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混合式教学研究
——以中职会计“错账更正的实操训练”教学为例
2015-03-01陈朱斌
陈朱斌
(福建化工学校财会组,福建 厦门 361022)
基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混合式教学研究
——以中职会计“错账更正的实操训练”教学为例
陈朱斌
(福建化工学校财会组,福建 厦门 361022)
混合式教学将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在线教学有效融合,突破了“教”“学”的时空限制,将成为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未来趋势。作者秉承“做中学,做中教”职教理念,将“基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引入中职会计教学,并进行了初步探究和实践尝试。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混合式教学;教学设计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空前发展,信息技术正飞速地改变着我们的“教”与“学”模式,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在线教学有效融合的混合式教学(Blending Learning)顺势而生,将成为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未来趋势。所谓Blending Learning(混合式教学,或混合式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1]混合式教学的这种优势互补作用如何才能获得最好的发挥呢?要有基于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充分发挥各类资源的最大作用,为教学实践服务,从而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2]信息化大环境下,“基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混合式教学”得以应用实践,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性,极大地优化了教育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效果。
一、基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
基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如图1所示,包括教学环境的分析与设计、教师课堂教学、网络在线教学和发展性的混合教学评价四个环节,以教学目标、教材及学生的分析为起点,创设特定的教学资源与环境,实现传统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网络在线教学的深度融合。必备要素包括完善的网络环境(包括网络教学平台、实训教学平台、计算机网络)、丰富的教学资源、多媒体设备和具有一定信息素养的学生与教师。
图1 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
二、基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施——以中职会计“错账更正的实操训练”教学为例
(1)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专题选自我校开设的《基础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授课对象为中职一年级第2学期会计专业学生,先修课程为《基础会计》。“错账更正”的理论知识虽在《基础会计》课程中有所涉及,但在往年的《基础会计综合模拟》实践课中,学生遇到错账仍然不知所措,对错账更正的实操还很陌生。但登账出错又是不可避免的,“错账更正”是会计实务操作中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事实上,学生们对理论学习兴趣不大,且学习动力不足,但都具备一定的专业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2)教学目标的确定
结合中职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特点、日常学习态度、将来工作情况等确定三维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在了解和剖析错账类型的基础上,掌握三种错账更正方法的适用范围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获取知识能力;②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入“基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混合式教学”,实现理论教学与实操教学相融合、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相融合;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诚信教育,培养学生“知错改错”的习惯和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3)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收集
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收集对于混合式教学的开展至关重要。笔者通过选取优质的网络素材资源、精心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与播客视频、鼓励学生自制课件与学习资源、建设在线试题题库与常见问题库等方式进行教学资源建设,并在网络教学平台中进行呈现与运用。同时引入“基础会计实训教学平台”,该系统可以自动判别学生的操练情况并显示错误之处,在实操训练前完成会计软件仿真导训教学。为了更好地融合实践教学的开展,笔者设计了模拟企业不同错账类型业务的账证记录及其仿真原始凭证等实操背景资料。
(4)教学设施与教具准备
我校信息化设施较为完善,为混合式教学的课堂教学和在线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本课教学实践安排在我校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会计仿真实训室,硬软件设施配备齐全,其中硬件设施包括多媒体教学设备、计算机(毎生一台)、实物投影仪、数码设备(学生手机)等,软件设施包括网络教学平台、会计实训教学平台、多媒体课件、计算机网络等。此外,配备相应的会计账证资料,包括企业会计通用的记账凭证、账页数张以及其他会计用具等教具准备。
(1)网络教学平台支持下的自主学习
针对本专题,笔者在我校的网络教学平台上精心设计了知识导学、电子讲稿、电子课件、播客视频、随堂测试、答疑讨论、现学现用、常见问题、名词术语等模块。学生可以通过“知识导学”明确学习方向,通过阅览“电子讲稿”、“电子课件”、“播客视频”等丰富的信息化资源进行充分的自主学习,再通过“在线测试”、“现学现用”两个环节进行自我检测,了解自己对本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学生如有疑问或不同见解可以在平台的“常见问题”、“名词术语”自行查询解惑,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在“答疑讨论”环节中进行在线讨论、分享和反思。教师可以随时在网上进行在线辅导和组织讨论,也可以在课堂上面对面地答疑辅导、交流讨论和学习指导。同时平台的电子档案袋将自动记录下学生在线学习的过程性数据,也实现了在线教学的监督与评价。
(2)基于任务的在线协作学习
由于班级学生学习情况参差不齐,因此采用了基于任务的在线协作学习。兼顾各层次学生,创设模拟岗前培训的情境,每4人模拟企业的一个财务团队,分工扮演财务主管、出纳人员、制单会计、记账会计,组长负责组织好本团队的分工协作,“以优带差”地进行在线协作学习。运用我校网络教学平台上的“研究型教学”功能可实现教学分组管理,组内同学就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同时或异步地进行资源分享、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3)计算机虚拟仿真导训
“基础会计实训教学平台”,该系统可以自动判别学生的操练情况并显示错误,在实操训练前完成会计软件仿真导训教学。学生登录 “基础会计实训教学平台”,通过在线软件预置的仿真单据、账簿、流程等,达到实操训练前的计算机虚拟仿真导训教学,系统自动判别学生的操练情况并显示错误,过程中辅以教学视频、PPT教学课件的链接,引导学生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规范操作,突破重难点的学习,也减轻教师批改的巨大工作量,弥补了实操实训的不足。人机交互,引发激情,变被迫学习为积极参与。
(1)理论梳理、操作演示以及重难点的讲解
首先,通过鼓励和组织学生互评各组课前制作的PPT教学课件和拍摄收集的出错作业图片等,引入新课,明确学习任务及学习重点,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其次,为易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掌握,通过展示精心制作的PPT教学课件、播客视频等进行知识和技能面对面地梳理和演示,对重难点进行解析,并强调操作要点,这是快速掌握新知识新技能的重要环节。最后,通过实操经验的提炼归纳,师生一起总结出错账更正操作要领的助记口诀,加深了理论知识与实操技能的掌握,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
(2)答疑讨论、实训辅导与检测评价
课堂答疑讨论可以是在线答疑讨论的继续延伸,可以是现场问题的解决与在线答疑讨论的发起。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线上”“线下”的组内交流,组间交流,教师也可以参与讨论与组织答疑,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特别是在实训环节中,教师在学习方法和技巧上的面对面引导非常关键,更是在线教学无法替代的。课堂上要对竞赛获胜小组进行现场奖励,同时也要对其他小组进行鼓励,尊重学生的成果,让学生感受获得肯定的喜悦。而检测评价既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定,也是对老师教学成效的评定。教师可以发现教学过程的不足,并在今后的教学中提高改进。
(3)学习积极性的激发与维持
在教学实践中,将信息技术与本专题进行深入整合,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系统、真实账证资料三种教学手段三管齐下,同时三条教学线相结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实训教学线:采用信息化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融理论于实践,又在实践体验中总结升华,学生进行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三位一体的学习与训练,达到“教学做合一”,加深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2)活动教学线:采用分组竞赛教学,以竞赛活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寓教于乐,将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转化为活动,并让学生参与进来,在感性活动中形成理性认识。(3)情境教学线:充分运用各种信息技术,创设形象生动的模拟企业岗前培训情境,让学生提前熟悉将来的会计工作,提高学生学习的主人翁精神,实现企业文化进课堂。
发展性评价的思想体现为从关注考试到关注学习者的成长,从关注结果到关注过程,从量化评价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体系的转变上。[3]发展性的 “混合”教学评价设计由学生在线学习档案袋记录、课堂表现观察记录以及学生个人自评与小组互评三部分组成,注重学生的过程性、发展性和表现性评价。其中在线学习的档案袋记录的数据来源于学生登录网络教学平台和基础会计实训教学平台两环节中产生的过程性数据;设计的课堂表现观察记录表涵盖了课前准备、仿真操作、实操竞赛、合作交流、课后拓展、信息技术等过程记录;为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还设计了学生个人自评表和小组互评表。在“混合式”教学中这些体现学生成长的信息可以较为容易地被记录下来,成为教师了解学生的窗口,也是教师反思的对象,可以充分发挥评价的促进功能。
三、实践中面临的问题与思考
基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混合式教学对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学效果的提高有着显著优势,已经得到了各界的普遍认可,但实践效果却不尽理想。如何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以提高中职学校开展混合式教学的成效,主要有三方面问题亟待解决。
基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混合式教学的实践对教师个体能力要求大大地提高了。在该模式下,教师作为教学行为的实施者,他的角色不再仅仅是一个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者,而是要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组织中介、技术支持、学习的促进者,甚至参与网络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教师除了要对所教授的学科知识与专业技能有更深刻的理解与掌握以外,还应具备较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以及促进学生学习的能力。要想成功的实施混合式教学,教师将遇到很多新的任务,例如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充分整合后进行教学过程的呈现、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资源的建设、师生交互的促进、学习过程的管控等诸多问题有待处理。当前,混合式教学设计理论在信息化环境下还是非常稀缺,这些经验都有待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
教学效果的好坏取决于很多因素,最根本的还是学习者本身。混合式教学的实施需要安排大量时间给学生进行网络在线自主学习,如果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不高,那么即使有再好的平台与资源也是枉然。当前,中职学生的个体素质和学习主动性普遍不高,在信息泛滥的网络环境进行自主在线学习时更是存在着学习方向偏离、注意力不集中、信息技术障碍、自我管理约束能力下降等诸多问题,大大影响了混合式教学的实践效果。因此,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在线教学、系统设计或是资源开发,都必须考虑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来促进学生学习。因此,信息化环境下推行混合式教学将面临着如何促进学生的自我学习管理、认知创造能力、学习兴趣的激发与维持和信息素养的提高等诸多挑战。
有效的混合式教学还取决于资源与技术环境的支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广与普及,各中职校初步具备了开展混合式教学的技术环境。虽然中职学生自己拥有计算机的比例仍然不高,但学校可以采取在课余时间向学生开放教学机房来方便学生的自主在线学习。不过,随着混合式教学的推行,当前中职学校的各种技术环境支持还是远远不够的,有待进一步的更新与完善。当然要想促进学生知识的良好建构,资源内容的设计开发要从原来的“以教为主”转向“学教并重”,即不仅开发素材、课件类资源,更要开发支持自主探究、协作交流和研究性学习的有关资源,资源内容建设也要朝既能支持教,又能支持学的方向努力[4]。现阶段,基于教师一线的交互的优质教学资源仍然非常匮乏,其设计与开发急需学校及国家在政策与资金上的大力支持。
基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混合式教学,打破了“教”“学”的时空限制,将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与在线教学进行有效融合,优势互补,既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成为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未来趋势。作为中职教师的我们,应充分认识信息化教学的特点,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进行有效整合,让混合式教学突显更大成效,优化教育教学过程,让现代信息技术更好地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创新而服务,让我们的学生能够更轻松更有效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从而培养出符合信息时代下企业需求的卓越人才。
[1]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4(3):1.
[2]李克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和方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4):22.
[3]余胜泉,路秋丽,陈声健.网络环境下的混合式教学[J].中国大学教学,2005(10):52.
[4]何克抗.教育资源建设的问题及其对策[DB/OL]. http://www.edu.cn/20031126/3094951.shtml..2005-7-9.
(编辑:郭桂真)
表2 学生问卷反馈情况
(2)结果分析
从以上学生问卷所反馈的情况分析,能明显得出:绝大部分学生对新的教学方式表现出欢迎和接受的态度,对教学效果比较满意,也很认可教师的工作,同时对开展网络上的交流、讨论的活动形式非常容易接受并积极参与。
(3)其它记录材料所反映的情况
笔者结合近年来学生提交作业 (作业完成质量、数量、准时提交作业等)、参与课堂学习(课堂发言、小组讨论、出勤等)的记录,进行分析,也能明显发现: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有很大的提高,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也有明显提高。
五、展望与规划
综上所述,开展混合式学习模式改革试验,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这种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学生发展和进步的信息,同时很容易地被记录下来,“混合式”教学实施过程中也体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学互动,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交互和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均可以通过师生面对面的交流和网络教学平台得以实现。但课程中的交互设计关键在于 “学习者与学习内容之间的交互”,这是“混合式”教学实施效果好坏的决定因素。
因此,作为教师,如何将自己的角色“从演员型教师转变为导演型教师”对颠覆课堂、实施混合式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将是决定性的,笔者将深入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适合在中职校开展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方式、方法,更加优化教育教学过程。
其次,为更好地采集第一手数据并总结经验,笔者计划在下阶段开展“单班实验研究”,采用“前测、后测对比,问卷调查,学生访谈”的研究方法,重点研究开展混合式教学的应用效果,通过一学期的实践,总结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对学生学习带来的真正影响,以及对信息化教学改革的美好期待。
参考文献:
[1]混合学习课程设计与开发手册[Z].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2013.6.
[2]林列.教育信息化从“做起来”到“用起来”[DB/ OL].2013.4.
[3]赖蓉莎.中职英语有效教学设计[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4]韩锡斌.数字化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开发[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2.12.
[5]袁振国.教育方法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6.
[6]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Z].2012.
(编辑:郭桂真)
G434
:A
:1673-8454(2015)04-0011-04