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文创新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15-03-01高月娟
高月娟
(山东省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 山东日照 276826)
关于作文创新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高月娟
(山东省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 山东日照 276826)
作文教学老、慢、差、废的现状让学生厌烦,也引起了有识之士的担忧,若把创新思想渗透到课堂作文进程中,让创新学习的绚丽花朵,飘香于作文课堂,往往会收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成效。
作文创新 教学 实践
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世界上只剩下最后一个人了,突然,他听到外面响起敲门声。”
这是美国作家弗雷德里克-布朗写的科幻作品,堪称世上最短的一部小说,也是我班的一次作文训练题目。小说想象奇特,情节迅速掀起,刚到高潮,却又戛然而止,引人无限遐想。若以此为题求其续篇,确实是训练学生想象力的上好材料。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作为非逻辑思维形式的想象,是在已有的知觉、表象及其相互联系的基础上,对这些内容予以重新组合和安排,不仅创造出新的知觉和表象,而且赋予它们以新的形式和意义,是人们在对象和事物的刺激下,在头脑中对原有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精神活动过程。在课堂作文训练时,如果选取一些别致、有趣的素材为刺激物,给学生以耳目一新的惊奇感,从而激活学生的记忆深层及生活积累,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洋洋洒洒,纵笔抒怀,常常会生成一些构思新颖、想象奇特、充满创造精神的精彩篇章。
二、走第三条路
与想象思维一样,侧向思维也是一种非逻辑思维方式。它是继常规思维、逆向思维之后的“第三条路”。前二者在传统语文教学中,得到了经常性的训练,学生比较熟悉,特别是逆向思维,曾是近几年语文教改的热门话题,学生也确实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训练。但是,在当前课堂教学中,侧向思维却像不受青睐的“第三者”,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其实,在常规思维无力创新的情况下,新思路也不一定都与常规思维逆反。此时,我们就应该再换一个角度思考,走第三条路,常常撷到令人惊喜的结果。
比如,我在组织学生进行叙事文课外阅读训练时,选择了《故事会》(上海文艺出版社主办)上的一篇文章,题目是《老曹,你好》。这篇叙事文的情节设计非常新颖,故事发展出人意料,大意是: 一对青年看电影时,见前排座上有一个颓子,女孩就要求男孩拍那颓子一掌。拍一巴掌是容易的,可人家那颓子并没错呀,这事儿可怎么解释呢?男孩想了想,就拍了那颓子一掌,说老曹你好,那颓子以为他认错了人,并未责怪。谁知,女孩并不罢休,一会儿又要男孩拍那颓子一巴掌。男孩这次说的是,你怎能不是老曹呢?你不就是对面办公楼上的老曹吗?颓子生气了,还愤怒地拿出身份证让他看。等看完电影,走到大厅外的灯光明亮的台阶上时,女孩又央求男孩再拍那颓子一巴掌,这第三次拍人一巴掌,男孩是怎么说的呢?他说,唉呀,老曹啊,这次我可找到你啦,在里面我认错了两次呢。
对于这篇阅读材料,除了设计一些基础性题目外,我把训练重点放在了男孩的三次答辩上。因为这三次答辩,可以说是三次创新思维的成果,而且一次比一次巧妙,一次比一次的难度大。在出示阅读材料时,我把男孩的三次答辩以省略号隐去,要求学生展开侧向思维,填补阅读材料中的空缺,借以培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结果,引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和激烈争论,最后总结时,学生们评议通过了十几条可行性答案。
看到学生们的热情如此高涨,我又进一步强化了创新思维训练的深度和广度:如果再次要求那个男孩拍颓头人一巴掌,他会找到什么样的理由呢?甚至,第五次、第六次,他能办到吗?他将作何解释?学生们又得出了一个个形形色色的答案,有的学生还提出独特的见解:我不能再想下去了,因为无论这个男孩多聪明,他的道德品质是有问题的。这种观点,虽说违背了故事的本意,但其本身却是非常正确的,甚至可以说,他是从一个侧向思维,成功地走向了另一个侧向思维,走向了同一事物的另一个侧面。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也是创新学习的另一种圣果。
三、真情实感与实感真情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钟嵘在《诗品序》中也曾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这些话,都从心物感应、情景相生的角度,简洁、准确地阐明了感受与情感的关系。而我们在训练学生作文时,设计的目标之一,常常是要求有“真情实感”,而且把较多的精力投入到“激”情方面。如今回想起来,其先后顺序似乎并不妥切,因为有实感是前提,也就是说先有实感、后有真情。
据此,我把感受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列入了学生写作训练的重中之重,让学生了解感直觉的特点,注意体验其直接性、突然性、专注性和透明性等品质,通过不断的强化训练,使学生逐渐把握住感受的真实与准确,进而将这种能力化为自己血肉之躯的一部分。
接下来,在出示训练范围——教室窗边的凌霄后,学生们很快就构思行文了。那次作文总体来看还是比较成功的,其中还不乏创新之作:有一个同学把凌霄的茎作为感受切入点,通过它的茎“一旦下垂,几天后就会自行枯萎”这一自然现象,揭示了“下垂就是倒退,倒退就是死亡”的道理;还有一个同学则着重写了凌霄的“脚”,觉得“这些紧贴泥墙的须根,从不因脚下墙土的贫瘠而怨天忧人”,因此才“换来了整株凌霄的繁荣”,由此想到了把他乡作故乡的边防战士,并决心向他们学习。这种以植物为对象的作文,实在是太平常了,但由于这两名学生,较好地把握住了感受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并由真感受,进而抒写了真感情,所以取得了焕然一新的效果。
总之,感受能力的训练,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因为作文与自然、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绝大多数的自然、社会现象,要比上面的例子复杂得多,感受起来就比较困难,有时,这种难度何止千倍万倍!这就需要练就敏锐的、深刻的感受力,不仅察觉事物的表象,还要洞悉事物的本质;不仅描摹事物的外在形态,还要体验到它的内在神韵。其终极目标为,以洗练的笔墨,标新立异,状物抒情,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佳作总是“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意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