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路在何方
——浅谈新媒体困境中传统报纸的出路

2015-03-01王烁辉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18期
关键词:日报社唐山日报

刘 笛 王烁辉

(唐山劳动日报社,河北 唐山 063000)

路在何方
——浅谈新媒体困境中传统报纸的出路

刘 笛 王烁辉

(唐山劳动日报社,河北 唐山 063000)

21世纪以来,伴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传统报纸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然而,挑战与机遇并存,只要传统报纸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转变传统的新闻观念,并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我们的报纸不会消亡,它的未来依然充满希望。

传统报纸;新媒体;变革;融合

一、传统报纸所面临的困境

(一)新媒体的概念

新媒体,是在数字技术推动下形成的一种全新媒体传播技术,即指利用数字电视技术与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和卫星等渠道,以电视、电脑和手机为终端,向用户提供视频、音频、语言数据服务,连线游戏、远程教育等集成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一种传播形式。笔者文章中所研究的新媒体主要是互联网、手机媒体、其他移动终端设备等几大部分。新媒体的主要特点是互动性强、信息量大、搜索性强、更新速度快,其最大特征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互动型大众传播媒介。

(二)传统媒体所受冲击

进入21世纪,“网络”这个也许曾经陌生的词语,已经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随着网站、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介的出现,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方式更加便捷,内容也更加丰富。新媒体的即时性、大容量、多渠道,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受众,将其作为获取最新资讯的第一手段。

作为传统媒体之一的报纸,由于承载信息数量较少、时效性较差、互动性不强等原因,在新媒体的不断冲击下,随着人们对信息量需求的不断增大,报纸已经难以满足广大读者的精神需要,原有报纸的读者也出现了老龄化趋势,报纸的持续消费力减弱。因此,报纸在失去了以往在新闻发布上的垄断地位的同时,也没能有力地面对市场竞争的挑战。

二、传统报纸的出路

(一)报纸不会消亡

2009年8月28日,《中华新闻报》正式宣布停止印刷,这成为国内第一家倒闭的中央级新闻报纸。同时,作为国内报纸生存状态晴雨表的广告收入,近几年来,许多报纸,尤其是地方报纸,出现了持续的下跌。读者的流失、发行量的萎缩、广告收入的下跌让一部分悲观的业内人士认为,报纸的衰落成了必然,报业的寒冬已经来临,更有人发出了报纸会逐渐消亡的感叹。这一切,让我们这些传统媒体的从业者感到了生存的紧迫性。

认为“报纸必死”的人大都是只看到了报纸与新媒体之间的竞争关系,而没有看到二者之间还存在着相互合作与依存的关系。从20世纪30、40年代开始,报纸就先后经历了广播、电影、电视等其他大众媒体的挑战,但是在随后的发展中,报纸不断完善自身,扬长避短,最终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同样,面对如今新媒体的冲击,报纸也有着历史感、自身环保、信息精炼、报道纵深、人才优势等多方面新媒体所不具备的优点。例如,笔者工作的《唐山劳动日报》,就是一份拥有75年历史的报纸,1940年1月1日,在遵化南部山区芦各寨,《唐山劳动日报》的前身《救国报》诞生。作为中共冀热察区委所辖冀东区党分委机关报,后来因为形势需要,报名又分别改为《冀热辽日报》《长城日报》《冀东日报》。1948年8月1日,由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报头,《唐山劳动日报》正式创刊。这份厚重的历史感,是任何新媒体都不具有的。

(二)自身变革

对于任何一种新闻载体来说,读者最为关心和关注的还是它的内容,报纸也不例外。如何增强报纸内容的吸引力,应该是办好报纸的关键,也是报纸适应新的时代进行自身变革的最重要的方面。

首先,对新闻要进行深度挖掘,新闻评论很重要,以权威的信息影响受众。报纸可以大篇幅地报道新闻事件,深挖新闻背景,充分解读新闻事实,让读者对新闻事件有着更全面和深刻的了解。这就要求新闻记者新闻敏感度要强,要能发现新闻背后的东西,这样才能做到深刻、充分、全面地报道新闻事件,而不是浮于表面,只是一两次采访就能解决的,需要记者能安下心来,认真做好案头,反复采访。例如,《南方周末》,就把深度新闻报道作为主打,成为在新世纪新的竞争环境中做成高品质报纸的典型。

报纸受自身局限,也许无法第一时间对突发事件进行报道,但新闻评论的刊登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加大新闻评论的刊登频率,是在新闻竞争中取得胜利的法宝。新媒体传播也存在着浅层次、公信力差等缺点。相比传统报纸的从业人员,新媒体的从业人员无论从时间和经验上都有欠缺,处理海量信息时可能会出现失误而误导受众,形成负面影响。那么,传统报纸通过报道大量新鲜生动的新闻事实,充分发挥舆论主导作用,有着强大的公信力,这是许多读者愿意相信的。

其次,要做到三贴近,增强服务意识,以普通百姓的视角报道他们所关心的事情。例如,每年唐山都要举办双节——评剧节和陶瓷博览会,这时百姓最关注的就是与它相关的新闻,副刊每一期都会抽出专版来报道,无论是文艺评论还是记者走访陶博会,都受到了读者的喜欢。

图文并茂,用图片的穿插来美化报纸,减少文字单一带来的枯燥与视觉疲劳,也是吸引读者的又一有效手段。例如,笔者负责的副刊版面就开设了“观鸟”和“凤凰山草木记”栏目,刊发了唐山本土拍摄到的鸟类以及植物,配以少量的文字说明,让老百姓能了解更多身边的动植物,欣赏高质量图片的同时也增长了知识。

(三)融合新媒体

人民网前总裁何家正在谈到党报的发展时曾说:“人民日报已经不是单纯的拥有24个版的纸质媒体了,它正在变成一个有报纸、有网络、有声音、有影像的新兴媒体。”对于传统报纸来说,“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如今,越来越多的报纸选择了结合网站、微博等新媒介来发展自己,打造新时代下的新型报纸。

报网融合的方式,是目前各报纸转型采用的较多的一种模式。例如,《唐山劳动日报》就创办了自己的网络中心“环渤海新闻网”,以报纸为基础,网站为辅助,对报纸原有资源进行整合。报纸采编人员采写的优秀稿件,也同样为环渤海新闻网采用,在网站还能看到报纸的电子版。逐渐发展出一报一网的模式,通过网络提升报纸的品牌效用。

2014年,唐山劳动日报社旗下的日报和晚报,同时推出了微信平台,除了转载报纸上的重要新闻外,还开设了许多新的栏目,如权威发布、悦读、唐山通、互动桥等。除此之外,文艺副刊部依托“画苑”版面,开设了唐山劳动日报社书画院的微信平台,不断推介唐山著名书画家和展览安排,受到了广大书画爱好者的喜爱。这都极大地增强了报纸与受众的互动,提高了报纸本身的知名度。

三、结语

在新媒体的高速发展下,不仅是纸媒之一的报纸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那么,传统媒体的出路在哪里呢?这也是所有传统媒体从业者应该梳理与思考的问题。报纸面对新媒体的冲击,扬长避短,取长补短,也许就是在用户争夺战中站稳脚跟的方法,也是在信息大战中继续占有一席之地的有力保障。总之,路在何方?路就在脚下,传统报纸与新媒体之间不断融合,必将走出一条二者双赢互惠的发展之路。

G206.2

A

1674-8883(2015)18-0274-01

刘笛(1980—),女,硕士,中职,唐山劳动日报社文艺副刊部编辑。王烁辉(1977—),女,唐山劳动日报社文艺副刊部编辑。

猜你喜欢

日报社唐山日报
65岁,《焦作日报》正青春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唐山分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唐山分行
唐山香酥饹馇圈
2019年de第一场雪
梦幻老君山
“新春走基层”研讨会嘉宾分享
王大根
灵感日报
灵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