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北崩塌灾害发育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以神木县为例

2015-03-01姚超伟李永红刘海南杜江丽仵拨云彭捷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15年3期
关键词:神木县坡向斜坡

姚超伟,李永红,刘海南,杜江丽,仵拨云,彭捷

(陕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西安 710054)

随着全球性气候变化,各类极端天气不断增加,自然诱发灾害的频率日益加大。特别是陕北地区近年接连发生多起地质灾害,由于突发性强,致灾后果严重,屡见报端,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其中以崩塌灾害前兆不明显,一旦发生多为群死群伤,成为陕北地区的“伤亡性地质灾害”,而且数量还呈增加趋势。

神木县是陕北地区的经济第一强县,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多样,以采煤为主的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崩塌灾害占到全县地质灾害总数的76%,发育极为典型[1]。本文依托“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项目,在野外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相关资料数据,对神木县崩塌的发育特征及空间分布规律进行探讨,以期为陕北地区的减灾防灾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1 神木县地质环境条件与崩塌概况

1.1 地质环境条件概况

神木县地处黄土高原与毛乌素沙漠过渡区,新构造运动以地壳的振荡性上升为主,且西部相对于东部的地壳上升幅度要大得多,从而造成神木县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形,海拔738.7~1 448.7 m,相对高差达710 m。因此神木县形成“西平东沟”地貌,即西部为平坦的沙漠滩地地貌,东部为沟深谷密的河谷阶地区和土石丘陵区。神木县属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23.2 mm,时间上主要集中在7~9月,空间上从西北向东南递增。县域内水系均属黄河流域,干流深切,支流密布,其中窟野河、秃尾河为两条最大支流,北部湖泊较多,但受高强度采煤等因素影响,区内水体湿地面积呈现萎缩趋势[2]。神木县属于华北地层区鄂尔多斯地层小区,出露有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新近系和第四系地层[3]。含水层有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潜水、基岩孔隙裂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承压水[4]。20世纪以前有记录的地震仅发生过9次,震级均小于6级,20世纪至今无地震灾害发生的记载。近年来,由于煤矿大规模开采,神木县煤矿采空区遍布,采空区塌陷导致的矿震时有发生,但均小于4级。

1.2 神木县崩塌灾害概况

(1)地质灾害概况

目前,神木县共有地质灾害点264处,地质灾害类型为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其中崩塌200处、滑坡34处、地面塌陷30处(表1)。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3年8月,神木县因地质灾害已至少造成16人死亡,89间房屋、201.3 h m2田地、3 935 m公路损毁。

表1 神木县地质灾害类型

(2)崩塌地质灾害概况

崩塌是神木县最发育的地质灾害,具分布广、数量大、活动性强的特点。本次调查共发现崩塌200处。从规模来看,巨型1处、大型21处、中型105处、小型73处;从稳定性看,稳定性差60处、稳定较差119处、稳定性好21处;从险情等级看,中型9处、小型157处、不危险34处。威胁633户、2 639人、1 577间房、32 250 m公路。

2 崩塌发育特征

据200处崩塌实地详细调查资料,对相关数据进行分区和统计,得出坡度、坡向、高度、厚度、宽度、斜坡岩土体类型主要集中分布区间,以及最集中分布区[5]。

2.1 斜坡坡向

坡向是指斜坡坡面朝向的方位角,不同坡向所受日照时间和太阳辐射强度不同,由于差异性水热作用致使崩塌灾害的发育程度与坡向存在关联。把神木县200个崩塌所处斜坡坡向按照每45°的间隔,划分为8种类别(图1):N(0°~22.5°,337.5°~360°),NE(22.5°~67.5°),E(67.5°~112.5°),SE(112.5°~157.5°),S(157.5°~202.5°),SW(202.5°~247.5°),W(247.5°~292.5°),N W(292.5°~337.5°)。

由图1可看出不同坡向区间内崩塌的发育情况,神木县崩塌灾害在S、SW、W这三种坡向较为集中发育,共计115处,达到崩塌总数的57.5%。原因是北半球建筑物受采光需要的影响,大都采取坐北朝南修建,切坡建房多为S、SW倾向;神木县整体西北高、东南低,地表径流水系向东南流动,山区公路沿沟谷而建,临路的山体朝向多S、SW、W,受风化、人类工程活动影响显著,更容易发生崩塌。

图1 不同坡向区间分布的崩塌个数

2.2 斜坡坡度

坡度表示斜坡的陡缓程度,是崩塌发育的重要控制因素,坡度大的斜坡更易形成崩塌。将本次调查的200个崩塌所处斜坡坡度按照每10°间隔,划分为9个区间(图2):0°~10°,10°~20°,20°~30°,30°~40°,40°~50°,50°~60°,60°~70°,70°~80°,80°~90°。

图2 不同坡度区间分布的崩塌个数

从图2能够得出不同坡度区间的崩塌发育情况,200处崩塌所处的斜坡坡度在40°~90°之间。其中坡度40°~60°的斜坡易发程度较低,计30处;60°~90°的斜坡高易发,计170处,且多数位于沟谷内,由工程削坡形成卸荷裂缝,处于活跃期,稳定性差。这表明崩塌灾害的发生随着坡度增加急剧增多,崩塌的发生几率与斜坡陡缓呈正比关系。

2.3 斜坡高度

随着斜坡变高变陡,坡体的应力状态发生改变,张力范围扩大,在坡脚处形成应力集中而使坡体的稳定性不断降低[6]。将本次所调查的200处崩塌的坡高分为5级(图3):0~30 m,30~60 m,60~90 m,90~120 m,>120 m。

从图3可以看出,崩塌灾害主要发育在斜坡高度0~60 m范围内,崩塌共171处,占到总数的85.5%,60~90 m范围内崩塌18处,占9%,90 m以上崩塌数量较少,仅11处,占5.5%。说明神木县崩塌多发育在坡高小于60 m的区域。

2.4 斜坡厚度

200处崩塌厚度分布范围为1~22 m,主要集中在2~10 m(图4)。

图4 不同斜坡厚度分布的崩塌个数

其中25处厚度约2 m,59处厚度为3 m,86处厚度为5 m,18处厚度为10 m,而厚度为1 m和15 m的崩塌个数分别为7处和2处。由此说明:神木县基岩理裂隙切割块体深度或厚度介于2~10 m之间。

2.5 斜坡宽度

神木县崩塌宽度分布于10~3 000 m之间。宽度在50~100 m的崩塌最多,有55处,占崩塌总数27.5%(图5);其次是10~50 m的有46处,占崩塌总数23%;100~150 m的有37处,占崩塌总数18.5%;150~200 m 的有29处,占崩塌总数14.5%;200~150 m的有6处,占崩塌总数3%;250~300 m的有10处,占崩塌总数5%;宽度大于300 m崩塌灾害17处,占崩塌总数8.5%。

由此可知:该段发育的崩塌宽度主要在10~200 m之间。崩塌的宽度受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说明工程建设过程中边坡开挖的长度集中分布于10~200 m间。

2.6 斜坡岩土体类型

斜坡岩土体是崩塌形成的物质基础,不同岩土体由于其本身结构类型的不同,对崩塌灾害造成的影响存在差异,从而控制崩塌灾害的发育。将200个崩塌所处斜坡分成5类(图6):土岩(粘性土+砂泥岩)双层结构、土粘土岩(粘性土+红粘土)、双层结构与岩体(砂泥岩)单层结构、土体(粘性土)单层结构、土岩多层结构等。

从图6可以看出,岩体单层结构在人类工程活动影响下更容易发生崩塌灾害,崩塌数量占到总数的40%。这是由于神木县境内多出露砂泥岩,岩体相对土体在卸荷作用下,易产生卸荷裂隙,同时单层岩体的厚度一般不大,砂泥岩互层的岩体差异风化导致的危岩体悬空普遍存在。

图5 不同斜坡宽度分布的崩塌个数

图6 不同岩土体类型分布的崩塌个数

综上,神木县崩塌灾害所处斜坡坡向以S、SW、W为主,坡度多在60°~90°,坡高多小于60 m,厚度以3 m、5 m为主,坡宽多在0~200 m之间,岩土体类型多为岩体单层结构。

3 崩塌空间分布规律

3.1 崩塌在不同地貌单元的分布规模

由于地形地貌的差异、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程度不同,东部丘陵区崩塌较发育(图7),共132处,占全县崩塌总数的66%;河谷阶地区次之,共66处,占全县崩塌总数的33%;西部沙漠滩地区最少,共发育2处,占全县崩塌的1%。

图7 不同地貌单元内崩塌的分布

东部丘陵区是境内地质灾害分布最广的区域,该地貌单元沟深谷密,斜坡相对较陡,工农业等生产生活活动强度较大,切坡建房、开山修路、矿山开采等剧烈影响地质环境,特别是切坡建房,严重破坏了原有边坡的应力平衡状态,坡面陡直裸露,节理裂隙发育,崩塌密集形成,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7]。据调查,该范围内崩塌灾害的数量占全县总数的66%,主要分布于人口密集、工程活动较强地段。

河谷阶地区是神木县崩塌灾害发育最集中的地貌单元,包含了黄河、窟野河、秃尾河水系,该区域范围内河流下蚀严重,地形相对高差大,基岩出露较厚,两岸斜坡近似直立,阶面、漫滩却较为平坦,人类切坡建房、开山修路的工程活动等对地质环境影响极大,尤其是204省道、301省道,形成的边坡高陡破碎,随着风化作用,崩塌极易发生。该地貌单元内发育的崩塌灾害数量占全县崩塌总数的33%,主要分布于公路两侧地段。

西部沙漠滩地区是境内崩塌分布较少的区域,人口分布较少,工程活动不强烈,且地势平坦,灾害较少发育,该区共计2处,分布于高家堡镇西南,占总数的1%。

3.2 崩塌在不同流域间的分布规律

流域差异对地质灾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河(沟)谷流水对河谷岸坡的侧蚀、对河(沟)道下切、搬运作用和雨期地表汇水对坡面的面蚀冲刷作用。经调查分析认为,对神木县崩塌灾害的作用突出表现在如下:本区黄河及支流窟野河、秃尾河等支沟沿岸由于河流的下切和侧蚀作用,斜坡基岩祼露、高陡,加之风化等因素影响,斜坡稳定性下降,崩塌灾害十分发育。

图8 不同流域内的崩塌分布

其中窟野河流域内崩塌灾害点最多为131处(图8),神木县窟野河段地形切割较深,其中在县城长约8 k m的河段内发育崩塌灾害15处,平均每公里就有2个崩塌灾害点。

秃尾河流域内崩塌灾害点虽然仅有26处,但部分黄土沟壑地形高差大,河流曲率大,崩塌灾害点密度大,其成因多与河流侧切有关,发育特征是坡体下部受河流侧切侵蚀掏空,上部土体沿层内裂隙面或土岩接触面滑动或崩落。

黄河沿岸及其他较小的支沟内发育43处崩塌灾害点。

由此可知,神木县崩塌灾害在不同流域内的分布不同。窟野河流域分布最多,占总数的65.5%;黄河沿岸及其他较小的支沟次之,占总数的21.5%;秃尾河流域分布最少,占总数的13%。

3.3 崩塌在不同镇(办事处)的分布规律

神木县下辖15镇6个办事处,不同的镇(办事处)由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水文地质条件等的不同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类工程活动强度的差异,其崩塌灾害分布是不均匀的(表2)。

其中崩塌发育最多的前5个镇(办事处)为:永兴办事处,计28处,占崩塌总数的14%;店塔镇25处,占12.5%;贺家川镇21处,占10.5%;万镇镇19处,占9.5%;栏杆堡镇17处,占8.5%。锦界镇、尔林兔镇、大柳塔镇、大保当镇崩塌灾害不发育。

表2 各镇(办事处)崩塌数量统计表

综上,神木县崩塌灾害主要分布于丘陵和河谷阶地地貌单元内,且以窟野河流域居多,是永兴、店塔、贺家川、万镇、栏杆堡等镇(办事处)的重点防御对象。

4 崩塌时间分布规律

通常认为,崩塌灾害在6~10月份易发多发,尤其是7~8月暴雨期,大气降水沿裂缝灌入边坡土体,增大了土体负荷,破坏了土体结构,软化了软弱面,降低了土体的粘聚力,加重了下滑力,使其上覆已裂离稳定土体的土块失去支撑而产生崩塌[8]。

但是在陕北地区不容忽视的是,其冬季严寒期长,春季气温快升多变,由冻胀、冻融诱发崩塌灾害造成群死群伤现象经常发生。如2010年3月10日凌晨1时30分,陕北地区榆林市子洲县双湖峪镇石沟发生崩塌灾害(图9),44人被埋。

图9 冻融冻胀引发崩塌

实际上每年雨季过后,气温逐渐降低,坡体顶部或坡脚处潮湿带中的水分难以蒸发,在冬季发生冻胀,水—冰—土相互作用,岩土体节理裂隙或孔隙被撑大,在春季消融,裂隙或孔隙结构逐渐调整,如此循环,从而影响岩土体的表层坡体结构,在坡肩附近形成剥落,在坡脚处形成掏蚀[9]。冻融冻胀还对坡体中节理裂隙的发育起到加速作用,初春时气温回升,坡顶积雪、冰层逐渐融化,水分沿节理裂隙下渗,加之春季气温多变,尤其是夜间气温较低,节理裂隙中的水分易再次凝结、膨胀,对节理裂隙形成劈裂,加速崩塌发育[10]。

总体来说,随着诱发因素不断增加,以及境内气候差异较大,加上贯穿全年的工程活动扰动,陕北崩塌灾害发生时间从季节性灾害向全年性灾害发生转变。由此可见全年为崩塌灾害防范期,任何时候都不能有麻痹大意和侥幸的心理。

5 防治对策

根据本文得出的陕北地区崩塌灾害发育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充分考虑陕北特有地质环境,为防治工作提供建议[11]:

(1)对于大多数崩塌灾害点,威胁人数较少,工程治理费用昂贵,避让成为最优选择。

(2)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工程建设项目,必须先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查明现有崩塌,预测可能加剧或诱发的崩塌,保证工程项目安全。

(3)加大政府投入,科学开展崩塌灾害治理工程,消除灾害隐患。

(4)加强重点地区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教育,提高群众减灾防灾意识,健全群测群防网络系统。

(5)建立崩塌灾害相应防灾预案,加强防范,发现灾险情及时处置。

6 结语

陕北地质环境条件复杂,沟壑纵横,加上近年来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崩塌已成为陕北地区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危害最大的伤亡性地质灾害,并有急剧增多的趋势。以神木县为例,统计分析“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取得的成果资料,得出陕北地区崩塌灾害多发生在丘陵和河谷阶地地貌单元内大于60°的坡体上,坡向以S、SW、W为主,坡高小于60 m,厚度约为3 m、5 m,坡宽在10~200 m之间,斜坡岩土体类型多为岩体单层结构;发生时间与常规认识有所差异,并非仅在汛期而是全年易发。防治工作要加强重点宣传培训,以预防为主,从而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刘海南,姚超伟,李永红,等.陕西省神木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报告[R].西安:陕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2014.

[2]马雄德,范立民,张晓团,等.榆神府矿区水体湿地演化驱动力分析[J].煤炭学报,2015,40(5):1116-1123.

[3]范立民.论保水采煤问题[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5,33(5):50-53.

[4]冀瑞君,彭苏萍,范立民,等.神府矿区采煤对地下水循环的影响[J].煤炭学报,2015,40(4):938-943.

[5]殷翔,齐普荣,王滔,等.陕西省石泉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与形成条件分析[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4,25(2):16-18.

[6]王萌,何思明,张小刚,等.S210线芦山-宝兴段崩塌灾害危险性分析及防治对策建议[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4,25(4):101-106.

[7]贺卫中,李永红,向茂西,等.汉中市汉台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研究[J].地下水,2014,36(2):121-125.

[8]王刘华,姚超伟,宋飞,等.黄土边坡坡面冲刷的临界坡度[J].灾害学,2012,27(4):25-27.

[9]段钊,赵法锁,陈新建,等.陕北黄土高原区崩塌发育类型及影响因素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12,21(6):142-149.

[10]叶万军,杨更社,彭建兵,等.冻融循环导致洛川黄土边坡剥落病害产生机制的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31(1):201-205.

[11]李永红,滕宏泉,贺卫中,等.基于防治地质灾害四大体系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4,25(2):40-48.

猜你喜欢

神木县坡向斜坡
DEM地表坡向变率的向量几何计算法
信仰的“斜坡”
梦是长长的斜坡(外一首)
黑豆不同密度和不同播期试验
浅析陕西省神木县民间借贷危机
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坡向梯度上植物光合生理特征研究
无轨斜坡道在大红山铁矿中的应用
坡向和坡位对小流域梯田土壤有机碳、氮变化的影响
怪轮DIY,轻松爬斜坡
晋东南中山区仁用杏适地适时补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