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调查与分析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2015-03-01张谨帆
文/张谨帆
交通调查与分析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文/张谨帆
一、交通调查与分析课程特点与教学现状
(一)课程特点
交通调查与分析是交通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先修课程为高等数学、运筹学、数理统计与概率论和交通工程学,后续课程包括交通设计、交通规划、交通控制与管理等。该课程是理论指导实践的典型课程,该课程教学中,一方面要强调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学习,另一方面尤其要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践能力、组织开展交通调查的能力以及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现状
目前,交通调查与分析课程教学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较大,有关教师做了一些有益的教改尝试,比如在项目实践的讲授中加入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掌握交通调查的方法;或者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和项目实践,以科研实践带动教学。这些教学改革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案例分析教学法,虽然能传授给学生一些针对特定目的的交通调查方法和经验,但在教学中仍然以教师为主体,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又如以科研实践带动教学的教学模式,可使部分学生得到良好的理论应用和科研训练,但绝大部分的学生难以得到全面的训练。鉴于此,笔者在交通调查与分析课程教学中尝试应用任务驱动法,探索提高教学效果的新思路。
二、任务驱动法在交通调查与分析课程教学中的流程设计
任务驱动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以“任务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模式开展教学。采用任务驱动法的交通调查与分析课程教学流程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评价阶段。基于任务驱动法的交通调查与分析课程教学流程设计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任务驱动法的交通调查与分析教学流程设计
(一)学习主体的特征分析
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的第一步是对学习主体进行特征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和座谈的形式,分析不同学生学习基础的差异,分析学生是否具备学习该课程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分析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兴趣程度和学习态度等。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特征,有利于教师设计出有针对性的学习任务,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该课程安排在交通工程专业第五学期。根据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座谈,学生均完成了交通调查与分析先修课程的学习,具备了学习该课程的基础知识;同时该课程是低年级学生最先接触的专业主干课,学生对学习该课程有较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的分析
该课程的教学大纲以教材内容为主,并做了适当调整,教材选用的是王建军主编的《交通调查与分析》一书。围绕教学大纲,以表格的形式对每一章每一节的知识点进行学习目标层次分析,明确重点和难点。由于篇幅有限,仅以教材第三章为例,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见表1。
表1 交通调查与分析课程典型章节教学内容分析
(三)创设情境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一般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完成的,主张让学生在真实或接近真实的情境下学习,以减少知识与问题之间的距离。交通调查与分析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因此,创设情境是该课程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创设情境”主张提供的任务和环境尽量真实,可以通过讨论学校周边的交通环境,引导学生关注学校周边道路交通环境调查,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研究的问题来源于实际需求,这样更能激发学生思考问题和学习知识的热情。
(四)设计任务
任务设计是任务驱动法教学的核心,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交通
在负荷预测的应用中,一般需要0~24 h内每0.5 h的负荷预测数据,算法取预测日前一天0点~24点一共48个历史数据,加上预测日前一天平均负荷值,最大负荷值,平均气温,数值天气预报的预测日平均气温作为深度神经网络算法的输入数据。输出数据是预测日0点~24点每0.5 h的负荷数据。
调查与分析课程任务设计的原则如下:
1.以学习主体特征为基础
设计任务时应以学生己有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确定任务的难度,保证大部分学生能够独立或协作完成任务。
2.以教学内容为准则
设计的任务一定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包括课程知识点和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分析表,整合知识点,将其设计成对应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点,实现教学目标。
3.以交通实际需求为出发点
设计的任务必须以实际需求为出发点,才能为学生创造一个真实的情境。实践表明,学生在完成具有实际意义、贴近实际生活的任务时,他们的学习专注度会更高,也更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学习车速调查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调查学校周边道路车速现状,完成车速分析报告,提出相关决策建议。
交通调查与分析的主要教学任务是运用交通工程专业所涉及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通过交通资料的收集与统计处理,进而使学生学会对交通运行状况进行分析。通过课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调查方案的设计组织能力,并补充与巩固交通调查与分析课程理论知识。
(五)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和监控
教师布置任务,并对任务做初步分析,学生接受任务,以小组形式自主或协作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和困难,此时教师应适当介入,对学生进行引导和监控。比如,学生在参与学校周边道路地点车速调查任务时,遇到车队较长如何抽样、如何确定最小样本量等等问题。对此,教师不宜采取直接教授的方法,而是应该提供解决问题的一些途径,如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和图书馆资源,或开展相互讨论等,点到为止,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并最终自主解决问题,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六)总结评价
学生完成任务后,应要求其认真准备汇报材料,如提供调查分析报告、PPT等。在组织学生汇报的过程中,应要求各小组之间进行互评,帮助学生发现其他作品的优点与缺点。最后由教师加以评价。值得注意的是,评价中不仅要关注作品成果,更应该对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进行评价,在总结中,教师应指出完成任务所涉及的课程知识点,对重要知识点再作深入讲解,以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达到最终的教学目标。
三、任务驱动法应用的实践分析
(一)实施过程的分析
基于任务驱动法的交通调查与分析课程教学主要是采用“三步走”的教学模式,第一步是课堂讲授,提出任务内容;第二步是课后操作,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参与完成任务,教师则做好引导和监控;第三步是课堂评价与分析,由学生分小组汇报任务完成情况,教师进行评价,并提炼章节知识点。其中,第二步不占用学时,可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弥补学时不足。实践表明,基于任务驱动法的交通调查与分析课程教学方法具备可实施性。
(二)有效性分析
任务驱动法在交通规划课程教学中的实践运用,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这一教学方法实践进行分析,证明了任务驱动法在该课程教学实践中是有效的。对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学生调查结果分析
结果显示,半数以上的同学对任务驱动法是肯定的,39.5%的学生认为能提高思维能力,该项所占比例不算太大,主要是因为任务以小组的形式开展,每一位小组成员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不一样,小组中的核心成员在思维能力上的锻炼高于一般成员。仅33.2%的学生认为能提高自信和自我表达能力,主要原因是因为该课程的任务类型大部分都是面向城市交通,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计算机、书籍之间的互动较多,而对外交流较少,负责任务汇报的学生会明显感到自信和表达能力的提高。方法比较适合自己的学习需求。因此,任务驱动法的运用要继续改进教学方式,让更多的学生接受这种教学方式,并从中得到全面的能力培养和训练。
四、结语
实践表明,任务驱动法在交通调查与分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得到大部分学生的认可,认为能激发学习兴趣,能全面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协作能力、自信和自我表达能力。但任务驱动法也有其局限性,对实践结果的分析反映出一些需解决的问题,比如如何平衡每位小组成员的参与程度?如何提高大部分学生的项目实践能力?如何兼顾倾向传统讲授教学方法的学生,等等。因此,要通过任务驱动法全面提高交通调查与分析课程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进一步吃透教学内容,把握任务驱动法的本质,不断完善教学流程。同时,学生也要积极转变观念,配合教学,只有教师与学生形成合力,才能真正发挥任务驱动法在交通调查与分析课程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作者单位:湖南城市学院)
参考文献:
[1]李亚.任务驱动法在《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2]臧建莲.任务驱动法在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河北大学,2010.
[3]王建军,严宝杰.交通调查与分析[M].北京:人民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张谨帆,湖南城市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G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 (2015) 12-008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