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特色发展的价值性探究

2015-03-01汤大林

亚太教育 2015年6期
关键词:现代汉语综合性事物

文/汤大林

地方高校特色发展的价值性探究

文/汤大林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我国地方高校的数量也是迅猛增加,那么地方高校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本研究将从地方高校的地位、作用,特色发展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发展道路来探讨其特色发展的价值性。

地方高校;特色发展;价值

一、地方高校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图1-1 高等教育学校(机构)数

图1-1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方网站数据统计来看,自2010至2013近四年来,国家教育部和其他部委主管的普通高等学校(简称“国家高等学校”)数量一直远远低于地方高等学校,且地方高等学校的数量还有逐年上升的态势,地方高等学校是高等学校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高等学校发展承载着社会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地方高校的主要职能是为地方发展培养人才的,与承担精英化高等教育的国家(研究型)高等学校培养“研究型人才”相比,地方高等学校应主要承担大众化高等教育任务,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实用型人才”。①

二、地方高校的特色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特色是指“事物所表现的独特的色彩、风格等”。②在英语中,特色所对应的单词是“characteristic”,意思为“特有的、独特的”。③特色是一个事物区别于另一事物的独特性品质,是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依托本身的优势,充分发挥自身价值而表现出来的优势。发展一词,在《现代汉语大辞典》中有四种解释:一是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二是指变化的趋势;三是扩大;四是发挥,施展。④在本研究中,发展主要是采用第一种释义,即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综合以上解释,特色发展即为事物在自身由小变大、有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有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声誉等特质。

区域发展水平的不同,教育发展层次的需求就有所不同,这种现实状况就要求地方综合性大学转变其办学思想,根据实际的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调整自己的任务,适应特色发展需要,寻求更适合的发展道路。地方高校想要更好的生存并发展,亟需进行特色发展,如果地方综合性大学能够满足或者适应当地的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则能促进其自身的发展,如若不能,那么其大学本身的生存也将会面对很大的困境,所以说,地方综合性大学特色发展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三、地方高校的特色发展之路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在推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不良现象,其中盲目从众、趋同发展的现象尤为明显,使得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单一化,出现了“千校一面”的怪现象,例如很多师范类院校转型后,盲目的模仿综合性大学的办学套路,不仅丢失了原本的优势和特色,在本质上也没有真正的实现综合性。《教育规划纲要》中就专门针对这类问题给出了建议,要想克服克服千校一面、趋同发展的问题,可以施行分层办学、分类管理。地方高校想要更好的发展,走特色发展道路是必然之选。地方高校应该做好科学定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并据此规划学校的各项建设思路,避免一味的趋同,要形成各自的特色,并依此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建立地方高校在社会中的特色定位,并取得社会的信任,提升竞争力。

那么应如何进行特色发展,从哪些方面进行特色发展是值得我们研究的关键问题,本研究认为,首先要有自主性。现在大学提倡办学自主,制定属于自己的大学章程,这样可以较好的突出大学本身的特色,也能够发挥这种特色优势,增强地方高校的竞争力。其次,培养方式上要形成自己的特色,并且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够吸引大批人才,也能够确保人才的不流失。培养目标要与学校定位和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契合,培养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摒弃那些只懂理论不懂实践、只会读书不会工作的单一型人才,要发展培养多元复合型人才。其三,评价制度上要有特色。地方综合性大学和国家重点综合大学所承载的职能有所不同,所以在对两者的教育质量评价上也要有所区分,要建立一套适合地方综合性大学的评价制度,量体裁衣,这样能更好的监督和促进地方综合性大学的发展。其四,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地方综合性大学的发展要从地方的实际需要出发,不能盲目从众,要因地制宜的发展适合学校和地方的特色之路。最后,要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学校的特色发展要适合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重视与科学技术发展步调一致。

[1]王李金,王一然.地方高等学校的挑战与出路[J].教育研究,2011,(11):48-52.

[2]刘尧.地方高等学校走向何方[J].院校研究,2007,(1):67-69.

[3]李喆.知识经济时代地方性大学的使命[N].光明日报,2003-01-29.

注解:

①刘尧.地方高等学校走向何方[J].院校研究,2007,(1):67-69.

②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1235

③牛津中阶英汉双解词典(第3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95

④汉语大词典编委会.现代汉语大词典[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0:671

汤大林,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

G

A

2095-9214(2015)02-0211-01

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猜你喜欢

现代汉语综合性事物
“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美好的事物
定制铺丝新工艺降低成本提高综合性能
评《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
奇妙事物用心看
现代汉语中词汇性的性范畴
模糊PID在离合器综合性能实验台中的应用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教师在综合性学习中的作用
北大版《现代汉语》增订本)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