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辩式”课堂教学浅探
2015-03-01江苏大丰市人民路小学224100张咏琴
江苏大丰市人民路小学(224100) 张咏琴
“学辩式”课堂教学浅探
江苏大丰市人民路小学(224100) 张咏琴
“学辩式”课堂教学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它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活起来,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教学中,要注重预习,让学生先学后辩;要让学生研读课文,在疑中生辩;教师要恰当点拨,让学生在辩中深究。这样,才能使语文课堂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课堂教学 学辩式 效率
“学辩式”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学、小组合作等形式学习课堂内容,形成问题,并以问题为纽带进行分析、讨论,然后展开辩论,获得真知的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把学生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中解放出来,使学生在辩题的引领下积极展开思考探究,大胆质疑,不仅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提升。
一、注重预习,先学后辩
“学辩式”课堂相对于其他教学,它的优势在于学生要想辩得充分,辩得有理有据,就离不开先学。只有先学后辩,学生才能在辩论的过程中迸发出各种新的观点、想法。因此,教师要注重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放矢。
如,在教学苏教版《虎门销烟》一课时,我布置了以下预习任务:1.自由读课文,读出自己对文本初步的理解感悟。2.搜集林则徐和鸦片的相关资料。3.通过预习,你了解了什么?还有哪些是自己不知道迫切想知道的?4.读了课文以后,你最想与伙伴们交流探讨的是什么?在一系列预习任务的引领下,学生很自然地就提炼出相关论题:“林则徐销烟这个行动给中国带来的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大烟该不该被销毁?”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搜集资料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还为接下来的深入学习奠定了基础。可见,对“学辩式”课堂教学来说,教师只有让学生预习好课文,掌握好第一手资料,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才能表达得有理有据。
二、研读课文,疑中生辩
学贵有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疑惑。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因此,针对学生的疑惑,教师要善于根据文本内容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辩题,引导学生辩明道理,受到教育,使学生对文本的内涵理解得更加透彻。
如,苏教版教材中的《我和祖父的园子》一文,有不少这样的描写:“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铲地,我也铲地总之,就是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在教学时,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祖父”这样放任“我”到底对还是不对?“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包括把园里的青菜都毁坏了,“祖父”也不生气,这是为什么?对这样的问题,教师不妨让学生分别代表“祖父”和“我”两方进行辩论,让学生各自说说自己的道理。这样,经过辩论,祖父对“我”的宠爱,“我”在园子里生活的惬意、自由等内涵就深深地烙印在学生的头脑中,使他们对文本内容的体验感受更加深刻。从这个课例可以看出,当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充分地下放到学生手中的时候,学生责任感自然被激发出来。在辩论中,学生对“祖父”和“我”的认识和感受一次比一次深刻。这样有助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解读文本,全方位了解文本中的人物,使学生对文本所要表达的内涵认识更加深入。
三、恰当点拨,辩中深究
在“学辩式”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都得到提高。无论是辩题的确立、辩论的过程以及结论的产生,教师的主导作用都不可忽视。在辩论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当学生各抒己见、争持不下的时候,教师要通过恰当的点拨引导把辩论引向深处。
如,在教学苏教版《游园不值》一课时,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们围绕“游园值还是不值”展开了辩论。有的学生认为“‘游园不值’,就是‘不值’的意思,作者想到园子看看,什么也没看到,白跑一趟,当然是不值了。”马上有学生反驳道:“怎么会是不值呢?如果没有作者的游园行动,怎么能够欣赏到‘一枝红杏出墙来’这种独特的美呢?游园当然是很值了。”在学生双方各执一词、争持不下的时候,我适时点拨:“假如你是作者,当你叩门门却许久未开时,你抬头一看,正好看到一枝红杏伸出墙外来。此时此刻,你是什么心情?看到一枝红杏,再想想园子里的情景,你有什么想法?你后悔来这一趟吗?你觉得游园到底是值还是不值呢?”经过教师的适时点拨,学生恍然大悟,明白了作者这样命题的良苦用心,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对语文课堂教学来说,辩论并不应只注重过程而不关注结果,应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结果为好。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迷惑不解时,教师通过适时的点拨,拨开学生心中的迷雾,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总之,教师要根据教材文本的特点,灵活运用“学辩式”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真正张扬学生个性,使语文课堂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责编 韦 雄)
G623.2
A
1007-9068(2015)28-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