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媒体时代是孕育流行文化的温床

2015-03-01陈淑文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18期
关键词:社群时代信息

陈淑文

(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浅析新媒体时代是孕育流行文化的温床

陈淑文

(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以及随之衍生出的高科技产品不断与大众见面,可以说我们已经迎来了新媒体时代。每个时代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形态,在这样一个全球信息互通的新媒体时代,符合大众口味的流行文化正在不断酝酿而生。

新媒体时代;流行文化;温床

新媒体概念最初是在1967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提出。清华大学的熊澄宇教授则认为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它是数字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新的媒体形态,相对于广播、电视、报纸以及杂志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在今天网络等高新科技不断成熟的基础上,新媒体的发展“势不可挡”,可以说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新媒体的时代。

世界文化是丰富多样的,每个时代也都有其特定的文化,今天,新媒体已经覆盖全球,在这样一个时代,“文化”已经不同于传统意义上在各个民族世代延续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创造与积淀出的各具特色的文化,媒介的全球化进程加快了个人与世界的联系,也加快了人类文明与文化之间的渗透与融合,符合大众口味的流行文化正在不断酝酿而生。

什么是流行文化?“我们可以说流行文化在广义上是指被一个社团广泛分享的信仰、行为和将它们组织在一起的事物。”[1]通俗地讲,流行文化是社会上大多数成员能够参与,并以物质或非物质的形态显现,可以表现出这个时代人们的心理状况与价值取向的一种社会文化。流行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已经成为当代人类生活中重要的现象,与“时尚”、“时髦”、“潮流”等密切相关的流行文化,在新媒体的滋养下,正在向全球迅速蔓延。

一、新媒体时代加速了流行文化的产生

“流行”一词在《辞海》中的解释是:“迅速传播或盛行一时”,顾名思义,流行文化就是在一定的时期内迅速传播或盛行的一种文化。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主要有四大特征:互动性、快捷性、大众性、多元性。[2]由新媒体造就的时代是海量信息可以及时,甚至是同时被全球大众互通共享的时代。

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这直接导致大部分社会人处于一种浮躁的生活状态,人们不再有时间细细品味那种有深度的、有内涵的“文化”,他们的兴趣指向了带有娱乐性的、能放松心情以及能尽快跟上时代节奏的“快餐”文化。

新媒体进行信息传播不仅具备交互性特点,其操作也十分便利,这保证了它能够高效地批量生产各种满足人们的信息和娱乐需求的文化,而这正好迎合了人们在休闲娱乐时间碎片化的情况下,对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新需求。

形式多样的新媒体,使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信息互动中,每一名参与者都可以通过各自的平台与他人进行互通交流,这样,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传播信息的主体。而主体并不是单一的,他们有着个性化和独特的社群化特点,于是,在人与人、人与社群,甚至是社群与社群的交流中,不同的思想观念互相碰撞与交流,由之产生的新观念或新思想将被彼此接受,以此为基础,再通过与其他人(社群)的交流,或者只是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提供的平台进行信息发布,便可为世人所知,进而迅速变成大众所接受的一种流行文化。

二、新媒体时代加速了流行文化的传播

一个东西想要流行起来,前提是能被大多数人所熟知且接受。因此,文化要流行,必须在短时间内突破各种限制,包括地域和民族文化或者个人差异带来的局限性。

媒体是人类文化传播的必要手段,其进步与应用也不断使文化的传播途径得到优化。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颠覆了传统的传播方式,信息的传递突破直线型的、单方向的传播,取而代之的是交互式、网状发散型传播,这种新的传播方式理所当然使信息传播速度有了质的飞跃。

新媒体借助其互动性、共享性等特点,使广大受众能够积极参与其中,进而为流行文化的传播推波助澜。另外,新媒体大大拓展了文化传播平台与渠道的组合方式。虽然是新媒体时代,可时代的包容性,让新旧媒体得以共存,这带来了一种优势互补与良性互动的效果,由于多种渠道的不同组合,信息传播效果得到极大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也大幅上升,而为大众所推崇的流行文化便能够以全覆盖、全时段的方式有效达到全世界的各个目标人群。

流行文化借助于孕育其产生的那个时代里先进的媒介工具进行传播和发展,新媒体时代正是凭借具备高新科技的媒介工具,使流行文化的复制成本逐渐降低,并让它的复制效率不断提高。流行文化的复制以惊人的速度扩张,同时,它凭借自身易于沟通与理解的表现方式、较强的感染力,以丰富的多媒体形式展示的内容吸引着众多的眼球,进而在这个人类互动达到前所未有畅通的新世界不断向外延伸。

三、新媒体时代加速了流行文化的更新

流行是人们对某种行为、生活方式的随从和追求,它“迅速传播或盛行一时”,因为流行是在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现象,所以具有典型的时效性,它不是静止的文化,有人说它是“奔跑的文化”。

在信息高速流通的时代,堪称经典的东西已经越来越少,即便是流行的事物,其生存周期也在不断“缩水”,文化也不例外。换句话说,流行文化的更新速度将得到进一步加快。前面提到,由于新媒体的快捷性和互通性、共享性,流行文化的生产周期大大缩短,相应地,其更新周期也在大大缩短。

更新,意味着先前事物的消亡。流行文化的更新正是由于当前的流行形式或者内容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共同需要。试想,文化的发展必然带动整个社会不断推进,社会的进步反过来又滋生出人们新的追求与需求,于是新一轮的文化交流又开始发生,新的流行文化因此“面世”,也就代表旧的流行文化将渐渐消亡。

新媒体时代,多元的文化有更多的机遇进行对接和交流,新媒体的快捷性及普及性,可以将人们在社交网络中传递的潜在的“流行”得到快速、广泛的传播与渗透。可以说,新媒体时代,从来不乏流行的“流行文化”。在信息传播需要通过“飞鸽传书”或者骑马接力,抑或是电报、电话联系的年代,流行文化的更替是“一浪接一浪”,如今,却是“一浪盖过一浪”。

这里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如果没有新媒体,很多“流行”便不可能像今天这样如此迅捷、广泛地流行,甚至很难为人所知。新媒体时代不仅为流行文化生产准备了肥沃的土壤,还为流行文化的发展、蜕变提供了丰厚的营养。

[1] 黄会林,尹鸿.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502.

[2] 牛锡明.新媒体时代的金融品牌战略[Z].第六届中国金融品牌论坛,2010.

[3] 吕天娇.流行文化的媒体制造[D].吉林大学,2007.

[4] 孙宜君,王建磊.论新媒体对文化传播力的影响与提升[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2.

[5] 陈皓.社会化媒体在流行文化中的角色[J].青年记者,2012(6).

[6] 阿兰·斯威伍德(英).大众文化的神话[M].冯建三 , 译.北京:三联书店,2003.

[7] 黄会林,尹鸿.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8] 唐绪军,吴信训,黄楚新,刘瑞生. 2014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G206.2

A

1674-8883(2015)18-0223-01

猜你喜欢

社群时代信息
社群短命七宗罪
订阅信息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母婴电商的社群玩法
VC靠边!社群股权众筹来了
天使进化——VC靠边!社群股权众筹来了
展会信息
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