生活、学习指导,对于弥补班级授课制下集体教学的不足具有重要价值。
(二)指导:方向性的指引
“指导”原意为“指路”即指路人为问路人指明方向甚至带领其到达他要去的地方。“指导”引申到教育领域,就有了为学生指明教育方向,引导其达到教育目标的意义。美国民主主义教育家杜威(John Dewey)曾专门论述道,“教育即指导(direction)”。杜威认为,“‘指导’是一个比较中性的词,表明把被指引的人的主动趋势引导到某一连续的道路,而不是无目的的分散注意力。指导表达一种基本的(教育)功能,这一功能的一个极端便为方向性的帮助,另一个极端变为调节或支配。但是无论如何我们必须慎防有时加进‘控制’的意义”[3]。可见,杜威笔下的“指导”多为一种方向性的指引,慎用甚至反对加入“控制”的因素,因为这是违反人的本能与天性的。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direction”一词的用法也逐渐发生变化,“direction”更加强调用命令式的方式指明方向,对于学校教育而言,“控制”的意味更为浓厚。因此,现代意义上的学生发展指导,多用“guidance(辅导)”或“counseling(咨询)”。
(三)指导:现代学校教育的基本职能
教育史学界普遍认为,学生指导最先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职业指导,西方学者托尔斯顿·胡森就明确指出,学生指导是“在美国兴起和发展的产物”[4]。从最初的职业指导,到生涯指导,再到生活指导、学业指导、心理指导,经过近百年的发展,指导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校工作系统,成为学校教育的专职部门。在美国,中小学设有学校指导办公室,有专业的咨询师或咨询人员;全国设有学校指导人员协会(the American school counselor association,ASCA),负责指导人员的管理与继续教育工作;大学设有“指导与咨询”专业,负责培养专职的中小学指导人员。指导逐渐成为和教学、管理并重的现代学校三大职能之一。与教学、管理不同,指导具有特殊性,它面向具体的个体、具体的问题,提供个性化的建议,指向是学生个体的个性化、自主发展。
(四)指导:高中教育功能发挥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决定学生今后不同生活道路的关键时期。加强开展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工作,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普通高中教育是基础教育,但又是对大学具有高适应性的基础教育,需要有意识地发展每一个高中生的“大学知识”,并满足一部分学生从事“大学先修学习”。[5]2010年,鉴于美国高中教育出现的新问题和信息时代、知识社会的新需要,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改革蓝图》中呼吁,“我们要设定一个清晰的目标:每一个高中生都应当从高中毕业,为大学和职业生涯做好准备,无论其收入、种族、民族或语言背景、或是否残疾”。就我国而言,有学者认为,普通高中教育的三类工具价值——大学准备、职业准备和社会生活准备,显然是彼此关联、相互融合的。一方面,发展生涯规划能力和参与公民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不仅有助于更明智地为大学做准备,而且也是大学教育
的重要目的。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发展“大学知识”,并最终在大学教育中获得成功,显然能促进职业和社会公民生活准备。因此,普通高中“连接学习”的三个有机构成——“大学学习”、“工作学习”和“公民学习”是融为一体的,需要整体设计。[6]那么如何整体设计,如何让三类“学习”融为一体,必须借助系统的学生指导体系。我国《教育规划纲要》也明确指出,要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的指导。高中阶段教育面向的是一群15-18岁的青少年,他们正值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且面临着升学与就业的选择,需要对长远的职业生涯做出规划,需要认识自己、认识社会、认识职业和认识专业。在高中大学衔接背景下,也亟需从学习思维方式上得以转变,学会选择,学会取舍,学会判断,学会思考。可见,高中教育功能的发挥,指导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作为现代学校教育的专门职能,借助系统的咨询理论与指导体系,通过受过专职训练的专业咨询指导人员,对高中生实施的学业、生涯、心理等全方位的咨询与辅导,引导学生走向正确人生道路教育方式。
三、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的举措
美国高中一般没有固定的班级,也无固定的班主任,但一般高中都会有丰富的课程、社团活动供学生选择。在美国知名学术型高中,如布朗克斯科学高中以培养理科特别是物理学科科技人才著称,高中生会提前根据选修课程初步形成未来职业发展方向,并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以及大学申请;在美国占绝大比例的综合高中都是以大众型的终结性教育为主,职业定向与职业准备非常重要;高中生通过选修AP课程,可以提前做好将来从事的98项职业领域与46门大学专业做好准备。[7]这都与美国高中的指导体系密不可分,学生指导教师(counselor)在整个指导体系中处于重要位置,从选课、学习目标制定、学术成绩要求、职业生涯规划、求职技巧、大学申请以及到推荐信、社团活动、志愿活动都需要他们的全程参与和指导。总体而言,学生指导涉及到学业指导、生涯指导、生活指导等几大方面,而且指导人员队伍进一步走向专业化与多元化,除了专业学生指导教师,还有心理学专家、家长等社会工作者都积极参与到学生指导的队伍中来,大大提高了高中学生指导的专业性与有效性,而且这些指导具有显著的个性特征,可以根据学生个人问题作出回应与评判,使得高中生在面临抉择时能够获得专业、可靠的支持。
在我国,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工作起步比较晚,且主要是学校的自发行为与零星实践。概括而言,目前学生指导主要涉及心理辅导、学业辅导、生涯辅导、生活辅导等方面的内容,但在体系上尚不健全,未形成完善制度。而且指导人员组成上大多以兼职老师为主,缺乏专业性与时效性。大学先修课程对于高中生而言,不仅是学习知识内容的加深,更是学习思维方式的提前适应与转变,还是职业生涯的预备与定向,对于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而言,更是有重要的价值。因此,完善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工作不仅是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保证大学先修课程效果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应有之意。
(一)转变育人观念
教育的改革首选是观念体制的变革,然后才是方法技术的创新的问题,倘若那些牵涉到教育愿景的基本问题不解决,却一味沉迷于技术层面的追求,其实是毫无价值的,甚至可能适得其反。[8]长期以来,我国普通高中性质定位与角色扮演上都是比较模糊的,这是造成高中成为“教育重灾区”、“千校一面、万人一书”的重要原因。高中教育的改革首先要厘清高中教育的性质与功能定位,新时期高中教育改革的方向应该是寻求共同性与多样性的平衡,一方面让学生形成这一阶段的核心素养,另一方面要创设多样的选择机会,让学生做出选择,保证人人卓越。对于学生发展指导而言,要紧紧围绕高中教育改革的方向,让指导成为一种常态,深入学生内心,成为最具有教育性的教育活动。学生发展工作并非学校教育工作的点缀与“面子工程”,而应该成为学生选择课程、选择社团活动、选择职业规划以及选择大学、专业时最专业的依靠。
(二)强化政府责任
目前,我国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的滞后与政府责任缺失有密切的关系。无论是在美国还是我国香港,学生发展指导是作为一个庞大的体系得以存在的。如香港学生发展指导支持策略是政—官—
专—研—校—师的合作无间式的配合,这不仅保证了指导的专业性更让指导成为一套体系。对于我国而言,专职的学生发展指导教师无从培养,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而言,学生指导教师一般要具有硕士学位,在高校学科专业目录中有学术指导与咨询这一专业。学生指导教师不仅具有心理学、教育学专业知识,而且也接受过咨询、人力资源规划、人际关系学等理论学习与实践、实习经验。此外,学生指导教师的进修、培训、编制、职称晋升、学生指导相关的硬件配套设施等方面的问题也需要相关政府部门从根本上加以理顺,并逐步形成制度化与法制化,构建适合我国普通高中的学生发展指导体系。
(三)强化研究,创新指导模式
学生发展指导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目前,我国对普通高中学生发展的理论研究工作尚处于起步与引介阶段,结合我国新时期高中教育性质、任务与培养目标的相关研究还比较少。要厘定学生发展指导的内涵,学生发展指导除了《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学业、心理、生涯指导外,它更是学校行为的全方位指导行为,至少包括生命、事业与发展的指导,学校要制定全方位学校辅导课程与辅导计划,并配备相关的专业人员来支持。此外,学生发展指导是常规工作,针对所有学生而不是问题学生。指导所要达到的目标在于辅导学生统整自我、认识环境、适应社会,并能正确选择升学或就业方向。对于指导层次而言,主要有三种:一是发展性辅导,针对学生身心发展进行一般性的指导;二是介入性指导,针对适应困难或濒临行为偏差学生进行专业辅导与咨询;三是矫正(治疗)性指导。高中要进一步完善学生发展指导的相关实践与试点,使其更加系统、制度化,学校应专门成立学生发展指导委员会与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完善相关的人员管理、培训、经费、指导规章等制度建设。学校主要领导担任指导委员会的主任,学生发展指导中心除了专职人员以外,应该广泛吸收学生导师、任课教师、班主任老师以及课程开发人员,让指导走向全员、全时空。
[1]浙江省高校面向普高学生开发开设大学先修课[EB/OL].http://www.chinanews.com/edu/2012/10-23/ 4270699.shtml,2014-06-02.
[2][3][美]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30.
[4]杨光富.国外中学学生指导的实践与特色[J].全球教育展望,2011,(2):68-72.
[5]张华.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修订的研究报告(未出版)[R].2013:45-46.
[6]张华.论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性质与价值定位[J].教育研究,2013,(9):67-71.
[7]AP-Research[EB/OL].https://apstudent.collegeboard.org/apcourse/ap-research,2014-06-07.
[8]胡惠闵,周坤亮.关注高中课程改革的根本性问题——钟启泉教授访谈[J].全球教育展望,2012,(11):3-7.
(责任编辑:赵晓梅;责任校对:杨 玉)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High School Advanced Placement Courses Student-development Guidance:Why?What?
WANG Yuguo
(China Education Scientific Reseavch Institute,Beijing 100088)
The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Chinese Advanced Placement courses in high school is closely linked together with the practice of exploration and diversification policy of high school,also is an important part to realize high school“selective”education.Student-development guidance is the basic function of modern school education in high school education and also is an integral part of functioning.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development guidance in high school needs to further change the education concept,to strengthen the government’s responsibility,to clarify the fundamental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student-development guidance,to strengthen theorical research and innovate guiding model,to promote the practice and experiments in high schools.
Chinese Advanced Placement courses;student-development guidance;high school diversification;high school
G649.21
A
1674-5485(2015)04-0091-05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2013年度公益金课题“我国城市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现状调查研究”(GY2013XDY94);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研究”(10JZD0037)。
王玉国(1983-),男,山东莱芜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鄞州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专家组成员,博士,主要从事基础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