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思路、战略与路径①
——基于教育信息化的视角

2015-03-01刘怀金聂劲松吴易雄

现代教育管理 2015年9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数字化资源

刘怀金,聂劲松,吴易雄

(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南 长沙 410005)



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思路、战略与路径①
——基于教育信息化的视角

刘怀金,聂劲松,吴易雄

(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南 长沙 410005)

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既是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又是实现我国高校跨越式发展的新举措。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需要转变思路、优化设计和科学行动,特别要结合实际情况,实施顶层设计战略、特色建设战略、人本绩效战略、共建共享战略、集聚优势战略、自主建设战略,采取构建高校学科资源门户和学科网、打造高校开放式的网络教学平台、建立高校间学生学分互认制度、创新高校数字化资源管理机制、开展教师教育信息化网络培训、实施高校数字化教学绩效评估等路径,促进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健康发展。

教育信息化;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思路;战略;路径

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是信息化背景下高等教育教学资源的新形式,是推动高等教育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的重要载体。教学实践表明,有效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以及问题意识的培养乃至人文精神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数字化教学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业能力极佳的路径。目前学者们已经对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学分互认制度、区域配置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资源建设现状与对策、资源构建理念等进行了研究,但尚未从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关注我国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思路、战略与路径。而深入探讨这个问题对于加快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具有非常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深入探讨基于教育信息化的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战略与路径选择,以期为加快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信息化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依据。

一、“四个”转变: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要前提

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要实现大的突破和新的跨越,必须要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设计,要汲取精品课程、网络课程建设的经验,在转变认识与观念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建设战略与路径,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发挥其最大效益,服务于教育信息化建设。

(一)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要由政策驱动建设向高校自主建设转变

2003年我国启动了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2009年启动了国家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以及当前正在实施中国大学公开课建设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各高校结合自身实际建成了一定数量的精品课程、网络课程和视频公开课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库。调研发现,在当前政策框架下建设的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普遍存在“重评审轻共享”、“重建设轻服务”等问题,主要由于大多高校在新政策出台后,将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项目立项数作为学校追求的目标和衡量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这种观念导致了建设质量难以保证,与国家提出的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高校要切实转变发展观念,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质量作为竞争取胜的主线相背离。为充分有效开发利用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高校应在政府对数字化教学资源全局引导、合理规划的前提下,进一步深化认识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重大意义和作用,从长计议,立足学校师资力量、学科优势,自主建设一批具有本土特色的数字化教学资源。

(二)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要由“自建”式、“共建”式向包括“共建共享”式在内的“三式”并举转变

所谓自建,就是基于高校自身物力、财力和人力,根据学校学科发展和教学改革需要自主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目前很多高校为实现这个目标而专门购买了相关硬件设备,购买或开发了网络平台,建成了一定数量的数字化课程资源,基本满足了教学需要,但由于它是一种自产自“消”的封闭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自给自足”,仍然解决不了数字化教学资源长远发展的问题。所谓共建,就是共同参与、共同建设。所谓共享,即共同拥有、共同分享。共建的前提是为了实现共享,而共享达到一定程度后会反过来促进共建的可持续发展,共建共享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有利于成员高校间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目前有部分高校组建联盟,基于学科优势或地理优势,共同建设了部分数字化教学资源,校际之间互访互用,节约了建设成本,发挥了资源效益。高校要基于自身需求和条件,灵活运用“自建”、“共建”和“共建共享”等模式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彻底改变数字化教学资源层次低、效率低、重复建设的弊端,要大力促进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健康发展。

(三)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要由单纯服务学校自身的学历教育向兼顾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转变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人类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教育肩负着传承知识的重任,时代的发展给教育提出了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新要求。实践表明,高等教育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对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我国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中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才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因此,高校要以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为己任,确立全面发展、多样化人才、终身学习和系统培养的核心理念,逐步形成系统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系,而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是实现有中国特色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载体,它的有效建设,要由只服务学校自身的学历教育向兼顾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转变,才能实现有教无类、终身学习的教育追求,加快构建我国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

(四)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要由关注物的发展向更多关注人的发展方面转变

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习者全面发展,也就是要达到“教有所教,有教无类”、“学有所学、有学无拘”。就目前而言,教育管理部门、高等院校在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比较注重开发技术、基础设施等物的因素,资源质量评价时追求技术含金量较多,而对从事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人才培育关注较少,存在唯“物”、唯“量”倾向[1],注重“所有”而非“所为”。事实上,数字化教学资源包含物质和非物质两大部分,物质部分包括使用的软件、硬件和潜件(视频、音频、网络课程、软件标准、数字化期刊数据库)等看得见、摸得着的“硬”条件,而非物质部分则包括教学理论、策略、心理情感状况、学习氛围等与人相关的方面。因此,在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上,我们在关注物质条件的同时,更要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要更加重视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和师生信息素养的提升,优质的数字化资源更需要教育者、学习者共同努力、共同建设和共同完善。

二、“六大”战略: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要法宝

2010年,我国在《纲要》中提出,要“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2012年,教育部颁发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又提出,要“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共享”。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要在《纲要》的指导下,结合国情和校情,按照《规划》的要求制定发展战略,推进其跃迁升级和创新发展。

(一)顶层设计战略

顶层设计战略是指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从长远统筹规划、组织实施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发展顶层设计战略,一方面有利于统筹规划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另一方面有利于统筹规划信息基础设施、信息资源、政策体制的建设。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将教学信息化硬件、软件、服务、信息资源、人力资源进行一体化规划与建设,促进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规划还要重视数字化教学资源与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契合,既要立足于学校的现实,突出重点,强调应用,又要紧跟世界最新发展前沿,与时俱进,具有前瞻性,追求实用性与先进性的统一。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工作要立足提高教学质量与推动学习方式的变革,为师生提供高质量教学服务,实现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模式从“面向技术的模块化建设”向“面向用户服务的一体化建设”的转变。

(二)特色建设战略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区域之间教育差异显著。就高校而言,学习者多,而优质资源少,数字化教学资源可成为解决这种现状的一条有效途径。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积淀,各高校逐渐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品牌,如特色学科、专业、专家等,立足自身进行特色建设,既可以扬长避短,发挥品牌效应;又可以凝聚优势,再立声誉。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要实现新跨越、大发展,就得立足本校打特色牌,要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市场化思维,加强本校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组织教学名师、教学管理者、技术人员等多群体组建团队,共同设计和研发具有学科专业特色、符合国家建设规范的高质量、效果好的数字化课件库、课程库、教材库、名师库、试题库、文献库、案例库等教育资源,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开展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改革研究与应用。

(三)人本绩效战略

所谓“人本”就是“以人为本”,不同于传统的“见物不见人”或视人为工具、手段的唯“物”化管理模式,突出人的主体地位,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所谓“绩效”就是“业绩+效率”,绩是目标,效是为实现目标付诸的行为。人本绩效强调解决问题的系统性,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人本绩效战略就是以人为本,注重教师及其团队建设,通过有组织、有计划地培养学科教师和教辅技术人员,从长远规划和设计数字化教学资源,创设数字化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及教师参与到数字化教学方式中;同时做好绩效评估,通过网站状态数据、职能部门的考评报告等对资源的建设和应用做出及时评价与反馈,定期进行公告或评比,采取一定的奖励措施推动建设者不断完善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更新与维护。

(四)共建共享战略

共建共享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共同建设、共同享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是对自主建设的拓展与补充,这里所说的范围可以是区域内(如城市圈)或校际间(如大学城)。区域内可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牵头、辖区内高校设置管理机构,在统一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共建、共享数字化教学资源。校际间可由各成员高校组建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联盟,共同筹划和配置资源、制定政策和规章制度,明确职责、权利和义务,成员高校分工合作、共建共享数字化教学资源。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可以突破校际间的物理隔离,节省资金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通过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可以最大程度盘活现有存量,减少重复建设,缓解供给不足的矛盾,同时可推进校际优势互补、协同创新。成员高校通力配合,分工合作,优势互补,最终实现各自的利益诉求,促进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与可持续发展。

(五)集聚优势战略

集聚优势(Advantage Integration)是指发现、挖掘、整合优势资源,通过政策、组织等机制的创新以及适度的弹性运作,将人才、技术、地缘、信息等要素有机结合,在蓄势增能的同时辐射释放,发挥资源集聚增值效应,增强创新发展优势[2]。从某种意义上说,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集聚优势战略就是借助网络拓展时空,集聚和扩散优质教学资源,着眼于集聚的效率、成本和效应,实现教学资源的跨越式发展。集聚的过程就是优质资源产生的过程,各级精品课程的评选、优秀网络课程的评选等就是资源集聚。课程平台是资源集聚的逻辑空间,服务器或云存储是资源集聚的物理空间,集聚的资源通过学习者的访问得以扩散。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各方资源的流动性和联系性加强,数字化教学资源的集聚完全可以实现,集聚优势可以突破地理空间的限制,在集合校本现有的资源优势的同时,集聚多方优势,设立科学的发展策略,做好内部集聚与外部集聚联动的动态性集聚优势,不断发展基于本校的高校数字化教学,从战略角度为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扩大高校的社会影响力。

(六)自主建设战略

自主建设是高校原始资源建设的基本途径,就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而言,在精品课程、网络课程和视频公开课等相关政策的推动下,各高校已经建成了一定数量的数字化课程。校园局域网的普及为自主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提供了方便,各高校教师在现有数字化课程的基础上继续“耕耘”,在“自留地”里“自给自足”,立足本校,发挥师资、学科优势,结合自身教学、科研特色,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建设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自主建设资源,借助网络拓展教学时空,通过资源“工具”生产更多的产品——“学生”。另外,自主建设可避免平台兼容性、资源普适性、管理局限性等多种问题,建设什么由学校统筹安排,怎么建设由任课教师或教学团队自主决定,建设成效可以及时从教学实践得到检验,确保建成满足本校教学实际需求的数字化教学资源。

三、“六条”路径: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要保障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通信为代表的信息化教学环境日益完善。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要实现新的跨越,需要在上述“六大”发展战略的指导下,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如下六条发展路径。

(一)构建高校学科资源门户和学科网,基于学科实施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

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是高校综合教学改革的基本内容,而学科数字化教学资源是资源建设的核心内容,关系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高等学校职能的有效实现。基于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构建高校学科资源门户和学科网的重点任务是构建学科专业集中、结构体系完整、交互界面友好、素材种类丰富、教学内容适用、参与互动便捷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网,然后按照学科展示成果、发布学科新闻、记录学科发展、推介学科专家、交流人才培养、汇集研究资料、展示学术活动、探讨研究热点等“八大平台”[3]搭建学科资源门户。高校学科资源门户有助于避免学科数字化教学资源低水平重复建设,增加优质和原创资源数量,提升资源利用率,让数字化教学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为教育人口大国,与其全面投资“遍地开花”式的随机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不如按照学科门类“添枝加叶”式的有序整合建设,并探讨与此相适应的高质量、高效率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管理、维护与服务的创新模式。

(二)打造高校开放式网络教学平台,突破师资不足瓶颈,促进教育公平

我国打造高校开放式网络教学平台就是要面向全国、全世界,通过精品资源共享课、视频公开课等形式开放全国高校中的基础课、主要专业课程,让学习者随时随地能够找到想学习的数字化课程资源。与以往的网络课程平台的区别在于突出普适性和开放性:一是通过名师视频示范、引领高校教师做好备课与教学工作;二是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互动、交流,对学习者进行辅导和答疑;三是通过教辅模块对学习者的学习情况进行记录和跟踪,为学习效果的考核与评价提供依据。

我国现阶段的高等教育不公平,主要体现在不同地区之间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不同城市间的资源配置不平衡、不同高等院校的资源配置不平衡等三个方面[4]。网络教学平台的出现打破了数百年传统的高等教育围墙,实现了教育资源跨时空的整合与传播,为促进教育公平提供了一条可行途径,高校应借鉴国外名校网络教学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我国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新模式和新机制。

(三)建立高校间学生学分互认制度,搭建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立交桥

学分互认是指在学分制管理模式下,学生的学分在合作高校间的相互换算与认可。高校间采用灵活的学分互认制度,确保不同高校的学生跨校学习所得到的学分可以互相认可、互相转化,鼓励学生跨校选课,提高数字化教学资源利用率,实现校际间优势互补。为此,各高校要根据有关合作协议和规定,在本校的网络平台预留与合作高校相互衔接的“端口”,搭建互通互联、共建共享的“立交桥”,基于自身特色和优势建设、开放一定数量的优质数字化课程资源供其他高校的学生修读并认可其学分,鼓励学生跨校修读辅修专业或第二专业。各高校也可基于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实施交换生计划,根据校际间的相关协议,选择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目标接近的院校建立互换同盟,定期互换学生,互相认可学分、共享资源。

(四)创新高校数字化资源管理机制,积极促进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

推进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要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数字化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新方式方法为目标,创新管理理念,提高服务质量。数字化教学资源是现阶段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可靠选择,是数字化时代教育教学领域的新产品,要运用公共产品理念开发资源,运用市场机制管理资源,借助平台推广资源。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是数字化教学的基础,高校既要在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前提下,利用现代数字技术搭建可靠、先进、完善的数字化教学平台,更要创新管理机制,做好平台的运行、管理与维护工作,为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应用做好服务。

传统教学管理过程中,高校一般通过课堂听讲评教、学生评议投票等活动进行教学监控和管理,效率较低且不能从本质上优化管理、提升质量。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为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高校基于网络教学平台,通过各类教学状态数据的统计与分析,为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提供客观、准确的依据,高校各级管理人员根据数据分析,进行正确的战略调整与后期改进,充分发挥自身的师资、学科优势,挖掘新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增长点;同时,通过评优评先、职称评审等配套制度的改革,将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应用成效作为主要评价指标来促进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

(五)开展教师教育信息化网络培训,加快高校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提升

随着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深入推进,提高教学质量已经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而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高校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对教学内容的丰富、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生理解力的提高、教学改革和创新的促进至关重要[5]。基于网络开展教师培训,提升高校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是现代教学改革的必经途径,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路径。高校要设立师资培训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信息中心等职能部门,配置专用场地、专业设备、专职人员,专门开展教师教育信息化培训工作。灵活采用集中时间授课、分散时间授课、网络授课或网络与面授相结合等各种方式,将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相结合、传统方式与网络在线相结合、理论基础与实践应用相结合、自主学习与协作交流相结合,加快高校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提升。

网络培训具有灵活自主、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可实时交流互动、不受时空限制等优点。高校教师基于网络通过自主学习,可以实现技术知识积累、数字化教学能力提升过程中所获得的离散知识系统化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动态化、可持续、终身化。高校教师通过教学实践将获得的教学技术知识、技能在不同的数字化教学情景中进行实践和反思,在不断反思中提高,最终实现高校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的生成与应用迁移。高校要根据教师特点、成长规律和教学需求,利用网络培训,为教师创造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创新培训模式,构建网络“教师共同体”,建设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和终身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激发教师参加学习的内在动力和潜能,加快高校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提升。

(六)实施高校数字化教学绩效评估,促进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健康发展

绩效评估是指通过量化的指标、有效的方法及客观的标准,按照一定程序对项目预先设定的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以及为实现预定目标的阶段性成果进行的评价。绩效评估可以作为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过程中的一种导向性手段,有助于提高资源的建设质量和效率,促进资源的实用性和可共享性。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是高等教育现阶段的新生事物,以精品课程、网络课程、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为代表的数字化资源的建设和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但也存在因组织管理或政策制度的不完善,导致资源建设者积极性低、建设质量和资源使用率低等问题。

高校数字化教学绩效评估可采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高校自评,一方面依据相关建设标准要求作出终结性评价;另一方面利用网络平台记录、收集学习者的学习行为信息、了解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应用情况等得到过程性评价和通过向学习者发放调查问卷、收集学习者对课程学习的反馈信息得到形成性评价,并形成自评报告,据此进行总结与完善。他评可以邀请本学科领域的优秀专业教师,从学科专业和技术层面进行评价,评估资源教学适用性,也可以通过具有决策、组织、监督等职能的第三方评价管理机构,借助行政手段对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过程进行调控管理,对资源定期进行绩效评估,遴选出优质资源予以宣传推荐,不合格资源则督促其进行修改完善。通过多元化的绩效评估,促进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健康发展。

四、结语

高等教育资源是维持高等教育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是信息化背景下高等教育教学资源的新形式,是推动高等教育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的重要载体,也是实现我国高校跨越式发展的新举措。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要实现大的突破和新的跨越,必须要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设计,要汲取精品课程、网络课程建设的经验,在转变认识与观念的基础上,结合国情和校情,实施顶层设计战略、特色建设战略、人本绩效战略、共建共享战略、集聚优势战略、自主建设战略,采取构建高校学科资源门户和学科网、打造高校开放式的网络教学平台、建立高校间学生学分互认制度、创新高校数字化资源管理机制、开展教师教育信息化网络培训、实施高校数字化教学绩效评估等路径,促进我国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健康发展,发挥其最大效益,服务于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

[1]陈琳.中国教育信息化必须防止的倾向性问题[J].电化教育研究,2007,(4):18-21.

[2]于永达.集聚优势[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26.

[3]陈琳,王运武,徐华平.基于网络的学科信息传播平台——学科网构建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0,(12):42-46.

[4]曹瑞明.推进高等教育公平的思考[J].现代教育管理,2010,(4):35-38.

[5]丁卫泽,吴延慧.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0,(9):64-69.

(责任编辑:赵晓梅;责任校对:杨玉)

The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Digital Teaching Resources Based on Education Informationization:Ideas,Strategy and Route

LIU Huaijin,ZHOU Xiaoxun,WU Yixiong

(Hunan Academy of Educational Sciences,Changsha Hunan 410005)

The university digital teaching resources are not only the new trend of education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ducation informationization,but also the new measures to realize the leap forward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ies.In order to develop digital teaching resources effectively,some ideas should be updated,optimal design and scientific action should be taken.In particular,some strategies such as top-level design strategy,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struction strategy,the human performance strategy,c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strategy,agglomeration advantage strategy and autonomous construction strategy should be implemented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Meanwhile,there are six routing decisions as follows:constructing academic resource portal and discipline web,building the open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establishing university student credit recognition system,innovating the university digital resources management mechanism,carrying out teachers’education information network training and implementing university digital teaching performance evaluation,which can help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digital teaching resources and its healthy development.

education informationization;university digital teaching resources;idea;strategy;path

G642.42

A

1674-5485(2015)09-0089-06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省级一般资助课题“高校数字教学资源区域共建共享研究”(XJK014BFZ003)。

刘怀金(1974-),男,甘肃镇原人,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后研究人员,湖南理工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教育学研究;聂劲松(1964-),男,湖南衡阳人,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博士后合作导师,主要从事教育学研究。

吴易雄(1976-),男,湖南新化人,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后研究人员,湖南广播电视大学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管理学研究。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数字化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资源回收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数字化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