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宁静致远——浅谈幼儿园开展《弟子规》教学
2015-03-01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幼儿园韩燕燕
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幼儿园 韩燕燕
《弟子规》从“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五个部分展开家庭教育和生活教育,是教育孩子防邪存诚,养成忠厚作风的最佳读物。这让我想起了蔡礼旭老师的话:《弟子规》不是用来读的,而是用来做的。我就想,如果我们的孩子一入学就接触到《弟子规》,了解、掌握一些传统文化的精髓,浸染孩子们纯真的心灵,那么,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从小伴随他们一起养成。
一、明理养德——学文重要性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在交流。《弟子规》对人的心灵,就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能够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温润如玉的人格。
1.懂孝顺。
总序中说“首孝悌”,《入则孝》《出则悌》两篇就是在讲如何待人。《弟子规》在总叙后把《入则孝》放在第一篇章,充分地体现出传统道德中“孝”的重要性。孩子年幼,在不同阶段中,自浅显乃至深入地讲解,什么样的行为是孝顺,怎么去做?爸妈早安、爸妈晚安、谢谢妈妈、听爸妈的话、不给爸妈搞乱、自己整理自己的东西,年纪大一点的,帮做家务、兄弟姊妹不吵架不打架、读好书……都是孝顺行为。“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于许许多多的人。
2知感恩。
现在很多父母对于孩子都是宠爱有加,只要孩子想要的基本都会满足。久而久之,孩子的心中就只有自己,没有别人。“人间孝道及时莫迟疑,一朝羽丰反哺莫遗弃……”作为家长平时应多引导孩子对同伴、平辈之间相互关心、尊重。万万不可助长孩子养成“唯我论”的思想,孩子终将长大,将来他(她)的生活更多的是与他(她)的同学、同事、朋友相处,充分地尊重别人、感恩别人也是每个教育者、家长需要带给孩子的良好品格,有一颗感恩之心才能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
3辨是非。
幼儿年龄较小,现在的行为有一定的可塑性,因为他们有好的记忆力。有好多事情他们现在还难以辨别,但是如果老师把正确的事物告诉他们,那他们就会知道老师说的就是对的。当他们有一天有了辨别思维能力的时候,他们就会真正理解老师的教育就是为了他们好。
《弟子规》中“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这些都是教育孩子学会明辨是非,只有有了正确的是非观,孩子的行为才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去发展。
二、教学相长——教师引领性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事业是神圣的,需要有真诚的爱与平等无私的奉献,因材施教,才能灌溉培育出优良的下一代。对于孩子道德品质、礼仪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养,需要老师引领传授。而传授不能只是传而没有方法,《弟子规》里的文字较多,意义也较深,孩子只是简单地来学,也许会让他们感觉到有些枯燥,老师应怎样让幼儿能快乐地来学习呢?
1.挖掘学习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实践活动正是激发孩子读书兴趣、克服厌倦点的最佳手段。幼儿年龄小,老师可以利用孩子爱听故事的特点,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帮助孩子熟悉句子、理解道理。《弟子规》中有很多典故,如“孟母三迁”、“黄香温席”等故事,通过讲故事、表演的方式能很好地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幼儿有了学习的兴趣也就会喜欢上《弟子规》,愿意照着《弟子规》去践行。
2.生动教学课堂。
在课堂中,运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能很好地提高学习的效率。如在学习“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为了给孩子更好的情感体验,我改变了以往的方法,让他们设身处地地去感受。
方法一:角色扮演。爷爷奶奶年纪大了经常会有很多毛病,有的眼睛看不清了,有的腿脚不灵活了,还有的耳朵也不灵了,这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虽然这些孩子们都能说,但却不能真正感受到,所以在活动中我让孩子自己来体验角色。有的孩子蒙眼走路,有的孩子耳朵塞上大大的海绵并戴上耳机,还有的孩子腿上绑好重重的沙包走路。这样的角色扮演让孩子感受到了行动的不便。
方法二:回忆过去。每个孩子都有生病的经历,感冒、发烧了最着急的就是自己的父母,我就让孩子们回忆自己生病时爸爸妈妈是怎么照顾的。半夜起来去医院、挂盐水时妈妈一直抱着、半夜踢被子妈妈总是不停地给盖被子、生病时熬粥给自己喝——这些每个妈妈都做过,也都是孩子能回忆起来的事情。在回忆中孩子感受到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
方法三:感恩体验。孩子生病时父母会悉心的照顾,如果父母生病了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有了先前的感受,孩子们纷纷发表意见:给父母表演节目让他们开心、陪着父母、给父母喂药等。为了结合生活,我立刻让孩子尝试去保温桶里倒点水,水太烫怎么办呢?孩子们说轻轻地吹吹,于是乎有的孩子轻轻地吹着杯子里的水、有的轻轻地摇晃杯子想让它冷得快点。这样的体验会让孩子更懂得感恩。
三、学贵力行——家长辐射性
好的行为在幼儿期最容易培养,给予模仿,给予直接教导,引导实习,久而久之养成习惯乃至日用常行。“身教重于言传”就是要成人在教育中潜移默化的引导,细无声的浸润,这需要每一位家长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以及有真心行动的示范。
1.言行文雅,潜移默化。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环境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家长万不可忽略这方面的强化,一定要为孩子做好榜样。现在很多家长作息时间不是很规律,这在教育孩子要以《弟子规》为行为规范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上起着一定的副作用。孩子入睡前经常会问:“爸爸你怎么还不睡觉?不是说早睡早起身体好么?”有的家长会以“爸爸要工作”为由解释,但孩子眼中见到的,只是督促他上床睡觉的爸爸仍然坐在电脑面前。对于此,我们的解决办法是可以先陪孩子,等孩子入睡之后再玩电脑。也许爱较真的家长朋友会说:“这不是欺骗孩子么?”其实,等孩子再长大些能够比较成熟地思考问题了,孩子会明白和体谅父母的做法。而这些看似麻烦的做法,主要是为了营造一种氛围,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愿意陪着他一起践行和遵守某一规则。“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便是这样的道理吧。
2.以身作则,润物无声。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面对孩子天性未被污染前,拥有善心、善念、善行,使孩子从小扎下做人的根基,孩子今后的人生就已经处于不败之地了。不管什么时候,家长要身体力行,为孩子做一个良好的榜样。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往往不去考虑别人的感受。而很多80后的家长自己也像个孩子一样,家里什么事情都依赖老人:吃完饭打打游戏、看看电视,老人们去洗碗收桌子;和父母讲话高兴时多说几句,不高兴时就觉得父母怎么这么烦,有时甚至还会辩上几句——试问:这样的情景孩子看了会是怎样的感受呢?我们又怎样要求孩子做到孝顺长辈呢?“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多做一些让父母开心的事,少做让父母不高兴的事。每天吃完饭洗个碗,让父母休息会儿,给他们按按肩膀,陪他们说说话。这些生活的细节虽然不像课堂上说得头头是道,可是这温馨的家庭氛围却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长辈的尊敬和孝顺。日复一日,孩子也会心存孝心,长大后也会用同样的方式来回报你。
在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弟子规》中的每一句话,都离不开我们的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们要教孩子《弟子规》,首先自己要努力去做才会有感受。通过自己的以身作则来教育孩子,这样孩子才体会到,并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