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性化教学伦理的冲突与调适

2015-03-01代静亚王中华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5年6期
关键词:伦理个性化教育

代静亚王中华

(1.铜仁学院,贵州铜仁554300);2.贵州师范学院,贵州贵阳550018)

教学新论

个性化教学伦理的冲突与调适

代静亚1王中华2

(1.铜仁学院,贵州铜仁554300);2.贵州师范学院,贵州贵阳550018)

当前,个性化教学伦理的冲突表现在自由进度学习与规定学习时间的角逐、集体性培养和个性养成之间的抵触、基础性学习和个性差异学习的矛盾、教学封闭与教学开放之间的较量、“教”和“学”的冲突。其主要原因是教育传统的影响。为此,我们认为个性化教学伦理的调适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学论方面要重建个性化教学伦理;教师方面要形成个性化教学的理念和行为;学校管理方面要重建教学管理伦理;学生家长方面要形成学生的个性伦理品质。

个性化教学;教学伦理;教学伦理冲突;调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强调: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于是乎,个性化教学进入了人们的视野。201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指出“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该《纲要》再一次将个性化教学推到了风口浪尖。很多学校不断尝试着个性化教学的探索,形成了一定的个性化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但是,在此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困境,其中个性化教学伦理冲突表现比较突出,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去思考其产生的原因,并寻找对策。

一、个性化教学伦理冲突的主要表现

1.自由进度学习与规定学习时间的角逐

在集体教学视域下,教师和学生往往是在同一教学时间围绕同一课题(教学内容)展开教学的,得到的结论也是同一的。在挑战同一学习课题的时候,给每个学生的学习时间是相同的,即班级所有学生都需要在相同的时间里进行相同进度的学习、挑战课题。[1]比如教师说:“好,下面用5min来解决这个问题”,学习途中,教师说:“好,我们就做到这儿吧。”那么,所有的学生都需要在此时此刻停止探索活动。这样的教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展现教师的教学权威;另一方面,可以进行高效率的教学。在个性化教学视域下,教师和学生是学习的合作者,更加重视学生进行自由进度学习,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进行学习选择,教师不是硬性规定所有学生用同一的学习时间去探究同一学习课题,而是形成“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局面。在个性化教学视域下,教师往往显得与集体教学格格不入,例如,一位“品德与生活”的小学教师让学生进行体验性学习,在教室中让学生体验上网购物,规定时间为15min,由于学生对网络的认识和熟练程度不一样,有的学生能迅速体验上网购物,但是有些学生却做不到,正当有两个学生将淘宝网注册账号申请好准备上网购物的时候,任课教师突然宣布:“同学们,都停下来,我们就做到这里。”于是,这些学生就没有体验到上网购物的过程。因此,出现了自由进度学习与教师规定学习时间的冲突。正如美国“教师专业伦理典章”所认为的“教师不应毫无理由地限制学生的独立学习和探索”那样,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立学习和探索,但是,由于教学时间划分的问题,却出现了规定学习时间与自由进度学习的角逐。

2.集体性培养和个性养成之间的抵触

在集体教学视域下,教师注重学生的集体性和统一性,重视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思想上的同一和整齐,包括课堂教学中所有学生回答问题都需要“举手”,上课期间不能与其他同学交头接耳,不能随意走动,学生的身体被“规训”了,学生被强调统一性和集体性。在这样的集体教学条件下,学生的集体性强大,集体性思维和集体化行为表现比较突出。在个性化教学视角下,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尊重学生的人格独立,彰显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重视学生学习上的自由,“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的热情,促进其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2]在个性化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个性化教学与集体教学之间的差异的影响,教师对如何尊重学生的差异和培养学生的个性与培养学生的集体性之间产生了一定的抵触。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一味地让学生进行独立学习,而不管学生的“对与错”。一个数学试题:请同学们运用今天所学的“九九乘法表”来计算“12×9=?”,结果下来,有下面几种答案:有些同学的答案是(10+2)×9=10×9+2×9=90+18=108,还有些同学的答案是(11+1)×9=11×9+1 ×9=99+9=108,等等,面对这么多的答案,按照理论的说法都是正确答案,但是,在当时学习条件下,是否这些答案都是对的呢?面对如此情景,该小学教师没有做出自己的判断,其实,在将“12”等于“几加几”的时候,教师没有让学生去判断“1+11=12”、“2+10=12”以及“0+12=12”这些数与九的乘积是不符合九九乘法表的,没有充分运用到“九九乘法表”。

3.集体性学习和个性差异学习的矛盾

在集体教学视域下,教师重视学生的集体性学习,即教师重视所有学生能在“同一起跑线”,因此,教师让学生就同一课题学习,甚至在课堂上讲解同一解题方法,让学生能学习到并按照教师所讲解的方法去解答问题。在个性化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优秀个性,需要给予学生选择性的学习,重视学生的差异。但是,由于教师长期以来的集体性教学,则导致教师无法面对集体性学习和个性化学习之间的矛盾。如一次数学课堂中,一位教师首先让学生回答了“6÷3=2”“60÷30=2”和“600÷300=2”等学习内容,让学生按照学习指南进行个性化学习,但是在个性化学习检测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写的答案“五花八门”,如学习卡片上的内容为“( )÷( )=3,( )÷( )=( )”,结果学生写的答案是“18 ÷6=3,(18×3)÷(6×2)=24”,面对这些错误,教师没有去发现,也没有让学生及时改正错误,更没有指导其他学生去指正该学生的错误。

4.教学封闭与教学开放之间的较量

在集体教学视域下,教师需要关注教学的封闭性,重视教师的中心地位,重视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被动配合,形成了教师“说了算”的局面。个性化教学视域下,教师需要开放教学,如某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回答问题“4/7÷3=?”,第一组学生代表的回答为“4/7÷3=4/7×1/3=4/21”,第二组学生代表的回答为“将4/7变成21份,从21份中选出来得到4/21”,第三组学生代表的回答为“4/7和3的最小公倍数,得到4/21”,第四组学生代表的回答为“分数变成除法得到4÷7÷3=4/21”,第五组学生代表的回答是“4/7÷3=4/7×1/3=4/21”,第六组学生代表的回答是“4/7÷3=4/7×1÷3=4/21”,六个小组的学生代表进行了不同的回答。但是,面对学生的个性化回答,教师没有也不知道如何将更加有效的方法或者更科学的方法传授给学生,造成了从封闭走向“无限开放”,导致教师没有自己的“主见”和教学个性。

5.“教”和“学”的冲突

集体教学重视教师的教,重视学生跟随教师,即“教师讲课,学生听讲。”但是,个性化教学强调由教师的“教”走向学生的“学”,教师的教案走向学生的“学案”,由教师的“教教材”到教师“用教材教”。[3]然而,在个性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待“教”与“学”的问题上出现了冲突,于是出现了“越俎代庖”的局面,比如某位数学教师在讲解“(a+b)c=ac+bc”这个公式时,教师指名一名学生来回答,当学生正要说出“a加上b乘以c等于ac加上bc”时,该数学教师立刻说出了书本上的答案。可见,尽管个性化教学强调教师尊重学生的差异,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学习,但是由于集体教学的影响,出现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的冲突。

二、个性化教学伦理冲突的原因

1.观念因素:教育传统的影响

第一,功利主义教育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伦理。由于长期以来,教育重视学生的分数最大化,学生考试功利化,使得教师和学生追求最快好省地获得知识,而不是去探究知识,使得教学集体化,不去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第二,重视集体、忽视个体的教学传统使教师关注集体而忽视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正如鲁洁所指出的,“中国教育几千年来,重视集体和共性,忽视个性。”[4]在如此轻视个性和个体,重视集体的前提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以集体为目标进行放大,将个体无限缩小,导致在个性化教学视域下教师仍然摆脱不掉那种教育传统的束缚。

2.教师因素:对个性化教学理解不透彻和教师习性使然

第一,对个性化教学的理解不透彻。教师对个性化教学理念的理解不透彻是导致产生个性化教学伦理冲突的重要因素。个性化教学不是一种单纯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教学理念、一种教学思维方式,但是教师却不能有效理解,将个性化教学模式化,以至于不能深入地进行个性化教学。第二。教师教学习性使然。我们常常认为,“做什么都要养成好的习惯”“培养孩子的习惯”等等,认为习惯总是好的,然而,在个性化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习惯在影响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在个性化教学实践过程中,事实也是如此,我们通过对某小学教师调查发现,如“您觉得哪些习惯在影响您的个性化教学?”调查中发现,90%的教师认为“上课习惯”、73.3%的教师认为“对学生评价的习惯”、70%的教师认为“备课习惯”以及23.3%的教师认为“领导对自己的看法”等在影响着教师的个性化教学。

3.制度因素:教学评价制度的影响

教师个性化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评价制度的影响,正如学者所指出的“个性化教学深陷于班级授课制、标准化考试与量化教师评价的樊篱中而难以实现。”[5]可见,正是因为教师受到教学评价制度的现实因素的影响,其工资及待遇等与教学伦理格格不入的那些现实因素左右着教师的个性化教学。这种教学评价制度使教师一方面想去进行个性化教学尝试,另一方面却又屈服于教师评价的利益,因此,出现“效果论与利益最大化”和“非果论与尊重人”两种伦理思维的矛盾和冲突。

三、个性化教学伦理的调适策略

1.教学论方面:重建个性化教学伦理

要解决集体教学和个性化教学之间的教学伦理冲突,需要在教学论上重建个性化教学伦理,即改变过去的集体教学伦理,重建课堂规范,重构适应个性化的教学伦理。第一,树立正确的个性化教学理念。笔者认为,个性化教学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基于学生个性差异和自身个性特点,采取灵活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培养学生交流与沟通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推进个性化的“教”与“学”的活动。[6]第二,重构个性化教学伦理规范,即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成为学生学习的策划者、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学生成为学习的选择者、探究者以及学习的主人,改变传统的教师忽视学生个性,不尊重学生的局面,形成合作学习。“在建构新的课堂规范的背后,我们可以发现两幅崭新的教育图景,不是教师独白,而是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图景;不是教师关门上课,而是基于教师/同僚性的合作教学的图景。”[7]

2.教师方面:形成个性化教学的理念和行为

第一,形成教学平等和自由的教学理念。“因为相信每个人享有其价值和尊严,所以教师的第一天职即为求索真理,达至卓越,孕育民主。要达成这些目标,核心是确保学与教的自由,让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8]那么,在个性化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尊重学生自由学习的权利,让学生能平等和自由地学习,并提供学生学习选择的机会,保障其学习自由。第二,尊重学生差异和个性化。“为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9]因此,尊重学习的差异性和个性是个性化教学开展的重要前提,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重视学生的学习权利,尊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水平、学习经验、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差异性,才能更好地开展个性化教学。第三,将学习选择权还给学生。不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还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都倡导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选择。个性化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和个性化学习的需要,还给学生学习选择的权力。一方面,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选择,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另一方面,还给学生选择的权力,也要凸显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学习水平、学习风格、学习能力等个性和差异选择自己的学习任务,而不是一味地命令学生去完成教师所预设好的内容。第四,改变教学习性。教师的教学习性是产生个性化教学伦理冲突的重要方面,在个性化教学开展过程中,需要改变教师的习惯,促进教师的教学创造性和教学个性[10],形成一种开放式的教学理念,形成一种合作学习的理念,进一步走向平等对话和形成学习共同体的局面。

3.学校管理方面:重建教学管理伦理

为进一步促进个性化教学伦理的重建,需要进行时间上和空间上的管理变革。第一,个性化教学时间上的管理变革。面对现有的课堂教学时间,需要进行课堂教学时间的变革,根据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学科知识等方面的特点,改变那种40min或者45min的固有教学时间模式,形成一种弹性化的教学时间,“课题安排时间较长的课时,由40min调整为60min,数学、语文、外语等学科在低年段可以适当缩短课时,调整为30min”。通过教学时间的变革,让教师打破时间上的局限,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时间理念和行为。第二,个性化教学空间上的管理变革。在个性化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改变那种封闭性的教学物理空间和四维空间的局限。一方面,形成开放式教学。充分利用开放空间,让学生能突破教室的局限,进一步去探究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展示学生的学习体验成果,并进行表达和交流;另一方面,打开班级间的墙壁,加强异班级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学生的社会性、合群性发展。

4.学生家长方面:形成学生的个性伦理品质

第一,形成儿童人格独立的伦理品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家庭中学生家长需要加强儿童的独立人格的培养,让孩子具有独立的思维方式、独立的人格特征。第二,自由的伦理品质。自由的学习需要自由的学习精神,当然,学生自由精神的培养需要家长的参与。第三,民主平等的伦理思想。平等和民主是个性化教学过程中所需要彰显的思想。民主和平等不仅是教师对学生的民主与平等,也强调学生对学生的民主与平等,学生对教师的民主与平等,这些民主与平等思想都需要学生家长在家庭生活中进行奠基。

[1]加藤幸次.创建适应个性差异的教学[A]//东亚学校教育创新高端学术论坛暨东北师大附小教育集团开放式教育十年研究发表会研究纪要[C].长春: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教育集团,2011:5.

[2]陈至立.大力提倡个性化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11(10):卷首语.

[3]王中华,熊梅.开放式个性化教学中的悖论及其超越[J].当代教育科学,2012(23):10-13.

[4]鲁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85.

[5]李伟.个性化教学的教师之维与建构[J].教育研究,2013(5):134-138.

[6]王中华,熊梅.个性化教学视域下的教师文化建构[J].中国教育学刊,2013(2):35-38.

[7]钟启泉.从课堂失范走向课堂规范[J].全球教育展望,2011(1):17-21.

[8]肯尼思A·斯特赖克,乔纳斯F·索尔蒂斯.教学伦理(第四版)[M].洪成文,张娜,黄欣,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

[9]顾明远.个性化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中国教育学刊,2011(10):5-8.

[10]王中华.新课程改革预期目标偏离的文化因素探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3):27-29.

[责任编辑:黄晓娜]

G420

A

1002-1477(2015)06-0021-04

10.16165/j.cnki.22-1096/g4.2015.06.006

2014-03-16

贵州师范学院博士课题(14BS004)。

代静亚(1965-),女,贵州德江人,教授;[通讯作者]王中华(1979-),男,湖南祁阳人,博士,副教授。

猜你喜欢

伦理个性化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题解教育『三问』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