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背景语境下“全能记者”培养路径探索

2015-03-01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18期
关键词:全能媒介课程体系

张 超

(四川大学 锦城学院,四川 成都 611731)

融合背景语境下“全能记者”培养路径探索

张 超

(四川大学 锦城学院,四川 成都 611731)

媒介融合对媒介生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引发新闻传播教育的变革。本文通过“全能记者培养”实践做法,提出高校应从课程体系、实训平台以及教学模式方面加强改革,才能培养具有跨岗位、跨专业、跨媒介的新闻传播人才以应对媒介融合挑战。

媒介融合;全能记者;课程体系;实训平台

一、融合媒介及对新闻教育的挑战

融合媒介的概念自被提出以来,已经成为传媒界和学术界实践和讨论的持续性热点。尽管媒介融合可以从各个角度进行解读,但其核心是指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彼此渗透,以及这些技术在各种媒体如报业、广电、网络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往横亘各种媒体间的藩篱逐渐模糊乃至消失。

融合媒介对传媒从业人员在媒介知识、传播技能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对现行的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一个新课题。

众多学者从各个层面提出了应对之策。人民大学的蔡雯教授认为,未来的融合媒介最需要的是两类新型人才:一类是能在多媒体集团中整合传播策划的高层次管理人才。二是能运用多种技术工具的全能型记者编辑,即全面掌握多种媒介的特性与技能,并能够承担文字、影像、图片、音频新闻信息的报道与编辑制作等。[1]中国传媒大学胡正荣教授在题为《媒介融合与教学改革》的学术报告中,指出新闻教育应该走“学科融合与拓展”的新闻教育特色化道路。[2]

综合而言,作为融合背景语境下的新闻教育,其目标可以向“全能记者”或者“一专多能”复合型新闻人才的培养方向调整,即培养既具有传统制作新闻的能力,也能深刻认知网络媒介与新媒介的特性,并能了解或掌握媒介融合下的文字新闻、影像新闻、图片新闻、音频新闻的编辑与制作的复合型人才。

二、全能记者概念及素养要求

融合媒介时代的到来让信息的采访模式、写作思路、呈现方式以及发布渠道等都带有不同于传统媒体的诸多特点,由此“全能记者”的概念开始出现。全能记者是指集采访、写作、编辑、摄影摄像以及各种网络技能等业务技术能力于一身;运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方式进行全面的报道呈现;通过包括报纸杂志等平面媒体、广播电视等电子媒体以及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传播渠道进行发布的新闻从业人员。

对全能记者而言,媒介融合背景要求从业者具有两个层面的能力:

其一,技术层面:记者能认知或掌握多媒体采集和发布信息的各种技术。具体而言,平面媒体的文字记者除了要适应互联网背景下的电邮采访、音视频采访之外,还要具备摄影摄像和剪辑技术等;摄影摄像记者则需要具备文字功底,能在文字记者缺席的情况下完成新闻的采集和制作;传媒网站从业人员在网站技术之外,需要参与栏目设计、采访报道设计和最终的版面呈现等等。

其二,知识层面:对于全能记者而言,强大的技术能力固然是不可或缺的,但更重要的是培养互联网思维和掌握媒介融合表达方式,而非简单的视觉效果优化和传播技术。即使是对同一个新闻事件,全能记者要在充分认知不同媒介的相关知识和受众心理学基础上,安排和布局不同的报道内容、展现方式和结构形式,以此生成适合不同媒介,满足不同受众群体需求的差异化报道。

三、“全能记者”培养路径的实证研究

作为最早开设媒介融合专业的密苏里新闻学院,它就要求“每个学生选择自己的核心专业方向,围绕这个专业方向再选择一些高级的媒介融合课程”。[3]

我们的全能记者团项目结合实际设计课程并将校内外所有资源进行整合和搭建,从而形成可持续性的培养体系。该培养体系主要是从课程体系和实训平台着手进行改革和调整,以便从技术和知识两个方面实现学生的全媒体能力或者一专多能的培养。

(一)改革课程体系,实现跨媒介课程渗透

除了新闻专业的常规业务课程之外,针对“全能记者”受训学生在理论和技术课程方面设置的更全面和深入,其理念是紧紧围绕“媒体使用”目标,树立学生的职业化意识,强化学生的职业精神、专业素养、业务水准和实务能力。从课程体系来说,主要是由基础写作板块、广电业务板块以及网络课程板块三大块组成,三大板块彼此独立又融合。其设置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在融合媒介背景下的跨媒体新闻报道能力,实现方式则是通过引进新闻传媒业界人士授课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轮训。每个版块设有相应的学分,只有完成了学分才能进入下一个版块的学习。

(二)打造实训平台,改革教学模式,实现跨媒介技能培养

新闻传播学专业是一个实践操作性很强的应用性专业,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操作才能真正掌握相应的业务能力。传统的新闻传播教学多以课堂讲授和理论知识传递为主,学生即使掌握了丰富厚实的理论,但由于缺少采写新闻、制作视频、发布作品等实践经验,最终也很难实现相关领域的就业。为了解决学生实训机会匮乏的现状,我们通过各种途径搭建校内实训平台,尽可能地让学生掌握在不同媒体中采写、编辑、制作及发布新闻的种种技能。

具体而言,针对课程体系中的三大板块,我们搭建了以《锦城深瞳报》为主的纸质媒体实训平台;以《文传网络电视台》为主的广电实训平台;以《新空网》和《夸父网》为主的网络实训平台。三大实训平台相互配合,彼此融合,针对重大的选题策划或校园新闻采取协同作战的方式,从而在发布渠道和呈现方式都实现了一次采集、多重加工、多平台发布的效果,实现信息资源的多重升值,而这也正是融合媒介背景下的新闻生产方式。

媒介融合已经是现实,传媒需要的是高素质的复合型新闻人才,我们所做的尝试和努力希望能为“全能记者”或者“一专多能”型记者的培养提供一条思路,从而让新闻教育能更好地服务于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事业。

[1] 蔡雯.媒介融合前景下的新闻传播变革与新闻教育改革[J].今媒体,2009(1).

[2] [DB/OL]http://news.cuc.edu.cn/shownews.jsp?newsid=11470.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网,2011-2-14.

[3] 张迪.美国新闻传播院校如何应对技术变革[N].光明日报,2014-9-13.

G214.2

A

1674-8883(2015)18-0039-01

本论文为2011年四川省“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建设项目“新闻学专业综合改革”之子项目“全能记者团”成果

猜你喜欢

全能媒介课程体系
全能小达人
全能小达人
全能小达人
全能小达人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书,最优雅的媒介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