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专业群视域下的专业建设理论与实践

2015-03-01郭福春徐伶俐

现代教育管理 2015年9期
关键词:集群实训院校

郭福春,徐伶俐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高职院校专业群视域下的专业建设理论与实践

郭福春,徐伶俐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既应注重学科基础,更要体现与社会产业发展、职业需求的关联性,因此,其专业建设应以相同产业行业背景、相近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在专业群视域围绕学科、产业、职业等开展,以资源共享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产业集群理论和协同创新理论为指导,从系部组织构建、人才培养方案顶层设计、课程资源建设、师资配备、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共享等进行专业建设的实践探索。

专业建设;专业群;教学资源;资源共享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定位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专业建设作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和重要抓手,对人才培养定位、规格、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1]但目前在高职高专专业目录的设置中,专业与专业之间共性的集合特征不明显,专业划分过细、过窄,各专业之间相对孤立分散,不能体现专业的群体属性,进而致使学生培养目标单一,岗位迁移能力较差,难以适应社会职业和产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需要我们在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方面,调整专业建设的理念与思路,拓宽专业面,在专业群的视角下开展专业建设。

一、专业与专业群建设

专业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一个基本单元。潘懋元先生认为,专业是根据学生将来职业活动所需知识、技能要求而设置的“课程组织形式”。[2]《高等职业教育名词研究》关于高职高专专业的定义为社会同类多职业整合、综合统一的结果,它是以社会职业为背景或研究基础,但它已不是单一社会职业,而是社会职业群、岗位群、技术群。[3]综合分析来看,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是指根据社会职业分工需要,通过整合教学资源和社会实践资源,分类分层进行高深知识和专门知识、专门工作经验和技巧,以及行业道德规范等的传授,是教、产、学、研、训等活动的基本单位。职业教育的专业与职业之间存在着天然联系,两者密不可分。职业教育的专业源于职业和就业岗位,但又不完全等同,它并非简单的在职培训或岗位培训,而是在培养学生技术、技能的同时,还担负着知识传授、文化传承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等一系列责任和使命。

高职院校专业群是将具有相同产业、行业背景,相近岗位职业能力的一组专业整合在一起,使之成为具有相近培养方向和培养目标的专业集合体。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一般将岗位职业能力相近的专业集合在一起,通过空间分布上的集聚,教学要素的内在整合,共享教学资源。专业群一般和系(院)相对应,二者有机结合,便于教学和管理。专业群构成了高职院校的基本教学与管理单元。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逻辑起点为课程,专业群建设的逻辑起点为专业。将一组人才培养方向相近的专业组合在一起,可以使学校教学中的各项教学资源集合体中的交集有机融合,从而最大程度地集中专业建设中所需要的师资、实验、实训等各种资源,节约人才培养成本,提升学校教学资源总体效率,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这既是专业群建设的出发点,也是专业群建设的归宿点。

高职院校专业群构建的逻辑依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围绕产业构建专业群。一个专业群对应一个相关产业,专业群里各专业都和产业完全匹配。几个相关专业构成一个整体,从而使专业建设和产业发展相适应。第二,围绕职业构建专业群。即将职业岗位相关的专业整合到一起,构建一个专业群,在专业群中,依据学生就业岗位职业能力基本相同的特点,整合不同专业的相关的课程与教学内容,从而将各专业有机地整合连接到一起。第三,围绕学科构建专业群。这种分类方法和普通高等教育的专业分类方法基本相同。高职院校在采用这种方法进行分类的同时,一般根据产业和学生就业岗位情况进行辅助分类。上述三种分类都是建立在专业协同发展基础之上,通过构建专业群形成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合力。

二、专业群视域下开展专业建设的理论基础

(一)资源共享理论

资源共享是指不同主体为满足各自需要,基于一定时空状态,共同来分享资源,以实现目标效率和主体效益最大化。

高职院校的一个专业群面向一个行业中大致相近的职业,职业背景具有相对一致性的特点。因此,这些专业会有一部分共同的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以及专业共同的实验实训课程、实验实训设施、师资队伍,共同的产学合作和社会服务、社会实践资源。以专业群为导向开展专业建设可以充分整合已有的各项教学资源,为专业群内部的各个专业提取利用,提高学校教学资源利用率,最大程度发挥教育教学资源的各项教学功能,实现学校教学功能及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它更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这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教学,通过实习实训教学场所和教学基地来实现。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需要大量的投入,同时建成之后,还需要进行不断的定期维护和更新。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学运行成本很高,如果专业过于分散,则会要求更多实习实训场所的建设,造成资金紧张,难以满足学校教学要求。而如果建成后实训场所及设备使用率不高或专业萎缩与淘汰时,则会引起严重的浪费。

专业群视域下开展专业建设,专业群内各专业相互融合与渗透,学院可以围绕整个专业群来进行资源配置与优化,使课程与师资共享,校内实习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共享,产学合作与社会服务资源共享,从而可以大幅度降低专业建设的成本,增加学校教学整体功能与效益。可以使学院集中财力、物力,培养与引进高水平的师资,建设完整的实习实训教学体系,提高产学合作和社会服务能力,形成高职院校独有的品牌优势和教学特色。同时,学校还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围绕专业群不断增设新的专业,通过资源的共享,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办学效益。

(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理论最早可追溯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主张的德智体美共同发展的和谐教育。后来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出了泛智教育的理想,即把所有知识教给所有人,使之得到多方面的发展,成为和谐发展的人。教育伊始至今,都是为了促进人更加全面的发展、和谐发展。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即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人的全面本质包括人的劳动本质、人的社会关系本质、人的需要本质和人的自由个性本质。因此,人的全面发展区别于人的片面发展,它是指人的身体和精神、个体性与社会性都得到普遍而充分自由的发展,包括劳动能力、才能志趣、道德品质、社会关系、自由个性等的全面发展。从历史发展进程来看,人的发展受社会分工的制约,而社会分工的程度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当代生产力高度发展已对人们提出了全面发展的要求,并且提供了全面发展的可能性,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不能把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作为唯一任务,还要考虑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发展。一方面,知识经济迅猛发展,劳动者需要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以及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基本能力和素质,成为其适应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另一方面,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是经济社会全球化背景下对劳动者的基本要求,也是适应学习化社会的客观需要。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将来所从事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更要训练学生的理智,培养提高其理解力、创造力、应变力、协作能力等素质,以适应将来不断变化的岗位要求和社会需要。通过专业群建设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拓宽学生知识结构,促进其全面发展。在专业群基础上,开展专业建设,学生不仅可以根据兴趣和需要学习核心的专业知识,还可以通过专业群下课程的融合,得到多元化的启发与锻炼,更好的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三)产业集群理论

产业集群理论最早是由迈克尔·波特提出,他认为产业集群是性质相似、互为依存的经济个体聚合在一起的一种现象。通过实现产业集群,使各经济体在竞争与合作的过程中,发挥共生、协同及一系列衍生效应,以获得强劲、持续的竞争优势,从而推动整个集群的发展。

高职院校专业“群”式或“集群”式发展的理念来源于经济学领域中的产业集群理论,它强调群的形成是基于资源集聚的比较优势而带来的集聚效应、效率效应、规模效应和扩散效应,从而提高绝对竞争力。

专业群的概念在产业集群的基础上产生,产业集群理论作为专业群建设的理论基础基于产业集群具有四个基本特征:一是集中性。产业集群是具有共同特质的集合,地理位置相近,产品领域相对集中,较容易管理。高职院校专业群内各专业都相近或相关,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汇集在一起可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二是专业性。产业集群内个体之间相互交融,都围绕某一专业化的生产过程,形成专业化特性,个体的生产与服务一般集中于有限产品,从而整个集群的目标输出也具有趋同性,有利于形成品牌优势。在这一点上,高职院校专业群内一般是由一个或多个重点优势专业带动其他相关专业整体提高与发展,这样可以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办学竞争力。三是互通性。集群作为一个利益共同体,其个体之间交流合作、相互联系,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势的互补,这也是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目的之一。四是稳定性与灵活性。高职院校培育专业群,可以确定相对稳定的主体学科,使人才培养目标与区域产业结构、人才需求特点相匹配,还可以根据社会需要,增设或削减相应专业,使专业设置灵活科学。

(四)协同创新理论

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要注重协同创新。协同创新是指人力、物力、信息等多个要素之间,通过相互合作、协调、补充,打破各要素壁垒,进行协同发展,实现单个要素所无法达成的整体效应的过程。其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进行整合,更重要的是要实现突破,以形成更大的合力,来促进事物的前进与发展,这样不仅整体得到了发展,个体实力也会得到增强。

专业群构建要基于协同创新的理论,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专业群内专业的多元化决定了必须基于协同创新。学校的专业建设,既要考虑到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又要考虑学校原有的专业基础,不能一味追求热门专业,应该依托原有专业,形成专业群体系。专业群由一个核心专业引领,带动与辐射多个专业来共同发展,因此各要素必须互相配合,协调促进,以发挥专业集群协同创新的作用,促进专业的稳步辐射与更新。二是专业群涉及领域的多元化决定了必须基于协同创新。专业群建设是一项整体性、系统化的工作,涉及到人才培养的方方面面,在建设过程中要考虑到人才培养定位、顶层设计、课程体系、专业建设、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师资配置、实验实训组织等多方面的有机融合,这些要素的融合与协调发展,必须基于协同创新才能实现。

三、专业群视域下开展专业建设的实践探索

(一)系部的组建与专业群对接

专业群建设是系部构建的基础。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二级系部的构建是全部建立在专业群的基础之上的。学院以学生相同职业岗位能力标准或相似就业岗位方向为基础,将相关联的专业有机组合在一起,形成系部专业群。在系部专业群中又各设置一个重点优势专业,带动其他专业整体协调发展,从而最大程度的发挥专业建设的协同性,实现课程、教学、教师、实验实训、产学合作、社会服务等项目的资源共享与对接。

(二)人才培养顶层设计与专业群对接

专业群建设必须与人才培养方案有机衔接,专业群建设必须得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全面支撑。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在头脑风暴、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对各个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深入研究讨论,找出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共性特征,形成了专业群层面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层面,学院也从专业群的视角出发,形成了全校层面的校本课程,系部层面的系本课程,以及为学生个性成长提供支撑的模块化选修课程。这些课程都注意考虑到利用专业的共性特征拓展学生的专业宽度,提升学生的专业厚度,在专业教学共享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课程资源共享

在学校层面,浙江金融职业学院自2009年推行校本课程建设机制。在全院范围内,选取现代金融基础、基础会计、经济学基础、保险概论、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金融从业技能等课程作为学院校本课程,实现各专业群的校本课程资源共享。学院从2010年开始,又推行了系部层面的系本课程建设工作,在系部(专业群)层面集中优势资源开展系本课程建设。实现了每一个系部,至少要有五门以上的专业课程适用于专业群的所有专业。保障了优质课程资源的共享与集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四)师资队伍共享

在专业群视域下开展专业建设,可以保证专业群内的师资更加有效的利用。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以校本课程、系本课程为依托,实现了教师在专业群内合理统筹使用,避免了因为专业的界限,造成专业师资的紧张与浪费。同时,专业群视角下开展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也能够更好地统筹利用校外行业、企业教师资源,提高专业群整体的“双师结构”教学队伍实力与水平。

(五)校内外实习实践资源共享

专业群视域下,校内外实习实践资源可以得到更好的分享利用。如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在校内实验实训资源建设的开始阶段,就兼顾到了统筹软件和硬件两个层面的实验室总体应用情况,使实验实训资源在建成之后,大大提高了利用的效率。同时,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面,通过资源的统筹效应,也提高了产学合作的深度,拓展了校企合作的范围,起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1]郭福春.以质量工程为依托推进高职教育内涵建设[J].现代教育管理,2011,(7):99-102.

[2]潘懋元.高等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135-138.

[3]柴福洪,陈年友.高等职业教育名词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6-18.

(责任编辑:杨玉;责任校对:李作章)

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pecialty Construc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Institutes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Specialty Group

GUO Fuchun,XU Lingli

(Zhejiang Financial College,Hangzhou Zhejiang 310018)

Specialty construc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both academic basis and more the correlation of social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professional demand to reflect.Therefore,the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should be in the same industry,profession background,similar post vocational ability as the basis,around the subject,industry and professional conduct under the specialty group.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resource sharing,person’s full scale development theory,industrial cluster theory and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theory as the instruction,carry out the practice explor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pecialty from department organization building,the top of design in talent training scheme,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resources,teaching equipment,practice bases face-to-face sharing between school and societyetc.

specialty construction;specialty group;teaching resources;resource sharing

G718.5

A

1674-5485(2015)09-0111-04

郭福春(1970-),男,黑龙江望奎人,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货币金融理论与政策、高等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徐伶俐(1983-),女,山东诸城人,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研究实习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理论与政策、高等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猜你喜欢

集群实训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