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跨界学习策略

2015-03-01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5年11期
关键词:学科知识跨界重构

周 彦 兵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广东 深圳 518172)

教师教育

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跨界学习策略

周 彦 兵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广东 深圳 518172)

教师专业发展包括专业水平与业务能力的不断提高以及自身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伴随教师的从业生涯。跨界学习是打破学科界限的跨学科知识建构,强调教师成长在夯实专业知识的同时拓宽视野,多渠道进行知识重构;教师通过“明确主题—有效学习—知识重构”的跨界学习,能有效完成学科内部、学科之间以及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知识整合和融会贯通,聚集多学科知识优势,学以致用、不断实践,促进教师全面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跨界学习;知识重构

从教育学视角看,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指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化提高,即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技能的过程;也是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情感、社会责任感不断成熟、不断提升、不断创新的过程。[1]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与信息日新月异,教师作为履行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专业成长伴随教师的从业生涯。如何吐故纳新,不断更新、重构自身知识体系?如何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来拓展自身的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这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课题,研究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也正是基于此。打破边界,重新完成有机建构的跨界学习模式越来越被教育界重视,跨界学习在教师专业发展中逐渐凸显其优势。跨界学习要求教师完成知识从发散到聚焦的过程,完成知识转化与整合,最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到升华与成长。

一、认真解读跨界学习

1.跨界学习的含义

跨界学习的意蕴就是跨越边界、打破边界的学习,其理论基础是“美第奇效应”。“美第奇效应”源于意大利,指该地文艺复兴时期突发的创造活动。[2]创造者认为,当人踏入不同文化或领域时,各种观念、文化、知识领域之间会产生撞击,这种碰撞能整合成不同的特质,从而产生新的构想。

这里的“跨界”,探讨的范畴非常广义,可以是跨行业、跨领域、跨文化甚至是跨时空的跨界。因此,如果通过一系列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跨界交叉活动,能在思想、观念和文化的交汇点上产生新的火花,爆发新的灵感,获得意想不到的学习收获。更进一步说,跨界学习是一种学习思路,一种新型学习模式,根据学习主题,跨越自己日常工作的边界,向外界学习,寻求多元素交叉并整合学习资源,最终完成多种学科知识融合,以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2.跨界学习的优势

跨界学习跳出了原来所处的知识平台和认知环境,在新的环境中产生新的体验,碰撞新的思想火花,产生新的创造。跨界学习重视人观念的提升,以开放的视野把人的学习提到很高的位置。跨界学习使教育不再停留在为教育而教育,而开始关注教育不仅是为自身服务,更是为人以及人之所存在的社会服务。

跨界学习不再局限于掌握某一项已知的知识和技能,而在于对未知答案的探索,意在探求创新性解决问题的方法。显然,这对教师打开行业视野、激发创新灵感有极大的促进与提升。教育活动本身就是一个不可复制的创造性活动,教师通过跨界学习,在已有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完成学科内部、学科之间以及理论与实践之间知识整合和融会贯通,把多学科知识优势集于一体,彰显个人素质的最大优势。显然,这利于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二、抓好跨界学习的三个重要环节

跨界学习并不局限于概念层面,而是有具体操作的过程。一个完整的跨界学习过程可以分为三个环节:明确跨界学习主题—组织有效学习—知识重构。这三个环节环环相扣,是跨界学习的具体操作指南,每个环节的实施过程都会影响最终的学习效果。跨界学习要求教师把握每个环节的学习,完成知识从发散到聚焦的过程,最终完成各领域知识的转化与整合。

1.找准跨界学习主题

随着科学技术以及社会分工的发展,教育分科也越来越细。诸多教师在接受教育时只能接受诸多分科中的一小部分,因此获取的教育大多是片面的,当超越其学科专业时,他们最多也就是个“半通”。[3]然而,在教师的工作和生活中,所需要用到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而是多学科的知识与才能,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跨界学习来提高。因此,在跨界学习之前,首先要明确教育教学中遇到了什么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哪里、涉及哪些相关知识和学科的学习、通过跨界学习能否有效提升。通过这样的梳理,厘清教师的学习思路,明确学习目的,从而找准跨界主题。跨界主题的确立是整个跨界学习的核心环节,它保证了整个学习过程目标明确,有的放矢。

2.组织有效学习

教师在明确跨界学习主题之后,当务之急要找到最佳的学习路径和学习方法,在职学习为教师提供了大量的学习平台和学习渠道,教师在学习目的明确的情况下,寻找学习课程和学习模式,组织有效学习是跨界知识整合的重要前提。跨界学习注重体验式理论学习与知识积累,注重专业教育与全面知识的有机结合,注重教育从学校到社会,再从社会到学校的能动机制。由此可以看出,跨界学习并不局限于传统的学习模式,或者说没有固定的学习模式。教师在明确跨界主题之后,组织有效学习的路径可以多种多样。例如,可以是在职学历提升,选择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学历提升学习;可以是各类短期培训,与自身教育实践工作密切相关的课程学习;可以是各种形式的专家交流、内部研讨;可以是行之有效的短时有效的头脑风暴、强化学习;也可以是跨行业、跨地域的参观考察,经验和做法的借鉴学习等等。

这里要强调的是,基于互联网的学习模式是未来跨界学习模式的重要趋势。网络学习模式和课程体系形式多样,而且更加灵活便捷,使教师能够因人而异地选择和体验适合自己的自主跨界学习。

3.从量变到质变,实现知识重构

跨界学习意在打破边界,寻求多元素、多学科的交叉,这种向外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完成知识的向内转化。教师通过有效学习,一方面夯实专业知识,促进专业发展,同时不断接受新知识,完成学科内部与学科之间的知识迁移和知识重构,融会贯通,完成多学科知识优势聚集,从而全面提升专业综合素质。

实现专业发展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教师跨界学习中,在充分认识教育意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精神追求,加强自身修养,掌握教育规律,拓展知识领域,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综合素养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学习与积累,需要不断地进行知识的更新与重构。教师专业发展还会呈现出自主性、阶段性、连续性、丰富性、终身性等多种特点,在这一发展过程中要求教师具有高度自主性,把外在的影响转化为自身专业发展过程的动力和自我专业发展的意识,即教师对个人职业阶梯的上升和各种专业荣誉的获得等外部需求逐渐内化,实现知识的有机转化,并转变为对自身内在专业素养的提高和专业实践的改进。

三、做好跨界学习的实践与反思

1.在实践中提升

马克思说:“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4]跨界学习同样要注重教育教学中的实践运用,教师多学科知识与才能的增长,多学科知识的整合重构与融会贯通,通过教育教学实践的不断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体系在迁移中螺旋上升,一方面提升了教师的教育水平,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校的教育能力。跨界学习从理论到实践,又通过实践进一步凝练理论,极大地开拓了教师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知识体系和阅历,让他们在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在生活中更加自信从容,真正让教师做到片面专业教育与全面工作、生活的整合与协调。

2.在科研中总结

教师独特的职业特征,使教师教学工作成为不可替代的专业活动。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主要通过教学活动和教育科研两个方面来体现。教师如果不从事教学,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教师,教师如果不搞科研,也很难成为一流的教师。教育科研的意义在于,通过对零散的、表象的教育问题、教育现象的研究,探索和寻找教育活动中本质性的、带有一般规律性的东西,达到以研促教的作用。教师知识的迁移和整合,需要通过教育科研过程去实践、验证和总结。通过教育科研提炼总结出的教育规律、教育方法,可以推广应用,更好地指导今后的教育活动,推动学校教育发展。

3.在反思中成长

教育家赞可夫说:“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经验的总结,没有对自己经验寻根问底的精神,提高教学水平就是不可思议的。”由此可见,教育教学中的反思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重要作用。教师通过跨界学习,吐故纳新,不断更新知识体系,不断整合知识结构,更要不断对教育教学问题进行反思。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可见,教师要把学习作为一种习惯,并在学习中不断反思,不断确定新目标以有效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教育教学反思过程,让教师践行从实践到认识,到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论原理,促进教师在深挖专业的同时,拓宽认识领域,逐渐走向复合型教师,以适应越来越复杂的教育教学要求;教育教学反思过程要求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走向探究者、思考者,进一步成为专业素养纯熟的教育引领者。

四、结语

在职学习、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在现代化、科技化、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教师的专业成长更强调教师综合实力的提升和全面发展。跨界学习模式将成为现代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1)跨界学习打破学科界限的跨学科知识构建,能在夯实专业知识的同时,拓宽教师视野,多渠道多角度进行知识重构;(2)跨界学习要抓好“明确主题—有效学习—知识重构”三个重要环节,有效完成学科内部、学科之间以及理论与实践之间知识整合和融会贯通,聚集多学科知识优势;(3)跨界学习要注重实践与反思,学会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提升,在教育教学科研中总结,在教育教学反思中成长,最终实现教师的全面发展。

[1] 樊璠.在职教师专业发展方式的跨界思考——基于美国经验的比较与建构[J].中国教师,2009(52):73.

[2] 黄丽洋.跨界学习,激发创新活力[J].人力资源,2009(8):14-15.

[3] 邓桂英. 浅谈复合型人才的培养[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2):12.

[4]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557.

[5] 叶澜.新世界教师专业素养初探[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1):41-46.

[6] 叶澜.终身教育框架下学校功能的转变[J].上海教育,2005(1B):28-29.

[7] 约翰·杜威.我们如何思维[M].伍中友,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

[8] 保罗·斯特拉森.美第奇家族——文艺复兴的教父们[M].马永波,聂文静,译.北京:新星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陈学涛]

10.16165/j.cnki.22-1096/g4.2015.11.019

2015-05-20

周彦兵(1971-),云南大理,博士,副教授,院长。

G451.2

A

1002-1477(2015)11-0075-03

猜你喜欢

学科知识跨界重构
视频压缩感知采样率自适应的帧间片匹配重构
长城叙事的重构
通向学科育人的学科知识观
品读
陈黎贞 数次跨界唯有初心不变
北方大陆 重构未来
学校德育要植根于学科知识的意蕴之中
北京的重构与再造
跨界设计
跨界通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