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妇女参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分析
——以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为例
2015-03-01丁莉
丁 莉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贵州 兴义 562400)
农村妇女参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分析
——以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为例
丁 莉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贵州 兴义 562400)
在当前农村生态文明必须加强建设的严峻现实背景下,对农村妇女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当前农村妇女在参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农村妇女有效参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路径进行探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兴义市;农村妇女;生态文明建设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the rural areas,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ural women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rural areas,analyzes the current restriction factors of rural women's participation i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and explores the construction path of rural women effective participation in rural ecological civilization,which has great significance.
Key words:Xingyi City;rural women;ecological civilization
一、前言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农业是对自然资源的直接利用与再生产,是其他经济社会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农业生产与自然生态系统的联系最紧密、作用最直接、影响最广泛。农业的特质决定了农业生产和农业生态资源保护工作在整个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生态文明必然首先基于农业、农村的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然而,目前农业的不平衡发展状况以及农村污染日益严重的现实,决定了农村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也是整个生态文明建设的难点。近年来,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农村地区产生了大量被人们随意堆放或丢弃的生产、生活废弃物。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大量使用的农药通过降水或灌溉,造成农村的地表和地下水环境的污染。加之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脆弱,水土流失面积大、程度重,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导致区域内农村农业生态系统不断恶化。如何面对和改善这些问题,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放在突出地位。按照自然发展规律组织生产经营,牢固树立并长期坚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合理开发自然环境、开发与保护并重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和谐发展,妥善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共生关系,引导农村逐步形成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促进农业、农村、农民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
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气候适宜,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被联合国评为地球上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之一,荣获“中国绿色生态城市”荣誉称号和中国魅力城市金博奖。兴义市的著名景区——万峰林景区,是国土资源部任命的国家地质公园、《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的“中国最美的五大峰林”之一。2013年2月26日在兴义市举行的“中国美丽乡村·万峰林峰会”上,兴义市纳灰村、江苏苏州永联村等来自全国的50个美丽乡村代表齐聚美丽的万峰林下,结成中国美丽乡村联盟,发表了中国美丽乡村宣言,坚持美丽中国发展的理念,共建拥有天蓝、地绿、水清、农民安居乐业、生产增收的中国美丽乡村。由此可见,近年来,这些高度的赞誉和媒体的关注,确实为兴义农村生态文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兴义市共有373个村,由于多种原因制约,多数村的生态文明还很薄弱,只有部分交通便利且旅游资源丰富的乡村,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逐步建立相对完善的生态文明体系。漫步在兴义市广大的村寨,和绿树成荫、瓜果飘香并存的是大量生活、生产的废弃物。距离居民生活区比较近的河道小溪、山坡里充斥着黑水、垃圾,周围苍蝇、蚊虫成群。化肥、农药过度使用于农业生产,造成土壤污染,农产品农药残留的食品安全等问题不容乐观。水资源保护措施不到位、过度耕种等恶性循环生产方式,导致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石漠化严重。兴义市总面积为291110平方公顷,其中喀斯特地区面积214257平方公顷,占总面积的73.6%。在石漠化地区生活的人口有30余万人,占兴义市总人口的38%。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涵盖经济、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实施主体不仅限于政府及主管部门,更需要各种经济组织特别是社会各阶层中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农村妇女在农村社会、家庭中有着特殊地位,她们参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他实施主体参与的基础和推动力,在当地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着广阔的作为空间和特殊作用。随着农村妇女在家庭和社会生活生产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离开当地妇女的参与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否成功,和区域内农村妇女参与的程度紧密关联。
二、当前农村妇女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
建设农村生态文明必须有农村妇女的广泛参与。农村妇女是农村社会和家庭的主体,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农村妇女所具有的社会地位和家庭角色,正在发挥其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近年来,虽然兴义市各乡镇政府积极引导农村妇女参与生态文明,但无论是从兴义市各乡镇农村妇女对生态文明的认知和关注度及行为上的自律自觉,还是当地政府在立法、杠杆、推手等方面作用和约束力量的发挥,都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1.农村经济的欠发达制约着当地妇女参与生态文明的实践
在兴义市大部分农村,经济贫困,生态环境恶劣,石漠化严重。兴义市各乡镇的大部分男性青壮年外出打工的数量很多,大都会留下女性来照顾整个家庭,留守农村妇女背负着家庭生活和生产日常开销的重担。为了解决家庭的生计和发展,很多农村妇女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不顾生态的良性循环和超载能力,为了扩大耕地随意开荒,乱砍滥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土壤贫瘠;缺乏水源保护意识,随意排放生产生活污水,倾倒生产生活垃圾,造成水资源污染,对区域内水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盲目地对许多她们看来“能卖钱”的动植物资源粗暴地进行采挖、捕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方式和强度,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导致农村生态环境恶化。
2.环境教育滞后,广大农村妇女缺乏生态文明理念和环保意识
生态文明的崛起,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创新运动,需要不断革新,形成与生态文明相适宜的生态文明意识,但由于受经济基础、传统思想的影响,广大农村妇女创新提升的意识和动力仍不强。而且,兴义市农村妇女与社会的其他群体在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区别,她们文化程度低,很多少数民族妇女只能用本民族语言进行交流,家务和生产劳动繁重,意识形态受本民族、本地区影响很大,这些都使得了她们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环保意识相对比较薄弱。再者,环保意识的提高有赖于绿色教育体系的健全。但作为欠发达的农村民族地区,环保政策落实不到位、环保意识不强、环境整治投入严重不足,更不要奢谈对农村妇女开展环境教育了。由于生态教育水平的落后和环保意识的薄弱,大多数农村妇女对破坏环境所带来的严重后果缺乏明显认识,生态文明理念十分淡薄,环境科学知识严重贫乏,多数妇女缺乏主动参与的意识,从众心理表现突出。
3.农村妇女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种种局限
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妇女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不协调性,所以,妇女在各方面的发展都落后于男性。在兴义市的农村生态文化建设中,当地妇女在很多方面的发展都受到了障碍和限制:一是在生态建设的规划、政策的制定和措施的落实中,当地农村妇女普遍参与程度较低,生态建设产生的长远利益与当前的物质需求和现实利益不能有机结合起来;二是在生态文化建设中,当地农村妇女对资源支配的能力有限,限制了她们对当地社会生活的影响程度;三是以家庭为中心的社会观念,导致农村妇女的组织化程度不高,难以整合力量。
三、农村妇女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
1.整合资源,多措并举,积极引导妇女参与以生态经济为根本的生态文明建设
(1)发展生态农业
生态文明乡村必须是富裕乡村。要激发农村妇女积极参与支持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就必须将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与她们的家庭经济建设结合起来,提高她们的经济收入,改善她们的生活环境。大力促进农业经济转型升级,通过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引导农村妇女从家庭式经济向合作式、公司联产式经济转型,促进农村妇女通过经济发展实现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本统一,提升农村妇女的社会经济地位,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并从中得到实惠。在兴义市枫塘村打造千亩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采取“公司+农户+合作社+基地+市场”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以小面积示范带动大面积参与,以农户参与带动专业农民合作社建立,整合分散土地资源形成核心生产基地,通过土地集中整治,建立完善的生产基础设施,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根据市场需求大力种植绿色、有机果蔬,养殖优质商品猪及冷水鱼,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及农业观光旅游,实现经济循环发展。劳动力密集的现代农业中,农村妇女的广泛参与,实现了从农民向产业工人的角色转变,逐渐提高其经济社会地位,更有利于她们参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2)发展生态旅游
在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不仅是当地妇女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也是最适宜乡村发展的一种产业经济形式。黔西南州是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特别是自然景观和民族风情有着非常独特的魅力。被誉为天下奇观的万峰林座落在兴义市下午屯镇的布依族村寨——纳灰村,近几年来,政府通过政策引导,加大当地产业结构调整,依托景区建设和深厚的传统布依族文化基础,大力发展特色和休闲观光农业,发展乡村旅游,通过产业带动经济发展,通过经济发展促进生态环境治理。当地先后实施了1539亩退耕还林、8000亩植树造林工程,有效建立了纳灰河沿岸上万亩生态屏障,进而带动当地农民迅速脱贫致富。
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的乡村发展模式改善了农村妇女的生活环境,最重要的是还增加了收入。农村妇女作为农村社区的半边天,是直接受惠者,更应该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受益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她们,将会更加支持和拥护当地的生态文明建设。
2.完善和健全绿色教育体系,强化农村妇女自觉参与的理念,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氛围
(1)通过进行教育与宣传调动农村妇女环保活动的积极性,增强生态文明意识与参与能力
增强农村妇女环境保护意识和参与生态建设宣传教育的能力。通过搭建宣传平台、创新宣传载体,采取丰富多样的宣传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使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逐步被广大民众接受并自觉参与其中。兴义市各乡村妇女的特点是文化程度整体水平不高,家务与生产劳作繁重,空闲时间少,出门的机会少,信息比较闭塞,有的只能用自己的民族语言进行沟通和交流。鉴于她们的这些特点,在进行相关教育和宣传时,应选择适合她们的时间和地点,以及她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和听得懂的语言,以提高宣传教育的效果。
(2)积极培养环保先进分子,发挥她们的积极作用
要发挥妇女在生态环保方面的积极作用,就需要培养一些环保人士作为骨干并不断扩大其群体。现在的农村妇女中,有一部分是70后、80后甚至90后,这部分人知识水平较高,较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可将她们培养成先进分子,还可以对农村妇女干部和一些乡镇企业的女企业家进行培训。这种培训既要有意识的培养,也要有知识与方法的培养。这些培训除了强化她们的环境管理、污染治理、监督执法的功能之外,还提醒她们宣传教育和推动民众参与的重要。通过她们的生态模范带头作用,向自己周围的农村妇女同志宣传,去影响与改变每一个人,以激发其他农村妇女参与环保的热情。
3.通过农村妇女在家庭教育与家庭消费中的特殊作用,发挥她们在农村建设生态文明中的作用
(1)农村妇女通过家庭教育,承担对下一代的环保教育工作
在农村,要建立起比较系统的生态文明,不是靠一代两代人就能完成的,必须保证生态文明知识在后继者中能得到传承。那么,加强生态道德教育的责任和义务,无疑就落在了对人类的繁衍和未成年人成长具有不可替代作用的母亲身上。兴义市许多乡村的男性青壮年都有外出打工的习惯,她们的妻子自然是家庭教育的主要承担者,承担着教育子女以及培养、监督全家生活习惯的工作。农村妇女可以利用家庭教育的形式,对孩子的环保意识、生活行为方式进行教育与熏陶,逐步培养新一代环保人员。母亲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民族的未来,因此,引导妇女积极参与生态建设,实现生产生活与自然环境协调统一发展,并通过她们的言传身教,教育和引导新一代,使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真正成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
(2)消费领域,农村妇女肩负着更为重要的环保责任
农村妇女是农村家庭消费的实施主体,80%以上的农村家庭消费由妇女决定或者直接实施,妇女正确的消费观念是引导整个农村建立绿色环保生产生活方式的前提基础。农村妇女根据生产生活需要对消费品和消费方式的选择,能否按照低消耗、低污染、可持续发展消费标准去消费,不仅取决于农村家庭经济状况,更取决于农村妇女环保意识,这既可影响农村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更可影响到当地生产生活环境状况的改善和生态文明的建设。
4.赋权妇女,发挥妇女在生态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农村生态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是农村妇女。让农村妇女广泛参与,充分享有知情权、表达权、决定权和参与权是提高农村妇女在生态文明体系建设中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前提。一方面,兴义市各级政府要制定具有普遍性的环境治理和生态发展规划,落实可行的措施办法,增强广大农村妇女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化发展政策与决策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农村妇女的生态文化知识的培训和教育力度,培养农村妇女的生态思维,强化农村妇女的生态意识,因为妇女的生态文化素质决定其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5.拓宽渠道,创新载体,竭力助推生态文明建设
实践证明,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环境整治活动是引导农村妇女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如发挥“巾帼保洁队”作用,大力开展“净化家园”、“美化环境”活动,引导农村妇女在注重美化环境、保护村容村貌整洁环保的前提下,有效调整生产经营结构,促进家庭增收,有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可以开展各种符合农村实际的竞赛活动,如开展绿色家庭、“五好文明家庭”、“十佳好母亲”评选活动等,引导广大农村妇女争当“好儿女”、“好媳妇”、“好夫妻”,不断将她们的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觉行动,自觉践行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促进了村庄和谐,与发挥家庭妇女的示范作用相结合,引导她们带头转变家人生活观念,改变旧的生活方式和不良的卫生习惯,追求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效地带动全体村民生态理念、文明意识。
农业、农村、农民是城镇化建设的生态屏障,没有“三农”的可持续发展,将严重影响整个城镇化建设进程。在农村生态文化建设中,农村妇女具有很强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有很大的潜力。建设绿色生态乡村环境,离不开农村妇女的积极参与,更需要发挥她们主导农村生产生活的特殊作用,通过创造环境的良性发展促进农村家庭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积极投身“美丽乡村”的生态文明建设,必将给广大农村女性带来更加美丽的未来。各级政府应努力为农村妇女参与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献计献策、提供资源、并奋力推进,使农村妇女成为保护乡村环境的倡导者、实践者、监督者和志愿者。
[1]生态文明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206781.htm.func=retitle
[2]关夏.以生态文化建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N].中国妇女报,2012-11-13.
[3]李禄俊.十六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探索与创新[J].生态经济(学术版),2011(1).
[4]王梅.浅谈贵州生态文明建设[J].科技传播,2010(15).
[5]杜敬波.多措并举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N].中国环境报,2012-12-17.
[6]卢洁.浅谈妇女与生态环境的关系[J].学术前沿,2010(04).
[7]李鹏鸽.简论生态文明[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11).
[8]郭薇.浅论妇女在建设和谐社会和生态文明中的作用和地位[J].成功(教育版),2010(07).
[9]李娅.基于循环经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J].山东经济,2007(03).
[10]张孟孟.妇女在建设和谐社会和生态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J].科技与生活,2009(01).
[11]宋卓卿.妇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06(03).
[12]王秀华.发挥女性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作用的几点思考[J].世纪桥,2007(12).
[13]钱立洁.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妇女问题的解决相辅相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03).
责任编辑:杨昌勇
Path Analysis ofRuralWomen's Participation in RuralConstruction ofEcologicalCivilization——Case study of Xingyicity in Southwestern Guizhou province
DING Li
(Xingy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Xingyi,Guizhou,562400,China)
1009—0673(2015)03—0031—05
D422
A
2015—04—28
丁莉(1977— ),女,贵州毕节人,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公管学院讲师,法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人口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