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情感电视剧叙事结构中的点、线、面
2015-03-01李明
李 明
(湖南理工学院 新闻传播学院,湖南 岳阳 414000)
家庭情感电视剧叙事结构中的点、线、面
李 明
(湖南理工学院 新闻传播学院,湖南 岳阳 414000)
本文从当代家庭情感剧本文层面上分析它的结构关系,建构点、线、面三个层次对当代家庭情感剧的总体结构形式进行分层剖析。
家庭情感电视剧;叙事结构;点;线;面
对于影视作叙事结构的研究,可以分为多个层面,可以是针对一部影视剧作的结构关系和表达方式在本文层面上的分析,也可以是对一种类型剧整体叙事结构及组合方式的分类与解析。
我们将对家庭情感电视剧剧作的本文叙事结构作一个归纳,模仿空间结构上三个层次的建构,即点、线、面三个层次的结构方式对当代家庭情感剧的总体结构形式进行分层剖析,期望找到那些能将一部剧作叙事结构建立起来的关键元素,就像我们可以由点组成线,然后由线达面一样。
一、伦理关系:叙事的基点
电视剧是一门叙事艺术,内容由各种千头万绪的情节组成,尽管它看似杂乱但实际上所有的情节都能找到一个受力点,也就是支撑情节发展的基点。这样的基点是所有情节建立的基础,它也承载着情节发生的缘由,让看似杂乱无章的情节线有了一个源起点,同时所有由源起点发散出去的情节也都背负着诠释和扩充基点的使命。
那么在家庭情感电视剧中,充当叙事基点又是什么呢?综观所有的家庭伦理剧作我们不难发现,伦理关系正是这类剧作叙事的基点。家庭情感剧本身就是以阐述伦理关系为内容的剧种,所以在剧中我们可以看到所有情节都是负载着某种伦理情感出发的,是为诠释某种伦理关系而设计的。伦理学关于伦理的定义:伦理是一种自然法则,是有关人类关系(尤其以姻亲关系为重心)的自然法则。家庭情感剧的内容反映的正是这些社会关系的情感纠葛,剧中每个人物角色都有着自己的情感诉求,这种诉求也就成为人物行为的一个“元动力”,支撑着人物用行为满足着自身内心的情感需要,同时这些行为也会改变他和周边其他人物的情感关系,或影响到其他人的情感诉求的满足,从而最终影响着人物之间的社会关系的稳定性。这样,一个故事所需要的波澜起伏的剧情就出现了,它们都源自剧中人物之间关系的波动或变化。例如,经典家庭情感电视剧《双面胶》的故事,讲述了上海姑娘丽鹃和一个大学毕业后留在上海工作的东北小伙子李亚平的爱情婚姻故事。这个故事里情节建立的基点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夫妻关系;另一个是婆媳关系。从这两个叙事基点衍生出来的种种情节,最终构成了整个故事的主体内容。
在家庭情感电视剧中,我们要构造一个多线索的情节故事时,首先应该相应地建立起多个伦理关系基点作为我们叙事的源起点,由它衍生出多条情节线。例如,在《双面胶》中除了以上我们列举的两个主要伦理关系外,剧中还包括了丽娟父母和亚平父母的关系点,在这个点上衍生出了两对亲家第一次见面有如高手过招情节;丽娟受气回家其母支招整治亲家母的情节等。另外,还有亚平和其姐冠华的姐弟关系,在这个基点上编剧衍生出了亚平求助其姐劝母亲回家的情节;冠华向弟弟借集资款的情节等。
在家庭情感剧中由于讲述的往往是一个家庭甚至几个有联系家庭的故事,所以牵涉的人物关系也就比较多,同理,人与人之间发生交流产生的关系种类也很多,一个优秀的编剧就是要能在其中找到最合适、最合理的伦理关系来作为故事的搭构基点。综合以往的家庭情感电视剧,我们可以粗略地将故事中的伦理关系归为几类:一是父母兄弟姊妹间血水相溶的亲情伦理关系。二是婆媳妯娌间既斗又和的复杂情感伦理关系。三是夫妻情侣间的伦理关系。四是亲朋好友间的爱恨情仇伦理关系。五是婚外恋、第三者等不伦关系。在一部电视剧中往往只能以一类伦理关系为主线,再辅助于其他类别的伦理关系,这样既满足观众多种情感诉求的需要,同时也能避免剧情重心不突出,叙事线索紊乱的现象。
二、日常生活叙事:平淡真实的情节线
在点的基础上,我们的叙事可以延生出线,线是点的延长,是点的运动轨迹。电视剧叙事建立起基点后,就需要在此基础上拉生出一条情节线来完成叙事,即设计情节。“情节是一个准确的术语,用来命名那种用以构建和设计故事的具有内在的连贯一致而且相互关联的、在时间中运行的事件模式”。[1]在当代家庭情感剧中,情节就是围绕最主要的情感而生发出来的故事。这些故事往往可以被我们归为一类,统称为日常生活叙事。原因在于:一是因为情感关系的发生环境通常都是在生活圈里,我们每天情感关系的产生和情感的交流都是通过日常生活的接触和其他人建立起来的。二是因为在当代家庭情感剧中,对生活的描述是它的天性,它的内容始终就离不开生活的各个环节。当然,在这些剧中也会出现除了日常生活之外的描写。如工作和工作关系的描写,但这都不能成为家庭情感剧故事的中心场景,假设一部电视剧的主要场景描写是在办公室,那这部剧作一定不会被划归到家庭情感电视剧这一剧类里来。所谓家庭情感电视剧,它的主体内容的描写场景应该都是集中在家的范畴中。所以,对日常生活的叙事自然就成为此类剧作的主要叙事脉络。
日常生活指的就是老百姓平日里的家长里短、生老病死、柴米油盐等事务,日常生活主要满足人的衣、食、住、行、依存、爱恋、性等基本需要。家庭日常生活相比较其他社会生活形式,有一个最大的不同是日常生活有着相对的一致性,也就是说日常生活的具体内容不会因人而异,它始终包括了生育儿女、抚养老人、婚丧嫁娶、买菜、做饭、洗衣,家家如此,户户雷同。重复实践、重复思维成为日常生活的一大特点。日常生活包括的内容看似琐碎,但它之中包含的社会人生方面的价值却不轻薄。别林斯基说过:“每个民族都有两种哲理:一类是学究式的、书本的、郑重其事的、节庆才有的;另一类是日常的、家庭的、习见的,这两种哲理通常在某种程度上彼此接近,只要谁想描写一个社会,他就必须认识这两种哲理,尤其是必须研究后一种。”[2]日常生活叙事虽然缺少了宏大的叙事视野,表现了小市民的情结,看起来有点小家子气,但实际上这并不是日常生活叙事本身造成的,这种从细微之处入手描摹社会生活的剧作同样可以折射出整个社会的精神生存状态。例如,《中国式离婚》深刻反映出了婚姻中年危机的问题;《错爱》揭示了婚姻第三者的社会问题;《新结婚时代》折射出了城乡婚姻价值观的差异问题等等。艺术作品往往要担当起整个社会价值体系的风向标的责任,它是社会现实生活的写照,所以在家庭情感电视剧创作时,我们应该主动贴近现实生活,寻找到需要我们艺术作品负载起的责任,而不是凭空滥造出一些莫须有的故事情节来糊弄大众,这样的作品也必然得不到大众的喜爱。
这种叙事所有情节点都是可能发生在我们每个家庭的家务事,整条线索体现了日常叙事的特点,也就是按照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各种事务来组织情节的叙述,在时间上是编年体似的顺时记录,各情节片段按照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进行编排。有人批判这种日常生活叙事的方法类似于记流水账,其实不然,日常生活叙事尽管严格遵守事务发生的时间顺序,情节也较为细琐,但它同样也是经过剧作作者精心设计过的,这和其他情节叙事方法是一样的。“设计情节是指在故事的危险领域内航行,当面临无数岔道时选择正确的航道。情节就是作者对事件的选择以及事件在时间中的设计”。[1]这是罗伯特·麦基对设计情节的认识。同样我们可以发现一部优秀的当代家庭伦理剧的情节设计,往往是经过缜密思考过的,相对其他类型电视剧的叙事,这种情节设计的难度更高一些。因为家庭伦理剧中的情节素材呈现在剧作者面前时都是我们日常生活所见的一些琐碎的家长里短,在这样凌乱如麻的一堆情节素材里,要选择出那些闪光的能吸引住观众眼球的,同时还要照顾其他情节的素材,这简直就需要慧眼和丰富的剧作经验,不然很难避免叙事沦为记流水账。
三、人物关系:叙事面拓展的潜动力
面是多个点和线构成的,它是事物运动发展的趋势。在我们搭建好了叙事基点,延伸并串联出了情节线后,故事需要往更宽阔的方向拓展,形成包含多个叙事基点和情节线的叙事面。面的建立是故事情节拓展的成功,构成这个面的情节必然是要围绕同一个主题的,在很多滥造的剧作中有时为了单方面求故事的宏大,不顾剧作的主题,胡乱揪上来一些情节线,让故事最后变得莫名其妙。这些和故事主题不搭的情节线是不能够统一到同一叙事面来的,所以,我们在拓展情节的时候也必须认真把握和贯彻故事的主题。
在家庭情感电视剧中,又是什么在推动着故事情节向面的拓展?多条情节线设计的最好依据又是什么?人物关系当然是家庭伦理剧中拓展叙事面的潜在动力,是多情节线设计的最好依据。一是因为家庭情感电视剧中牵涉的人物众多,人物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大多数都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着交流,这样人物之间就极为容易地能够相互介入到彼此的生活中去,参与到一些原本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务中去。例如,在《中国式离婚》中,绢子因为刘东北和宋建平的关系而认识了宋建平,并在无意中帮助宋建平在私立医院找到了工作,这样一来,原本不认识的两个人就迅速地建立起了一条新的情节线。这之中刘东北这个关键的人物关系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另外,因为家庭情感电视剧中情节线建立的基点就是伦理关系,而伦理指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相互关系,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家庭情感电视剧的情节都是依靠人物关系构建起来的。
这里我们可以再以《中国式离婚》为例,从叙事面上归纳出整部剧中的人物关系。剧中主要的人物关系是宋建平和林小枫的婚姻关系,在他们身上发生的所有故事就成为本剧的主要情节:林小枫不满宋建平的平凡,让其过着不富裕的生活,由此引发了第一次大的冲突——宋建平辞去了国家医院的职务去了私立医院,林小枫主动承担起所有家务全力支持丈夫的决定——林小枫因为忙于家务而在工作上屡屡犯错,最终不忍辞去了职务,全职在家的她开始对丈夫疑心重重——宋建平和刘东北合谋的计划被揭穿,夫妻冲突愈演愈烈——宋建平为躲妻子主动申请援藏,却引发了和林小枫更大的冲突——儿子受伤,母亲去世的双重压力让林小枫同意了和宋建平离婚。另外一组人物关系是刘东北和绢子的恋情,这条线是作为一条重要的辅线存在着:绢子和东北恋爱结婚,过程都很恩爱甜蜜——绢子怀孕,东北发生了婚外情——绢子流产,两人离婚。就此这条线虽然终止了,但由这条线带出的另外一组人物关系可以被视为这条情节线的延续,那就是绢子和宋建平的关系:绢子和宋建平相识——绢子帮宋建平介绍了私立医院的工作,成为同事——绢子和刘东北离婚,宋建平一直在身边劝慰她——绢子爱上宋建平,宋建平却出于责任拒绝了绢子。这三条情节线都是并列或延续发展的,在本剧中还存在着两组人物关系,他们的出现是在对比着这前面这几组人物关系,那就是和宋建平保持同事关系的肖莉,还有林父、林母的关系。剧中作为单身母亲的肖莉,是位坚强的女性,自己带着女儿乐观、积极的生活,她的存在就是在向观众证明,无论何种生活方式,单身或婚姻,都可能美好,也可能不美好,其关键在于个人的努力和把握。林父和林母的关系一直在剧中都被刻画得非常恩爱,直至最后林父公开了那个隐藏了几十年的秘密后,我们才对林母肃然起敬,林小枫也从母亲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对比。另外,在剧中还有一些人物关系造就的情节线,如林小枫和刘东北的关系、刘东北和再婚妻子的关系、绢子和林小枫的关系、肖莉和林小枫的关系等,由于过于琐碎,所以我们就不一一具体归纳了。
从以上对《中国式离婚》中人物关系和情节线的归纳,我们发现剧中所有人物之间都能产生角色关联,也就是他们之间总会存在着某些社会关系,有的是直接发生的,像宋建平和肖莉的同事关系等;有的是借助于剧中主要人物转而建立的关系,像肖莉和绢子等。另外,我们还能发现剧中情节线的设计和人物关系是成对应的,也就是说,有多少组人物关系就相应地出现了多少条情节线。所有这些情节线在同一主题的构建下就形成了一个大的叙事面,包含了故事发生、发展的全部内容,也包括了所有人物关系。
这种空间层次的结构方式是本文想要做出的新的探讨,实际上对于一部剧作来说,任何一种结构方式的运用都不可能是“纯而又纯”的,或者说,在强调各种叙事结构的不同特征时,也应该承认并尊重它们之间的交叉和融通。
[1] 罗伯特·麦基.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M].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51.
[2] 吕乐平.电视剧日常生活叙事的社会文化价值[J].当代电影,2005(1).
(3)通过新媒体手段获取传统电视媒体观众的大数据。马云说过,未来最大的能源是数据,他做淘宝不是为了卖货,而是为了获取数据。电视同样如此,基数庞大的观众将会是电视传媒最大的财富,如果能通过新媒体手段将这些观众数据化,电视传媒日后恐怕不是日落西山,而是八九点钟的太阳了。
鉴于篇幅所限,本文只是对一家地面频道对新媒体手段运用做了简单的概述,其中肯定有很多不到之处,但叶落知秋,笔者认为,未来传媒业的竞争,绝不是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生死决战,而是双方在一个角斗场内相爱相杀,是双方互相融合、互相利用的一种竞争,传统媒体可以通过运用新媒体手段生产出好的内容吸引观众,而新媒体也正在利用传统媒体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谁能更快地适应对方,谁才会在未来获得更大范围的传播,从而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
J905
A
1674-8883(2015)18-0061-02
李明(1979—),男,湖南岳阳人,硕士,湖南理工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影视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