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工作者职业压力与应对策略分析

2015-03-01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18期
关键词:新闻记者工作者职业

彭 辉

(徐州市广播电视传媒集团,江苏 徐州 221000)

新闻工作者职业压力与应对策略分析

彭 辉

(徐州市广播电视传媒集团,江苏 徐州 221000)

社会环境的急速变化和竞争的充分展现让每个人都背负着压力前行。媒体的充分竞争让传统媒体尤其是市县级媒体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忧虑,让“前三年激情满怀,五年过后热情消退,十年以后趋于消沉”的职业疲惫来得更加猛烈,职业上由好奇而走向平淡带来的“审美疲劳”让一部分新闻工作者的疲劳感猛增。新闻工作是充满激情的创造,适度的压力带给个体的紧张状态有利于工作的进步、创新和个体的进步。但过度的压力不但影响新闻工作者的身心健康,还会造成不良情绪的传导和转移,影响新闻传播质量。分析新闻工作者职业压力的表现、形成原因,进而形成一定的保障机制,利用政治思想工作的传统优势加以引导,使其永葆激情,就是保证新闻传播质量的一个重要的工作。

新闻工作;职业压力表现;原因;应对策略

一、压力过大的表现——持续的紧张焦虑影响身心健康

当代激烈的传播环境下,每一位新闻工作者无疑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他们一方面在享受着“无冕之王”所带来的满足感的同时,又不得不忍受着巨大的竞争压力。新闻工作表面风光,实际上是高付出、低回报,大部分年轻新闻工作者的待遇不及公务员,却没有公务员的惬意,还不得不面对各种突发事件,经受着因采编受挫和同行竞争而产生的负性情绪折磨;被发稿时间催得经常加班加点;为策划创新经常绞尽脑汁……种种压力都对新闻工作者造成强大的心理消耗。

(一)长时间处于应激状态,存在睡眠障碍和抑郁心态

在当今媒体竞争压力下,新闻记者已经实际成为高压力的行业,“说什么也不能让下一代再干记者了”,这样的牢骚并不罕见。也时常发现许多记者整天睡眼蒙眬,心理上长时间处于应急状态,精神高度紧张,而新闻工作的政治性要求,又要求记者在采访和写作过程中,不容一丝马虎。笔者就曾发现,许多记者已经有强迫症的前兆,对已做好的稿件一遍遍地审听,版面一遍遍地校对,生怕“一失足而成千古恨”。据笔者对连续多年承接徐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职工体检的徐州市中心医院访问得知:身体各项指标全部健康的不超过20%,“三高”问题突出,失眠、眼椎间盘突出,心脑血管狭窄……不一而足。

(二)饮食不科学,缺少室外活动,产生健康问题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记者面对采访任务要随时“应战”,这导致部分新闻工作者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极不重视,饮食不科学,不讲究膳食平衡,不吃早餐或马虎应付;而晚餐过于丰盛、晚餐吃得过饱过晚,而且进食过快,极易引发胃功能紊乱;晚上工作时间过长,睡眠不足,造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免疫功能下降,神经官能症、心脑血管病发病率较高,出现眼痛、头痛、头晕、失眠等电脑综合征;缺少室外活动和体育锻炼。不规律的生活使新闻工作者的健康状况堪忧。

(三)从业环境越来越复杂,挫折感增强,自我评价较低

一方面,传统媒体不再是风雨无阻、旱涝保收的事业单位,而是“传媒企业”,不能应对新媒体挑战而消失的广播、电视已经不是个案,报刊停刊也不罕见。“困境”、“突围”、“生存”成为传统新闻媒体的常态,这种逆势而上的氛围加重了新闻工作者的压力和职业挫败感;另一方面,政府职能部门和采访对象抱定“祸从口出”的信条,不再把“配合采访”当成天经地义的任务,为一个选题“三天联系不到一个采访对象”,从业环境的复杂,降低了“无冕之王”的自我评价,增强了他们工作的挫败感,增加了职业压力。

二、压力来源分析——媒体管理要适应社会环境的变迁

“下一代说什么也不干新闻工作了”,在外界猜测新闻工作风光无限的时候,部分中年记者已经羡慕退休后的惬意了。而年轻的新闻工作者最初的兴奋也逐渐被紧张、快节奏和生活无规律所消耗殆尽,在各种各样的绩效机制的推动下,新闻记者为养家糊口,只能拿健康换成绩。综合分析新闻工作者的压力来源,笔者以为新闻工作者的压力来源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媒体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新闻工作者“压力山大”

新闻讲求“倚马可待”,新闻的时效性,决定了记者工作节奏快。根据笔者对一家城市广播电视报的访问可知,30个人的单位,半数以上的没有休过正常的公休假,把“周末不休息,节假日休息不保证”当成常态。他们给出的理由是,不休息都完不成经营任务,正常休息更难保证任务的完成。长时间的疲劳战,严重损害了记者的身心健康。

媒体是企业,这是共识和现实,但在考核和评价机制上,却离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相去甚远,“在编”、“非在编”、“台聘”、“中心聘”、“临时用工”、“实习生”……因身份而设置不同的分配和考核机制,不能同工同酬,人事制度改革的初衷是鼓励上进,激励发展,而现实中多数新闻工作者感受到的是压力而不是动力。

(二)在媒体产品买方市场的形势下,受众的需求日趋苛刻

新闻产品是商品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每一篇稿件都是挑战”,记者不但要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以“实用”、“有效”来衡量稿件,更要顾及“收听率”、“收视率”和广告承载量的考核。自身成长的压力、更新知识的学习压力和媒体竞争的压力,三者叠加,让新闻记者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更容易焦虑和疲劳。

新闻产品早已进入买方市场,受众的需求日趋苛刻,要想留住受众,就必须对工作120%的投入。面对受众的期望、要求、批评和建议,主管部门的审视,来不得半点差错,这就要求他们务求一丝不苟,十全十美。

(三)对自己的要求“急功近利”,自我调节能力欠缺

每个要求上进的记者编辑都希望自己成为“名记者”、“名编辑”,好的动机碰到“欲速不达”就会变成无形的压力堆积在心中。同时,因为职业的原因和民生新闻的价值取向,新闻记者还要接待听众、观众的来信、来访。“职能部门解决不了的,就找媒体反映”,来访者的负面情绪无疑会传达到记者身上,而群众反映的问题一般又大多是棘手的问题和矛盾,解决的曲折过程无疑会增强记者的无助和沮丧的感觉。

三、职业压力的排解策略——完善媒体的管理功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新闻记者压力过大,蚕食工作激情,造成身心伤害。如何排解新闻工作者的职业压力,让新闻职业激情恒久燃烧?笔者认为,要从外部环境营造和内部修养提高两个方面着手。

(一)完善媒体的管理功能,构建稳固的支持系统

相对于完善的现代企业来说,传媒集团虽然完成了表面上的转制,但在制度的完善上却很不够。研究表明,良好的、人性化的管理体制对降低员工职业压力、激发员工的职业激情具有重要作用,来自团队的健康向上的氛围和激励机制,会促进员工的成长和压力的排解。反观传媒企业,很少一对一地关心员工特别是青年员工的成长,即使有些媒体设置了“导师”机制带动年轻人的成长,大多是虎头蛇尾,文体活动也很少举办,还不如一些社区做得好。有些记者就反映,他们对被采访单位生动活泼的文化生活很羡慕,而媒体却一味地压任务。

媒体管理者要在战略上应对日益激烈的媒体竞争环境的同时,学习营造积极的媒体支持氛围,为员工提供科学的后勤保障。例如,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组织员工开展拓展训练,也可以增加业务例会的内容,把现代企业的励志教育增加进来,当然,必要的时候,也可以考虑聘请专职的心理医生。

(二)深入生活,善于学习,常修内功,学会自我调适

对新闻工作者个体来说,要排解压力,首先要激活职业激情。现实生活总是火热的,充满激情的,“三贴近”的原则是对新闻报道的要求,也是新闻记者完善自我的过程。我们都懂旅游调节身心的道理,对记者来说,每天都投入新鲜的大众生活中,也是舒缓压力的途径之一。笔者以为,记者要换个思维看工作,不要把采访仅仅看任务,而是体验社会的过程,心态的转换,会让你感觉“世界从此不同”。

其次,要善于学习,学会自我调适。笔者建议,新闻记者要熟悉心理学,一方面用社会心理学的知识分析社会,和社会现象,提升工作质量;另一方面用心理学知识和修养,排解不良情绪。新闻工作压力不是专门针对某一个或某一类人的,为什么有的人表现得轻,有的人表现得重?关键是个人的素养不同,是让不良情绪左右了自己的生活,还是在心里构筑一层保护膜,让外界的不良情绪很难真正侵蚀到自己。

没有压力的人生是不完善的。当前职业压力和职业疲劳症状在各个行业都普遍存在,一方面工作让人感到内心满足,生活充实;另一方面又“压力好大”,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如影随形。党的新闻工作要求记者要永葆青春活力,唯有如此,才能满腔热情地为社会的发展、为群众生活的改善鼓与呼。在此背景下,媒体高层管理者就更应该重视记者心理健康问题,用完善的保障和教育机制,促进新闻记者的全面发展,用正确的职业心态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武装新闻记者的身心。“工作着并美丽着”,这不但是媒体企业发展的必须,也是媒体承担社会责任的前提。

[1] 吴妍.浅议新闻工作者的心理健康[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4).

[2] 卞冉,龙立荣.工作倦怠的理论研究及其进展[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4).

[3] 鲁泽.请关注记者的健康[J].新闻爱好者,2001(8).

[4] 马斯洛.动机与人格[M].许金声,译.华夏出版社,1987.

[5] 刘京林.新闻心理学概论(第5版)[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

G214

A

1674-8883(2015)18-0269-02

彭辉(1974—),女,江苏徐州人,本科,政工师。

猜你喜欢

新闻记者工作者职业
关爱工作者之歌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2019 新版新闻记者证公示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全新登场
新版新闻记者证式样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职业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