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受众心理看新闻写作

2015-03-01王丛蕙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18期
关键词:受众心理信息

王丛蕙

(中国人民大学 新闻学院,北京 101300)

从受众心理看新闻写作

王丛蕙

(中国人民大学 新闻学院,北京 101300)

新闻作为我们这个时代人们获取信息与国家大事的重要手段,其本身存在着客观性与及时性。它是一道桥梁,将我们每个人与世界联系起来,以满足我们实时了解新闻的发生与经过。因此,如何创作出令广大受众所接受的新闻,是当下新闻工作者的工作重点。因此,新闻工作者应当紧跟时代,专注于发现新闻,结合广大受众群体的心理准确快速地发现并编辑出新闻,以此满足广大受众的需求。

新闻;受众;联系;创作

一、前言

随着当下社会的发展与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活动区域也不再仅限于自己所处的一小片区域。在知识爆炸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互联网、电视、报纸或者是其他媒体了解身边乃至世界上所发生的事情。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但是每一个受众的阅读精力是有限的,很难接受所有的信息。因此,想要创作出吸引受众的新闻,首先要了解新闻受众的心理需求与选择倾向。但是传统的新闻学只是机械地对事情发生进行报道,用最官方的语言及最直接的方式进行叙述,缺乏对受众的吸引力。因此,新闻工作者应当转变工作重心,将广大受众放在第一位,新闻否能被受众接受是检验工作的一项重要标准。新闻不仅要满足其客观性与准确性,还要符合受众的心理与关注的兴趣焦点,而这些问题对于新闻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新闻受众的概念

新闻受众,顾名思义就是指新闻内容的接受者,他们包括的群体很多,如报刊阅读、电视观众、浏览网页的网民或者是收音机的听众。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新闻传播媒体之广泛,任何媒体任何形式都可以作为新闻的传播渠道。因此,受众的群体也是广泛的,包括任何年龄段任何人群,他们有着不同的生活以及工作环境。由此看来,受众不是一个单独的团体或者某一个年龄段的人群,新闻是面向全社会与全部人群的。此外,新闻的受众也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他们主动地去寻找新闻且具有选择性地接受,所以受众是媒体生存的土壤,同时也是检验新闻工作优秀与否的标准。一般来说受众的接受程度往往体现在对某一条新闻或者某一档栏目在电视媒体这个渠道中的收视率,又可以表现为对某种报纸或者杂志的发行量,或者是收音机的收听率网页的点击量等等数据,从这些层面可以清楚地看到新闻被受众的接受程度以及接触程度。在新的时代新闻工作者要对思想进行转变,将受众作为新闻的中心,在我国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受众是检验新闻编辑成功与否的准确评委,同时以受众为结果进行新闻创作时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三、新闻受众的心理

我国人口基数巨大,人员素质具有一定的差异,国民在受教育程度、生活环境、年龄、职业、爱好等多个方面都有着不同。因此,各个层面的人群有着不同的喜好与关注点,但是他们有着相同的意识与共同点。所以在进行新闻编辑工作的时候,要紧抓新闻受众的喜好与兴趣点,满足这些受众的探求与知晓的心理,如此才能做到新闻在内容上技能创新又可以被广大的人民群众所接受。首先,人们关注新闻信息主要是了解自己不知道的事情,以及发生在全国各地或者是世界各地的新鲜事,这其实就是新闻受众为了满足他们的猎奇心理进而去关注新闻。新闻本来就是刚刚发生的,重点就是在于新,很多人此前对于发生的事情有可能是闻所未闻,同时也可能包括我们身边一些熟悉的事情。例如,在外国有一只绵羊多年没有剪毛,导致全身的羊毛重达20多公斤,一次剪下来的毛可以做许多件西服。对于这种新闻,受众往往是乐于阅读的,因为新闻中的事物在日常生活中都是常见的,唯独发生新闻的事件在生活中闻所未闻。人们看见这则新闻肯定会观看一番已达到猎奇的目的。此外在文字格式的新闻中若配上照片会更加吸引读者,因为图片比文字会更为直接的表达新闻的描述令文中的信息变得更为直观。其次,就是观众对于新闻的收益心理,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在当下社会或多或少的都会受到当下政策的影响。因此,人们也非常希望在新闻公布出来的中策中了解到关于自己的信息。这种信息有可能是教育的政策,可以帮助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或者是出台的法律法规用来保障我们公民的权益不受侵害或者是让我们获得更多的利益。例如,在房地产的规定中国家规定每个人名下的房产不可以超过两处,这是为了打压恶意炒房等危害国家经济行为的政策。若是超出了两处房产国家就会收取高额的税收,很多名下持有多出房产的公民就会对这类的新闻格外关注,以应对即将面临的高额税收。对于房产采取过户或是卖掉等手段来遵守国家的政策与法规,进而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所以新闻受众的心理需求是非常重要且不可忽视的,在新闻创作编辑的过程中应当紧抓重点,以受众的需求为中心编辑出最受关注且欢迎的新闻。

四、受众的心理对新闻工作的影响

新闻受众是新闻发展的重要动力,同时又是制约新闻发展与传播活动的重要因素。作为新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受众的心理直接决定了新闻的创作方向与编辑模式。正是因为受众的心理变化与需求变化,从而导致了新闻工作的发展与革新,新闻工作因受众心理的影响具有很多因素。首先就是受众的信息需求是推动新闻发展与传播的最大动力,此外还因为受众的需求与接受能力,性格与生活环境的不同而具有差异。面对目前社会中存在的不同新闻受众群体做到新闻分众,让每一个人都能了解到自己想要了解的新闻。接下来就是把握好现有受众的心理态度,受众的现有心理态度、思维方式对新闻的传播具有很大的影响,超出现有受众的接受范围思维定式的话,很难让这些群体接受,从而影响新闻的传播甚至丢失受众群体。此外,受众的心理决定了他们面对新闻时会是主动的、积极的,而这种主动的趋势,一般都是受到心理作用的影响。受众一般都存在关心民生的心理,总的来说都非常关心自己身边的事情,因为这切身关系到他们的生活,以及接触的事情。因此,新闻就会根据这些事情来进行编辑与创作,而报道的形式也变成了居民喜闻乐见的叙事方式。此外,由于受众的求实心理的影响,新闻工作者向受众传播的信息以真实准确为重。在这个知识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各样的信息蜂拥而至,信息的来源也是无从考证的。所以想要让新闻变得具有生命力就要以真实为最佳的竞争力,要坚持真实性选择,做到对事件的报道真实准确。同时还要做到对新闻中的素材选取严谨客观,力求达到完全的真实。可是有些新闻工作者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甚至不惜用造假的方式来编辑新闻,这样做除了会给舆论造成一定的波动以外,还会对新闻工作带来很坏的影响。利用假新闻来吸引受众眼球骗取大家的目光,很容易画虎不成反类犬,引起受众的反感与鄙视,从而丢失大量的潜在受众。总体来说,受众是新闻传播的基础,正因为有了受众的需求才为新闻工作指明了方向,所以充分理解受众的心理要求才能将新闻工作做得更好。

五、标题的改变顺应受众心理

广大新闻受众在接受新闻信息的第一时间,总是会花费很多注意力来阅读新闻标题。新闻标题在文字版新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新闻标题的短短几个字中,浓缩了整篇报道的精髓与主题。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很多人由于工作和学习很忙没有时间对新闻报道逐一阅读,他们总能希望在有限的时间里了解更多的新闻信息。因此,很多报纸媒体涌现出了大量的标题党,这也符合了许多受众猎奇好奇的心理。人们看报纸时肯定会选择那些显眼感兴趣的标题进行浏览,而那些平淡无味的标题很难引起他们的兴趣。这就是受众的心理选择方向,它会将一些不感兴趣的标题淘汰,自动选择那些具有一定吸引力的标题进行浏览,正是因为标题具有很强的独立性所以才更能体现新闻的价值与信息的可见性。在新闻编辑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厚题薄文的现象,记者在对新闻事件进行报道的时候,将信息的质量与真实性放在了第一位,对报道内容下了一番大功夫。这样做是为了满足那些对文章或者报道部分具有心理需求的受众,对他们会有很强的收益。但虽然在信息部分着重进行了编辑,容纳了更多可供浏览的信息与细节。但是由于受众人群基数很大,各个群体兴趣之间都具有一定的差异,很难满足所有人的爱好。另外,过于简单的标题包含的信息也是非常有限,虽然对那些看重新闻报道的受众具有很大的价值,也许对某一类受众毫无吸引力可言,于是,这种新闻很可能就会被这些人所忽略甚至淘汰。在当下这个快节奏的社会环境,应当尽量淡化正文报道,进而凸显标题中的信息与醒目程度,以便人们可以更快更准确地接受信息。由此可见,标题的编辑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创意,对于新闻工作者编写新闻标题时要求思路明确能够抓住事物的本质,并且可以在此基础上拿出一些创意并以此为基础将全文的内容总结在一起,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这个过程也是新闻工作者揣摩受众心理,规划新闻标题与内容结构的过程。只有在标题中激发观众的情感才能引起受众的注意,抓住他们的眼球并在阅读的时候引起受众内心的共鸣与认可。将标题变为受众思想的牵引,引导受众走入新闻融入新闻让标题成为文章的简介与大纲。

六、在对新闻进行创作时顺应受众心理

新闻的写作需要一定的创意与思维,它要突破以往的模式,生产出可以适合不同受众的新闻。这就需要新闻工作者去发现新闻,对每一个事件进行深度挖掘,将其中隐藏的信息与有价值的东西进行分析与思考。在纷落的社会信息中发现有用的新闻,并合理地进行取材,选择性地进行编辑选取事件的时候要选择符合大众探索意愿的事情,做好结构规划以免出现前后重复语序杂乱的情况。因为新闻讲究的就是用最简练的语言完成事件的叙述,最后还要找到相关的材料进行补证。整个过程都要做到严谨认真,因为新闻工作贵在真实。受众看新闻往往都是想看到发生在我们这个世界最真实的事情,所以新闻应当通过对事件的深度发掘事件中包含的新闻,并结合时事热点进行综合报道,务求快速准确地表达事态的发展,以此来满足不同层次的受众心理要求。同时,目前的新闻所依托媒体逐渐趋向融合,电视网络以及移动平台的同步同时与相同内容,这三个相同使目前新闻传播的主流媒体合为一个。但是由于此前各个媒体使用者都有其必然存在的差异性,因而这从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新闻编辑的复杂性与多面性。新闻已经不再简单是文字上的表达,而是系统性与综合性越来越高,集图片声音视频等多方面表现形式与一体的综合报道方式。其中也伴随着技术与理念的升华,将以前仅仅只有文字报道的新闻变化成多方位丰富多彩的栏目。当然,新闻播出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吸引受众传播信息,为公众舆论制造正确的导向。因此,在新闻进行编辑工作的时候还要注意新闻的正统性与严肃性。通过正确地引导,媒体才会建立起一种威信与可信度,正是因为具备这一点才能让受众产生信赖的定式思维。就好比新闻联播这一档栏目是由国家支持进行播出的,它就代表了政府具有无可否认的权威性,也正因为如此广大受众才会乐于收看。其中报道出的任何有关政策性的消息都会或多多少的影响到每一位公民的生活,因而关注新闻联播也是受众的一种心理需求。最后,新闻写作也不能落入俗套,有些媒体以恶搞、八卦、甚至是花边的方式开展廉价传媒,从整体上拉低了新闻与传媒的欣赏素质,对我国的新闻行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这种仅仅是为了追求利益的产物也终将会被受众所抛弃,成为历史的尘埃。

七、结语

总的来说,新闻的产生与传播离不开广大的受众群体,受众是新闻产生的基础与意义。正是因为在当今社会人民群众对信息掌握程度的需求,所以才会产生今天发达的新闻产业,才有了新闻的传播活动。因此,在新闻的编辑与传播过程中,作者应当充分考虑受众群体的要求,结合自身的编辑工作,将信息的真实程度与受众感兴趣的话题紧密结合在一起,实现受众对新闻内容的要求。如果没有新闻受众的需求与相应,那么新闻工作就没有任何继续存在下去的意义了,它就会变得没有方向。因此,只有牢牢地抓住受众的心理才能将新闻工作有序且良好地开展下去。

[1] 贾学清.从受众心理看社会新闻的写作理念[J].新闻界,2006(02):121.

[2] 阮小玲.论新闻传播与受众心理图式的互动[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7(05):46-48.

[3] 周灿华.论拟态环境下虚假新闻的负性功能——从受众心理的角度[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0(02):123-126.

[4] 周焰,罗艳.浅谈电视新闻采编如何与受众心理相结合[J].神州,2013(35):224-225.

G212.2

A

1674-8883(2015)18-0202-02

猜你喜欢

受众心理信息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从受众需求角度看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订阅信息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展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