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征服》的叙事线索和导演个人风格

2015-03-01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18期
关键词:群书摄影

丁 可

(河北师范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浅析《征服》的叙事线索和导演个人风格

丁 可

(河北师范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本文从叙事线索和导演的个人风格两个方面对公安刑侦题材电视剧《征服》进行了分析,研究出了该电视剧受到观众欢迎、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的原因。

《征服》电视剧;叙事线索;导演;个人风格

《征服》是一部2003首播的公安刑侦题材电视剧,虽然只有20集,但是却为中国荧屏上的涉案题材电视剧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当时高群书尚未涉足电影,孙红雷还未成名。然而他们以低成本的商业制作在全国各地迅速掀起收视狂潮。

一、叙事线索

本剧以真实案件为蓝本,加以艺术虚构,构成内容丰富、脉络分明的叙事内容。剧作一开篇,就营造了一种紧张、悬疑的气氛。某经贸公司总经理吴天在家门口被人枪击,当场死亡。刚刚上任的公安局副局长徐国庆立下军令状:7月1日之前未能破案,就地辞职。由此,警方追查枪杀事件的真凶就成了该剧的叙述主线之一。

(一)观众已知真凶,双条叙事主线,侦查与反侦察的过程悬念迭出、环环相扣

与以往的公安刑侦题材电视剧不同的是,片中一开始就为观众展现了刘华强作案的过程,让观众明白故事最终的结局是正义必将战胜邪恶。“谁是凶手”已然不是悬念,但由“动机”构成的悬念更加诱人,因为动机涉及了更深处的人的心灵世界。为此影片具有了更加深刻的社会内涵。

推进剧情发展的两条叙事主线是刘华强的屡屡作案,以及警方大规模排查犯罪嫌疑人和案情分析。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一边为警察的严密推理而惊叹,又为嫌疑人刘华强的反侦察能力而感到惊奇;一边为警方围堵行动过程中的失利而可惜,又为刘华强一伙的反围堵行动而捏了一把汗。警方缜密的推理、错失的围堵、侦查与反侦察的交锋成为了当时公安刑侦题材叙事的一大创新,为当时的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观赏体验。

剧中,一个个嫌疑人物不断出现,逮捕审讯后,警方的假设又被屡屡推翻,一次次追到有价值的线索又突然中断,嫌疑人从李刚、周国权到封飙,让警方逐步锁定刘华强。期间,剧中还穿插了张鹏、高二林、白小超、何老六等人的口供,使得多年前衡州市各个黑道势力的恩怨逐渐浮出水面。

借助层层悬念,剧作的情节波澜起伏,案件复杂迷离。富有张力的侦查与反侦察,为叙事增添了不少光彩。

(二)李丽作为女性元素在剧中情感线索的铺垫

李丽的情感线索在这部片子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丰富剧情的作用。在片中前16集,警方已经逐步了解了各个黑帮势力的恩怨纠葛,枪杀案的动机也有了明晰的解释。然而,在逮捕了李丽之后,李丽的口供则又为剧情丰富了一层内容,将刘华强、吴天、封飙、刘华文等势力长达近10年的恩怨斗争的源头揭示出来。剧情发展至此,可以说,李丽才是整个枪杀惨案悲剧的源头。

二、导演个人纪实风格

这是一部纪实性题材的公安刑侦剧,剧中多采用现实的场景建筑、现场光源。具有较强的纪实色彩,生活化十足。

(一)主客观视角的有机转换

追求纪实风格并不等同于粗糙的生活感,剧中第14集在北国商城周围埋伏和追捕桥段堪称精彩,镜头调度准确,剪辑流畅,节奏感强,一改电视剧缓慢拖沓的惯有弊病。导演运用长镜头和手持拍摄的技法,对镜头的调度,演员走位的布置,进行了几种层次的设计,真实感随着情绪累积,使观众和被追捕的对象感受着相同的紧张气氛。

一辆红色出租缓缓驶来停在路边,韩跃平下车,驻步点烟,确认环境后谨慎前行。在车流熙攘的马路上,镜头一直平稳地锁定目标,观众此时化身为盯梢的警察,以第一视角监视着韩跃平,一举一动尽收眼底。两拨警察分别在两个镜头中充当了前后景,仅以三个连贯的镜头就清楚展示了人物的位置关系,手法熟练得当。

进入商城后,导演大量使用了的手持摄影,在主观视角和客观视角中有机转换。近十分钟的接头段落中,全部运用手持拍摄,主观视角和客观视角基本上一直交替使用,始终保持着运动状态,探寻周围环境。韩跃平的行动、视线;金宝的行动、视线;各个警察的行动、视线不停地切换,空间展示不再拘泥于稳定的景框中,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形成了照应。片中采用了较为流畅的背景音掩盖了画面频繁跳接的突兀。剪辑切换的节奏极大程度上调动了观众的情绪,使观众自觉置身于紧张的气氛之中。

(二)风格化的手持摄影

这种使用手持拍摄,主观视角和客观视角的适时适当的变化使用,既符合了心理视觉的逻辑,又具有了高群书导演个人作品的风格。高群书导演曾经表示:“我善于手持摄影,也喜欢手持摄影。……斯坦尼康会有一种飘的感觉,它缺少呼吸感,而手持摄影的结构感和气氛的制造都特别好。”[1]

手持摄像机具有人的运动特征,即便是在模拟固定机位的视点,也会因为摄影师的呼吸和肌肉不自觉地抖动而产生细微晃动。这使得拍摄画面更符合日常生活的体验,观众更具有代入感和认同感。手持摄影因其灵活便捷捕捉影像的特点,拍摄内容更具有主观性。摄影师的任务就是把所有人拍下来,像眼睛一样,捕捉这场戏中的整体变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摄影师亦是表演者。

(三)电视剧中的“抽烟”符号

“烟”是导演高群书的创作中频繁出现的符号。电影《风声》,被控烟协会评为中国抽烟镜头最多的电影。《征服》中,几乎所有的男性角色都会抽烟,且频繁地抽烟。

警察由于长时间的追捕和盯梢,缺乏睡眠,频繁的点烟提神;在审讯室内,警方与嫌疑人的沉默对峙,往往以嫌疑人忍受不了烟瘾的烦躁不安而打破;警方攻破罪犯的心理防线往往是严厉教育后,沿着桌面划来一包香烟,让罪犯自己冷静片刻,借此吐露真相;各种黑道上的小人物,依靠相互借烟借火而相识相熟,称兄道弟、打探虚实;黑道上的大人物,则靠一支香烟摇摇晃晃的烟雾营造神秘的气氛,隐蔽自己的神色与内心……

“抽烟镜头的演出,很多时候出于有意,因为它有助于演员去表演,有时候演员需要一个支点,聊天的时候抽烟,是谈话的时候最方便的一种方式。吃饭、喝酒什么的,不好拍,而烟可以让演员进入某种情境。它可以造点气氛,有烟晃晃悠悠的那种感觉,能产生多种功能。”[2]高群书导演在一次访谈中如是说。

[1] 吴冠平.局与刑——高群书访谈[J] .电影艺术,2009(6):56.

[2] 翁燕然,胡龙华,孙丹丹,王欢.导演高群书正传[J].电影,2009:24.

J905

A

1674-8883(2015)18-0065-01

丁可,女,河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本科生。

猜你喜欢

群书摄影
卢文弨《群书拾补》考述
谦虚
古镜今鉴: 《群书治要》导读
《群书治要》的传奇
高群书:爱是最真实的化学反应
高群书:看到正向的意义
WZW—bewell摄影月赛
WZW—bewell 摄影月赛
最美的摄影
摄影月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