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谐共生中的生命意义分析
——D·H·劳伦斯对敬畏生命的思索

2015-03-01张秀芝

关键词:劳伦斯敬畏生命

张秀芝

(西安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西安 710065)

【文学艺术研究】

和谐共生中的生命意义分析
——D·H·劳伦斯对敬畏生命的思索

张秀芝

(西安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西安 710065)

探索生命意义就是对生命的真谛、人生的价值、人类的生存意义等问题的探讨与研究。D·H·劳伦斯在其一生的作品中,总是充满了对生命的敬畏,并一直努力探索人在社会中的生命意义,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以他的血性意识来认识生命的价值,从而使读者能够感悟到他对生命独特的见解。

D·H·劳伦斯;和谐共生;敬畏生命

前言

敬畏生命就是对所有生命的关爱与维护。它“是人们处理一切与生命相关联的关系,即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过程中持有的以敬重生命、珍惜生命、关爱生命为价值评判原则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1]72我国的传统思想中,始终强调生命的价值与生存的意义,注重尊重并爱护生命。“道家讲究世间万物均应法自然,而生命的存在是自然而生,因此尊重自然法则,也应尊重生命的存在。”[1]73西方的柏格森认为宇宙间的一切无论是有生命的东西,还是无生命的东西,都是由生命派生的。尼采认为生命是快乐之源,因而,他重视的是生命的内在本质。所有这些观点均说明要尊重生命。20世纪初叶的英国著名作家D·H·劳伦斯,一生都致力于生命价值的探索,寻求生命的真谛,他的寻求与探索体现了他对生命的敬畏。

劳伦斯生存的时代正是人们的思想意识、道德精神及相互关系发生巨变的时代。社会的变革使人们过度地追求功利与物质,否认情感,其结果必然导致生命的衰败。故而,劳伦斯从文学批评的角度探索健康的生命形式,关爱所有生命乃至整个宇宙的生命,甚至以他的“血性意识”来表达其对生命的敬畏。因而,劳伦斯可以被誉为一位对生命有着独特阐释与见解的哲学作家。

一、社会和谐的根基:对“人”的生命敬畏

生命是人类生存与社会发展的客观基础,重视和珍惜生命是人类对生命的爱护与尊重。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海德格尔认为存在是一种生存方式,[2]他所指的生存就是有生命意识的生存。尼采认为:人的生命是权利意志的表现。[3]由此可见人的生命的重要性。所以,真正的哲学是人的哲学,是阐释人生、指导人生意义的哲学。从伦理学的角度来看,一切生命中,人的生命价值至高无上,保护人的生命是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史怀泽说:“只有一种生命能摆脱黑暗,看到光明。这种生命是最高的生命,人,只有人能够认识到敬畏生命,能够认识到休戚与共,能够摆脱其余生物苦陷其中的无知。”[4]马克思也认为:“人是人的最高目的,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5]所以万物生存中,人的生命是极其有价值的,这里所说的人其实是指整个人类。人必须以生命为前提,否则一切为虚无。一个国家中整个民族如果没有生命力,那么这个国家就没了前途。劳伦斯正是从哲学与伦理的视角去审视人类生命,体现了他对人的生命敬畏。

劳伦斯对生命的敬畏首先表现在他对人类社会中人性的呼唤。怀念与回忆是对潜在的生命激情的召唤。少年时代的田园生活及社会变革中的人性变化,使劳伦斯充分认识到了人的生存价值。他认为:人只有活着,才能冲破层层障碍,获得新生。因此,劳伦斯文学作品中所关注的哲学问题之一就是关爱人的生命。他说:“活着的人必须从麻木不仁、愚昧的现实中把自己拯救出来。”[6]因为只有真正地回归生命的本体,才能创造美丽健康的人生。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曾系统地论述了人是有形体的、富有自然力、生命力的、现实的感性的自然存在物。马克思认为整个人生就是生命在从物化到更高程度上的人化这一辩证过程中不断的扬弃和超越,最终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既包括人的物质生活发展以及精神生活的提升。尼采的哲学观始终有一个不变的规律,那就是强调健康生命。劳伦斯的观点如上所述。因而,他在其散文《无人爱我》中痛心地说道:“年轻的一代让我们感觉到,什么‘宇宙意识’,什么‘人类之爱’,早从他们身上飞逝得无影无踪。”“他们很空虚,他们对别人的事、别的人都不关心,甚至不关心他们孜孜以求的享乐。”[7]11,15在“被文明所奴役”中,他痛心地说:“那些跟我同年的男人,刚过不惑之年,脸色煞白地默默伫立着,一言不发,无所事事,麻木不仁。”[7]163在“还乡”中,他进一步提到“他们(罢工中的矿工)沉默地蹲着,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样子,像是在地狱里高处的走廊中一样。”[7]231在其诗歌中,劳伦斯提到:我们已死,我们已被杀死,我们不再是原来的自我。从他的作品中不难看出,当时的人们没有了精神追求,也就失去了生命的本体。这就是功利与实用抽掉了整个人的生存根基,人的灵魂已在人世的争夺中濒临死亡,也就是尼采所说的现代社会和近代精神早已把生命力扼杀了。在劳伦斯看来,人没了精神生活,就不算是真正的活着。因而,他对人的生命的尊重主要体现在对文明发展过程中人性退化的揭露,其隐含的意思就是人需要健康的生活。

所以我们说,劳伦斯对于人的生命关注,推动了他对生命之人性之美的崇尚与寻觅。这种对“人”的呼唤,实际上是对生命的又一辉煌的发现和反思。这在生命意识中,与史怀泽、马克思把人放在了第一位,认为人是生命中最崇高的生命这一观点同出一辙,这也正体现了哲学是人的哲学的观点。

二、对原始生命及自然人在与自然和谐共生中的生命敬畏

从生态伦理观点来看,人类世界的关系首先是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万物皆有生命:它包括人的生命及一切自然存在的生命。史韦兹认为:“伦理的基本原则是敬畏生命。……我们爱自然,自然也会用爱来回报我们。这就要体现人类的道德关系,既爱人类也爱其他生物。”[8]这就与史怀泽的“维护并珍惜生命就是善,毁坏并约束生命则是恶。”[9]27的观点一致。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人同自然界完成了的本质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10]这说明了社会中人与自然是统一、相互依赖而生存的。可见,关爱珍惜所有生命对于人类是非常重要的。马克思是从伦理与哲学的角度去看待一切生命。

我们讲究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是无私的,人类应该以平等的态度回报自然。法国著名人道主义学者史韦兹(Schweitzer)的“敬畏生命”伦理要求敬畏每个想生存下去的生命;美国生态哲学家利奥波德(Leopold)要求把生命的权利扩大到“大地共同体”;深层生态学认为:生命物种权利平等。[11]这些都说明: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与人类在价值上是平等的,其关系就是平等伙伴的关系。劳伦斯在其作品中正是把自然与人类同等对待才十分关爱自然生命。

小时候的矿区生活环境,使得劳伦斯对大自然及矿工中的生命力触感颇深。他体会到“我们同自然一起生活,使用着自然的物质和力量。”[12]故而劳伦斯认为只要有自然生命,就有本质的美。他的作品充满了对原生态自然价值的尊重。他认为作为生命基本形式的意识,其基本的成分就是具有好奇心,人生最可贵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引起了他的自然生命意识。在《虹》中,劳伦斯不但让我们认识了碧绿的大草原,缓缓流淌的洗耳河,野花吐艳、五谷飘香的自然生命力,更是给我们展现了牛羊成群,百鸟鸣啭的充满生命活力的情景。其短篇《狐》中的狐狸,让读者感受到强烈生命力的召唤以及执着追寻生命的欲望。一声狐叫,唤醒了沉睡在心里的激情。在梦中她(玛奇)清楚地听到狐狸在歌唱。“歌声感动了她,因此她觉得自己非哭不可,……。”[13]梦中的狐是有生命力并富有智慧及吸引力的。在“鸟语啁啾”中,冰冻三尺的大地中,仍然回荡着鸟儿的鸣啭。“在大地仍然封冻着的时候,竟有如此银铃般的声音急速地划过暖空,这是怎么一回事?不错,鸟儿们在不住地鸣啭,叫声虽然很弱,断断续续,可她们却在向空中发出清越的、富有生命力的声音。”[7]192即使在严冬,死鸟横陈中,我们仍能感到生命的气息。就是连最令人讨厌的跳蚤,也让人感到弱小的不贪婪的生命。“The mosquito knows full well,small as he is/he's a beast of prey./But after all/he only takes his bellyful,/he doesn't put my blood in the bank.”[14]382在Little Fish中,劳伦斯又一次给我们展现了自然中的生命,“The tiny fish enjoy themselves/in the sea./Quick,/their little lives are fun to them/in the sea.”[14]382海中的小鱼在自由自在地享受着生活的乐趣,就连最不起眼的小鸡也让我们感到生命的活力。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劳伦斯笔下的所有生命都充满活力,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生命力的关爱与敬畏。与此同时,劳伦斯也让我们体会到自然界的造物。他的诗集《三色紫罗兰》(pansies)中的短诗《月升》(The Moonrise)中,他给我们展现了月亮之美:“…Her rise from out the chamber of the deep,/Flushed and grand and naked,as from the chamber/Of finished bridegroom,seen her rise and throw/Confession of delight upon the wave,/ Littering the waves with her own superscription/Of bliss,till all her lambent beauty shakes towards us.”[14]143在这里劳伦斯把抽象的东西变成了具体有生命的东西,月亮自然升起,美丽大方,将清新的芬芳带给我们的感官。即使《闪电》也让“我感到她的心挨着我的胸膛瞒踢,而我自己的心正在搏动/我笑着感受它憾惴地跳跃/奇怪,我一遍遍重复的话语却/回响在我充血的耳中,重复、紧抱双臂,用沸踌的血把居心掩藏。”[15]这里月与闪电都充满了生命,更何况草与花。

更甚的是,劳伦斯对生命的敬畏还体现在自然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共生中。在《白孔雀》中对乔治与西里尔在池塘里裸身嬉戏的场面以及《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中梅乐斯与康妮在大自然中那酣畅淋漓的性爱描写,就是将生命个体回归到自然、纯洁的状态,让人感到人与自然的相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友谊。这里,池塘与森林对于他们来说是秘密可以倾诉、愿望可以实现的独处世界,在这里,他们有着宽阔的视野和自由自在的空间。所以,劳伦斯在人与自然的共生中探索自然之道,在沉默内省中悟彻人生之理。他给我们呈现了健康的生命只有在大自然中才能体会那种愉悦与欢欣,人的生命力才得以回归。这正好符合华兹华斯的观点:自然风景能给人以愉悦。因此,劳伦斯可以说是一个具有深沉宇宙宗教感的人,他对原始自然及人在自然中的重生怀有深深的敬畏和赞美。

三、两性和谐共生中的“血性意识”生命

伦理是一种特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对这种关系的领悟和治理。劳伦斯时代,人们在道德假面具的掩盖下,虚伪地压制自己的精神生活。而劳伦斯所做的就是揭开人们的伪善,把人从虚假道德的压制中解放出来。他对于“性”的描述是直言不讳,以美的形式展现来表达对精神生命的尊敬。他作品中的人物常常体现着荡气回肠的血性生命意识,那就是以酒神般的生命冲动去解放个体被现实压抑、规训的生命意识并施以男女性爱的生命来救赎。因此,我们说他的作品折服于生命中未被惊醒的神性并将其提升为某种生命典范,进而与民族生命精神和人类生命意志共同担待这个生命世界。他的作品文字背后总有一种动人的旋律,那就是对“性”这种生命活力的美丽歌颂。他说:“对于男人和女人皆如此。他们真正的个性和鲜明的生命存在于各自的关系中,在接触之中而不是脱离接触。这就是‘性’。”[7]36这是劳伦斯作品中一贯倡导的“血性意识”。

文艺复兴时期的薄伽丘、拉伯雷等作家的作品就充满了健康的性力量。非理性的哲学大师尼采“曾热烈赞颂肉体,这是因为肉体不仅是生命外在的感性形态,也是生命的象征;正是因为肉体的存在,人的生命才具体可感。”[16]他在《权利意志》中曾说:“这就是生命的肉体,一切有机生命发展最遥远和最切近的过去靠了它又恢复了生机,变得有血有肉……”[17]劳伦斯正是受薄伽丘、拉伯雷、尼采等人的影响,提出了自己的生态人本主义观点“血性意识”。劳伦斯认为“性”是生命活力的源泉,它的流动如阳光般温暖自然。因而他的人生哲学是:“当精神和肉体处于和谐时,生活是可以忍受的,在它们中间有一种自然的平衡。一方对另一方怀有自然的尊敬。”[18]所以,在劳伦斯的小说中,性作为人类生命存在最根本最生动的因素无时无刻地在闪耀着美的光芒。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在论述文化、人生和审美问题时就提出“以情为本”。而在劳伦斯的作品《查特莱夫人的情人》《虹》与《恋爱中的女人》中就展示了劳伦斯以“血性意识”为标志的生命哲学探索。因为他认为:“性和美是一回事,就象火焰和火是一回事一样。如果你憎恨性,你就是憎恨美。如果你爱上了有生命的美,你就敬重性。”[19]在他看来,性就是美。他认为爱情应该是“在传宗接代的本能基础上产生于男女之间,使人能获得特别强调的肉体和精神享受的这种综合的(既是生物的,又是社会的)互相倾慕和交往之情。”[20]作者在这里表达了爱情之美——生命的体验,即性的相互爱慕与吸引。因而,在他作品中所塑造的主人公对人生的理解及对生活的热爱,都体现在他们感情的丰富与和谐的灵与肉的结合之中。从《白孔雀》《虹》《恋爱中的女人》《查特莱夫人的情人》到他的短篇《公主》等,劳伦斯以直白的笔锋,描写了那欲仙欲醉的爱的境界。在《虹》中,他道出了男人是结婚后才算是有了真正的生命。他描写了爱拉与威尔之间的激情性爱;甚至在《查》中,他把康妮与梅乐斯之间的性爱描述达到了极致的程度。另外,他还用对鱼鸟花丛、月亮大海等象征物的亲吻来表达性爱。通过爱与性的表达与描述,他深刻思考着灵与肉、自由与束缚、围困与突围等生命存在的重要内容。这就冲破了以往的伦理道德观,打破了人们对于“性”的仇视看法,也就表达了他的血性意识。他说:“我最大的信仰是血性的信仰和肉体的信仰,……。在他的情感观中,血性生命是感觉与情感的生命。

从作品中不难看出,劳伦斯是通过性来透视整个社会文化背景,探讨人的生存状态,解剖个体生命奥秘。因而在他看来:“男人要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转过头来,回归生命、回归那在宇宙间隐秘流动着的生命。”[9]49这充分表达了他对健康生命的尊重。他通过人间的爱,甚至是性爱,表达了他的性格、他的生命里程。

结语

劳伦斯是一位愤世、反叛型的作家。他的性格总是在忧郁中带有一分孤独,寂寞中又透出生命的活力与坚强。幼年矿区的生活及父母不睦的环境以及一战后被迫的长期漂泊生活经历与其愤世嫉俗的人生挫折,使他在孤独与寂寞中反思历史,反思传统的人生态度,审视、敬畏生命的价值观。他以内省的方式证明自己存在的意义,从对自然万物生命的关照与敬畏中彻悟人类生命的真谛,从而来反观社会现实中的原始与文明、个体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命意识,创造出与其同代人格格不入、却引人深思的作品。他的作品总是透出一种令人折服的哲学思想,那就是他把宇宙中的各种生命形态提炼出来,给人们展现了灵与肉、美与丑、文雅与粗俗、远离与回归、抗争与妥协等生命存在的内容。

[1]夏东民、陆树程.敬畏生命观与生态哲学[J].江苏社会科学,2008,(6):72-77.

[2][德]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陈嘉映,王庆节译.北京:北京·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52.

[3][德]尼采.偶像的黄昏[M].周国平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6:14.

[4]史怀泽.敬畏生命[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20.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6][英]劳伦斯.在文明的束缚下——劳伦斯散文精选[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9.

[7]D·H·劳伦斯.劳伦斯散文[M].毕冰宾,姚暨荣译.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1.

[8]李承宗.和谐生态伦理学[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8:96.

[9]孙道进.环境伦理学的哲学困境[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10]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79.

[11]雷毅.生态伦理学[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239.

[12][美]阿诺德·柏林特.环境与艺术:环境美学的多维视觉[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69.

[13][英]D·H·劳伦斯.劳伦斯中篇小说选[M].主万,朱炯强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56.

[14]D·H·Lawrence.The Complete Poems of D·H· Lawrence[M].Wordsworth Edition Ltd,2002.

[15]Keith Sagar.Introduction to Lawrence's Poems[M].Penguin Books Ltd,1986:75.

[16]刘洪涛.荒原与拯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40.

[17][德]尼采.权利意志[M].张念东,凌素心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152.

[18]Sumner,Rosemary,Thomas Hardy:Psychological Novelist[M].London:Macmillan,1981:492.

[19][英]D·H·劳伦斯.性与可爱——劳伦斯散文选[M].姚暨荣译.广州:花城出版社,1988:106.

[20][保]瓦西列夫.情爱论[M].赵永穆,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5-6.

[责任编辑 申亚民]

An Analysis of M eaning to Life in Harmonious Co-existence: D.H.Law rence's Pondering on the Reverence toward Life

ZHANG Xiu-zhi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Xi'an University,Xi'an 710065,China)

Meaningful life is the exploration and study of the true essence of life,the value of our life and the meaning of human existence,etc.In all hisworks,D·H·Lawrence always revered life and had been exploring human life in the society.At the same time,he probed in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and tried to understand the value of life by his blood consciousness,so that the readers can see his individual philosophical views about life.

D·H·Lawrence;harmonious co-existence;reverence toward life

I561.07

A

1008-777X(2015)02-0010-04

2014-11-08

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D·H·劳伦斯作品中的和谐理念及生命意识分析与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13JK0296)

张秀芝(1963—),女,陕西渭南人,西安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英国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劳伦斯敬畏生命
一些敬畏
敬畏一粒米
40年后《阿拉伯的劳伦斯》片头为编剧正名
《虹》与《恋爱中的女人》中的“另一个自我”:劳伦斯人物美学一探
敬畏先烈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劳伦斯·许:我是个“造梦师”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詹妮弗·劳伦斯大好时光
敬畏 果决 笃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