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有效资源,共享精彩的数学课堂——以“10的认识”一课教学为例
2015-03-02刘素琴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15)20-044
在一次校本教研活动中,我执教“10的认识”一课,其中一个教学片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启发我: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利用有效的生活资源,能让师生享受到精彩的数学课堂。
教学片断:
师: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10?
生 1:我家的门牌号码是虹南路10号。
师:确实是虹南路10号,因为我去你家进行过家访。
生 2:直尺上有10。
师:请大家拿出直尺,用手指着直尺上的数,自己读一读。(学生自由读,从0读到10)
师:刚才我们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读数的?
生:从小到大。
生 3:老师,公交车上有10。
师:哦!那是10路车,对吗?
生 4:老师,老师,红绿灯上有10。你们是细心的孩子!其他小朋友见过吗?
生 5:见过,见过,我还跟着数过。
师:你还跟着数过呀,那谁来数数看?从10开始。
生 6:10、9、8、7……
师:他刚才是顺着数的,还是倒着数的?
生 7:是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数的。
师:同桌间相互倒着数一数,好吗?(学生同桌之间倒数10以内的数)
师:你还在哪儿见过10呢?
生 8:钱币上有10。
师:对,钞票上有10,那是多少钱?
生 8:是10元钱。
师:如果老师拿一元的硬币跟你换一张10元钱,老师该给你多少个一元的硬币呢?
生 9:要给10个一元的硬币。
师:对。我的10个一就是你的一个10。(这时,一位听课教师的手机竟然响了起来)
生 10:老师,老师,手机上有10。
师(利用实物投影仪显示手机上的按键):手机、电话上,还有电脑键盘上都有0、1、2、3……9这10个数。想一想,在电脑上要按10,该怎么按键呢?
生 11:先按1,再按0。
师:那我们今天学习的10和前几节课学习的0、1、 2、3……9有什么不同?
生 12:10是两个数字,0、1、2、3……9只有一个数字。
师:你说得非常好,大家表扬他!
……
思考:
在执教后的评课中,听课教师对这一课的教学给予了褒奖,我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1.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
学生的直接经验、生活世界,既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起点和基础,也是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生长点。因此,教学中,我通过提问“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10”,让学生自然地联系自己身边具体的事物,说出了许多与10有关的例子,如门牌号上有10、直尺上有10等。这样教学,既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又体验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
2.捕捉课堂上的教学资源
学生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来源,他们在课堂活动中的学习状态及发表的意见、观点、建议等,都可能成为有效的教学资源。
(1)现时性有效教学资源。
现时性有效教学资源是指即取即用的有效教学资源。如上述教学中,当学生说到“红绿灯上有10时”,我没有一带而过,而是将这一资源为己所用,即时进行价值引领,引申出“倒数10、9、8、7……”。这样既为培养学生的数感提供了良好契机,又使教学增色不少。
(2)潜隐性有效教学资源。
课堂上的教学资源具有潜隐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某一问题的模糊认识,甚至是一些错误的认识,如果被教师及时捕捉,合理利用,也可以成为课堂中有效的教学资源。如上述教学中,学生说电话上有10、手机上有10是错误的信息,但我没有立刻否定,而是通过现场展示与投影,让学生直观发现手机、电话、电脑键盘上没有10,引导学生顺利地认识了一位数与两位数,且还隐含了对一位数与两位数的比较。由此可见,教师合理的捕捉和利用潜隐性教学资源,能使教学更有效地向纵深推进,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总之,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有效利用与拓展教学资源,使师生在课堂上共同演绎精彩,共享有意义的数学课堂。
(责编 杜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