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理性关注

2015-03-01刘博识

关键词:现实性本体论信仰

刘博识

(鞍山广播电视大学党委工作部,辽宁鞍山 114000)

【哲学研究】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理性关注

刘博识

(鞍山广播电视大学党委工作部,辽宁鞍山 114000)

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要坚持理性思维,其社会根基要关注以人为本、社会和谐和实现个人价值,通过本体论依据和现实性、理想性、超越性的统一完善整体维度,结合现实生活、民族精神、传统信仰,巩固马克思主义的现实生长点,确保马克思主义信仰不仅成为国人理论研究的重点,更要成为大众的主体生命信仰。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理性关注

马克思主义信仰简单地说就是指“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不是信仰,人们对这种理论的信仰才是马克思主义信仰。我们所说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国外的马克思主义概念有一定的区别,是指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因此,在实践中,需要我们去挖掘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点,以理性的目光审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核心地位,汲取传统文化精华,不仅要使马克思主义成为国人理论研究的重点,更要使其成为大众不能脱离的主体生命信仰。

一、关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社会根基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生命信仰,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不能建立在虚幻之中,不是美丽的信仰泡沫,更不是对天国的企盼。马克思主义信仰对生命的虔诚暗含其不能容忍现实社会的不合理,要求在批判旧世界中改造新世界。这种批判和改造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得以存在的前提,也是其发展的过程,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

首先,马克思主义信仰要坚持社会发展的人本宗旨。信仰是人的信仰,人是社会的人,二者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支柱。神在马克思看来只是社会存在中各种问题在人思想中产生的幻影,是偏离生命存在的虚幻。马克思主义信仰针对的是人在社会中的生命存在和价值信仰,其社会批判学说的宗旨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在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具有特殊的意义,正是在这个理念的指引下,每个个体都要思考:人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我是什么样的人?等等,只有时刻思考这些问题,人才能高扬人性,以人性为标准,面对复杂的世界做出正确的选择。当然,这种“以人为本”并非是个体所能完成的,因此马克思一直在追寻“和谐社会”保证人的解放。人的解放不仅是“为我而在”,也是“为他而在”,也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的现实存在,但却可以因为某一部分人而畸形发展,虽然社会进步了,但获益的只是一部分人。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必须在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关注“绝大部分人”的发展,实现“以大部分人为本”。

其次,马克思主义信仰要坚持社会发展的和谐。马克思主义的人本宗旨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对未来社会的两大要求: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二是人与人的和谐。这两种和谐都内涵于社会和谐之中。社会和谐离不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发展只有融入社会和谐发展当中,才是马克思所期望的。人的发展并非简单的生产力的提高,关键还在于社会本质的和谐。“个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到了外部世界对个人才能的实际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为个人本身所驾驭的时候,才不再是理想、职责等等,这也正是共产主义所向往的。”[1]

再次,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个体价值的充分实现。人的发展是具体的人的发展,终极目标是人生价值的实现。个体的人的存在要以社会的人为参照物,不可能有脱离社会集体而存在的个体的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为充分实现个体价值,应充分发挥个体的主体性和自觉性,使个体不仅仅是存在者,更是创造者。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以人为本”维度正是以期建立和谐社会确保真正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也正是在这个维度下,才能确保大众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实现。

二、关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整体维度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论证原有的本体论依据,实现现实性、理想性、超越性的统一。

一要关注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本体论依据。当代中国在思考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时,本体论依据是不能回避的根本性问题。生命以生为本,生又由生来,如此就形成了生生之道,虽然马克思主义并未提出这个中国哲学早已揭示的概念,但由马克思主义的“以人为本”得出这个结论并非难事。本体论依据在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是应对宗教的挑战,更是国人信仰的理论支撑。马克思主义来自西方,但其生命的信仰却是对西方文化的颠覆和批判。“生生”本体论作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本体论,更是与我国传统文化融会贯通。马克思主义信仰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集挖掘得越多,理论资源越丰富,越能更好地抵制宗教的入侵。以本体论依据宣传马克思主义信仰,才能真正打牢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哲学根基,建立马克思主义精神信仰世界。

二要关注马克思主义信仰现实性、理想性、超越性的统一。在马克思主义信仰中,现实性、理想性、超越性处于三个不同的层面。现实性是人在当下的现实形态,理想性是在现实世界基础上的未来发展可能性,超越性则是实现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终极渴望,更是马克思主义的终极关怀。马克思主义从人自由全面发展(超越性)出发向下贯穿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性)和为人类福利劳动(现实性),以现实性为基础,达到理想性和超越性;以超越性为目标,贯穿理想性和现实性,形成了完整坚固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内核。应该将三者紧密地结合起来,用现实性、理想性、超越性相辩证相统一的思维方式去对待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任何一个维度都是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的伤害。[3]宗教只有一个超越维度,完全割裂了现实与信仰的本质联系,提倡容忍,为不合理社会提供了合法的证明。正是现实性、理想性和超越性共同支撑了马克思主义对人现实生命意义信仰的完整体系,清除外部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遮蔽和损害,引导人类社会向理想状态发展,给现实人生以追求美好未来的精神力量,在与不合理的社会斗争中体悟到自我生命的存在和解放。

三、关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实生长

马克思主义信仰虽然批判现实社会,却不是游离于现实世界之外。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也要将关注点放在“当下”,在现实生活中找到马克思主义信仰本就具备的生长点:

一要面向现实生活。马克思主义信仰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投向现实生活,要求现实世界满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本质需求,实现生命存在的本来意义。当前,国人所出现的迷失和信仰危机本质上是没有体会到生命的存在意义,这不仅与个体的理想追求相关,也与社会现实的不合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今,我国处于深化改革期,各种矛盾逐渐凸显,不同的欲望和无处不在的竞争,使不少人奋战在创业的路上不确定当中,但更多的人是处在不同的岗位上辛苦劳动。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面对的是当下的中国现实。如何建立和谐社会,使社会与个人发展同步协调,是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但这需要一个过程,马克思主义信仰要在这个过程中针对个人和社会建立双重维度:对个体要实现自我觉醒;对社会要改变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不能就信仰谈信仰,而要结合和直面社会现实,在现实中树立和实现马克思主义信仰。

二要进入民族精神家园。今天,大众的精神匮乏呼唤着马克思主义信仰能够提供完整的信仰体系,也只有这样才能打开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化的空间。马克思主义信仰要面对现实,就必须面对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融入中国人的精神血液和文化灵魂中,树立具有中华民族特征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哲学是信仰的灵魂,要正视马克思主义信仰与中国传统信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异同,在适应的基础上改造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在相互融合与贯通思想资源中融入到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解决信仰的民族性和本土化问题,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化,构建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涵盖中华民族精神的精神家园。

三要融汇传统信仰资源。从价值取向的维度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哲学都以追求人的自由解放为目标。马克思主义需要通过社会斗争实现,在解决社会矛盾的过程中向前发展;中国哲学希望摆脱世俗,摆脱外在束缚以期实现崇高道德的自由之境。这两种自由的本质是相同的,只不过求取之路不同。不同的求取之路导致语言风格也不相同,马克思主义信仰更多的是西方文化的对象化概念表达,中国哲学则注重对事物的整体理解。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应将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化和大众化,并融汇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使人们易于理解和接受。

[1]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恩格斯论人性、人道主义和异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43.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

[3]马永忠.基于信仰结构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重建[J].甘肃社会科学,2007,(4):147-148.

[责任编辑 王银娥]

Rational Concerns of M arxism Faith in Contem porary China

LIU Bo-shi
(Office of CPC,Radio and Teleoision University,Anshan 114000 Liaoning,China)

Insist on the Marxist Faith to adhere to rational thinking,its social foundation to pay attention to people-oriented,social harmony and achieve their personal values,through the ontological basis and practical,ideal,transcendent unity improve the overall dimensions,combined with the reality of life,the national spirit,tradition Marxist belief in the reality of the growing point consolidate and ensure the Marxist theory of faith has not only become the focus of people,but also to become the subject of public life of faith.

Marxism;faith;rational concern

B27

A

1008-777X(2015)02-0080-02

2014-11-26

刘博识(1983—),女,吉林梅河口人,鞍山广播电视大学党委工作部讲师,主要从事语言学、教育学、哲学研究。

猜你喜欢

现实性本体论信仰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强化学术性和现实性并举
温州城市“拥江发展”的战略性和现实性思考
论信仰
谈新闻标题的现实性
CP论题能为本体论论证提供辩护吗?
张栻的本体论建构及其体用逻辑探析
铁的信仰
张载哲学的本体论结构与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