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较教育理论视角下激励大学生农业创业的教育方法分析

2015-03-01岳峰

亚太教育 2015年6期
关键词:农学问卷农业

文/岳峰

比较教育理论视角下激励大学生农业创业的教育方法分析

文/岳峰

我国高校构建基于创业科学的教育体系,科学推进大学生创业是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基于比较教育理论视角,我们指出了高校激励创业教育的价值局限性与文化规范差异性,强调不同创业范式在其所处社会的约束意义。我们认为,高校激励大学生农业创业教育既要保证其差异性特质,又要促进共同理想信念的发展,致力于形成价值层面的创业共识。

高校;比较教育理论;大学生;农业创业;教育方法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毕业生尤其是农学专业学生在农业生产领域就业创业,让学生在农业教育、项目申报、科技立项等层面实现自我价值,是就业教育领域趋向一体化以及教育方式多元化要求的基本进路。文化相对主义比较教育理论视角下,这种要求反映到高校大学生农业创业理念教育上,既要允许高校大学生农业创业的差异性发展,又要有意识地促进高校大学生农业创业中方法的灵活性,进而形成方法创新的共识。

一、比较教育理论视野下激励农业创业的必要性

比较教育理论根本特质在于包容异己方式、寻求理解和对话。作为普遍主义教育观点的反拨,比较教育理论没有停留在宏大叙事层面,而是转向具体方法的交流与操作。既肯定它种教育方法的客观性、合理性,认为任何方法都有其独特价值,也指出其局限性与差异性。基于此,对于创业教育而言,应该有一定的社会规范,规范价值范式在其社会中具有约束意义,同时对于它种教育价值准则和价值实践持有宽容态度。

基于比较教育理论建构激励创业机制,就是充分认识建构上述价值态度和认知姿态的必要性。第一,激励农业创业是破解高校就业瓶颈制约的重要路向。众所周知,科学推进大学生创业刻不容缓,而其他诸如社会价值观、伦理思考等问题同样考验着教育工作者智慧,寻求某种能够切实缓解矛盾、消匿冲突的范式成为必然。激励创业能够在相对固定范围内实现学生价值的认可,形成普遍意义可度量的借鉴与遵循,从上述信条中找寻到实现主体价值的答案。第二,激励农业创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维度。中国农业社会进程囿于地域、群体文化独特性和认知模式,而造成了不同经济、文化、地缘政治意义上差异性,并通过生产方式、生活样态、思维路向、心理架构表现出来。这种差异性的存在造成农业发展迫切需要形成一种价值分享与共通的协调和对话机制。

二、高校激励大学生农业创业教育方法的比较分析

(一)高校激励大学生农业创业的教育现状

1、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为农学专业与社会学、土地管理、经济学、行政管理、汉语言文学、地理学、信息工程等七个专业的学生。学生样本共计2000余人,所在年级涵盖了从大一到大四几个层面。除去不合格的调查问卷,最后实际上的样本统计为1857人。如表1所示,从样本信度与效度的角度来说,能够很好地体现不同生活背景及其文化对于高校大学生农业创业形成的影响水平。

表1 高校学生农业创业调查问卷生源情况对比

2、研究方法

我们从创业伙伴特质与行业选择、创业教育、创业地域的异同表现作为切入点,采用了访问与问卷的实证方法,设计了高校激励大学生农业创业调查问卷。调查问卷信度检验我们采用的重测信度的基本检验方法,分别计算了两组相关数据系数,结果显示分别为:R(农学专业学生)=0.87,R(其他专业学生)=0.83,说明本次问卷具有很高的可信性。问卷从发放到回收,都普遍采用了现场进行方式,最大程度确保问卷真实和回收率。其他专业学生问卷回收率为94.3%,有效的问卷回收率达到92.8%;农学专业问卷回收率在95.8%左右,有效的问卷回收率达到了94.1%。

3、数据处理

本文问卷数据进行整理、加工并逐项录入,然后用SPSS15.0软件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相关的常规统计处理,为论文提供可靠的数据参考。根据收集的资料及数据统计结果,采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研究对象和问卷中所反映的情况等资料进行逻辑分析。

4、结果分析

(1)高校学生农业创业教育相关要素比较研究

我们把高校激励大学生农业创业教育要素进行了同质性质的检验,结果如下表2显示:

表2 各个专业学生创业教育要素判定结果同质检验

表格显示,高校大学生对于农业创业的实际能力、创新意识的创业教育的具体内容进行了一系列的判定与反应。调查显示,除了大四反应出的全部的异质性之外,其他的年级的学生越小,差异就越大。对于综合素质判定上,几乎全部的显示质同,对于专业知识的情境反应具有极强的差异性。对于专业知识的差异性,我们进行了判定反应的基本差异比较,结果显示:社会学的学生创新意识的比例高于农学专业学生,其整体人数比例与其他农业学生相比,均远远低于农学专业学生。行政管理学生中各个年级组均有实际能力、创新意识的判定,农学专业的学生则只有在大二组中采用实际能力为创新意识。地理学、土地管理学生在各个小组中表现,显示出了学生的基本创业教育接受程度比例显著低于农学专业学生。

(2)高校激励学生农业创业教育地域性因素比较

我们把上述几种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了同质性质的检验,结果如下表3显示:

表3 农学专业与其他专业学生判定同质性检查

调查显示,对于创业教育的情境判定上几乎全反应具有极强的差异性。(p<0.001)社会学学生选择家乡地区的比例低于农学专业学生,其整体人数比例与其他农业学生相比,均远远低于农学专业学生。行政管理学生中各个年级多选择性观念原则判定,农学专业的学生则只有在大二组中选择家乡地区,大三以上选择沿海地区判定逐渐占据了优势。地理学、信息工程、经济学学生在各个小组中表现,显示出了学生的家乡地区,其比例显著低于农学专业学生。

(3)高校学生农业创业特质与行业选择比较研究

我们把上述几种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了同质性质的检验,结果如下表4显示:

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经验32.91146.54323.12145.639资金17.65945.34315.04113.101兴趣7.98147.21422.04120.342理想14.41238.03328.4546.912社会需要18.99132.54214.4539.967家庭引导6.78163.56750.54811.123

表4 农学专业与高校大学生创业伙伴特质与行业选择同质性检查

从表4来看,显示了不同质性的学生具有农业的差异。表格显示,高校大学生对于的创业情景的具体内容进行了一系列的判定与反应。调查显示,对于情境判定上,几乎全反应具有极强的差异性。此种观点的差异性进行了判定反应的基本差异比较,结果显示:土地管理的学生在意向性行为的判定上并无显著的差异,其余的都有明确的差异。汉语言文学的判定的整体人数比例与其他农业学生相比,均远远低于农学专业学生。农学专业学生创业接受人数随着年级的增加而有所提高。社会学学生判定上与农学专业学生没有明显的差异。而到了大三组别上农学专业学生认为损害公物不好,同龄社会学学生则做出了相反的判定。信息工程、经济学学生在各个小组中表现,显示出了学生在意向性不同的情况下,其比例显著低于农学专业学生。

(4)结论

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观和创业伙伴特质与行业选择差异较为显著,这种差异随着年级增长而逐步缩小。第一,创业教育方面,学生反应基本上是相同的。信息工程、地理学学生人数参半,学生认为公道的价值更为重要。第二,创业地域念方面,沿海地区比例高于家乡地区。第三,创业伙伴特质与行业选择观念,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创业伙伴特质与行业选择形成较早,经济学学生形成相对较晚,管理类学生行为意向性基本人数比例有提高倾向。

三、比较教育理论下高校激励大学生农业创业教育的路径创新

(一)强化农业特色教育的顺延性质。基于比较教育理论的高校激励学生农业创业教育,教育机构中要有计划地对于农业类型知识和创业知识的习得。农业特色教育要通过专业人士的相关支持,来完善其价值体系,又要通过日常交流,促成对于创业的认知。其次,农业特色教育要完善成农业特色遗产的重要载体。要实现学生价值观教育的转化力度,就要完善农业特色的价值要素,强化教育层面的外部支撑,释放农业专业学生价值观教育发展活力。

(二)完善教育模式与文化资本投入。高校大学生农业创业必然要强化外在影响进而实现教育模式的接轨。一方面,要充分借鉴跨文化的教育模式,将高校大学生置于农业创业环境考察,强化其对学生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和调节作用,尽量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不同文化中个体间的差异,必须注重高校大学生心理的特征。另一方面,要根据农业地区特点筛选相关的教育项目和产品分类,根据资源产业化开发的进程制定相关的市场定位、运作模式等,逐步把文化投入推向市场。

(三)农业创业教育现代性挖掘。比较教育理论背景下,文化因素在在阐释个体和环境的作用关系时,注重文化及文化现象的塑造作用。激励创业能够在相对固定范围内实现学生价值的认可,形成普遍意义可度量的借鉴与遵循,从上述信条中找寻到实现主体价值的答案。与农学专业学生相比,其他专业学生在农业创业方面还存在单一、狭隘的内容。我们应当挖掘价值观具体意识及文化根基,探索情感与价值架构,探析地域文化的共性,规避负面风险,塑成统摄人心的创业教育方法体系。总之,比较教育理论视角下,农业创业教育反映到高校大学生农业创业的基本理路上,既要允许高校大学生农业创业的差异性发展,又有意识地促进高校大学生农业创业中方法的灵活性,进而形成方法创新的共识。

[1]赵玉娇.论宗教文化与专业学生文化互动对农业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J].科技信息,2009,(16):407.

[2]王长艳.论社会学传统和谐文化及其现代价值观[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17-120.

[3]阿依失·肉孜.社会主义新型农业关系的核心内容及现实基础[J].新疆师范大学(哲社版),2009,(2):53-55.

[4]余家鹏.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功能及其运行机制研究[D],贵州大学,2010年.

岳峰,男,山东临清人,临沂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助教,法学硕士。

G

A

2095-9214(2015)02-0271-02

临沂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农学问卷农业
中国古代农学风土论的形成、演变与价值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蒲松龄《农桑经》的农学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广西农学报》投稿指南
问卷网
农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