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视角下新闻实验室的转型与架构设计

2015-03-01吴晨翔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18期
关键词:网络化实验室转型

吴晨翔

(南京财经大学 新闻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6)

新媒体视角下新闻实验室的转型与架构设计

吴晨翔

(南京财经大学 新闻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6)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实验室不仅要满足学生创新型实践实验的需求,还要与时俱进,利用网络化的技术,顺应媒介融合的发展。新闻实验室转型是大势所趋,从理念和技术的角度探析实验室的转型方向,并对新闻实验室进行整体化架构设计。

新媒体;新闻实验室;高校;媒介融合

近年来新媒体技术蓬勃发展,媒介融合趋势加强,新闻媒体受到广泛冲击,转型步伐加快。高校的新闻教育也不断改革,新闻类实验室与之同步地向新媒体形态转型。新闻实验室不仅要满足学生创新型实践实验的要求,还要与时俱进,利用网络化的先进技术,顺应媒介融合的发展。新闻实验室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我们主要着眼于新闻实验室的专业核心,即视频制作和编辑排版的实验系统。

一、新闻实验室的理念转型

(一)媒介融合

新媒体环境下,新兴的传播渠道爆炸式发展,各种媒介的技术和功能逐渐趋同,呈现出网络视频化,报刊网络化,电视智能化的特征。各类媒体改变传统思路,打造新媒体平台,与传统媒体相互融合。国外的美国密苏里大学,国内的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新华网都是媒介融合的典范,越来越多的高校和媒体效仿学习。为了培养具有复合技能的专家型记者编辑,很多高校开设了“网络与新媒体”专业。高校在培养新闻类人才时注重全媒体技术的培养,紧跟媒介融合的步伐。新闻学从“一支笔”转型为全媒体,实验室须建立对应的技术模块,如视音频编辑、新闻采编、摄影摄像、网络技术等等,这些是当今新闻工作者必备的技能。实验室应改变专业细分、功能单一的实验教学格局,顺应媒体融合的思路,将实验功能交叉整合。视频制作要兼顾传统电视终端和新兴网络端的应用,用网络化的思维去创新视频内容和视频技术。编辑排版系统依托网络传输技术的成熟,要改变原先单调的文字版面设计,利用新媒体技术呈现多样化的内容,迎合网络阅读的习惯。

(二)校企协同

新闻实验室应推行“走出去,引进来”战略,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实用型人才,打破与传媒行业、互联网行业的界限,与电视台、报社、网站等互联对接,校企协同机制将为新闻实验室带来诸多益处。

首先,新媒体的内涵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与时俱进。高校的实验室保持与企业的对接合作,才能始终走在技术水平的前列。其次,实验课程与行业技能对接,配备行业标准的软、硬件,实验环境高度仿真,学生在实验室即可进行校内实习。通过网络和远程管理系统,让高校实验室与媒体行业后台互联,共享软件和发布平台。最后,在新闻第一线的媒体记者的技术能力更强,如果将他们“引进来”,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学生受益无穷。实验室的技术整合与引进媒体人才相互作用,学生将迅速掌握全媒体的资源生产能力,成为创新型新闻人才。

二、新闻实验室的技术转型

新闻实验室为适应新媒体的发展,必须掌握更先进的技术,让新闻资源在各种传播渠道,尤其是发达的网络环境里自由传播。新媒体技术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新闻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技术转型是理念转型的深度实践。

(一)视频制作技术

传媒行业主要采用非线性编辑系统,其中以大洋、索贝、EDIUS运用最为广泛。本着学以致用、与时俱进的理念,同时考虑建设成本,高校新闻实验室应配备与新闻媒体相近的非线性编辑系统。新闻实验室建立局域网共享存储体系,组建集群化制作网络。一方面,学生非编工作站可以自由切换,方便实验教学;另一方面,局域网资源共享成为现实。

网络技术的成熟,移动端4G技术和无线网络的普及,数据传输瓶颈被打破,视频网络化、高清化趋势显著。实验室不仅要配备高清的非编系统,搭建千兆的以太网环境,还要兼顾视频的高清压缩编码技术,压缩质量的好坏将决定其使用环境。目前主导的视频编码格式有MPEG.X和H.26X,其中H.264编码具备网络友好协议的特征,方便视音频的时移、回看和点播,更适合视频的网络传播。

(二)编辑排版技术

新闻实验室的编辑排版技术既要满足本地编辑的需要,又要满足网络化远程共享,实现网络化编辑。新闻编辑排版的专业软件有方正飞腾、Adobe Indesign等。网络化编辑在本地编辑的基础上,基于网络技术对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等内容进行全面编辑。网络化编辑依赖远程技术的实现,其中以云存储最为先进。云存储在传统存储系统的基础上进行网络延伸,通过集群应用、网格技术、分布式文件系统等功能,将网络中各类存储设备集合协同工作,共同对外提供数据存储和业务访问。将云存储技术运用于新闻编辑,存储资源利用达到最大化,实现全面的网络化编辑。

三、新闻实验室的系统架构设计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实验系统呈现多元化发展,在性能、成本、管理等方面有着较大差别。新闻实验室的系统架构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和设计思路:

(一)高度集成化

新闻实验室系统集成符合媒介融合的理念,在实验室进行多元化编辑,实验室架构以视频制作系统和编辑排版系统为核心。视频制作系统可以集成非线性编辑、视频处理制作、视频发布等系统;编辑排版系统可以集成报刊电子编辑、网络编辑、图片处理等系统。视频系统因其制作周期长及大容量存储需求等原因,一般独立建设。

(二)可扩展化

实验室建设遵循组件化的设计思路,采用开放的设计架构,充分考虑系统和各种软件的兼容。在网络接口、存储容量、工作站配置、甚至软件模块都要留有可扩展的空间。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行升级、扩充,满足不断变化的新闻教学需求。

(三)便于管理

新闻实验系统越来越庞大,建议聘用复合型人才进行管理,既要懂得计算机系统与网络的管理,又要会摄影设备和后期软件的使用。从实际出发,配置完善的实验室管理系统,简化实验室的管理十分必要。实验室管理系统应包含实验室及设备预约系统,设备借还系统,网上留言系统,以及专业的课堂管理系统。

四、结语

借着新媒体的东风,新闻教育呈现多样化形态发展,新闻实验室及时转型,强化自身作用,顺应媒介融合的潮流。校企协同创新,建设产学研一体化的实验教学平台,是每一个高校新闻实验室的战略目标。

G642.423

A

1674-8883(2015)18-0208-01

猜你喜欢

网络化实验室转型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
基于最优树的网络化作战装备体系结构优化
当代新闻学的网络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