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路径探究
2015-03-01夏吉英
夏吉英
(常州工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2)
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路径探究
夏吉英
(常州工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经济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也应当顺应潮流,做到与人民生活实际密切相连。基于这一现实条件,在党的十七大中,提出了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历史任务。在新的媒体环境下,为了适应各方面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路径应当从管理模式更健全、传播途径更全面、硬件软件更先进三方面入手,以营造良好的传播氛围。
新媒体环境;马克思;大众化;传播路径
良好的社会风气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催化剂,因而在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研究与宣传的同时,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能让传播事半功倍。
一、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
何谓大众化?能被普遍大众所接受认可的便能称之为大众化,霍克海默曾定义其为受欢迎的受众人喜好的文化。理论通常是晦涩难懂的,一种理论只有被大多数人理解之后才能得以发挥最大的价值,没有群众基础的支撑,再优秀的理论文化也终将被遗忘。因此,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翻译成人民的语言,让更多的民众接受认可是延续其生命力的有效手段。
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路径
(一)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良好的社会氛围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条件,更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追求自由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一个崇高目标,而自由全面发展的前提是和谐的社会氛围。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受到来自政策以及市场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人类在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时,首先,要解决的是在发展过程中人类出现的道德意识薄弱,诚信意识缺失等问题。因为只有培养了人类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谐社会才能得以建立,使其与马克思主义内涵相契合,才能进一步的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行传播。其次,改善社会风气对于传播同样有着重要意义,尤其是提高执政党的执政作风。执政党作为一个国家的风向标,对社会风气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作风高尚良好的执政党不仅能够受到广大民众的爱戴拥护,也能起到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催化剂。
(二)创新有效的传播途径
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下,结合新媒体环境,利用新媒体搭建一个全新的传播平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可以说是由传播媒介以及传播方式所决定的。在当下,新媒体势力日渐强大,尤其是在年轻群体中更是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影响深远。传统的马克思主义传播方式存在着受众群体少,传播速度慢,信息表达不准确,社会舆论参差不齐等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马克思主义传播效率,十分不利于其大众化。为了提高马克思主义传播效率,应当充分利用新媒体方便、快捷、受众广的特点,可以做如下尝试:有别于传统的纸质报纸,出版马克思主义数字报纸,在各大社交平台分享并提供免费下载;开发APP,用有趣的方式展现马克思主义,配以漫画语音来表达主题;建立符合主题的网站制作相应的电视节目用通俗易懂的形式向大众传播。
交互式的传播是新媒体一大特点,也是其拥有广大群众基础收到人类追捧的重要原因,要抓住这一特点,就要求注重传播过程中与大众的互动交流。搭建一个可以让群众自由表达心声的平台,在这样的条件下,每个人都是独立平等的,表达自我的诉求可以实现。这样的交流有利于激发民众对马克思主义的兴趣同时加深民众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在轻松的氛围中愉快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总之,要不断拓宽传播渠道,结合最新传播技术,让马克思主义真正地渗透到人民群众中,早日实现全面彻底的大众化。
(三)完善高素质人才队伍以及相应的技术条件
培养一批既对马克思主义内涵理解到位又能熟练掌握新媒体传播技术的高素质人才。不少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宣传者虽然有着多年从事宣传的经验,对马克思主义的精华要义也有着深刻的理解,但在新媒体技术和新传播方式的冲击下,多少显得有些经验不足,不能准确、高效、迅速地把马克思主义文化宣传到位。这就要求对这些传统宣传工作者进行再培训,帮助他们适应新潮流,用新的传播途径将马克思主义文化宣传给大众。其次,对于新的宣传工作者的引进,除了评估他专业知识是否到位之外,还要注意考核其对新媒体技术是否能够熟练掌握。要将新媒体技术的使用作为马克思主义宣传工作的一部分,成为宣传者的必备素养。
突破宣传工作中技术的限制。尽管新媒体技术逐渐成熟,但是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与新媒体技术的完美结合,仍存在着一些不同程度上的问题。传统的传播方式中,报纸、书刊、广播等媒介占据着主流地位,被人们熟知,而新事物的产生到被人们接纳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在这个过程中,也许会有抵触,有挫折,加之新媒体大行其道的当下,原有传播秩序被搅乱,新媒体要求的自由传播环境和传统的传播环境存在冲突,如何在现有的新媒体传播技术下对传统传播方式改造变得尤为重要。因此,需要打造一个全新的突破技术限制平台,能够逾越传统方式和新技术的鸿沟,把二者完美结合,从而有效地传播马克思主义。
(四)管理模式与时俱进
重新制定新媒体技术下独有的管理模式。不同于以往的管理模式,新的管理模式应当是与新媒体技术高度贴合的。结合新媒体技术区别于传统技术的特点,对传统管理模式逐一修改,唯有在一个规范有效的、与时俱进的管理模式的指导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才能顺利、准确地传播。环境不断变化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这就要求新的管理模式要同时具备先进性以及稳定性,也就是对于传统管理模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传播环境来看,新的管理模式不仅要满足马克思主义传播之一基本要求,还要适应新的媒体技术带来的新的传播环境。打造一个稳定的创新的管理模式,对于长期有效的宣传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着深远的意义。
三、结束语
新媒体技术给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带来挑战的同时,也推动着其不断发展前进。抓住时代的特点,顺应潮流,创新方法和模式,努力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传播者不变的追求。
[1] 廖一如.新媒体环境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路径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5(5).
[2] 唐伟锋.改善社会风气: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条件[J].理论月刊,2014(1).
[3] 李修习.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研究[D]. 2012.
G206.3
A
1674-8883(2015)18-022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