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三个策略

2015-03-02江苏连云港市赣榆区金山小学222115韦海涛

小学教学参考 2015年12期
关键词:读题题意审题

江苏连云港市赣榆区金山小学(222115) 韦海涛

培养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三个策略

江苏连云港市赣榆区金山小学(222115) 韦海涛

认真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如果审题不到位,是不可能正确地解决问题的。数学具有严密的逻辑性,而小学生容易因为思维不够严密而导致解题错误。因此,教师必须针对小学生解题容易出现错误的现状,探索培养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策略。

数学 审题能力 策略

审题是做文章或答题前仔细了解题目要求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是数学解题的基础与先导。但从目前小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分析来看,现状并不乐观。许多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错误,都是没有看清题目或没有理解题意造成的。因此,只有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才能提高解题的正确率。但审题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因此,教师要早抓起、细落实,从审题意识、审题方法、审题习惯三个方面入手,采取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一、强化审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先导

1.精神专注是培养学生审题意识的前提。在平时的解题中,学生精神不专注是造成错误的主要原因。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审题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要注意对重点词语的分析与对比,注意寻找题目中的隐藏条件,让学生细心体验每句话中都有重要的数学信息,使学生真正理解题意。

2.建立审题常规是培养学生审题意识的关键。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建立一定的审题常规,具体为以下三个步骤:第一步为细读,要求学生要一字一句地读,使学生初步了解题意;第二步为推敲,要求学生在细读的基础上收集信息,推敲信息之间的数量关系,初步形成解题思路;第三步为提取,在推敲的基础上,进一步化繁为简,提取有价值的数字信息,揭示数量关系,形成解题思路。

3.惩罚与激励是培养学生审题意识的保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度的惩罚与激励。对于善于洞察、认真审题的学生,教师要及时鼓励,可以授予他们“审题之星”的称号。对于草草审题、错误百出的学生,教师要适度批评,告诉他们审题的重要性,以加深学生对审题错误的反思,强化他们的审题意识。

二、优化审题方法是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关键

1.动口朗读。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题是审题的第一步,学生通过读题可以明确题意,为进一步形成思路做准备。读题的形式可以分为大声读、轻声读、默读三种,主要适用于数学概念、解决问题的策略等数学知识的记忆与理解。读题时要做到不漏字、不添字,详细理解题目的意思,逐步提高读题的能力。

2.动眼观察。比如,在教学“时、分、秒”时,教师出示一个钟面让学生观察,两分钟后学生开始汇报。有的学生观察到分钟比时针长;有的学生观察到钟面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有的学生发现分钟转一圈时针只走一大格;等等。经过短短两分钟的观察,学生就获得了这么多信息,比教师的照本宣科要强得多。观察法主要适用于计算、主题图等数学知识。

3.动手操作。对有关空间与图形题目进行审题时,动手操作是分析、解决这类问题的有效方法。比如有这样一道题:一个长方形有四个角,剪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看到这道题,很多学生会不假思索地回答:“还剩3个角。”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用剪一剪的方法来试一试,学生动手操作后,发现有3个角、4个角、5个角三种情况。又如,有这样一道题:一条路长100米,在路的两边每隔5米栽一棵树,要准备多少棵树苗?这题采用画一画的方法可以化抽象为直观,使审题变得非常简单,避免出现多栽或少栽的情况。

三、养成审题习惯是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保证

1.养成指读的习惯。审题时,学生一目十行的现象非常普遍,因此,指读对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在读题时一定要放慢速度,用手指指着所读部分,手眼合一,连读两遍。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指读的训练尤为重要。这样坚持一段时间,绝大部分学生可以养成指读的好习惯,学生因没看清题目的要求而造成解题错误的现象就会明显减少。

2.养成边读边划的习惯。基于年龄阶段的特征,小学生的智力和理解能力还处于发展时期,不能快速地挖掘题目中的文字或图形中隐含的条件。学生养成边读边划的习惯,可以找出关键词句,提高审题效率。因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读题目时用一些波浪线、重点号、圆圈等作记号,突出题目中的一些重点字、词、句,以方便学生理解题意。

3.养成逆向思考的习惯。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对于较为复杂的应用题或题目中包含多个条件的实践类问题,学生常常会摸不着头脑。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养成逆向思考的习惯,从问题出发,寻求需要的条件,可帮助学生探索出一条清晰的解题思路。

总之,审题是解题的前提和依据,是正确解题的保证。但学生审题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需要有一个学习、积累、反思、巩固、发展的长期过程,需要教师坚持不懈地给予引导。

(责编 钟伟芳)

G623.5

A

1007-9068(2015)12-045

猜你喜欢

读题题意审题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小学低段数学读题能力的培养
明确题意 正确解答
“三招”学会审题
小学生数学读题漏词现象分析
“读题时代”报纸新闻标题的语言特色
七分审题三分做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
一道课本习题的变式探究
紧箍咒,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