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出限制比审出开放更重要——高考新材料作文的审题
2015-03-02成晓村
◎成晓村
材料作文,因注重学生素质能力的考查,也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可,遂成为近些年来高考作文命题的主流题型。它的开放性主要在于打破了文体、立意的限制,能够充分地满足考生发挥自我优势、展现独特立意、运用不同语言形式的需要,当然,这种开放性中也隐含着宿构的限制性。
如2014年全国课标卷试题“山羊过独木桥”的体育竞赛材料,有不少考生从传统竞赛的角度,写出了“拥抱共赢”的立意见解。然而,山西一考生却展开逆向思维,写出《暧昧的拥抱》一文,指出“有项目而无规则,无规则而有裁判,裁判就成了规则本身”的看法,从而得出了“在灵魂缺失,规则缺乏的时代,我们只好选择拥抱——尽管暧昧”的看法。此文切合时代针砭时弊,令人深思,更令人赞叹。
材料作文的灵活开放,既可让考生标新立异,驰骋古今,写出抢眼亮丽的社会热点事件,也可让考生从身边出发,落笔凡人小事,写出情真意切;既可让考生写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情节跌宕起伏的记叙文,又可让他们写出坦陈利弊得失的精妙议论文。近十多年的实践证明,材料作文的开放可以让考生扬长避短,取舍自如,给考生带来展现能力的机遇,也使能力稍差的考生可以从容落笔。
但材料作文仅有“开放”是不够的,仔细阅读材料,不难发现“开放”中隐含着适当的“限制”。如在2014年的“山羊过独木桥”的材料中,虽然极具立意的开放性,考生可从“规则”“公平”“传统”“诚信”“共赢”“荣誉”等多个角度来思考启示,但却始终离不开“新颖、深刻、文采”这条线。如有考生写出《拥抱的角逐》,单纯地描绘了同学热情拥抱的情形,就与材料所要表明的启示相去甚远。
这种“开放中隐含限制与限制中的开放”已被喻为“一只放飞的风筝”“一涌而出的江水”。充分认识材料作文中的限制,有利于甄别考生的认知思维与语言综合表达能力,有利于拉开分数档次,杜绝猜题押宝的“宿构”。材料作文是从2000年的话题作文发展变化来的,回顾2000年以来的话题作文,也许能给我们启示。
一、隐含相关话题的限制
2000年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话题,2001年的“诚信”,2002年的“心灵的选择”都具有单一性,是单一话题的探讨与延伸,立意较明显,而之后的话题作文其范围则相对缩小。例如,2003年全国卷的考题落点于“情感亲疏与认知事物”两者的关系上,这就给考生的立意设置了障碍,突破这一障碍成为立意推陈出新的关键。
2003年全国试卷《韩非子》中的寓言折射出的道理,在现实生活中并不鲜见,以情感的亲疏近远来判断事物的取舍,似乎已成为了不少人的思维定势。俗话说,“亲不亲,一家人”“胳膊肘不能向外拐”“情人眼里出西施”“中国的月亮比外国的圆”等,是人们看待、处理事务的基本出发点、落脚点。感情远近地认识事物、处理问题的态度,与实事求是地认知如何相一致呢?考题中“请以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一话题,就隐含着两者关系的限制,成为相关性话题。
二、隐含着辩证思维的限制
对立统一是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基本规律。“亲疏与认知”这一相关话题就隐含着对立与统一,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不能片面地强调或排斥其一。我们从一分为二辩证的角度,可以分解出下列情形。
1. 亲则近,疏者远。近就能多认识,深认识,远则拒绝认识,片面认识。
2. 从认识事物来说,认知事物是一种发现,发现会产生兴趣,激发情感。每一个新鲜的发现都会引发人的自我情感极大兴致地投入其间。多少科学家、文学家、企业家事业的成功,大都是“用心一也”,情感投入专注而产生的成就。可以说,事物的认知又能激发情感;情感的投入,又能使认知深入。
3. 人们的情感来源于客观外界事物的刺激,是客观在头脑中的反映。既可是血缘关系,也可是考生生活的家庭氛围。随着年龄、学识的增长,也会形成个人的理智。另一方面情感常会蒙上主观的色彩,产生排外与排他的作用,使自己戴上了“变色眼镜”,产生偏见,混淆是非,或轻易上当受骗。
4. 理智的情感具有纯洁性。纯洁的情感才真实,才可爱,认识事物才能了解到原本、原汁、原味。理智来源于正确的认识,认识来源于知识的学习。缺少理智的情感就成了狭隘与偏见,形成自以为是的愚昧。
5.“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的情感亲疏是社会中客观存在的人际现象。对情感进行认识辩证分析,引发对人生的思考,也是可以的。如果就情感说情感就会陷入单一化的离题之中。可以说,2003年全国的试题只有扣住了“情感亲疏与认知事物”隐含的两者互相制约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辩证主题,才能触及话题的本质,显示出思想认识水平的优势。
三、隐含着考生精神境界的限制
考场作文是考生多年学习写作发挥的集中展现,更是考生健康心灵人格与精神价值取向的闪亮登场。话题、材料作文触及光辉的思想碎片,在荒地上长起绿色的树苗。
2001年的“诚信”,2002年的“心灵选择”都已点明立意,只需要用形象的描绘去图解,或直接阐述其利弊得失,就容易写出积极上进、思想健康的作文。而2003年的考题,则将思想道德品格隐含在话题之中,考生完成的是一份“人生”答卷。2014年的全国卷“山羊过独木桥”,不论是以“双赢”的智慧取胜,还是赞扬公平公正,都饱含着正能量,发出时代的号角。现实社会生活中,人总是在一定的时空中生活,家庭之爱、父母之情渐渐滋生于心中。只有将这种积极上进的思想融入作文之中,才能写出健康向上的考场作文。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揣摩近十多年的高考话题材料作文,我不由得想起:“入深水者得蛟龙,涉浅水者得鱼虾”这句俗话。只有将话题材料作文的开放灵活和隐含限制有机结合,才能体现出考生的精神风貌和勤学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