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泰国Sathya Sai学校道德教育的特色及其启示

2015-03-01张春海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5年5期
关键词:静思道德教育建构

张春海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泰国Sathya Sai学校道德教育的特色及其启示

张春海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Sathya Sai学校是泰国王室批准的道德教育样板学校,学校以“知识的尽头是智慧,文化的尽头是完美,智慧的尽头是自由,教育的尽头是品性”作为学校的校训,学生在汲取科学文化营养的同时最大化地吸取人类自身价值,把规范的人类品德行为内化为儿童固有的心理品质,从小培养了学生基本的人类精神品质,使每个学生都能自觉地把遵守社会道德规范根植于内心,成为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泰国Sathya Sai学校道德教育环境建构策略和课堂实施策略,为改善当下我国德育具有有益的启示。

Sathya Sai学校;道德教育;德育环境

泰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元文化共生共荣的国家,被冠以“微笑的国度”。泰国在800年的发展历史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建立了顺应时代发展的社会道德教育体系和社会行为规范,这些都为泰国保持相对稳定发展和经济繁荣注入了动力。Sathya Sai学校是泰国王室批准的道德教育样板学校,学校以“知识的尽头是智慧,文化的尽头是完美,智慧的尽头是自由,教育的尽头是品性”作为学校的校训,学生在汲取科学文化营养的同时最大化地吸取人类自身价值,把规范的人类品德行为内化为儿童固有的心理品质,从小培养了学生基本的人类精神品质,使每个学生都能自觉地把遵守社会道德规范根植于内心,成为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一、Sathya Sai学校独特的道德教育环境建构策略

把“教育的尽头是品德”作为学校教育的基础,并把学校教育与爱、和平、真理、正当行为、非暴力五大人类价值结合起来。学校道德教育目标定位在培养学生成为具有五大人类价值和高尚文化品位的全面发展的人。把学校发展定位在弘扬五大人类价值、师生共同快乐成长的爱人组织,其独特的育人模式源于科学和谐的学校道德教育环境建构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教师——道德教育环境之魂

Sathya Sai学校通过提升学科教师权威和道德教育素养来发挥教师——学校道德教育擎天柱的作用。泰国历来是一个尊师重教的国度,加之学校在教师地位和权利方面的适当推崇,在该校教师不仅享有较高的地位,其权威性也是不容置疑的。教师不仅要具有渊博的科学知识涵养,且要以高尚的道德素养和优雅得体的举止去感化和影响学生,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崇高的形象。教师不仅是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中的道德楷模,且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和指导者,这一角色在拉近师生关系的同时大大增强了教师道德形象在道德教育环境中对学生价值走向的辐射力和牵引力。

Sathya Sai学校对教职人员要求苛刻,比如对教师日常着装、言语行为举止都有明确的准则和要求,且这些准则十分全面,其内容几乎涵盖了教师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为其在校园实践和贯彻提供了充分保障。《Sathya Sai教师日常行为准侧》对教师基本职责、日常行为规范、职业操守等方面均有细致的规定,甚至具体到对教师在校内停放车辆都有明确要求,可谓面面俱到。这些准则为学校教师个人素养提升和学校对教师的微观管理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不仅对教师为人师表形象的提升带来促进,同时也进一步巩固了教师在学校道德教育环境中的核心地位。同时,学校通过培训、海外进修和与国内外知名大学保持科研合作等方式来持续提高教师的道德教育素养,教师不仅深化了道德教育理论知识且在道德教育课堂实践中更加自信与娴熟。

2.学生——道德教育环境之本

学生作为学校道德教育环境系统之主体,其对道德教育环境具有主动建构性,正所谓“人创造环境”。Sathya Sai学校和谐校园道德教育环境的建设得益于学校独特的道德教育综合实践。

校园道德教育综合实践课,即将多门学科整合在一起进行道德教育实践,最大化地发挥学生道德教育环境主体作用。如下是Sathya Sai学校一堂制作意大利饼的道德教育校园实践课具体流程∶

(1)实物观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依据实物提出问题,学生小组讨论回答,要求学生查阅相关图文资料;请教师长或去意大利饼制售商店等搜集资料。

(2)实物解剖。了解制作原料,学生可前往附近市场购买原料,在此过程中学生体验购物、与社会人员交流等。回到课堂后,向教师阐述他们所学到的实践知识与所发现的不良社会风气,通过教师引导进一步让学生明白自身如何去改造不良的社会环境,如不与不良的商贩打交道,不接触社会上的不良青年,不与道德品行不端正的人做朋友等。

(3)实物制作。在学校餐厅与厨师一起制作。学会如何更好地去创设和谐的餐厅就餐环境。

(4)收获快乐。让校长、教师、学校工作人员和父母品尝意大利饼,感悟劳动的快乐,让学生体验奉献、分享、协作和关爱等道德教育元素。

(5)道德陶冶。用绘画和音乐来赞美劳动的伟大,去发现校园中的美好事物,和谐校园德育环境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通过此类校园道德教育实践综合课,来挖掘学生渴望接受道德教育的内驱力,以此让学生主动建设和改造校园的道德教育环境。“以生为本”的道德教育环境建构,不仅体现道德教育主体对道德教育环境的主动选择,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建设来创设相对和谐完善的道德教育环境。

3.学校、家庭、社会——道德教育环境之躯

道德教育环境以熏染、陶冶的方式对个体的思想道德发展施加影响。[1]Sathya Sai学校不仅努力去创设良好的校内道德教育环境,且延伸至学校与国家、社区关系的和谐共处上,以此来建构和谐的校外道德教育环境,保障学校道德教育。学校在制定校园管理规章制度中把渗透人类价值和“以爱为本”的管理理念作为出发点,学校领导以身作则,用爱的理念、行为时刻践行着充满人文关怀的管理制度。如在Sathya Sai学校,校园绿地都是开放的,没有栅栏,但却看不见学生有践踏草坪的现象发生,主要一点是学校虽不制定如践踏草坪后如何去惩罚学生,但却让学生去认识校园环境中草坪带给大家的快乐,每一株小草都是有生命的,需要大家用爱心来呵护等。充满爱的校园道德教育环境助推了学生智力、情商的发展,提升了学生、教师以及学校全体工作人员的人类价值理念。

学校还通过各种途径影响和引领社会,主动整合各类社会力量,以此来共同建构和谐的道德教育大环境。通过校内外道德教育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浸润,来共同提高学校的道德教育质量。Sathya Sai学校与所在社区中的科技馆、博物馆、体育馆、少年宫、寺院、大学、公检法机构、医院、超市、餐饮娱乐部门等都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和组织去这些机构参观和交流,参加各类社会公益活动,体验道德教育元素,学校也适当邀请社区机构来学校参观、学习和互动,促使社区成为道德模范社区和学习型社区,以此来促进学校的道德教育。校内道德教育环境的建构很大程度上受到校外道德教育“大环境”的影响,良好的校内道德教育环境同时对校外道德教育环境的形成发挥示范指导的作用。

二、Sathya Sai学校课堂道德教育实施策略

学生大多数时间都是在课堂中度过的,课堂教学在传授知识、提高学生能力和培养学生思维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判断。课堂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一环,教师的道德教育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总结概括Sathya Sai学校课堂道德教育实施策略,其主要是采用五种课堂道德教育渗透方法。

1.静思(Silent Sitting)

静思(Silent Sitting)是在几分钟内让学生放松的技巧。静思一般每次2~3分钟,每天可进行1~2次。静思方法简单易行∶端坐;闭眼;深呼吸,脑海中浮现美好的事物,或停下你的思考。静思技巧与呼吸相辅相成,深呼吸优于浅呼吸,静思就是用平缓的深呼吸去引导儿童实现内心的和平与喜悦。在Sathya Sai学校每堂课前都有静思,甚至在师生大会、教师会议召开前也有静思,静思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静思的方法灵活、形式多样,以下三种是在Sathya Sai学校常用的静思方法∶

(1)单纯的静思,集中注意力进而平缓学生紧张的情绪;

(2)静思时倾听悦耳的音乐;

(3)静思时在教师的带领下让学生在脑海中浮现美好的事物。

从学习和教育的角度看,静思是在体验真理,是把科学知识与精神修养结合起来的一种手段。科学知识与精神修养并不是因果的关系,一个人即使把毕生的精力都花在钻研科学知识上,无论其知识有多么渊博,除非其内心也有所修炼,否则其渊博的知识也就是知识糟粕罢了。真正的教育制度若能教化人的品德修养,并把品德教育渗透在科学知识中,那才是最有用的知识。静思净化了学生的思想,使学生潜意识中充满着正能量,正能量促发了学生的正当行为。学生通过静思,以无染的心和端直的身躯从静中悟出知识的真谛,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2.祷告(Prayer)

祷告(Prayer)就是指让学生在做一件事之前让他们在心中默默叨念一些蕴含有五大人类价值的典故或诗句,以正能量去影响学生的思想,使其思想变得积极,进而去强化学生的道德教育理念。许多科学研究早已证实人通过五大感官从外界接受刺激,并把刺激转化成意识储存在潜意识中,只有在人的潜意识中时刻充实着积极的思想,才能使其思想变得积极,学生就会变得更加自信。Sathya Sai学校的各科课堂和学校日常活动中都把祷告作为有效传递五大人类精神的一种手段。教师在课堂授课以及在日常的校园活动中都能够挖掘出相应的祷告内容,使其口语化,便于学生记诵。每堂课静思结束后教师就把相应的祷告内容引入进来,根据课堂授课内容,在围绕爱、和平、真理、正当行为、非暴力五大人类价值的基础上创设不同的祷告内容,在不同的情形和场合中其祷告内容侧重点也不相同。

在Sathya Sai学校其祷告形式多样。有为迁移课堂教学内容而进行的祷告,有为了拓展教学实践课堂而进行祷告,如参观当地水利设施后为唤起人们惜水、节水意识所做的祷告,另外还有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精心编制的祷告。

3.说故事(Story)

说故事(Story)是一种古老的文化艺术,人类文化的精髓基本都以故事的形式传承下来。在故事阐述中,教师的心和孩子的心是相通相融的,这是从小培养孩子同理心的重要方式。故事中蕴含着哲理,许多自然科学中的经典原理和社会哲理都以故事的形式被人们所传承。同样的一个道理或一件事,如以故事的形式传授给学生,他们就会记住和珍藏。教师把讲授的学习内容,通过说故事的形式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学习内容带来的快乐和满足,不但迎合了儿童喜欢听故事的心理需求,且使学习内容更加鲜活易懂。

在Sathya Sai学校学生的作息时间非常苛刻,晚九朝五精确到秒,每天清晨的祷告意味着一天学校工作的开始。清晨祷告实质是把静思、祷告、说故事三大道德教育方法整合进行∶第一步,值班教师带领做静思;第二步,做祷告;第三步,值班教师说故事。故事挑选需遵循三点要求∶(1)故事长度繁简依据学生年龄特征挑选;(2)故事必须清晰地阐述五大人类价值中的一个或多个价值;(3)故事必须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说故事教师的要求∶(1)熟悉故事情节;(2)准备适当的辅助工具,如图片、木偶、书写板、自制手工等,使故事更加的形象生动;(3)讲故事要抑扬顿挫;(4)适当采用角色表演、复述故事内容、讨论、提问题等方式加深学生对所讲述故事的理解。

说故事在道德教育中意义重大,故事最后回归于人类价值精神中,让孩子们感受到故事对他们的独特意义。同时引导课堂活动和教学内容的展开,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实际要求随机进行。

4.小组唱歌(Group Singing)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自然科学中的许多著名理论和定律都是由声音引起人们的思考进而产生的。人对不同的声音的反应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孩子其对声音的反应是非常敏感的。嘈杂的教室教学环境很难使学生放松来专注于学习内容上,所以教师就必须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安静、祥和的声音氛围,音乐在这一环节上无疑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大量的科学研究早已证明悦耳的音乐在促进动植物生长、提高产量等方面所带来的巨大作用。同理,悦耳的音乐也会对儿童产生很大的影响。透过声音并配以图画的学习,儿童整个大脑(左、右脑)都会被利用到,并能将学习到的东西以构图、实物等形式储存在大脑中,这是儿童将来发展高级思维的基础。把音乐与教育整合,让美好的音乐在孩子的潜意识中扎根,去净化孩子的思想是许多教育学家所提倡的。在Sathya Sai学校,课堂导入环节中的静思,灵活使用古今中外的经典轻音乐,来创设课堂氛围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内容上,让学生身心愉悦地去学习,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且培养了孩子端庄优雅的品行。

喜欢唱歌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但胆怯害羞却给他们带了阻力和苦恼,小组唱歌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小组唱歌不仅提高了孩子的自信心,还从细微处培养了孩子的团队合作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唱一些富含有人类价值教育的歌曲,在帮助孩子放松心情的同时促使其养成爱学、乐学的学习态度,歌曲中的人类价值精神将会扎根在学生的潜意识中,时刻影响和激励着学生使其充满正能量。

在Sathya Sai学校课堂小组唱歌有很多形式,比如,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唱,也可以大家围坐成一圈唱,许多歌曲都是精心谱写的道德教育歌曲,也有教师把道德教育内容放在孩子们都喜听乐唱的歌曲节奏中进行练唱。

5.小组活动(Group Activities)

小组活动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相处等最基本的能力。学生大部分的学习生活伴随着课桌度过,只有在课间或体育课上学生才被允许活动。学习需要身心的协作,学习过程中需要活动来助力。在课堂中引入各种活动有助于学生克服学习的疲惫,带来学习的乐趣同时又可渗透道德教育。如下是一节课堂小组活动课∶

教学内容是英语课文《……的心》,讲述一个患心脏病的小女孩,用自己仅剩的一点生命时光去奉献爱心,用爱心和坚强战胜了病魔,重新回到课堂的故事。

活动一开始教师就把整个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在整个角色表演过程中都表现很积极,且都在尽力使用着学过的英语单词和句子,最值得关注的就是活动中学生能把课文中所体现出的道德教育内容灵活地去展现。比如,大家提前共同设计创制的背景图片中用以“爱”作主题,并配以日常生活中人们互相关爱的情境,使“爱心”跃然纸上。在服饰道具的制作上大家集思广益,自己动手设计。整体设计上考虑全班每一位学生,大家都有机会去发表自己的观点,在表演过程中,同学间的协作、互助也被体现得淋漓尽致。表演结束后教师的简评除了关注课堂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外,还把道德教育的体现作为一个重要的简评内容。

在Sathya Sai学校,小组活动不但在课堂上和学校的各类庆典活动中出现,一些学科的最终考核也使用这一形式。小组活动不但巩固和拓展了学校的道德教育,而且进一步促使学生能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实践最基本的人类道德品行。

三、借鉴与思考

Sathya Sai学校道德教育虽然存在于泰国的文化背景下,但中国与泰国在文化渊源上有着颇多的相似之处。由于社会环境的急剧变迁,给我国学校德育带来了诸多困惑与难题。如忽视德育环境建构,家庭、社会德育观念薄弱,教育教学相分离,课堂德育方法途径单调,学校德育效果甚微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Sathya Sai学校道德教育策略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1.以师为魂,学校德育环境中教师权威的重塑和师德尊严的回归

“以师为魂”要求在学校德育环境建构中要重塑教师的权威和师德尊严。当下高考制度的权威导向使中小学教师成为制度的奴隶。加之教师职业聘任制改革,以分定聘,教师人格、气质、人文修养、道德修养概不予考虑。殊不知,在教育教学过程和德育环境中教师的人格和修养对学生的影响是辐射式的,是一种基于道德权威、人格魅力、师道尊严的精神磁化作用,这是一种效能持久的“行动教育”。教师应该成为体现和实践人类价值的典范,促使学生自己去领悟和感化德育。只有社会、学校、家庭摒弃以分数论成败的陋习,教师才能从教学工具化的束缚中解放自己,重塑传统职业权威,让教师恢复在学生和家长心目中应有的价值感化、精神领袖地位。由于教师教育权利被弱化,教师成了学生、家长和校领导的奴隶,成了为分数拼搏的工具。在当前,教师尊严回归的首要工作是修复异化的师生关系和教师与家长关系,使教师在学生、家长心目中树立起崇高的道德形象,让尊师重道、尊敬师长成为社会的风尚,以此大力增强教师的道德影响力,让教师真正成为人类知识和人文精神的传播者和集人文精神、人格力量、楷模作用为一身的精神感化者。教师权威重塑和师德尊严回归是当前我国学校德育环境建设中的重点。

2.以生为本,重视学生在德育环境建构中的主体地位

“以生为本”即在校园德育环境建构和德育实施过程中,坚持从学生自身个人天性出发,调动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随着“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思想的深入贯彻,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日益增强,他们渴望接受新鲜事物,对新生事物有着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学校道德教育环境建构中,他们渴望自己被尊重、被重视,他们不是学校道德教育的被动接受者,而是道德教育的主动参与者和德育环境的缔造者和建设者。德育工作应建立以“以生为本”的个性化教育模式,在学校德育环境建构中要以服务学生为导向,高度重视学生在德育环境中的主体性地位,突出学生生命和个性的健全发展。德育活动的主体是人,其蕴意是把人从制度化的德育中解放出来。学生作为德育环境主体,会依据学校教育教学目的有意识地去选择有利于个人思想道德发展的德育环境,而会去尽力排斥不良的德育环境。同时,学生也会去主动参与建设和改造不良的德育环境。校内德育环境的建构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致力于个性化、人性化的德育。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要在培养学生基本生存技能和实现学校德育目标间找到一个完美的切入点,使学校教育教学目标和学校德育目标的实现达到共赢。

3.搭建平台,全方位建构现代德育大环境

德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学生道德的成长是家庭、学校、社会联手协同、环环紧扣、持续经营的结果。[2]校内道德教育引领校外德育环境,校外德育环境又对校内德育环境产生影响,全方位建构德育大环境要求校内德育环境不断提升和创新,来主动适应社会变迁。首先,学校要树立良好的德育理念,要以海纳百川的心态去吸纳社会环境中的各类有益德育资源,不能只将学校德育禁锢在学校高墙之内。其次,学校要合理科学地引导社会德育环境。学校自身地位的特殊性,决定其本身应该是知识的集散地、真理的源泉。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教育不再仅仅为社会生活做准备,被动地接受社会的指令,而是积极地干预和参与社会生活及其发展。[3]学校要积极主动地去引导外部社会环境的建设和优化,发挥学校辐射力去改造社会环境,同时为学校德育环境的健康发展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最后,搭建平台,积极整合各类社会力量。德育大环境需要全社会来支持和互动,学校应是各类社会德育环境的协调者,学校要与社会、学生所在社区和家庭建立持续连贯、高度统一的合作关系,创设有利于学校德育实践和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德育大环境。

4.巧用方法,充分挖掘不同学科教学细节中的德育

“方法是一种不可抗拒的至高无上的力量。”在德育教学中,方法是打开学生道德大门的钥匙。课堂教学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科教学目的和任务的实现,且在很大程度会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Sathya Sai学校课堂中的五大道德教育方法不仅是学生掌握知识结构的一种载体,且是促进学生主动内化道德教育的有效方式。它不但融入了诸多科学领域先进知识,而且吸取了人学、神学、宗教学领域的知识精华,对在不同学科课堂间进行道德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埃利亚斯指出∶“道德教育是一个需要多学科共同研究的领域,仅仅通过一门学科来探讨这一领域既是有限的、也是危险的。”[4]教育需要培养物理学家、化学家,但更为重要的是要培养有爱心、有善念和善行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课堂教学环节中的德育渗透,是对整个课堂运作过程中进行德育微观层面的阐释,而教师对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和环节的设计和合理的教学方法的运用也影响到整堂课中德育的效果。针对当下我国德育方法缺乏灵活性与创新性,不能适应日益变迁的社会发展要求,合理选择和采用Sathya Sai学校课堂中的五大道德教育方法,可为变革和改善我国说教式的德育方法带来新生。

[1]冯秀军.现代学校德育环境的生态建构[J].教育研究,2013(5)∶107.

[2]龙宝新.我国公立中学德育工作面临的新危机[J].中国教育学刊,2011(4)∶77.

[3]王策三.教育主体哲学刍议[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4)∶84.

[4]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494.

[责任编辑:江桂珍]

G511

A

1002-1477(2015)05-0112-05

10.16165/j.cnki.22-1096/g4.2015.05.028

2014-12-19

香港Institute of Sathya Sai Education与华南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合作项目(ISSE200607002)。

张春海(1982-),男,青海民和人,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静思道德教育建构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静思》 《泪》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静思 萧声意无言 赏游
“微时代”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建构游戏玩不够
关于“想”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