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采访中肢体语言的把握与运用

2015-03-01田苗华叶翠翠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18期
关键词:采访者被采访者眼神

田苗华 叶翠翠

(长春理工大学 党委宣传部,吉林 长春 130022)

新闻采访中肢体语言的把握与运用

田苗华 叶翠翠

(长春理工大学 党委宣传部,吉林 长春 130022)

说话是新闻记者在新闻采访过程中获取新闻要素的主要手段,而肢体语言则是新闻采访方式和采访技巧的重要补充。新闻记者积极地发现和使用肢体语言,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掘新闻信息、提炼新闻要素,高质量完成新闻采写任务。

采访肢体语言

说话是人类交际的主要方式,但有时仅凭说话无法完全表达我们的意图,所以,以动作为表现形态的肢体语言便显得很重要。心理学家阿尔·伯特梅拉毕安曾发现这样一个公式:“信息的总效果=7%的书面语+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因此,对于新闻记者来说,肢体语言的成功运用势必会成为采访技巧的重要补充。

一、新闻采访中的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是人类传播的基础性媒介,在新闻传播过程中不可或缺、举足轻重,是采访方式和技巧的重要补充。成功的新闻采访,必须能最大限度地发据出被采访对象所掌握新闻要素。那么,如何才能让被采访对象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呢?除了通过口头语言的直接表达外,还要借助于肢体语言使其清楚地知道采访者是诚恳的、善意的、迫切想知道一切的。你的站姿或坐姿,你微笑的方式,你的眼神……都能告诉对方你是真心陶醉、倾诉衷肠还是在装模作样、谎话连篇。[1]所以,新闻工作者在进行采访的过程中,要正确运用肢体语言,并认真仔细地在对方的每一个动作和眼神里发现他的“话中话”“意中意”,才能使采访真正取得成功。

二、肢体语言的把握

(1)表情。“喜怒之情,溢于言表”,面部表情是人类最真最难以掩盖的动作。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对被采访对象的眼神,可以得到许多问不到的新闻线索。嘴亦如此,人的嘴有大小厚薄之分,是情绪欲望的象征。嘴小的人文雅,嘴大的人生命力强,厚唇的人感情强烈,薄唇的人有主见。这些虽然不是绝对的,但能从侧面反映出某些共通之处。没有表情也是一种表情,就像沉默也是一种说话方式。面对一切事物,听到别人的提问讲话毫无表情,除了病人之外,要么是对讲话内容漠不关心,要么是根本没有听进去。面对这样的情形,身为采访者应该反思自身,可能是先期准备不足,对被采访对象的性格特点认识不够所致。

(2)行为。手的动作:听话时用手遮口的人,一般比较胆小、羞怯。美国一位心理学者评论前总统卡特在笑的时候,总是有意展露他那副排列整齐的牙齿,称为“具有强烈权势意向的证据”。[2]通过逆向思维,刻意遮口的人,则具有相反的性格。有些人听人谈话时爱拉自己的耳垂,表示他不想听你一个人说个没完,想打断你的谈话,自己发表意见。拍打自己的头部的意思是表示听话人对自己懊恼和自我谴责。听话时爱玩弄小东西,这类人一般都比较内向,不爱多说话,不轻易使感情外露,但他们感情细腻,做事认真踏实,对工作认真负责,对朋友托付的事一定尽力办好。脚的动作:有些人听别人说话时总是喜欢用脚或脚尖使整个腿部抖动,有时还用一只脚的脚尖拍打地板啪啪作响。这种人性格保守,有自私倾向,为他人考虑较少,但他们很有思想见解,爱探讨哲学问题。因此,面对采访对象的脚步动作时也要深思熟虑,概括提取其中蕴含的意味。

三、肢体语言的运用

(1)眼神。对视:眼神的对视会加深与对方的心灵交流,进而达到洞察了解的程度。多次的、长时间的直视会使被采访者感觉到信任。在他有意躲避提问或显示出其他的不信任感的时候,用直视的眼光能及时把他拉回采访的正常语境中。凝视:眼睛对眼睛的长久的凝视,通常会发生在强烈的爱和憎之间,大多数的人互相的注视就会渐渐彼此喜欢对方,从收到凝视者的支配后而开始让人觉得舒服。躲视:让掌握主动的采访者采取躲避对方眼神的躲视也许让人听起来有些难以理解,但是在现实的采访中,我们不能确定是否会遇到可能与其发生正面冲突的人,躲避对方锋利的眼神可能避免冲突的发生。

(2)笑。微笑:在采访过程中,保持微笑会能增加采访者的亲和力,拉近与被采访对象间的距离。面带微笑,能够使人产生信任感,容易被对方接受。同时,还可以调节现场发生的不和谐的气氛,保持采访过程的连贯性。欢笑。欢笑能给人以快乐、阳光的感觉,有利于营造融洽和谐的气氛,进而将话题引向采访者想要提问的方面,在不知不觉中完成采访。附和地笑:在采访有身份、有地位或者是有影响力的人物时,记者要尽可能地把焦点放在被采访者的脸上,附和对方而笑,这样既可以表达尊重,又能让被采访者把记者最想知道的问题讲述到极致。

(3)手势。摊开双手:摊开双手,耸耸肩膀,一般表示无所谓,满不在乎。习惯于这种动作的人大都为人热情,办事认真,又富有想象力。用单手表达:一只手来伴随着说话是很尊敬的很诚恳的讲话方式,这种方式能让人有很亲切的感觉,消除抵触情绪,防止采访中断或无法进行。

(4)其他。适当地点头既可以避免打断对方的谈话,又能对其发表的看法表达观点;握手、拥抱、端正的坐姿或站姿,都能向对方表达善意,增进交流。

四、发挥肢体语言的功效

若要在采访过程中充分发挥肢体语言的功效,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口头语言与肢体语言相结合。采访时,需要采用适当的肢体语言作为采访技巧的补充,做到“言与行”的统一,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相结合。说与做并不需要同时进行,但必须要相互协调,什么时候提问、什么时候运用肢体语言等,都需要记者在恰当的时机做出恰当的选择。

感性认识与理性判断相结合。感性认识是直接的、实在的、形象的,而理性认识则是抽象的、间接的、普遍的。在采访中,既要最直接地观察一切,又要对其进行分析和综合,形成新的判断。

使用时机与现场环境相结合。采访时,要始终注视着讲话者,增强其阐述意见的勇气,并加以记录。当你同意他的意见时就点点头,不同意时就该把它放在心里而非将其表面化。在非正式的交际场合中,要运用与正式场合中完全不同的手势、举止和声音进行采访。不要死板地站着,应该尽量放松些。

使用方法与性格特点相结合。内向性格的采访者要表现出诚恳、谦恭的举止,每个动作都要稳稳当当,给人以很强的亲和力,打消被采访者内心对你的防备。外向性格的采访者要充分利用自身充满愉悦的细胞,在最短的时间内给对方带来欢快的气息,活跃采访现场的氛围,拉近与被采访者的距离。

[1] 李伟民,戴健林.应用心理学新论[M].人民出版社,2006.

[2] 邹雄彬.一句话说动人心[M].江西高校出版社,2007.

G212.1

A

1674-8883(2015)18-0126-01

猜你喜欢

采访者被采访者眼神
浅谈在采访中怎样与被采访者有效沟通
生命的顽强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工作中提问的方法与技巧
情感引导在人物新闻采访报道中的作用研究
浅谈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技巧
确认过眼神
《茁壮生长》:阿里安娜·赫芬顿的成功人生学
确认下眼神,你是不是靠谱的人
搞笑秀
分析新闻采访中的讲述真实与客观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