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

2015-03-02安徽怀宁县独秀小学246121刘智琴

小学教学参考 2015年12期
关键词:针对性情感音乐

安徽怀宁县独秀小学(246121) 刘智琴

关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

安徽怀宁县独秀小学(246121) 刘智琴

教师在音乐课堂上的提问要有目标性,突出问题的针对性;要有新颖性、紧扣教学主题,处理好预设目标和课堂生成资源,把握时机,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促进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

课堂提问 针对性 新颖性 有效性

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有效的提问就像“引线”和“催化剂”一样,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能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还能紧凑课堂结构,活跃课堂气氛,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教师精心设计,提出有价值、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能让学生带着问题欣赏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这几年的教学工作中,我一直把音乐教学中如何提问作为一个备课点,针对不同年级不同班级设置不同的问题来进行思考。下面我从音乐课堂应用实例出发,探讨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如何提问。

一、提问要有目标性,突出问题的针对性

提问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提问是学习知识和巩固知识的过程。教师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就意味着学生有选择地注意某一方面的信息。因此提问要集中体现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要有明确的出发点和针对性。

如教学《茉莉花》一课时,第一个班级学生听完乐曲后我便问:“听到这首歌曲,你会想到什么舞蹈动作?”由于事先没有引导学生,没有创设问题的情景,提问缺乏针对性,因此学生不知道如何回答。因此,教师在课堂设计问题时要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注重问题的准确性和针对性。还是在欣赏《茉莉花》一课中,我根据该班有一位学生来自江苏的情况,这样设置了问题:在聆听完乐曲后,我让这位学生谈谈听到歌曲有何感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该学生说感觉歌曲比较抒情,在家乡经常听到,他想起了家乡,想起了家乡的小桥、流水……然后我用事先准备好的多媒体创设了一个江南水乡的情境,让学生欣赏、体会江南特有的风景和民间舞蹈,最后让学生用舞蹈动作来表现歌曲。这次我在设计问题时围绕教学目标,注重了问题的针对性,并掌握了班级的实际情况,所以在问题的设置上可以做到层层深入、前呼后应、引导到位。学生在模仿江苏民间舞蹈动作或即兴创编舞蹈动作时能基本理解歌曲的风格特点,并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二、提问要有新颖性,以新引思

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仅是为了找出答案,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音乐,主动参与学习。如我在指导演唱《闪烁的小星》这首歌曲时,提问:“星星住在哪儿?”“星星在做些什么?”“你喜欢什么样的星星?”一连串富有童趣和想象力的提问,营造出一幅生动形象的夜晚星空画面,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对星星、对歌曲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利用星星住在天空,轻松解决了高位置演唱;利用星星的形态,解决了演唱的情绪问题。让这首原本耳熟能详、演唱时几近懒散麻木的歌曲顿时变得生动起来,学生既感受了情绪,练习了技巧,又提高了能力。

三、提问要紧扣教学主题,处理好预设和生成

提问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即教师首先应对教材进行分析,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并以此作为设计问题的依据,使设计的问题既明确易懂无歧义,又能突出知识的重难点。如教学一年级《小象》时,聆听范唱前,我这样提问:“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听,这只小象在做什么?你觉得它是一只怎样的小象?”学生:“小象在走路。”“小象在散步,聊天。”教师:“和谁聊天?”学生:“小朋友。”教师:“他们聊什么呢?”教师:“你觉得小象怎么样?”学生:“可爱、温柔、爱妈妈。”通过这些交流,学生的回答表示他们已经听懂了歌曲的情绪和内容。

如在教学《杨柳青》时,我这样设问:“在这首歌曲中让你觉得情绪高涨,或者让你唱得很带劲的是哪些地方?”学生:“是衬词!”教师:“那么这些衬词是什么意思呢?”学生:“七嗒七那蹦啊捏,杨柳石子松啊捏,就是石子松,不不不,是杨柳松。”“哈哈哈!”课堂里响起了一阵因为摸不着头脑的傻笑。学生:“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教师:“是啊,只是语气词,没有特定的意思,可是你们为什么能够唱得那么带劲呢?”学生:“因为这些词是当地的方言,表达了他们的心情。”可见,教师的问题都牢牢抓住了歌曲的主题,揭示了歌曲内在的情绪动力,帮助学生的学习做出了种种预设,达到真正解决问题的目的。

四、提问要把握时机,适时提问

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必须要抓住时机,相机诱发。问题设计得好,还要注意提问的时机,若时机掌握得不好,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一般来说,教师在课堂是否把握好提问时机,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那么,什么时候的提问容易收到最佳效果呢?

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疑,善于激励学生思考,抓住学生的疑惑,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

教师提问时所提的问题要难易适中,运用旧知识来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如教学歌曲《冬夜静悄悄》时,我引导学生用“听”“看”“推”“迎”四个动作来感受歌曲前四句的演唱,感受到较弱的力度表达着轻柔舒缓的情绪。紧接着就提出了一个新问题:“看见老师在如此寒冷的冬夜,在如此难行的道路中,还坚持来家访,你们心中会有什么感触?你的情绪会有什么变化?”“我们能为老师做些什么?”“能用歌声来表达吗?”学生自然就用真切深情的情绪演唱起来。“为什么我们的情感听上去如此强烈?乐曲在力度上做了什么变化?”学生:“力度变强,情感更强烈。”这样的提问不仅引导学生理解感受力度变化对乐曲情绪产生的作用,还把技巧融于学生的情感之中,达到技能技巧的有效练习,并在真切的情感中得到巩固提升。

教师要在教学的关键处提问。所谓“关键处”,是指教学目标中的重点、难点,是那些对学生思维有统领作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方。如教学《全都认识我》时,乐曲最后一句倚音的知识点是难点。我先创设情境,同时设计这样的问题“最后一句,我在向谁打招呼?我会用什么样的声音打招呼?”学生很快就感受到倚音在这首歌曲中表现的亲切婉转的音乐形象,并能很好地掌握它的演唱技巧。

五、提问要立足音乐学科,问出美感

情感知识技能的三维教学是音乐学科的最大特点,音乐是美的艺术,是情感的艺术。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情感性原则,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情感,才能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音乐课堂提问应遵循情感性原则,问得好听,问得有感情。使提问不仅表达意思,还能煽动学生的情感,与音乐的情感完美融合。

有些问题还可以带上旋律,组成乐句的形式来提问,既凸显出音乐学科的特色,又让学生养成用音乐表达情感的习惯,终身受用。如教学《你的名字叫什么》时,就是采用音乐在交流,将音乐真正地运用于生活。在平时教学中,我也进行设计,也鼓励学生进行创造运用,达到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效果。如在课堂上表扬学生歌唱得好,我会用《布谷》里的旋律唱,“你的歌声多么美妙!”有时,我也会在课堂上幽默地唱:“还要睡吗?还要睡吗?小帅哥,小美女,天已经亮了,公鸡已经叫了,还睡吗?还睡吗?”学生揉着蒙眬的眼睛说:“老师,这歌听着就想睡。”

总之,提问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可以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愿望,启迪学生的思维。

(特约编辑 陈兮琰)

G623.71

A

1007-9068(2015)12-078

猜你喜欢

针对性情感音乐
应时而著,为事而作——议论要有针对性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晓有机化学必考方向 提升备考针对性
学会“针对性”写作
有的放矢,始得鲜明——议论要有针对性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音乐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