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媒介生态视域下的新闻平衡报道分析

2015-03-01张冬华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18期
关键词:公正视域新闻报道

张冬华

(吉林电视台,吉林 长春 130033)

基于媒介生态视域下的新闻平衡报道分析

张冬华

(吉林电视台,吉林 长春 130033)

在新闻报道中,平衡报道是一种客观、公正的报道原则,能够让受众更加全面的了解信息,并作出综合、理智的判断,有效地维护了受众、社会、媒介三者之间的稳定关系。本文就媒介生态视域下的新闻平衡报道做了简要分析,从新闻报道的三个阶段进行深度探究,以期对相关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媒介生态;新闻报道;平衡报道

我国的新闻学者孙旭培在进行我国新闻报道研究的基础上,借鉴了国外的新闻报道经验,提出了平衡报道的新闻概念。其观点指出:“平衡报道就是在突出某一方面的主要因素时,兼顾其他的次要因素,尤其是与之相反的因素;在表现某种报道的主要意见时,也要顾及其他的客观意见,尤其是与之相反的意见。”在媒介生态的视域下,进行多方面客观、公正的平衡报道,很好地规避了在新闻报道中激发的不必要矛盾,有利于树立新闻报道公正、真实的良好形象。要进行有效的平衡报道就要结合新闻报道的采访、编排、剪辑等各个要素,从新闻制作的各个阶段渗透客观、公正的平衡观念。

一、新闻报道前的信息收集平衡

在新闻报道进行前,要根据新闻线索收集信息,在此过程中,必须要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真实是新闻的灵魂,相关新闻工作人员应从信息的传播群体中找到信息源,并仔细地分析,不能盲目地以抓噱头和爆猛料为目的进行胡乱报道。其次,在收集新闻信息时,渠道要广,搜集面要大,这是为了从全面多角度地进行新闻素材的收集,为新闻报道做好扎实的信息材料基础。最后,新闻的访前信息应该有层次地进行收集,遵循环环相扣,不断深入的调查原则,这样能够保证新闻报道具备逻辑性。

2015年5月,在成都娇子立交桥下,一男司机将另一车内的女司机拖出驾驶室后实施暴打,手段十分凶狠。该新闻被发布以后,立刻引起了舆论界的一大片轰动。正当所有人都为女司机打抱不平时,一段新的行车记录仪视频被发布到了网上,该视频中女司机曾前后五次对男司机进行别车,导致男司机车内孩子哭啼不止,这才引发了打人事件。于是,大众对女司机的骂声层出不穷,上演了舆论三百六十度大反转。新闻信息的不完整和片面性往往会导致舆论的过分偏激,新闻工作人员在进行信息收集时应该全面深入,客观公正,才能够正确地发挥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

二、新闻报道中的采访平衡

(一)让事件中的双方都进行发言

在新闻的报道中,无论是批判方,还是受批评的对象,都有平等发言的权利。双方都可以有不同的意见,但都不能彼此剥夺其公开发表意见的权利。让每个被报道人获得辩解的机会,这是新闻报道工作人员应该履行的对每一个被报道人的义务和责任。只有当双方都进行了自我陈词,才能够折射出更多角度、更多层面的观点,更有利于观众客观冷静地看待问题。

在北京电台栏目“人生热线”中,有一期是做“神医”胡万林的热线访谈。关于胡万林,是依靠行骗,伪装“神医”的非法行医嫌疑人。在听到胡万林将接受访谈时,许多观众表示了严重的抗议,认为胡万林是一个骗子,其看法就不能作为观点,更不应该被电台播放出来。当时的节目主持人林白用一句话引导了观众,“如果今天我们都不能够给一个骗子说话的权利,或许在将来的某一天我们受到了蒙冤,也不能享有申辩的机会。”可见,在新闻报道的面前,任何被报道人,无论批评方还是受批评方都应该享有平等说话的权利。只有当新闻工作者具有了平衡采访的观念,才能促进客观公正地报道,实现新闻报道在媒介生态下的舆论监督平衡。

(二)站在被批评方的角度进行采访

新闻报道不是主观的评论,更多应该客观地进行分析。站在被批评方的角度进行采访提问,就是给被批评方申辩的机会,可以有效地避免新闻报道由于过分的抨击所形成的主观色彩。媒体具有舆论导向的作用,能够对损害他人利益的不道德或违法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揭露,是创造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但是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并不是以抨击为目的,制约和维护良好的社会氛围才是其最重要的功能。在媒介生态的视域下,受众、社会、媒介三方是一个永无休止的摩擦体系,是舆论风潮的易碎体,一旦受到破坏,将直接导致媒介生态失去平衡。大众传播强大的影响力往往会过度地造成对受批评者的伤害,这违背了媒介舆论作用的初衷。为了保证媒介舆论的适度性,新闻工作者在进行采访时必须兼顾矛盾双方,将事件的对立面观点同时展现,让受众进行合理客观的判断。

三、新闻报道在编辑中的平衡

(一)注意节目内容编排的平衡

新闻报道中往往涉及了矛盾冲突非常尖锐的对立观点,在新闻编辑时,应该将双方的不同观点、不同利益以对称的比例进行组合,要体现出新闻报道的公正和平衡。同时,将相关内容编排在一起,可以产生强烈的对立性,有助于观众从中进行客观的比较和分析。

(二)编辑时不能掺杂个人的主观情绪

新闻报道是以为观众展现真实事件为目的,而不是以主观看法诱导观众。因此,在进行新闻材料的编辑时,不能掺杂个人的情绪和态度,同时要避免自我主观意识的编辑思路。著名体育解说黄健翔与《南方周末》女记者吴虹飞的事件就是一次典型的例子,吴虹飞曾在《南方周末》上发表了一篇名为《狷狂黄健翔》的文章,其言辞激烈,言语之间个人情绪浓重。随后,黄健翔立即发表声明,“你所带着偏见的立场让我无法忍受,我会拒绝接受你所供职的一切媒体的采访。”在偏激的个人情绪下,往往容易激化矛盾,作为新闻编辑工作者,只需要最好地还原事实,这样才有利于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

四、结束语

在社会、受众和媒体三方联系日益密切的大环境下,有效地维持媒介生态平衡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新闻平衡报道具有全面性、客观性、公正性等优点,能够最佳有效地报道新闻事实,引导舆论。新闻工作者应该培养平衡报道的意识,将平衡的观念渗透于新闻制作的各阶段中,这样才能承担起以事实说话的媒体责任。

[1] 张健康.中国媒介生态学研究的量化考察、焦点回顾与质化分析[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2).

[2] 孙婷婷.媒介生态视域下的体育新闻平衡报道问题[J].才智,2015(14).

G206.2

A

1674-8883(2015)18-0105-01

张冬华(1981—),女,吉林长春人,本科,助理编辑,研究方向:新闻传播。

猜你喜欢

公正视域新闻报道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公正赔偿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
吕坤公正观浅析
三维视域下的微电影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