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舆论与当代政治的相互博弈
——以贝卢斯科尼的政坛经历为例

2015-03-01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18期
关键词:贝卢斯科尼政坛总理

李 昂

(河北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新闻舆论与当代政治的相互博弈
——以贝卢斯科尼的政坛经历为例

李 昂

(河北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舆论,作为一种公众意见,自其诞生之日起,便与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人类民主进程发展到今天,这种联系正在越来越多地演化成一种博弈: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也相互制衡。正是基于二者这样一种密切而微妙的关系,意大利前总理西尔维奥.贝卢斯科尼这样一个几乎被国内新闻舆论批驳得体无完肤的政治家,却以其三度出任政府总理,成为名副其实的政坛不倒翁。他善于利用舆论引导政治,又敢于利用政治赋予其的行政权力对抗舆论。这种在意大利有集中体现的与政治的博弈关系,是现代舆论发展至今的新态势之一。

新闻舆论;国家政治;传媒垄断;贝卢斯科尼

西尔维奥·贝卢斯科尼,意大利力量党领袖,曾代表意大利中右翼政治势力三次出任意大利总理,自1994年投身政治以来,他始终是意大利政治的风云主宰者。而在商界,贝卢斯科尼还有着另外一重显赫的身份——意大利、欧洲乃至全世界的传媒巨头。以其在政商两界的双重身份,贝卢斯科尼得以在长期处于舆论风暴眼中心的同时依旧保有其政坛地位。其之所以能够如此,正是由于现代舆论与政治间微妙的博弈关系。

一、操纵舆论=控制+打压

2001年,贝卢斯科尼领导的中右联盟赢得大选,他本人二度组阁,就任意大利总理。就在这个二战之后意大利最长的政府任期内,贝卢斯科尼将政治家对新闻媒体的控制问题推向了令世界瞩目的顶峰。

贝卢斯科尼的第二届政府存在了近5年,成为战后首位完成一个完整任期的意大利总理,这种顺利显然与他传媒大亨的身份不无相关。早在20世纪90年代,贝卢斯科尼手中的菲宁韦斯特集团已几乎控制了意大利全部的私营媒体,并向主流公共媒体延伸。

按照丹尼尔.哈林和曼奇尼二人对政体和媒介制度关系的分析,意大利的传媒制度是“地中海模式”的典型代表,其特点在于精英取向的报刊和电子媒介中心地位。这种模式下的新闻媒体并不能在商业化的竞争中获得大量盈利,意大利的新闻媒体多半依赖于政治家给予的帮助,包括经济上的津贴和政治上的倾斜。因此,意大利媒体与政客们的联系殊为密切,作为被政府、政党和企业家联系政治的工具而存在。

然而,擅长控制舆论的贝卢斯科尼同样擅长打压舆论,随着在任时间的增长,贝卢斯科尼政府及其本人不断暴露出各种足以令意大利人愤怒的事件:从疲软无力的意大利经济形势到总理本人的各种丑闻的不断曝光,舆论压力铺天盖地,汹汹而来,即便是他所拥有的传媒集团使尽全力,也仅仅是疲于奔命。

于是,贝卢斯科尼只能亲自上阵,不惜利用手中的政治权力和他本身作为总理的政治影响力对媒体进行直接打击。其中最著名的一次发生在2003年4月,贝卢斯科尼在索菲亚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严厉斥责三名批评政府的RAI资深新闻工作者,抨击他们花纳税人的钱参与政治是一种犯罪行为,认为这三位记者的“实际工作”是在为反对派服务。

二、舆论对于政治的价值

舆论是一种最广泛的公众意见,显示着社会整体的知觉和集合意识,体现着在某段时间之内群体对某人某事的基本一致的看法和判断。舆论的广泛存在对于民主政治的推行助力甚大,他可以是议会发声的前奏曲,同时也是对议会声音的一种必要且合理的补充,保证政府所做出的重大决策不偏离民心所向。

无论是控制还是打压,贝卢斯科尼对媒体对舆论采取措施的基础,都在于他对新闻舆论在他所生活的国度中的重要意义有着清晰的认识。即便他身处高位,家资巨万,能够利用经济实力和政治影响力在意大利政坛上呼风唤雨,但他始终无法摆脱媒体的舆论监督,更不可能视舆论为无物。

古往今来任何一名优秀的政治家,都是不会漠视民意的,对民众颐指气使的领导者,最终一定将会引发“民不堪命”的结果,最终丧失自己最为重视的权力。而作为像贝卢斯科尼这样老牌的执政家,能够利用手中的政治权力对舆论施加对自己及自己掌控的政府有利的影响,是他能够多年在政坛上风雨飘摇,却始终能够屹立不倒的关键之一。

在一些主要的西方国家,大众传播媒介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对政治权力的遏制。人民对政府施为的不满和抱怨,能够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形成广泛的舆论,通过议会等权力机构达到对政府的匡正。从这个意义上将,以“骂”为主要形式的舆论比“夸”的更为有价值。

但是,“骂人型”的媒体的存在要受到一个国家传媒环境的制约,他们要“骂人”,就必须不怕得罪人。这就要求他们自身与他们要骂的人——政府是没有隶属关系的。因此,公营国营媒体的舆论表达方式往往是“劝百讽一”、“小骂大帮忙”,他们会本能地倾向政府,至少不会公开抨击和批评政府的施政纲领和基本立场。RAI组织中的诸媒体即如此,他们基本被意大利的权力架构置于政府的控制之下,加之贝卢斯科尼的恩威并施,他们的主流观点完全倒向了这位当时的在位总理,成为了政府的宣传机构。

而在更有可能“骂人”的私营媒体方面,贝卢斯科尼的控制则更加有力。且不论菲宁韦斯特旗下的媒体自然而然地倒向他们的“主子”,即便是与贝卢斯科尼毫无关系的其他媒体,他们虽然敢于抨击现任政府,支持他的政敌在野党,能不能在菲宁韦斯特与贝卢斯科尼,经济与政治上的角逐上进行全面抗衡,发出自己微弱的声音,也很难说。

综上所述,舆论对于政治的价值是无可厚非的。但经过媒介层层把关,最终被公开表达,足以影响政治走向的舆论,却一定是“二手”的舆论。舆论从产生到公开表达,无一不是一个个动态的过程,无一不受到经济手段,政治权力的影响与利用。意大利政坛这位不倒翁式的人物——贝卢斯科尼,正是因此“应运而生”的。

[1] 展江,张金玺,等.新闻舆论监督与全球政治文明[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2] 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

G206.3

A

1674-8883(2015)18-0235-01

作者简:李昂(1989—),男,河北涿州人,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3级新闻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电子媒介。

猜你喜欢

贝卢斯科尼政坛总理
新总理
总理答记者问最『强』音
政坛人事变动
政坛人事变动
总理说的事我们怎么做?
政坛人事变动
政坛人事变动
总理说的事我们怎么做?
意法院判贝卢斯科尼“雏妓案”无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