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恐怖袭击后网络谣言的传播心理研究

2015-03-01王甜甜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18期
关键词:恐怖袭击指向谣言

王甜甜

(西华师范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

恐怖袭击后网络谣言的传播心理研究

王甜甜

(西华师范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

2014年是恐怖暴力事件高发的一年,其中尤以“3.1”云南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案为最。围绕公共安全和恐怖袭击的言论泛滥于网络,其中不乏大量使得人心惶惶的谣言。网络谣言大多关乎情感宣泄或是信息获取,受众对于谣言传达信息的同情、伤感、惋惜、愤怒、缅怀等等复杂的情绪和心理状态,不断推动着谣言从诞生到扩散直到成为焦点话题。在谣言的运行过程中,传播心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传播心理;恐怖袭击;网络谣言

一、研究背景和方法

2014年的中国是恐怖暴力案件高发的一年,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为个案研究,以昆明火车站“3.1”暴力恐怖案发生后产生的谣言为研究对象,研究的时间范围为2014年3月1日到2014年11月15日间。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谣言的传播心理,而基本分析单元则是以每一条谣言文本为对象。截至2014年11月15日,通过互联网搜索及重复性排查,围绕云南昆明火车站3.1暴力恐怖案件的谣言样本总量为20条,部分谣言在多地出现不同版本。“恐怖型谣言”共有17条,占到了谣言总量的80%以上;“美好期待型谣言”仅有3条,全部与施暴分子的抓捕进程有关。谣言的主题涵盖四个方面:恐怖袭击威胁、罪犯抓捕进程、恐怖袭击因果猜测和恐怖袭击受害人。11条谣言的指向地区是云南,3条指向四川,其余分布在重庆、贵州、广西、广东等地,从指向地域来看基本上属于以云南省为核心呈放射型扩散分布。这与暴恐案件的最初发源地昆明有关,具有地缘上的黏合特征。

二、研究分析

(一)网络谣言的传播时间

谣言从3月1日暴恐案件发生后就开始出现(3条),在3月2日到达高峰(11条),3月3日持续出现(6条)。谣言的持续时间并不长,通常在1~2日左右,3月1日的辟谣反应速度较慢,后续两天速度明显加快。谣言的发布时间紧紧围绕暴恐案件的发生时间,最近的3日内属于谣言的高频爆发期。在昆明暴恐案中,有11条谣言指向云南省及其周边地区,表现出了极高的地缘相关性。

(二)网络谣言传播渠道

谣言的次级传播途径主要有微博/微信朋友圈、网络论坛(包括博客)、报纸等等,其中比较特殊的是媒体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形式,这种形式属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结合态,一方面具备纸媒的权威性;一方面还弥补了传统报纸媒体互动性和反馈不足的缺陷。在谣言传播和辟谣的过程中,媒体官微都发挥了同样的推动作用。

(三)谣言传播心理

本文将关于受众传播谣言的主要心理要素大致分为五个:

(1)信息模糊带来的焦虑因素。谣言信息的模糊性体现在权威信息的缺失以及不可靠信息的泛滥两个方面。暴恐事件发生后,这种信息模糊带来的焦虑感和不确定感(Prasad,1950)急剧增强。研究表明,谣言在传播过程中,焦虑感与谣言传播意愿之间存在很高的相关性,焦虑程度较高的个体更倾向于传播谣言。

(2)重要性带来的威胁因素。谣言最基础的功能是信息传递功能,当谣言中的文本信息被解读之后,与受众自身利益相关的程度高低会影响到他们对于威胁感高低的判断,在暴力恐怖袭击案、地震等灾害中,信息阻滞,风险增高,谣言成为一种寻求心理协和的载体。

(3)可感知信度因素。受众面对谣言的心理划分的基础大致建立在一种谣言类型的二分法上:“恐怖型”和“美好期待型”谣言。昆明暴恐案的谣言文本中“恐怖型”占据绝大部分,唤起情绪大多为惊慌、恐惧、悲愤等。

(4)指向对象认同因素。研究发现,与个体认同正相关的对象,传播此对象的谣言的意愿也就越低。一旦谣言指向的地方与受众所处地方重合的话,就会产生一定程度上的认同感,并出现同情作用。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参考信源的认同度高,辟谣产生的效果就会很明显。若是相反,会使得谣言传播出现更加不可控的变化。

(5)谣言产生的社会情境。战争、瘟疫、饥荒、自然灾害等特殊社会情境中,集群行为的出现概率也会呈现高发现象。谣言使得人心惶惶,但又有预警和稳定人心的力量。恐怖事件发生后,微博朋友圈中获得大量转发的谣言均出于对于自身及亲密群体的关心,排解焦虑、缓释压力。

三、结论

在谣言的传播进程中,信息模糊带来的焦虑因素、重要性带来的威胁因素、谣言的可感知信度因素、谣言指向对象认同因素以及谣言产生的社会情境因素等均会对传谣和辟谣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出现突发的人为或自然灾害后,政府针对谣言的治理行动必须要着重注意这几个方面的要素。此外,治理谣言也要注意掌握谣言的传播周期规律,对谣言的传播渠道进行信息把关,建立预警机制,以期更好地应对未来社会不断增强的暴恐风险。

[1] 雷霞.微博舆论引导与危机防范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10).

[2] 张雷.网络政治谣言及其社会控制[J].政治学研究,2007.

[3] 孙燕.谣言风暴:灾难事件后的网络舆论危机现象研究[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

[4] 比尔·科瓦齐(美),汤姆·罗森蒂尔.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新闻从业者须知和公众的期待[M].刘海龙,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5] 张志安.互联网时代:“传播行动者”的重构——第五届中国青年传播学者研讨会综述[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01).

[6] 周全胜,刘斌志.论灾难性突发事件中的政府危机沟通[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06).

[7] 宗利永,顾宝炎.危机沟通环境中网络舆情演变的Multi-Agent建模研究[J].情报科学,2010(09).

[8] 王璐.微博时代下政府辟谣之道——基于对2011年微博谣言的调查分析[J].新闻界,2012(13).

[9] 张涛甫,项一嵚.中国微博意见领袖的行动特征——基于对其行动空间多重不确定性的分析[J].新闻记者,2012(09).

[10] 季丹,谢耘耕.社会舆情传播特征的区域差异研究[J].情报杂志,2014(01).

G206.3

A

1674-8883(2015)18-0237-01

王甜甜(1989—),女,甘肃平凉人,文艺与传媒专业。

猜你喜欢

恐怖袭击指向谣言
中国使馆驳斥荒谬谣言
科学备考新指向——不等式选讲篇
欧洲之恐:欧洲可以迅速扑灭恐怖袭击,但仍做不到防患于未然
当谣言不攻自破之时
把准方向盘 握紧指向灯 走好创新路
谣言π=4!
谣言
恐怖袭击
英国警戒级别提到“次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