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方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
2015-03-01黄小娟柳军吴峙佑
文/黄小娟 柳军 吴峙佑
高等职业教育旨在使求学者获得某一特定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的实际能力 (包括技能和知识等),提供通向某一职业的道路。而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模式还不成熟,突出表现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不高,高职院校毕业生找工作困难。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职教育要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完成社会和企业的需求,为学生的零距离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就必须进行课程改革。课程改革是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之一。本文将指出我国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中存在的不足及提出改进意见。
一、我国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中存在的不足
(一)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
进入大学学习是令每一个学生高兴和自豪的事情,但高职学生在具有这种情感的同时,也具有一种与周围本科生相比而存在的自卑感。他们自认为是高考落榜生,把读高职当成是无奈的选择,入校以后存在一种落魄心态。再者,高职学生认为自己毕业后只能拿一个大专文凭,在就业大潮中处于劣势,在毕业后也无法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这种心态就会导致学习缺乏动力,进取心不强。重庆市三峡职业学院一年级的1972名新生的调查报告显示,有明显心理问题的552人,占被试总人数的28%,有一般心理问题的637人,占被试总人数的32.3%,心理正常的有783人,占被试总人数的39.7%[1]。调查结果显示有一半多的高职新生有明显或轻微的心理问题,他们的心理状况不容乐观。但是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却还不够,主要表现为:首先,没有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重要指标;其次,没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使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没有覆盖全体学生;最后,专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没有达到国家标准,开展各层面的心理培训的投入也明显不够[2]。
(二)职业规划课程不具体,缺乏可操作性
许多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仍主要采取就业指导的形势,仅仅是开展几个就业技巧的培训报告,相关的课程体系不健全,往往容易把工作重心停留在传统的就业政策咨询、就业技巧等较低的层面上。根据针对郑州部分院校的在读大学生进行调查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状况调查表》显示:有39.1%的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一点都不了解;有19.6%的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将来要从事的职业要求一点都不了解,有22.5%的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没有规划[3]。该表反映出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课程体系建设滞后,教学内容缺少专业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学校在教育教学的内容设置上没有从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进行科学规划与整理,而教师在讲授课程时理论灌输较多,缺乏实践操作性。加上由于教师对企业、行业了解不够,表现在课程教学上就是缺乏专业性和针对性[4]。第二,对职业了解不够,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意义模糊。同学们上完职业生涯规划课后还是没有搞清楚自己的专业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在专业课程学习中还是无法抓住重点,无法确立职业目标。
(三)学校对高职学生继续接受高层次教育的课程不够重视
在我国,高职学校的社会认可度普遍偏低,且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也存在偏差。很多人认为,高职学生是因为高考成绩不理想,考不上本科院校才上高职院校。面对社会上的种种压力,高职学生对自己的学历就会有更高的追求,期望通过专升本或考研来摆脱职校学生的阴影。根据威海职业技术学院对其07级在校生进行的专升本需求情况的问卷调查显示,高职在校生对专升本有较大的市场需求,占到63%[5]。但是,由于高职院校的教学计划于本科院校的相同专业的教学计划之间存在巨大差异,人才培养目标也不同,很多“专升本”学生并未学过一些前期课程,即使学过相同或者类似的课程,内容和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这些学生要补休很多课程,无形中,增加了许多额外的负担和压力。
(四)考核形式过于注重理论,缺乏实践技能考核
职业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实施可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必须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通过在校的学习和实践,在毕业时能达到用人单位要求的职业能力水平。在学校检查学生是否达到学校培养目标的主要手段就是考试。目前,高职教育考试考核的制度和方法基本上还是沿袭“应试教育”的模式和方法,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能适应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组织考试的形式比较单一,当前高职教育考试大多采用闭卷考试,理论性的东西较多,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的考核较少。在题型上大多为客观题,主观题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高职教育课程设置的特点[6]。第二:试卷的命题欠缺灵活性与创造性。广大高职院校的命题过程中多数只注重于书本内容以及教师讲义的考察,实质上只考察了学生的记忆能力。现实中,有很多学生知识凭借比较好的记忆力临时抱佛脚的冲刺一下就可以通过考试。这种考试形式导致学生只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忽略实践操作方面的培养,完全脱离了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二、对高职课程改革的思考
(一)完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1、在入学教育中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每个学校在新生开学的时候,都会有入学教育课。新生入学教育是学生迈进大学的第一堂课,是高等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大学生的入学教育目的在于对新生给予及时科学的学习和生活指导,使他们尽快熟悉和适应大学生活,而针对高职学生特殊心态,在入学教育时应适当增加提高学生自信心的心理讲座及辅导,使同学们在大学刚开始就摆脱“高考失败”的阴影,让他们明白进入高职不是一个失败的开始,而是另一条成功之路的开始,请事业有成的校友回校与新生进行交流,讲授自己的学习及成功经验,让学生在开学初就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2、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必修课中。《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也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必要的学习内容。根据院校心理师资状况,师资条件充足的院校可于新生入学的秋季学期一次性在全部班级同时开课,师资较少的院校可将大学一年级所有专业班级分成两批,分别于春、秋季学期开设[7]。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首先,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要有专职的心理教师负责指导全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其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基地的建设,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再次,学院在辅导员队伍建设方面加入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的项目,对全体带班或进驻公寓的辅导员分批进行心理健康的针对性培训[8]。
(二)改革职业规划课程。
大学时期是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关键时期,应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纳入整个大学学习过程中,首先,在大学一年级刚开学的时候,就进行职业启蒙,开展职业认知和自我认知教育,使学生形成基本的职业理念。加深学生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的认识,了解自己未来所从事的职业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所要求的知识和能力要求,知道学生根据自己所学专业的特点,结合自身实际,规划自己的学业目标及制定出三年具体的学习计划[9]。然后,在大学二年级时,职业生涯教育就应该采用课堂教学与课后实践相结合、课程与专题讲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课堂上讲授职业道德,职业素质等知识,课外聘请专业到校为学生讲授就业及创业知识,根据成功企业家的创业故事,让学生对就业及创业有一定的了解,指导学生加强专业学生,开始有选择的辅修其他专业知识充实自己,开始考取与本专业有关或未来职业有关的各种职业资格证书。指导学生有意识的提高自身素质以及通过实习实训等社会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就业能力。最后,在大学三年级时,学校可以采取个别指点、团体咨询、实践体验等方式来进行课程实践,如建立专业的社会实践、学习就业基地,安排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到相关岗位上锻炼,鼓励大学生利用假期从事社会兼职工作,明确职业目标,给自己定好位。
(三)增加高职学生继续接受高层次教育的选修课程。
由于在我国,高职文凭的社会认可度较低,高职毕业生找工作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很多高职学生在读完高职后还想继续深造,比如专升本、考研。但由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与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存在很大的差别,所以高职学生想要通过专升本考试进入本科学校学习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高职院校根据本科院校要求增加一些辅修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让同学们在刚入学就确定自己未来的方向,想要继续深造的同学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目标,去选修一些与专升本考试有关的课程,这样学生在高职阶段不仅训练了职业技能,而且打下了良好的专业理论基础,升入本科院校之后不但不会落后与本科学生,还比本科学生更有优势。
(四)改革考试形式,增加实践操作技能检验
就考试本身的功能而言,考试就是评定、诊断和反馈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但就我国高职院校的考试模式来看,还没有树立职业教育的人才观,从某种角度来看,高职教育的考试仅仅是起到了给学生学习某门课程下一个结论而言。高职教育的考试内容应该与教学设计与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有机的统一,高职教育的考试形式要区别于普通教育,首先:在考试形式上应改变单一的以大量客观性试题为主的闭卷考试形式。实行多样化的考试形式。比如:用口试演讲、辩论的形式考察学生的语言表达、反应和理解能力;用社会调查报告、社会实践报告、上网查阅文献资料等形式考查学生的调查能力、归纳能力和信息收集能力。用实践操作、技能操作、软件开发和障碍排除的形式考查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再次,考试内容要强调针对性,生动性及多样性,要多方考察,增加主观题目的比重,并将职业技术标准中对求职者的职业规范、职业素养、职业习惯等要求等纳入考核内容中,这样就可以做到既考知识,又考能力和素质,从而满足社会的需要。高职院校对学生要采取宽进严出的形势,在实习报告、实训情况、毕业设计上下工夫,让这些硬性指标作为考试和考察的形式,提高高职院校的基本素质。
进行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是需要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高职院校和教研部门及广大的高职学生共同完成的任务。只有在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与共同参与下,才能把握过高等职业教育推向健康发展的轨道。通过深化课程改革,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开拓创新,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教学特色和专业特色,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大批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1]姜荣,李岚.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2(9).
[2][8]董敏杰.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路径探析 [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8).
[3]李春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J].调查与研究,2010(9).
[4]陈玉杰.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改革方向的创新思考 [J].2013(10).
[5]郭志强.高职在校生专升本调查与思考 [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1(8).
[6]詹勇虎.浅谈高职教育考试制度改革 [J].科协论坛,2011,11.
[7]黄金来.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实践与反思 [J].中国成人教育,2011(5).
[9]叶红英.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研究 [J].中国成人教育.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