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识平行”的教学改进与思考

2015-03-01江苏扬州市江都区实验小学225200

小学教学参考 2015年14期
关键词:三角尺直尺平行线

江苏扬州市江都区实验小学(225200) 郑 琳

数学教学的核心是思考,思考是数学教学的“根”,离开了思考谈数学教学,无异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下面我结合“认识平行”一课的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思考一:情境设计——“原始呈现”还是“有序引导”?

[尝试]

师:你们玩过撒小棒的游戏吗?今天老师给每一桌同学都准备了两根小棒,要求:同桌合作,一人撒小棒,另一人画下小棒的位置关系。(撒小棒的学生兴致高昂,画图的学生却愁眉苦脸,无从下手或者来不及画)

师:你能把这些位置关系分分类吗?(学生撒小棒)(大多数没有出现平行的情况,最后有两个学生救了场)

师: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互相平行。

[改进]

师:今天,我们重温儿时的游戏——撒小棒。(指名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撒小棒)仔细观察这两根小棒的位置关系,我们用两条直线来表示。

师:想一想,撒下来的两根小棒还可能是什么样子的?你也能像这样把它们的位置关系画下来吗?(学生静静思考,有条理地画出不同的位置关系)大家的想象力真丰富,那能给它们分分类吗?(生思考操作)

师:刚才我们借助小棒,了解了画在一张纸上的两条直线间的位置关系,一种是相交,另一种是不相交。我们把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平行。

由于小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还比较低,他们对具体形象的内容、生动活泼的形式以及动画的过程感到新奇。所以,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数学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为此,本课伊始,我就让学生自由地撒小棒,并记录下两根小棒的位置关系。学生以高度的热情参与到游戏中,课堂气氛、热闹且活跃,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学生在热闹的游戏中重复着机械的动作,他们自顾自玩得不亦乐乎,思维得到了多少锻炼呢?学生在这样的动手操作中,只是对“撒小棒”这个游戏本身感到亲切,并没有真正触及数学问题的本质。再者,学生通过撒小棒得出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几乎都是相交,出现平行的概率极低,在宝贵的课堂上花较多时间还不一定能得出需要的结论,值得吗?改进后的教学,依然借助小棒,只是在出现相交后以“撒下来的两根小棒还可能是什么样子”的问题,调动起学生所有的经验储备。

思考二:操作设计——“传承”还是“探究”?

[尝试]

师:我们借助直尺、方格纸等工具画出了平行线,但这些平行线之间的宽度是固定不变的,怎样才能任意地画出平行线呢?大家试一试。

学生尝试后总结:第一步,沿着三角尺画一条直线;第二步,把长尺紧紧地靠着三角尺,向上或向下平移三角尺;第三步,沿着三角尺再画一条直线。

师:用他的方法试一试。

[改进]

师(出示一支铅笔):怎样移这支铅笔,才能使它和移动前互相平行呢?

生1:要很小心地平移,不能晃。

师:很小心就能保证三角尺不会左右晃动吗?

生2:要让它沿着一个物体移动。

师(课件演示火车在铁轨上移动的画面):因为有了轨道,火车才能平稳地行驶。找一找,身边什么物体适合做铅笔的轨道?

生3:再拿一支铅笔或者直尺。

师:试一试,用直尺做轨道,平移铅笔。移动时要注意些什么?

生4:直尺不能动。

生5:要把铅笔紧紧地靠着直尺移动。

师(总结):一画(画一条直线),二移(靠着直尺平移三角尺),三再画(再画一条直线)。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沟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重视让学生经历探索问题的过程。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大多数教师把画平行线作为一种技能来教授,强化的是方法。学生认为只要小心地移动三角尺,画出来的两条直线看起来跟平行线一样,因此不少学生嫌麻烦,只凭借一把三角尺,画出来的平行线也有模有样。怎样才能激起学生沿轨道平移画平行线的欲望呢?我陷入了沉思,偶然看到火车运行的图片,心里一动:“何不从火车必须沿轨道行驶入手进行教学呢?”通过平移铅笔的操作,学生自发感受到需要轨道帮助平移,从中不仅了解了怎么画,还明白了为什么要这样画。这样教学,使画平行线技能的习得不再是单纯的模仿和机械的训练,而是变得富有理解的乐趣,从而有效地把教师心中的教学目标转化成了学生的探究目标,让学生的探究也就有了方向和动力。

猜你喜欢

三角尺直尺平行线
平行线
三角尺中的奥秘
三角尺上为何留孔
三角尺上为何留孔
借助直尺和三角板解题
一样长吗?
三角板“牵手”直尺
添加平行线 求角真方便
“平行线及其判定”检测题
不可思议的平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