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包头市传统主流媒体与其他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研究

2015-03-01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18期
关键词:包头市文化产业传统

叶 刚

(包头师范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30)

包头市传统主流媒体与其他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研究

叶 刚

(包头师范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30)

近年来,包头市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作为文化产业重要支柱的包头市主流媒体,整体发展呈现下滑趋势。尤其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普及的背景下,包头市传统主流媒体缺乏有效应对的办法。本文主要分析论述包头市传统主流媒体和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的机理和具体的发展路径,为推动包头市主流传媒产业和其他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学理支撑,也为相关部门提供一些决策性参考。

包头市传统主流媒体;其他文化产业;协同发展

一、包头市传统主流媒体和其他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一)包头市传统主流媒体的现状

主流媒体(Mainstream media)又被称为“精英媒体”。例如,国际上的美国之音和泰晤士报等。这类媒体设置了新闻议题,影响着社会舆论。其主要的社会功能是进行舆论引导,起到喉舌的作用,为党、政府和人民服务。[1]包头市传统主流媒体是指包头日报、包头电视台和包头人民广播电台。

《包头日报》是中共包头市委机关报,创刊于1931年。1994年,《包头日报》创办了子报《包头晚报》。2009年,创办了包头地区第一本新闻周刊《包头本周》。目前,包头日报社在经营创收和报纸规模方面位于自治区前列。

1956年,包头人民广播电台诞生于包头市钢铁大街12号,劳动公园对面。当前,包头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的节目已覆盖全市及周边地区,形成了以新闻综合频率为主,城乡音乐频率、生活娱乐频率和交通文艺频率为补充的传播格局。

包头电视台建于1971年,和包头人民广播电台在一栋大楼中办公。目前,包头电视台有新闻综合频道、文体娱乐频道和经济生活频道三套节目。2009年,包头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和《北京财经周刊》进行跨地区、跨媒体的合作,成为包头本地的企业在首都北京展示的一个媒体平台。[2]

近几年来,随着传播科技的进步以及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的迅猛发展,给传统的主流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这种冲击不仅表现在受众的分流、传播方式的改变,还表现在广告业务的竞争方面。新媒体的收入增速高于传统主流媒体已成不争的事实。2012年,百度的净利润为114.56亿元,这一数字已比全国的所有报纸加起来的利润还要多。

这种全国的趋势也波及包头地区,包头市传统的主流媒体整体衰退,用业界人士的话说“形势不容乐观”。那种单纯以广告生存的模式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传媒行业的转型之路,刻不容缓。

(二)包头市其他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文化产业(Culture Industry)又称为“内容产业”,因其具有低污染、高回报的特点,被全球公认为“朝阳产业”。它包括动漫、影视、会展、旅游、休闲娱乐等。和其他产业相比,它更强调生产内容的精神属性。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不仅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而且能吸纳大量就业,是稳增长、调结构的重要抓手。

包头市是一座美丽的现代化园林城市,具有良好的区位、资源和经济优势。包头不仅是“呼包鄂”城市群的中心,也是“呼包银”沿黄经济带的重要战略地。这里有五个朝代的长城遗迹,还有五当召、美岱召等明清古建筑群。秦始皇、吕布、王昭君、王若飞、乌兰夫等历史名人都和包头有关联。作为闻名世界的“稀土之都”,包头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包头市的文化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几年发展较快。

据包头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包头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为74.95亿元,占GDP的比重为2.06,吸纳就业6.87万人。(注释)目前,乔家金街和北梁文化产业园已经建成;包头敕勒川文化产业园区和固阳秦长城热气球文化产业园正在续建;包头文化产业创意园和燕家梁遗址博物馆、燕家梁遗址历史文化生态园等大型的文化产业项目正在筹建之中。

应当看到,近年来,在包头市政府的推动下,包头市的文化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健康向上的发展趋势,但还须清醒地认识到,包头市文化产业起步较晚,在发展中还存在着文化产业规模偏小、区域发展不平衡、体制机制不健全、文化人才匮乏等问题。改革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

二、包头市主流媒体和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的作用机理

协同效应(Synergy Effects)俗称为“搭便车”,是指两个开放的系统相互配合,其效果优于单独的效果之和,即“1+1>2”的效应。该理论1971年首先由德国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提出,后被广泛应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领域。协同效应总体上可分为内部协同和外部协同两个方面。内部协同是指一个市场主体在财务、经营和管理等环节,共享同一个资源而产生的总体效应。外部协同是指一个市场主体可以通过共享人才、资金、品牌、设备等资源来降低成本,获取更高赢利的能力。当一个市场主体可以无成本地共享另一个市场主体资源的时候,协同效应就产生了。包头市的主流媒体和其他文化产业就可以利用两个外部系编的叠加效应来达到双赢。

(一)包头市传统主流媒体可以为其他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舆论条件

影响一个产业的发展因素来自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其中外部舆论环境是影响产业发展的重要外部环境。任何一个产业都存在于一定的社会舆论之中,并深受影响。

对于包头来说,世界上只有少数人来到包头。因此,要想让人们了解一个真实的包头,唯有依靠包头的传统主流媒体加强对外宣传的力度,在增进与其他地区相互的了解中传播包头的形象。

美国第34任总统艾森豪威尔曾说:“一美元的外宣费用等于五美元的国防费用”。[3]由此可见,舆论宣传的重要战略意义。作为在包头地区影响力很大的传统主流媒体,要在助力文化产业的发展上承担起更多责任,努力强占“舆论制高点”,将文化活动与媒体发布结合起来,扩大包头市文化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宣传文化创意产业时,要积极介入文化产业的发展中,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动向,有效地运用文字、声音、影像等传播手段,制作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信息,引导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到文化产业的发展之中。此处,还要加强对外宣传,向外界树立包头市文化企业的良好形象,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

(二)其他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为包头市传统主流媒体提供丰富的传播内容

作为全国首批文明城市的包头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文物资源和文化资源。“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说的就是此地。希拉穆仁草原、响沙湾、大桦背、九峰山这些自然资源都蕴藏着很大的产业价值。秦长城、达茂旗敖伦苏木古城、五当召等国家级文物也遗存此地。此外,蒙古舞、歌曲、乐器等马背文化资源也独树一帜。

近几年,包头市深入挖掘民族、宗教、西口等特色文化资源,规划建设了北梁文化产业园、民族产业园、老包头城、乔家金街、敕勒川文化产业园、燕家梁文化产业园、包头大剧院等一大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

在市场经济中,市场的一个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将有限的人财物资源向优势部门集中。文化、旅游、演艺、动漫、影视等文化产业是主流媒体传播的重要素材。其他文化产业的发展能够丰富包头市传统主流媒体的传播内容。在主流媒体和包头市其他文化产业共同发展和互动中,运用市场的力量,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三、包头市主流媒体和其他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的具体路径

(一)包头市主流媒体内部的整合创新发展

协同理论认为,一个系统内部的子系统协同得好,系统的整体功能就好。反之,子系统之间相互离散和冲突,内耗就大为增加,降低了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作为包头市影响最大的媒体,包头日报、包头电视台和包头人民广播电台要发挥好新闻宣传主流媒体的作用,坚持围绕中心、着眼大局、提升水平,履行好“宣传地方成就、展示区域特色、反映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传播主流价值”(出处)的职责,在一些重大的文化题材宣传方面,要步调一致,增强包头市文化企业的影响力,形成包头媒体立足本地、辐射全国的文化软实力。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文化消费作为文化产业链的最重要一环,是扩大内需、推进产业升级、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内容。很多发达国家和地区都非常重视发挥大众传媒的传播优势,培育高素质的文化消费群体。2004年,在文化产业方面位于前列的上海市开始组建“信息苑”就是一个有益的探索。在公共文化教育方面,包头市政府可以整合高等教育、旅游业、文艺演出、纪录片和动漫等方面的资源,在包头电视台已有频道的基础上扶持创办一个公营性质的科教文化频道。这种做法,一方面,可以为包头市的各个文化企业搭建资源交流的平台;另一方面可以为市民提供受教育的机会。从媒体的功能看,利用媒体对市民开展文化教育、培育高素质的文化消费群体是包头市传统主流媒体的共同责任。

(二)传统主流媒体与旅游、演艺、影视等文化产业的互利双赢

顾客是旅游业、演艺业等文化产业的“上帝”。为招揽更多的顾客,各种传统主流媒体的宣传推动至关重要。在商业信息已无孔不入的今天,“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传统观念早已过时。只有加大宣传的力度,积极加强品牌建设,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著名旅游区阳朔因《印象·刘三姐》而为人所知;《芙蓉镇》这部电影使人们对湘西永顺的王村产生兴趣;著名电影《黑日危机》的取景地西班牙毕尔巴鄂博物馆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所以,包头市的旅游、演艺、影视等文化产业要加强与媒体的合作,积极构建多维的品牌传播体系,使其成为品牌推广的有效平台。

对于主流媒体来说,传播的内容是企业的基石。“内容为王”是每一个传媒人的共识。只有传播的内容有价值,才能吸引受众的眼球。文化艺术是一个城市宝贵的无形资产。作为文化企业,除善于经营和运作外,关键是要有创意,要使企业的产品成为一种新颖奇特的价值符号。这样,就会给媒体提供丰富的传播内容,使新闻广告的效益迅速凸显。此外,媒体工作者还要深入文化企业生产、生活第一线,努力挖掘包头市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推出一批既有思想性,又有观赏性的新闻作品,为文化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旅游、演艺、影视等文化产业发展了,才会增加在主流媒体上的广告投放力度,才会形成主流媒体与其他文化产业良性互动的局面。

(三)传统主流媒体与互联网文化产业嫁接共进

在网络传播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互联网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颠覆了传统的商业模式。在消费信息越来越对称的形势下,消费者拥有了越来越多的话语权。作为传统的主流媒体有必要邀请受众一起参与到传媒生产的创意、设计、销售等价值链创造的全过程中来。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传统主流媒体的产品,可以线上线下共同销售,完全O2O化。

此外,传统主流媒体向互联网、移动互联等新兴传播领域拓展也是形势使然。在新形势下,包头市的传统主流媒体除了要创新新闻报道的内容、形式和手段外,还要加强传播能力建设,创造全新的传播方式。对于社会热点的报道要精益求精,要善于运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等现代高科技传播手段,提高舆论引导的能力,增强新闻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四、加强既懂传媒业务又精通其他文化产业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经验表明:人才是发展文化产业的核心要素。无论是文化产业发达的欧盟还是日本,都非常重视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开发。美国苹果公司之所以在很短时间内成为IT界的“执牛耳”者,与一位既懂艺术创新,又精通管理的精英人才有关。当前,包头市的文化产业人才奇缺,已成为发展的最大瓶颈。

传媒产业是一个特殊产业,有着不同的运行规律。它需要有政治见识、敢于冒险、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和组织经营管理的能力。只有多培养那些具备战略眼光、善于分析市场和制定有效的竞争策略,懂得经营管理和市场运作,善于协调各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人才,才能胜任这一工作。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就要使传媒领域的人才融入其他文化产业,培养每个文化产业部门的通才。建议包头市的相关部门建立专项基金,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推动高校进行文化产业方面的产学研项目,创新对高层次人才的奖励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包头市的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

[1] 喻国明.新型主流媒体的核心竞争力[J].财经论坛,2005.

[2] 赵洁.论传统主流媒体的转型[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0.

[3] 李慎明.全球化背景下关于国际国内形势的相关思考[J].国外理论动态,2011.

G124

A

1674-8883(2015)18-0021-02

本论文为2014年包头市科技局研究项目《包头市传统主流媒体与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4S2004-3-1-29)成果

叶刚(1978—),男,硕士,包头师范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包头市文化产业传统
内蒙古包头市第一实验小学六(3)中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包头市东河区城市绿化现状评价
包头市“健康水工程”建设实践与思考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